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1)
- 2023(10706)
- 2022(9126)
- 2021(8538)
- 2020(7389)
- 2019(17176)
- 2018(16927)
- 2017(31714)
- 2016(17639)
- 2015(20423)
- 2014(20569)
- 2013(20480)
- 2012(19284)
- 2011(17631)
- 2010(17576)
- 2009(16343)
- 2008(16313)
- 2007(14761)
- 2006(12742)
- 2005(11477)
- 学科
- 济(75522)
- 经济(75444)
- 管理(44956)
- 业(41246)
- 方法(35429)
- 数学(31902)
- 数学方法(31627)
- 企(31219)
- 企业(31219)
- 中国(22737)
- 农(20971)
- 财(17585)
- 学(17163)
- 贸(16542)
- 贸易(16537)
- 易(16134)
- 制(15196)
- 业经(13868)
- 农业(13383)
- 地方(13204)
- 银(12396)
- 银行(12350)
- 环境(12110)
- 行(11909)
- 融(11800)
- 金融(11792)
- 体(11381)
- 和(11102)
- 理论(10746)
- 务(9745)
- 机构
- 大学(261625)
- 学院(258304)
- 济(111836)
- 经济(109661)
- 研究(96336)
- 管理(93577)
- 理学(80208)
- 理学院(79237)
- 管理学(77792)
- 管理学院(77321)
- 中国(72873)
- 科学(59320)
- 京(56520)
- 农(50583)
- 所(50287)
- 财(49271)
- 研究所(46092)
- 中心(43343)
- 业大(40902)
- 农业(40338)
- 财经(39420)
- 江(38355)
- 北京(35989)
- 经(35933)
- 经济学(35739)
- 范(34163)
- 院(34011)
- 师范(33775)
- 经济学院(32369)
- 州(29612)
- 基金
- 项目(171688)
- 科学(133666)
- 基金(124907)
- 研究(123289)
- 家(110785)
- 国家(109935)
- 科学基金(91530)
- 社会(78070)
- 社会科(73988)
- 社会科学(73964)
- 基金项目(65299)
- 省(65186)
- 自然(58344)
- 教育(57162)
- 自然科(56989)
- 自然科学(56967)
- 划(56417)
- 自然科学基金(56010)
- 资助(52067)
- 编号(48957)
- 成果(40886)
- 重点(39695)
- 部(39404)
- 发(37549)
- 创(35134)
- 课题(34761)
- 科研(33393)
- 国家社会(33244)
- 教育部(33149)
- 创新(33090)
- 期刊
- 济(119950)
- 经济(119950)
- 研究(76666)
- 中国(53169)
- 学报(46507)
- 农(45591)
- 科学(40673)
- 财(37806)
- 大学(34309)
- 学学(32320)
- 管理(32141)
- 农业(30952)
- 教育(28051)
- 融(22379)
- 金融(22379)
- 技术(21649)
- 经济研究(20669)
- 财经(19927)
- 业经(17894)
- 业(17515)
- 经(17316)
- 问题(16575)
- 贸(15570)
- 世界(13823)
- 国际(13545)
- 版(13504)
- 统计(13215)
- 技术经济(12976)
- 图书(12178)
- 理论(11412)
共检索到387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阮雯 纪炜炜
综合渔获量规模、作业方式结构、作业方式能耗强度和燃油排放系数等因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对2006~2011年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时序分析基础上,利用LMDI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26.66万t;拖网、刺网两种作业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占相应年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重最大,约占80%,且温室效应最强。渔获量规模效应是驱动我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建议通过采取"捕捞配额"或实施较长期的禁渔休渔制度来降低渔获量总量,不仅有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奕 方水美 周应祺 项亦子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渔船数、总吨位、总功率和专业劳动力为投入指标。以年捕捞产量为产出指标,对我国1994至2005年的近海捕捞与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渔业管理的政策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近年来近海捕捞的渔船数和捕捞劳力的过剩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渔船总吨位与总功率的过剩率却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近海增加捕捞能力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提高渔船的总功率与总吨位,需要在今后的渔业管理中引起重视。通过近海与远洋渔业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实际过剩率已超过了50%,捕捞能力的利用水平不高且提高程度有限;而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则尚有较大的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杨 Rita.Curtis 李应仁 马卓君 王亚楠
为了解决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台了包括《马格努森·史蒂文斯渔业养护和管理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海洋渔业管理法案,其中以总捕捞量控制为先决条件的捕捞份额制度最为核心。近年来,中国也面临着近海渔业资源衰竭、过度捕捞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美国海洋渔业捕捞配额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分析美国渔业捕捞制度的实施背景、目标、内容、份额分配方式及制度实施效果,就此进一步结合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中的"捕捞限额"管理探讨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杨 Rita.Curtis 李应仁 马卓君 王亚楠
