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8)
- 2023(16401)
- 2022(13813)
- 2021(12618)
- 2020(10516)
- 2019(24042)
- 2018(23405)
- 2017(43738)
- 2016(23880)
- 2015(26928)
- 2014(26806)
- 2013(26781)
- 2012(25502)
- 2011(23601)
- 2010(23709)
- 2009(22004)
- 2008(21801)
- 2007(19558)
- 2006(17509)
- 2005(16121)
- 学科
- 济(119930)
- 经济(119821)
- 管理(62947)
- 业(61175)
- 企(46306)
- 企业(46306)
- 方法(45014)
- 数学(39818)
- 数学方法(39536)
- 中国(34357)
- 农(30595)
- 地方(28719)
- 学(24643)
- 财(24239)
- 业经(24102)
- 贸(23040)
- 贸易(23026)
- 易(22310)
- 农业(20915)
- 制(19912)
- 银(18077)
- 银行(18010)
- 融(17821)
- 金融(17819)
- 环境(17596)
- 行(17416)
- 地方经济(16944)
- 发(16030)
- 和(15729)
- 技术(15050)
- 机构
- 大学(358757)
- 学院(357079)
- 济(160070)
- 经济(157134)
- 研究(136139)
- 管理(129074)
- 理学(110312)
- 理学院(108906)
- 管理学(107201)
- 管理学院(106531)
- 中国(102368)
- 科学(83617)
- 京(77300)
- 所(71744)
- 农(70275)
- 财(69345)
- 研究所(65370)
- 中心(60029)
- 业大(56023)
- 农业(55680)
- 财经(55109)
- 江(53958)
- 经济学(50790)
- 经(50081)
- 北京(49492)
- 院(47891)
- 范(47190)
- 师范(46612)
- 经济学院(45690)
- 科学院(42434)
- 基金
- 项目(233824)
- 科学(182806)
- 基金(170236)
- 研究(165030)
- 家(151691)
- 国家(150431)
- 科学基金(125888)
- 社会(107548)
- 社会科(102022)
- 社会科学(101992)
- 省(90224)
- 基金项目(89434)
- 自然(80671)
- 自然科(78813)
- 自然科学(78783)
- 自然科学基金(77430)
- 划(77255)
- 教育(74417)
- 资助(69660)
- 编号(63739)
- 发(56022)
- 重点(53909)
- 部(52126)
- 成果(51983)
- 创(48347)
- 国家社会(45696)
- 创新(45475)
- 课题(45417)
- 科研(45148)
- 发展(44336)
- 期刊
- 济(182705)
- 经济(182705)
- 研究(109791)
- 中国(74160)
- 农(64580)
- 学报(63663)
- 科学(56716)
- 财(52042)
- 管理(47307)
- 大学(46639)
- 学学(44230)
- 农业(43871)
- 融(35000)
- 金融(35000)
- 教育(34137)
- 经济研究(31009)
- 技术(28872)
- 财经(28373)
- 业经(28152)
- 经(24635)
- 问题(24277)
- 业(24225)
- 贸(21468)
- 世界(19449)
- 国际(19325)
- 技术经济(19250)
- 版(17487)
- 统计(16854)
- 商业(16818)
- 科技(16304)
共检索到549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宇飞 马全党
文章采用差异测算指标分析方法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并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其相对差异则逐渐减小,而这种差异特征主要取决于区内差异,与区间差异联系甚微;海洋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现珠三角地区最大、环渤海次之、长三角最低的特征,且长三角地带差异的变化是影响海洋经济相对差异降低的支配性力量。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就业人数以及技术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政府支持和环境保护政策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宇飞 马全党
文章采用差异测算指标分析方法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并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其相对差异则逐渐减小,而这种差异特征主要取决于区内差异,与区间差异联系甚微;海洋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现珠三角地区最大、环渤海次之、长三角最低的特征,且长三角地带差异的变化是影响海洋经济相对差异降低的支配性力量。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就业人数以及技术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政府支持和环境保护政策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立平 万崇丹 赵丙奇
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匮乏,海洋经济研究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准确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有助于政府进行宏观管理。文章从我国海洋经济现状分析出发,利用聚类分析将我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地区分类和时间分类,找出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存在问题。然后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进行比重和空间集中度分析,观察其发展趋势和地区间差距的变化,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综合得出结论。
关键词:
海洋经济 产业结构 集中度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洋资源退化和海洋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探讨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对于制定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概念出发,以海洋资源分类为基础,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潜力和海洋环境生态损害造成损失,以较为合理的方法评估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是指海洋资源用于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具体计算时,应为海洋资源总价值扣除生态环境灾害造成损失后的价值。收益还原法是评估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的基本方法,对于不同的海洋资源潜力的评估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同。本文分别核算了海洋渔...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潜力 价值量 收益还原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何亚宁 柯丽娜
海洋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基于2006—2017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集对分析、核密度估计模型、标准差椭圆以及GMM模型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时间上,2006—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发展水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呈东北—西南格局,且重心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质量地区差异显著,整体呈北部、东部、南部三级格局分布。(2)分维度来看,时间上,样本期间内各个维度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上,五个维度均呈向好发展趋势,各维度高、中、低水平的省(市、自治区)各不相同,差异显著。(3)影响因素上,海洋区位优势、城镇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陆域经济水平对高质量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海洋资源利用度、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海洋经济圈中作用效果不同。
关键词:
海洋经济 发展质量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杰 李鹏
基于"地理第一性"与"地理第二性"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了海洋经济地理集聚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海洋经济增长潜力的挖掘重点需放在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油气等产业;海洋经济集聚的形成既受"地理第一性"正向影响,也受"地理第二性"积极影响;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拥有海岸线城市带来持续集聚效应。在经验分析之后进行了政策讨论,以期沿海地区获得推进海洋经济地理积聚优势形成的持久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杰 李鹏
