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9)
2023(8108)
2022(6597)
2021(6072)
2020(4867)
2019(11291)
2018(10582)
2017(19766)
2016(10440)
2015(11615)
2014(10877)
2013(11023)
2012(10503)
2011(9827)
2010(9501)
2009(8791)
2008(8710)
2007(7314)
2006(6557)
2005(5937)
作者
(30730)
(26119)
(26081)
(24764)
(16676)
(12468)
(11462)
(9961)
(9961)
(9294)
(8982)
(8688)
(8405)
(8378)
(8277)
(8143)
(7711)
(7571)
(7479)
(7194)
(6509)
(6421)
(6160)
(5930)
(5795)
(5773)
(5695)
(5225)
(5215)
(5156)
学科
(52267)
经济(52217)
管理(27172)
(24502)
方法(24033)
数学(22154)
数学方法(21983)
(18151)
企业(18151)
中国(16492)
(12254)
(11740)
贸易(11735)
(11451)
环境(10985)
(10707)
(10496)
业经(9283)
地方(8441)
(8213)
金融(8211)
农业(8057)
(8053)
(8011)
银行(7994)
(7813)
(7798)
(7286)
(6958)
技术(6714)
机构
大学(162503)
学院(157583)
(77698)
经济(76676)
研究(62851)
管理(57629)
理学(50723)
理学院(50057)
管理学(49251)
管理学院(48984)
中国(46886)
科学(37056)
(34453)
(32283)
(31363)
研究所(29236)
财经(27139)
经济学(27023)
(26553)
中心(26546)
(25194)
经济学院(24639)
(22729)
业大(22405)
北京(21877)
农业(21152)
(20930)
师范(20743)
财经大学(20665)
(20545)
基金
项目(112601)
科学(91393)
基金(88159)
(79020)
国家(78559)
研究(78290)
科学基金(66898)
社会(55666)
社会科(53262)
社会科学(53249)
基金项目(46170)
自然(42401)
自然科(41514)
自然科学(41499)
自然科学基金(40813)
(39133)
资助(35648)
(35149)
教育(34372)
(27034)
编号(26307)
重点(26289)
国家社会(25905)
(24874)
中国(24503)
(23426)
教育部(23128)
创新(22301)
科研(21773)
人文(21560)
期刊
(77063)
经济(77063)
研究(49795)
学报(27018)
中国(26886)
科学(26265)
(22997)
(21913)
大学(20306)
管理(20134)
学学(19367)
农业(16401)
经济研究(14645)
财经(14071)
(13407)
金融(13407)
(12247)
(11333)
问题(10920)
世界(10649)
技术(10225)
国际(10131)
(10081)
教育(9893)
业经(9661)
统计(8523)
资源(8335)
技术经济(7972)
(7453)
(7103)
共检索到226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鹏  王欣宇  董春雨  
研究中国海洋渔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2—2019年我国沿海九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计算海洋渔业绿色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海洋渔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海洋渔业绿色效率表现出区域差异与时序变化特征,"高—低"集聚特征较为明显;从回归结果看,固定资产投入、经济规模和环境重视程度对海洋渔业绿色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科技投入、人力投入和渔业灾害对海洋渔业绿色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作用于本地区,而且辐射和扩散到周边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鹏   赵丽男   贾文静   王韵霖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海洋渔业的固碳增汇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研究其空间效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论文根据2007—2021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面板数据,利用“可移出碳汇”模型对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模型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时间上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分布不均的特征。(2)莫兰指数表明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聚集程度具有不稳定性。(3)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解后得出海洋渔业养殖产量、科技投入、科技推广情况和渔业灾情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直接效应为负。从间接效应来看,海洋渔业发展水平、养殖产量、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广情况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间接效应为负。因此,应综合考虑海洋渔业碳汇能力的空间关联性,为今后海洋渔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鹏   赵丽男   贾文静   王韵霖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海洋渔业的固碳增汇能力,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研究其空间效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论文根据2007—2021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面板数据,利用“可移出碳汇”模型对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模型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时间上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分布不均的特征。(2)莫兰指数表明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聚集程度具有不稳定性。(3)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解后得出海洋渔业养殖产量、科技投入、科技推广情况和渔业灾情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直接效应为负。从间接效应来看,海洋渔业发展水平、养殖产量、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广情况间接效应为正,劳动力投入间接效应为负。因此,应综合考虑海洋渔业碳汇能力的空间关联性,为今后海洋渔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淑娟  罗少玉  肖健华  
发展绿色海洋经济对中国意义重大。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提高,以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前提。本文通过界定“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构建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和DEA方法,测量中国海洋经济绿色效率,采用经济增长传统研究框架,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运用2003~2012年间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除河北省外,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区及整体的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不明确;河北省的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其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投入与该省海洋经济绿色效率负相关;该省海洋产业人力资本投入与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正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兴  周井娟  
文章拟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改革开放30以来我国海洋渔业产量的结构变化作一分析,试图探索出海洋渔业产量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渔业的贡献,为我国制定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昕  彭勇  丁黎黎  
在采用投影寻踪法构造"海洋资源环境损耗指数"基础上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算中国沿海11省市2003—2013年期间的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在分析其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模型着重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两方面识别其空间效应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并相对稳定,以中值区居多"的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MorAn’S I具有"先负后正、波动上升"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受空间地理距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海洋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和海洋专业技术水平对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陆域工业规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康  季建文  李丽丹  张超  刘峻峰  付敏  
