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8)
- 2023(14578)
- 2022(12587)
- 2021(11793)
- 2020(9868)
- 2019(22987)
- 2018(22707)
- 2017(43165)
- 2016(22923)
- 2015(26038)
- 2014(25808)
- 2013(25956)
- 2012(24148)
- 2011(22026)
- 2010(21866)
- 2009(20316)
- 2008(19656)
- 2007(16992)
- 2006(15142)
- 2005(13671)
- 学科
- 济(112653)
- 经济(112548)
- 管理(63650)
- 业(57651)
- 企(47564)
- 企业(47564)
- 方法(45667)
- 数学(39892)
- 数学方法(39481)
- 中国(28873)
- 学(25107)
- 农(24304)
- 地方(23864)
- 财(21743)
- 业经(21505)
- 贸(19211)
- 贸易(19195)
- 易(18610)
- 制(17536)
- 农业(16152)
- 和(15977)
- 理论(15779)
- 环境(15755)
- 地方经济(14867)
- 银(14847)
- 银行(14808)
- 融(14784)
- 金融(14783)
- 行(14254)
- 技术(13248)
- 机构
- 大学(338966)
- 学院(332243)
- 济(145265)
- 经济(142474)
- 管理(130053)
- 研究(121136)
- 理学(112350)
- 理学院(111050)
- 管理学(109193)
- 管理学院(108567)
- 中国(90751)
- 京(72912)
- 科学(72818)
- 财(62948)
- 所(61119)
- 研究所(55801)
- 中心(53029)
- 农(50900)
- 财经(50775)
- 业大(47083)
- 北京(47037)
- 江(46947)
- 经(46332)
- 经济学(45180)
- 范(44434)
- 师范(44030)
- 院(43605)
- 经济学院(40448)
- 农业(39786)
- 财经大学(37821)
- 基金
- 项目(225084)
- 科学(177273)
- 基金(165513)
- 研究(164745)
- 家(144605)
- 国家(143485)
- 科学基金(122272)
- 社会(105682)
- 社会科(100205)
- 社会科学(100175)
- 基金项目(86851)
- 省(83936)
- 自然(78400)
- 自然科(76537)
- 自然科学(76518)
- 自然科学基金(75153)
- 教育(74616)
- 划(71870)
- 资助(68946)
- 编号(64957)
- 成果(53701)
- 部(50874)
- 重点(50583)
- 发(48522)
- 创(45971)
- 课题(45097)
- 国家社会(44311)
- 教育部(43821)
- 创新(42976)
- 科研(42889)
- 期刊
- 济(161908)
- 经济(161908)
- 研究(105279)
- 中国(63148)
- 学报(52870)
- 管理(49534)
- 科学(49425)
- 农(45916)
- 财(45678)
- 大学(40056)
- 学学(37348)
- 教育(35210)
- 农业(32350)
- 融(28421)
- 金融(28421)
- 技术(28365)
- 经济研究(27381)
- 财经(25664)
- 业经(22723)
- 经(22066)
- 问题(20786)
- 图书(18031)
- 贸(17847)
- 技术经济(17614)
- 业(17534)
- 世界(17009)
- 理论(16131)
- 国际(15720)
- 科技(15180)
- 统计(15013)
共检索到500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张其永 郑元甲 洪万树
中国海洋一般中上层经济鱼类种类繁多,大多为r选择型或由K选择型演变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较快、可持续利用的前景较为广阔,在中国海洋捕捞业产量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本文综述了中国海洋一般中上层经济鱼类的渔业发展概况,着重介绍了鳓(Ilisha elongata)、灰鲳(Pampus cinereu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黄海鲱(Clupea harengus pallasi)和黄鲫(Setipinna taty)等6种主要种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及其产卵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元甲 李建生 张其永 洪万树
中国海洋中上层鱼类的种类繁多,近几年来,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0%左右。日本鲭、蓝圆鲹和鳀等中上层鱼类生活史大多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一般比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较快,因此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更为广阔。本文综述了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鱼类渔业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年产量位于前列的日本鲭、蓝圆鲹、蓝点马鲛、银鲳和鳀等5种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和产卵期、年龄和生长、摄食习性、生殖力和群体结构变化等资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其资源量和可捕量的评估结果,并展望了其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元甲 洪万树 张其永
回顾了中国海洋主要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和科研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带鱼、小黄鱼、大黄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概况。概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鉴别和划分、生活史型的演变、种群和群体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摄食习性、性成熟周期、性腺成熟指数(GSI)、产卵群体生殖力、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路线、资源量和渔获量、各种作业渔船的调整及其捕捞力量的限制措施等,并展望了中国海洋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曙光 姜旭朝
随着我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进程,海洋经济研究也刚好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基于对"中国海洋经济研究30年学术研讨会"研究论文和交流成果的分析.尝试对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演变、研究方法论建设,以及研究领域的拓展进行初步总结。并对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等分支学科的发展进行专题评述.尝试提出全球海洋问题日益严重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理论、方法和实践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海洋经济研究 回顾与展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熊国强
一、东海全区海况的长期变动倾向及1990年的特点1953年以来东海表层水温的变动,按海区不同多少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1977年前变幅大,之后相对较小。近来1988年,在黑潮区、大陆架区、对马暖流区整个东海范围普遍呈现了高水温。其次,大陆架上1985年以来,一直存在着约1℃的偏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玲 吴雁萍
海洋文化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为全面把握国内海洋文化研究的现状及热点,以1998—2019年CSSCI、中文核心期刊、国内海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术期刊、《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收录的594篇海洋文化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其增长趋势、期刊分布、发文机构、研究内容和主题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文献数量较少,总体上呈平稳发展态势;相关高质量文献主要发表于海洋学、水产学、人文社会学等学术期刊上;主要研究学者来自于国内海洋高校和海洋相关科研院所。当前海洋文化研究主要关注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意识、海洋经济等热点问题,并形成了五大研究主题:(1)培养海洋意识,构建和谐海洋文化;(2)以海洋资源为依托,推动海洋产业发展;(3)综合海洋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4)依据地方特色,建立区域性海洋文化;(5)保护与传承海洋文化遗产,实现海洋文化复兴。今后应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展开多学科互动和交流,拓展研究方法,使海洋文化研究成为海洋强国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共词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与展望》课题组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经济计量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根据1990-2004年的年度数据,构建了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与预测模型,系统地分析了2005年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磊 刘明