为了解决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台了包括《马格努森·史蒂文斯渔业养护和管理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海洋渔业管理法案,其中以总捕捞量控制为先决条件的捕捞份额制度最为核心。近年来,中国也面临着近海渔业资源衰竭、过度捕捞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美国海洋渔业捕捞配额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分析美国渔业捕捞制度的实施背景、目标、内容、份额分配方式及制度实施效果,就此进一步结合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中的"捕捞限额"管理探讨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晔
CPTPP是目前世界水平和标准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2021年9月16日,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CPTPP第20.16条专门涉及海洋捕捞渔业,海洋捕捞渔业已成为CPTPP关注重点。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都没有专门涉及环境保护的章节,更没有与海洋捕捞渔业相关的内容,CPTPP势必会对中国海洋捕捞渔业产生影响。CPTPP中有关渔业补贴的条款,很可能发展成为贸易壁垒,而CPTPP中有关IUU的条款可能进一步推进中国打击IUU捕捞的力度,但是也可能演变为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CPTPP,建议加强原产地管理、增进各部门协调、构建可追溯体系、推进认证企业发展扩大国际互认、加强国际履约和谈判团队建设等。
关键词:
CPTPP 渔业补贴 IUU 应对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徐静 王焱熙
基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内涵,测度中国沿海省区1996—2015年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改进的对数均值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贡献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1996—2015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态势,第一产业资源消耗强度平稳下降,第二、三产业资源消耗强度与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基本同步;空间格局演化上,海洋资源消耗中高强度省区逐渐减少,低强度省区逐渐增多,区域差异逐步缩小;(2)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对我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8.224%、18.334%和3.442%;沿海各省区的因素分解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福建以技术进步效应为主,浙江、山东和海南以技术进步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为主,天津、河北和江苏以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主,辽宁、上海、广东和广西则是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共同推动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3)从海洋三次产业来看,技术进步效应在第二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77.118%;产业结构效应在第一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314.547%;区域规模效应在三次产业内部无明显差异。各省区推行海洋三次产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或措施时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炎宏 樊伟
利用东海区 195 6~ 1995年计 4 0年的海洋捕捞产量统计数据 ,研究东海区小黄鱼等 10个主要种类渔业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东海区主要种类渔业发展过程符合渔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经历未开发、开发中、成熟和衰退 4个阶段 ,且主要种类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马面等渔业大多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 ,从而预测其发展趋势 ,并提出必须加强渔业管理、控制捕捞强度等使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东海区 海洋捕捞产量 时间序列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井娟 林坚
本文采用1949—2005年我国渔业统计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建国以来我国海洋捕捞产品产量的波动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我国海洋捕捞产品产量的波动较大,但1999年前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之后稳中有降;海洋捕捞投入的机动渔船数量和渔船功率对海洋捕捞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基于控制渔船数量和功率的"双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却不显著;"零增长制度"、专业劳动力投入和水产品平均价格对海洋捕捞产量变动的影响不显著,"休渔期制度"效应显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在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中有显著差
关键词:
海洋捕捞 影响因素 制度效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嘉樑 黄洪亮 吴越 饶欣 陈勇 黄嘉祺
为了探讨异常海洋环境年份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捕捞效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开富号"2014年和2015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智利竹筴鱼的渔场主要位于26°s~28°s、74°W~76°W和37°s~47°s、78°W~93°W的海域内,其中最佳捕捞海域为38°s~47°s、87°W~93°W;最佳捕捞时间为4~6月;(2)放网的持续时间、月份、网口高度、网位、放网位置的经纬度及拖网速度对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的影响显著,而曳纲长度、网口水平扩张与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间的相关性则较弱;(3)影响智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杨淑涵 陈璇
