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0)
2023(8593)
2022(7022)
2021(6394)
2020(5300)
2019(12095)
2018(11667)
2017(22174)
2016(11638)
2015(13268)
2014(12899)
2013(13140)
2012(12464)
2011(11620)
2010(11496)
2009(10703)
2008(10188)
2007(8874)
2006(8196)
2005(7639)
作者
(34634)
(29085)
(29044)
(27848)
(18677)
(13834)
(13073)
(11301)
(11081)
(10382)
(10131)
(9653)
(9409)
(9228)
(9211)
(8970)
(8611)
(8333)
(8260)
(7955)
(7403)
(6995)
(6921)
(6673)
(6591)
(6576)
(6138)
(5898)
(5877)
(5760)
学科
(77380)
经济(77332)
管理(28085)
方法(27155)
(25529)
数学(25080)
数学方法(24983)
中国(19267)
地方(17536)
(17420)
企业(17420)
(15493)
(13048)
贸易(13040)
(13008)
地方经济(12836)
(12686)
业经(12501)
农业(10921)
(10898)
环境(10612)
(9660)
(9413)
(9104)
金融(9104)
(8634)
银行(8613)
(8427)
关系(8329)
产业(8170)
机构
大学(180977)
学院(178242)
(95909)
经济(94655)
研究(71958)
管理(64294)
理学(55371)
中国(54666)
理学院(54657)
管理学(54020)
管理学院(53674)
科学(39970)
(38673)
(38083)
(36168)
研究所(33002)
经济学(32830)
财经(31398)
中心(30512)
经济学院(29445)
(29200)
(28836)
(25086)
(24687)
北京(24519)
业大(23794)
财经大学(23356)
农业(22882)
科学院(22832)
(22435)
基金
项目(116847)
科学(93822)
基金(89618)
研究(84059)
(79046)
国家(78532)
科学基金(66572)
社会(59444)
社会科(56730)
社会科学(56716)
基金项目(46565)
(41293)
自然(40266)
自然科(39342)
自然科学(39332)
自然科学基金(38707)
教育(36964)
资助(36787)
(35806)
编号(29847)
(27949)
(27348)
国家社会(27171)
重点(27064)
中国(25782)
教育部(24222)
成果(24087)
(23802)
人文(22987)
发展(22775)
期刊
(107525)
经济(107525)
研究(60038)
中国(34105)
(27875)
学报(26915)
科学(26588)
(26012)
管理(24444)
大学(20709)
经济研究(19823)
学学(19808)
农业(18139)
财经(17206)
(16118)
金融(16118)
(15214)
问题(14434)
技术(13861)
(13711)
世界(13050)
业经(13019)
国际(12396)
教育(11476)
技术经济(11021)
(10525)
统计(10249)
经济问题(8951)
资源(8690)
(8667)
共检索到275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桂春  史庆斌  王泽宇  郭可蒙  胡伟  
为明确海洋经济增长及其驱动要素的时空差异,文章借鉴经济增长理论和相关研究,构建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借助集对分析法计算各驱动要素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对2000—2015年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贡献度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①2000—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逐年上升,海洋经济增长变化存在空间差异。②资本要素始终是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减弱,除2006—2009年外,结构要素和创新要素均推动海洋经济增长,但前者在整体影响结构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制度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量保持正负交替演变的态势。③不同驱动要素对各省和各类型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贡献量存在空间差异。创新、结构和制度要素分别对落后增长区、积极增长区和问题增长区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大,资本和资源要素对落后增长区的贡献度最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珍  
文章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海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结果发现: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不存在收敛趋势,海洋经济的区域差距将长期存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才志  梁宗红  翟小清  
中国已经进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然而鲜有研究从4类资本视角探讨其增长的动力机制。论文利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Translog-SFA)模型测度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构建自然、知识、社会、制度4类资本及外部环境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识别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平均资本要素禀赋水平稳步上升,各类资本积累速度呈现“慢—快—慢”的发展趋势,区域禀赋存在较大差异。(2)沿海地区平均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属于中等水平,但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3) 2000—2012、2013—2020年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驱动力分别为自然资本、知识资本;北部、中部、南部经济圈2000—2012年主要驱动力均为自然资本,2013—2020年主要驱动力分别为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自然资本驱动力不断减小,知识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驱动力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制定差异化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昕  彭勇  丁黎黎  
在采用投影寻踪法构造"海洋资源环境损耗指数"基础上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算中国沿海11省市2003—2013年期间的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在分析其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模型着重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两方面识别其空间效应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并相对稳定,以中值区居多"的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MorAn’S I具有"先负后正、波动上升"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受空间地理距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海洋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和海洋专业技术水平对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陆域工业规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卢函  孙才志  
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VAR模型探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广东、山东两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最高;浙江、福建、辽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高;天津、海南、江苏、河北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低;上海、广西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低。(2)我国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杰  李鹏  