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是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沿海地方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海洋经济预测是海洋经济研究领域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对适于进行海洋经济预测的灰色系统模型、趋势外推法、成长曲线法、组合预测法等进行深入探讨,对组合预测结果的最有效性给出可靠的数学证明,并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2015年和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和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史春林 马文婷
从1978年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起步,到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开始新一轮海洋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呈现鲜明特点,基本实现了从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管理过渡。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二是依法推进实施,三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四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但由于改革是渐进式的,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因此随着新一轮海洋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未来仍需要继续整合优化海洋管理机构及其职能配置,尽快健全海洋维权执法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跨部门与跨地区统筹协调能力,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注入新动能并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
海洋管理 体制改革 回顾与展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必哲 黄富川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1991年5~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尹
体现"海洋本位"的历史研究已有三十余年。三十多年来,中国海洋史研究在海洋史理论、海洋经济史、海洋政治史、海洋文化史、海洋军事史、海洋环境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已很有必要。今后中国海洋史研究仍需在理论研究、学科交叉、史料扩展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何亚宁 柯丽娜
海洋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基于2006—2017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集对分析、核密度估计模型、标准差椭圆以及GMM模型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时间上,2006—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发展水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呈东北—西南格局,且重心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质量地区差异显著,整体呈北部、东部、南部三级格局分布。(2)分维度来看,时间上,样本期间内各个维度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上,五个维度均呈向好发展趋势,各维度高、中、低水平的省(市、自治区)各不相同,差异显著。(3)影响因素上,海洋区位优势、城镇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陆域经济水平对高质量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海洋资源利用度、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海洋经济圈中作用效果不同。
关键词:
海洋经济 发展质量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侯宇伟 刘世刚 李渊 宋普庆 陈宗正 林龙山 张静
为评估南海中南部的中上层渔业资源,利用2019年6—7月(夏季)在南海中南部开展的渔业资源声学调查数据,结合灯光罩网生物采样数据,对南海中南部调查海域5种主要中上层经济鱼类,包括黄鳍金枪鱼(Thunnusalbacares)、鲣(Katsuwonuspelamis)、双鳍舵鲣(Auxisrochei)、长体圆鲹(Decapterusmacrosoma)和脂眼凹肩鲹(Selarcrumenophthalmus)进行了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结果表明,调查海域5种鱼类的资源量分别为2.81×10~(4) t、3.77×10~(4) t、8.71×10~(4) t、5.73×10~(4 )t、2.66×10~(4) t,资源丰度分别为3.78×10~(9)尾、2.39×10~(9)尾、8.95×10~(8)尾、4.95×10~(8)尾、1.55×10~(9)尾。调查区最北断面(1400′ ~ 1600′N、110°00′ ~ 117°30′E)是渔业资源密度较高的区域。对比历史调查数据显示金枪鱼类资源量已经明显减少,应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资源进行养护;鲹科鱼类资源量变动不显著,仍可保持合理的开发。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可持续利用南海中南部渔业资源以及制定合理的养护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封志明 刘玉杰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问。土地资源研究先后经历了20世纪早期的赋税土地评价与土地类型研究阶段、20世纪中期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阶段和20世纪后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3个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土地资源学才逐渐发展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目前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地类型与土地结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生产力与土地承载力、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与立法。随着土地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的逐步扩展,面向国家目标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
资源科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 土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卢雪凤 韩增林 董晓菲
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增长中海洋资源消耗的回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2006-2014年海洋资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海洋经济增长正逐步实现与海洋资源消耗的脱钩。(2)1997-2014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河北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弱脱钩为主,上海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强脱钩为主,海南、广西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到2014年脱钩显著的区域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3)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正向作用,而强度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着力提高技术效率、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调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是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