海洋捕捞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其过度碳排放问题已制约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捕捞业因其在全球气候变暖及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显著碳排放影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推行的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发展模式紧密关联。因此,本文旨在探析中国海洋捕捞业碳排放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海洋捕捞业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基础。基于2010-2019年中国沿海11省(市)级面板数据,采用Slacks-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DEA)模型分析碳排放效率,综合评价模型评估经济发展质量,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两者耦合协调程度及其区域差异,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关键制约因素。研究发现,多数沿海地区海洋捕捞业碳排放效率低于DEA有效边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一级指标发展不均衡;尽管海洋捕捞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有所提升,但总体仍停留在中级协调阶段;海洋捕捞业产值的不合理增长、渔业推广机构数量不足、创新投入不足和技术市场活跃度低等为主要障碍。研究建议,应优化配置资源和技术升级、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统筹规划海洋捕捞业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重点破解产值结构不合理、渔业推广机构短缺、创新投入不足和技术市场不活跃四大主要难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曙光 纪瑞雪
海洋渔业资源是典型的环境敏感型资源。本文基于Romer"尾效"假说,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包含海域环境约束的海洋捕捞业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探讨了海域环境恶化对海洋捕捞业阻滞效应的形成机理并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显示,考虑单位实际劳动产量增长情况下,海域环境恶化对我国海洋捕捞业增长存在阻滞效应的单位圆区间为[π/2,5π/4)。以1997-2011年相关数据资料为例加以实证研究发现,海域环境恶化对我国海洋捕捞业增长的阻滞作用约为0.740 9个百分点,海洋捕捞业面临严峻的海域环境形势。加强海域环境保护,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放,同时降低海洋捕捞业从业人口,是实现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东景 刘卫毅
文章将海洋生态福利绩效分解为海洋生态经济效率和海洋经济社会福利效率,构建全局参比的两阶段超效率网络SBM模型(GSN-SBM),对2006—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生态福利绩效及其分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应用面板计量模型识别影响海洋生态福利绩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总体上不断提升,但是各省份之间的分层现象比较明显;海洋生态经济效率的变化特点与海洋生态福利绩效的变化特点相似,海洋经济社会福利效率的省际差别较小;海洋生态福利绩效的极化现象明显,海洋生态经济效率的极化现象有所减弱,而海洋经济社会福利效率的极化现象呈现复杂特征;环境规制、人口素质、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科技进步、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等对海洋生态福利绩效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环境规制的“U”型影响效应显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立明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出中国海洋主题公园发展经历了萌芽、迅速发展和品牌扩张3个阶段及其特征,分析了中国海洋主题公园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明显的近海岸特征,发现海洋主题公园与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其发展受到旅游区位关联、城市人口与经济、投资规模和开发理念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琦 胡求光
从社会—生态的复杂系统视角探究海洋渔业在多重扰动下的脆弱性问题,对于破解当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函数模型,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探究2001—2015年期间中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暴露性指数介于0.3~0.7之间,整体表现出先上涨后下降再上涨的波动趋势;敏感性指数和适应性指数则均从0.1增长至0.7左右,呈现出持续波动上涨的态势;脆弱性指数在0.3~0.8之间,总体表现为从水平波动到大幅下降再到缓慢增长的阶段性趋势。研究表明,暴露性的变化主要受海洋气候变化、陆源入海污染和风暴潮灾害的影响,敏感性的提高主要与社会就业依赖度、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和海水养殖开发强度的增加有关,而适应性近年来受渔民家庭收入水平、渔民生活压力状况和政府效率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海洋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严格控制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制定动态的适应性渔业管理制度、完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东景
在构建的结构分解模型中将海洋渔业捕捞量变动分解为资源消耗强度变动效应、经济技术系数变动效应、最终需求水平变动效应、最终需求系数变动效应和最终需求分布变动效应等。根据山东省1997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运用构建的模型对该省近十年的海洋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三类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变动的因素分解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下降与资源消耗强度变动效应、经济技术变动效应正相关,而与最终需求变动效应负相关;最终需求水平变动、最终需求系数变动和最终需求分布变动对三类渔业资源需求量变动均具有增量化作用,其中最终需求水平变动的增量化作用最明显;不论是减量化作用,还是增量化作用...
关键词:
结构分解分析 投入产出 海洋渔业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