基于"地理第一性"与"地理第二性"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了海洋经济地理集聚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海洋经济增长潜力的挖掘重点需放在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油气等产业;海洋经济集聚的形成既受"地理第一性"正向影响,也受"地理第二性"积极影响;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拥有海岸线城市带来持续集聚效应。在经验分析之后进行了政策讨论,以期沿海地区获得推进海洋经济地理积聚优势形成的持久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王焱熙
基于海洋经济弹性内涵,从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再组织能力、更新能力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物元评估模型测度中国沿海11省区海洋经济弹性,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国海洋经济弹性时空演化规律,引入广义矩阵估计方法(GMM)分析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弹性的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0.328上升到2015年的0.354。其中抵御能力维度、更新能力维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态势,恢复能力维度总体上呈波动下降的态势,再组织能力维度无显著变化。②2006—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弹性两极分化程度较高,2010—2015年,两极分化程度减弱,区域间差异减小,海洋经济弹性总体水平显著上升。③海洋经济弹性高值区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中值区、较高值区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低值区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变化。④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和区位优势对海洋经济弹性的提升起正向作用,其中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和对外开放3个影响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正旭 张樨樨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法测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其耦合协调关系及演变趋势,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间角度来看,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创新指数、协调指数、绿色指数、开放指数、共享指数呈不同程度增长趋势,协调指数增长最快,共享指数增长较为缓慢。从空间视角来看,东部海洋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优于北部和南部。(2)研究期内,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五个阶段,由轻度失调最终步入中级耦合协调阶段。(3)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差异逐渐缩小,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发展趋于均衡,三大海洋经济圈中,南部海洋经济圈内部差异最大,成为影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指数差异结果显示,协调发展将是未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卢雪凤 孙才志 韩增林 董晓菲
利用动态度和不平衡指数对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引入经济重心定量描述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指数由1996年的0.487下降到2013年的0.384,海洋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的不平衡性有所收敛。(2)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但重心移动范围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说明1996—2013年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海洋产业主要集聚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海洋产业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淑娟 罗少玉 肖健华
发展绿色海洋经济对中国意义重大。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提高,以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前提。本文通过界定“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和DEA方法,测量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采用经济增长传统研究框架,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运用2003~2012年间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除河北省外,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区及整体的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不明确;河北省的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其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投入与该省海洋经济绿色效率负相关;该省海洋产业人力资本投入与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正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昕 彭勇 丁黎黎
在采用投影寻踪法构造"海洋资源环境损耗指数"基础上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算中国沿海11省市2003—2013年期间的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在分析其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模型着重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两方面识别其空间效应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并相对稳定,以中值区居多"的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MorAn’S I具有"先负后正、波动上升"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受空间地理距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海洋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和海洋专业技术水平对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陆域工业规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卢雪凤 孙才志 韩增林 董晓菲
利用动态度和不平衡指数对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引入经济重心定量描述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指数由1996年的0.487下降到2013年的0.384,海洋经济空间分布格局的不平衡性有所收敛。(2)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但重心移动范围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说明1996—2013年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海洋产业主要集聚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海洋产业结构、海洋资源利用能力、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及海洋经济就业潜力对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海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对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具有负向影响。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增强海洋科技支撑能力和海洋经济就业潜力、提高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将是推动海洋经济空间格局向平衡方向演化的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加韬
蓝色的海洋蕴藏丰富的蓝色碳汇,是我国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缓和国际压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新空间。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洋经济在低碳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必须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碳中和技术推广应用、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入手,加快推进中国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海洋 低碳经济 蓝色碳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琪
文章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关键词:
海洋产业 经济发展 制约因素 问题及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