鉴于污染指标的不易测度,前人研究海洋渔业经济时极少从定量角度关注非期望产出。本文以海洋天然渔业水域污染所造成的负效应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SBM(Slacks Based Measure)模型,对2004—2015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的海洋渔业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Kernel密度和Tobit模型分析各省市区海洋渔业经济效率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时间序列视角,中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值持续低迷,说明近年来中国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规制尚未发挥预期的效果;(2)基于时空视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黎黎  朱琳  何广顺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梁晨露   贾文菡  
文章基于对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的内涵界定及融合机理分析,运用改进的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测算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采用融合协调相对发展度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的融合效应及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省份的海洋科技水平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以山东、上海、广东三地为首的北、东、南三方向的海洋科技发展核心;海洋绿色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分异明显。(2)中国沿海省份的海洋科技与海洋绿色发展在融合协调度时序上不断增长;结合相对发展度对融合协调类型划分,呈现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梯次变化空间演变格局。(3)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绿色发展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绿色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海洋绿色发展对海洋科技呈现出显著正向、持续影响,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绿色发展呈现长期、持续、波动、滞后的影响,但总体以海洋绿色发展对海洋科技的作用为主,且两大海洋经济圈冲击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孙康  李丽丹  
我国海洋渔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是对传统海洋渔业的扬弃,也是新发展时期海洋渔业产业系统内部结构的调整。基于海洋渔业转型的内涵,从五个维度构建海洋渔业转型成效指标体系,运用AHP和变异系数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法,测度2001-2014年中国海洋渔业转型成效,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及ARCGIS技术对结果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层面上,中国海洋渔业转型成效呈提升态势,地区差异依然存在但逐渐缩小;(2)分维度层面上,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中,海洋渔业转型度、可持续发展度、科技支持度均呈良好发展态势;渔民转产转业度呈反向变化趋势,表明海洋渔业转型对渔民转产转业存在"挤出效应"。中国海洋渔业要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转型升级目标,可选择积极推动海洋牧场建设、继续引导渔业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褚晓琳  
预警原则作为一种新颖的环境资源管理手段,其对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的有效性已为一些国际协定和国外立法所确认。适用预警原则应满足以下条件:存在不确定危险;遵循成本收益分析原则、比例原则和非歧视原则;并定期检查、适时调整。目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有必要在未来制定一部《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法》。而当务之急是尽快修订现行《渔业法》,将预警原则确定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应通过建立综合性海洋管理部门、大量搜集科学信息、拓展群众参与途径、以及根据各海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警原则,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杨  
本文在回顾已有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不同阶段采取的投入控制、产出控制、技术控制与配套政策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治理成效及成效有限的深层次原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治理对策:第一,在产出控制上,完善捕捞总量控制制度,建立主要渔业资源捕捞配额权益制度;第二,在投入控制上,对以海为生的传统生计渔民与商业渔业资源开发主体实行差别化赋权;第三,在投入监管上,建立从北到南海洋渔业资源环境修复与监管综合协调机制;第四,在产出区划上,根据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程度、禀赋条件、生态特征,对不同海域实行差别化治理;第五,在配套政策上,加强资源评估调查和统计监测,为健全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制度提供科学支撑,完善生态有偿使用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洪军  房甄  
过度捕捞、投入过剩、渔业资源衰退和海洋环境污染是当前我国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其原因可能在于粗放管理造成的生产效率低下。文章基于物质平衡原则,构建了测度海洋渔业绿色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选取2015—2019年中国沿海各省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海洋渔业绿色效率整体偏低且逐年递减,河北和江苏尤为严重,环境利用率中配置非效率是主要原因;(2)海洋渔业整体创新力不高,海南在生态环保方面创新力最低,江苏技术成果转化有待加强;(3)政策落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利用率,但效用不持久,缺乏长效机制。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建立5种相关机制,分别是渔业海域流转机制、以“海长制”为核心的近海管理机制、海洋渔业幼稚企业扶持机制、“三流融合”的渔业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和优化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以长久有效地提升海洋渔业绿色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杨  Rita.Curtis  李应仁  马卓君  王亚楠  
为了解决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台了包括《马格努森·史蒂文斯渔业养护和管理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海洋渔业管理法案,其中以总捕捞量控制为先决条件的捕捞份额制度最为核心。近年来,中国也面临着近海渔业资源衰竭、过度捕捞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美国海洋渔业捕捞配额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分析美国渔业捕捞制度的实施背景、目标、内容、份额分配方式及制度实施效果,就此进一步结合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中的"捕捞限额"管理探讨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杨  Rita.Curtis  李应仁  马卓君  王亚楠  
为了解决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台了包括《马格努森·史蒂文斯渔业养护和管理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海洋渔业管理法案,其中以总捕捞量控制为先决条件的捕捞份额制度最为核心。近年来,中国也面临着近海渔业资源衰竭、过度捕捞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美国海洋渔业捕捞配额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分析美国渔业捕捞制度的实施背景、目标、内容、份额分配方式及制度实施效果,就此进一步结合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中的"捕捞限额"管理探讨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