基于"地理第一性"与"地理第二性"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了海洋经济地理集聚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海洋经济增长潜力的挖掘重点需放在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油气等产业;海洋经济集聚的形成既受"地理第一性"正向影响,也受"地理第二性"积极影响;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拥有海岸线城市带来持续集聚效应。在经验分析之后进行了政策讨论,以期沿海地区获得推进海洋经济地理积聚优势形成的持久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杰  李鹏  
基于"地理第一性"与"地理第二性"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了海洋经济地理集聚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海洋经济增长潜力的挖掘重点需放在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油气等产业;海洋经济集聚的形成既受"地理第一性"正向影响,也受"地理第二性"积极影响;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拥有海岸线城市带来持续集聚效应。在经验分析之后进行了政策讨论,以期沿海地区获得推进海洋经济地理积聚优势形成的持久动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黎黎  朱琳  何广顺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王焱熙  
基于海洋经济弹性内涵,从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再组织能力、更新能力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物元评估模型测度中国沿海11省区海洋经济弹性,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国海洋经济弹性时空演化规律,引入广义矩阵估计方法(GMM)分析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0.328上升到2015年的0.354。其中抵御能力维度、更新能力维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态势,恢复能力维度总体上呈波动下降的态势,再组织能力维度无显著变化。②2006—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弹性两极分化程度较高,2010—2015年,两极分化程度减弱,区域间差异减小,海洋经济弹性总体水平显著上升。③海洋经济弹性高值区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中值区、较高值区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低值区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变化。④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和区位优势对海洋经济弹性的提升起正向作用,其中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和对外开放3个影响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宇飞  马全党  
文章采用差异测算指标分析方法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并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其相对差异则逐渐减小,而这种差异特征主要取决于区内差异,与区间差异联系甚微;海洋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现珠三角地区最大、环渤海次之、长三角最低的特征,且长三角地带差异的变化是影响海洋经济相对差异降低的支配性力量。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就业人数以及技术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政府支持和环境保护政策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宇飞  马全党  
文章采用差异测算指标分析方法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并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其相对差异则逐渐减小,而这种差异特征主要取决于区内差异,与区间差异联系甚微;海洋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现珠三角地区最大、环渤海次之、长三角最低的特征,且长三角地带差异的变化是影响海洋经济相对差异降低的支配性力量。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就业人数以及技术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政府支持和环境保护政策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与展望》课题组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经济计量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根据1990-2004年的年度数据,构建了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与预测模型,系统地分析了2005年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磊  刘明  
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是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沿海地方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海洋经济预测是海洋经济研究领域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对适于进行海洋经济预测的灰色系统模型、趋势外推法、成长曲线法、组合预测法等进行深入探讨,对组合预测结果的最有效性给出可靠的数学证明,并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2015年和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和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卢雪凤  孙才志  韩增林  董晓菲  
利用动态度和不平衡指数对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引入经济重心定量描述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指数由1996年的0.487下降到2013年的0.384,海洋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的不平衡性有所收敛。(2)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但重心移动范围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说明1996—2013年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海洋产业主要集聚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海洋产业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淑娟  罗少玉  肖健华  
发展绿色海洋经济对中国意义重大。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提高,以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前提。本文通过界定“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和DEA方法,测量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采用经济增长传统研究框架,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运用2003~2012年间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除河北省外,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区及整体的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不明确;河北省的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其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投入与该省海洋经济绿色效率负相关;该省海洋产业人力资本投入与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