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7)
2023(7712)
2022(6208)
2021(5642)
2020(4405)
2019(10104)
2018(9736)
2017(18393)
2016(9574)
2015(11052)
2014(10694)
2013(11097)
2012(10413)
2011(9553)
2010(9219)
2009(8151)
2008(7858)
2007(6840)
2006(5992)
2005(5337)
作者
(27063)
(22831)
(22770)
(21550)
(14221)
(10626)
(10184)
(8929)
(8630)
(7974)
(7887)
(7443)
(7258)
(7250)
(7033)
(7004)
(6973)
(6430)
(6414)
(6297)
(5757)
(5501)
(5476)
(5158)
(5035)
(4946)
(4842)
(4800)
(4627)
(4497)
学科
(50787)
经济(50753)
管理(31011)
(27094)
(21544)
企业(21544)
方法(20120)
数学(18062)
数学方法(17979)
中国(16078)
环境(14358)
(12351)
(11364)
贸易(11359)
(11158)
业经(10987)
产业(10290)
地方(9145)
(9113)
(8399)
(7861)
(7740)
(7694)
(7659)
农业(7398)
技术(7388)
(7357)
银行(7351)
(7216)
金融(7215)
机构
学院(142664)
大学(141233)
(73411)
经济(72605)
管理(55567)
研究(53529)
理学(48028)
理学院(47582)
管理学(47099)
管理学院(46852)
中国(40950)
(29838)
科学(29470)
(28273)
(25791)
经济学(24415)
研究所(23750)
财经(23283)
中心(23115)
经济学院(22124)
(21393)
(20518)
(19347)
北京(19265)
业大(18802)
(18418)
财经大学(17304)
科学院(16910)
(16404)
师范(16264)
基金
项目(99209)
科学(80134)
基金(74854)
研究(73549)
(65167)
国家(64764)
科学基金(56048)
社会(51020)
社会科(48891)
社会科学(48882)
基金项目(38610)
(37048)
自然(33506)
自然科(32738)
自然科学(32730)
自然科学基金(32178)
教育(31502)
(31181)
资助(30606)
编号(26676)
(23892)
国家社会(23007)
(22779)
重点(22529)
中国(21875)
(21476)
成果(20354)
创新(20328)
发展(20242)
(19937)
期刊
(75875)
经济(75875)
研究(42899)
中国(26456)
管理(20994)
科学(20000)
(19679)
学报(19092)
(18760)
大学(14896)
学学(14258)
经济研究(14187)
农业(13487)
技术(12629)
(11747)
金融(11747)
业经(11737)
财经(11572)
(10581)
问题(10423)
(10338)
世界(9592)
教育(9505)
国际(9319)
(8605)
技术经济(7872)
统计(7542)
(6943)
商业(6643)
科技(6619)
共检索到208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俊峰  李强  
上游"绿色油田"保护碧海蓝天,中游"绿色发电"促进环境友好,下游"绿色炼化"助力治污攻坚,低碳产业贡献清洁能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及产品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荣获国务院国资委"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联合国全球契约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曹焱  丁健春  刘翠  王术  
2023年3月29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发布《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这是其2005年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16年开始发布ESG报告以来,连续18年按照国际领先标准全面披露公司在企业管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姗姗   许彩慧  
近年来,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前沿端口,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体系正发生深度演变,全球性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正逐步形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主动作为,立足于全球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要素及作用传导机理,探究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国内外双重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逻辑。从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改革低碳绿色政策机制角度对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游建民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绿色化不断驱动国内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根据产业链演进的驱动要素划分产业链的演进阶段,分析各个阶段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及其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置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中,分析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的实现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发生变化,产业链的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产业链低碳化升级趋势明显。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产业链将会根据不同演进阶段中碳排放变化的趋势、产业链升级轨迹以及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变化进行低碳化的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洪群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主动作为,符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是产业链供应链涉及的所有环节、所有主体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低碳运行模式,实现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碳排放持续降低的动态过程。近年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产业链供应链含“碳”量高、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要立足“双碳”战略要求,遵循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规律,通过产业产品升级减碳、用能用料源头减碳、技术创新应用减碳、空间优化布局减碳、精细高效管理减碳等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游建民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绿色化不断驱动国内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根据产业链演进的驱动要素划分产业链的演进阶段,分析各个阶段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及其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置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中,分析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的实现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发生变化,产业链的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产业链低碳化升级趋势明显。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产业链将会根据不同演进阶段中碳排放变化的趋势、产业链升级轨迹以及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变化进行低碳化的升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超  章杨  戚悦  
作为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节能)秉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宗旨,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公司发展战略、治理和运营,持续构建“3+3+1”绿色低碳产业格局,为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起步、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节能所属企业7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7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绍敏  
作为河北的主导产业,钢铁行业具有规模、产能等优势,但在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构建绿色产业链,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结合调研数据,在对河北钢铁行业产业链绿色发展现状及构建绿色产业链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发展理念转变、企业整合重组、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构建绿色产业链的具体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君  贺丽  胡伟  刘梁  
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促进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的国家级政策信息,基于政策措施、政策目标、政策力度和政策作用四个维度建立了政策量化模型,运用力学要素分析方法,分析了政策的作用方向、作用力度和作用对象。结果显示:政策的作用方向均为正向;政策的作用力度日益明显;政策的措施效力从鼓励引导为主逐步转向行政强制为主;政策的目标效力从绿色采购为主逐步转向绿色运营为主;政策从主要作用于采购环节逐步转向运营环节,主要通过运营、开发和设计三个环节直接作用于开发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许彩慧   张开  
在全球产业链低碳化、区域化、短链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链体系正发生深度演变,中国“双碳”战略引发了新一轮能源革命,产业链绿色转型正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主动作为。文章立足于绿色产业链的科学内涵,研究全球产业链绿色转型大趋势,探寻中国产业链绿色转型存在的重要机遇,分析“双碳”窗口期下中国产业链绿色转型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中国产业链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选择,这对于稳妥有序地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统一,优化产业生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为中长期中国产业链安全治理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晓晓   皇甫瑞灵   郑艳洁  
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TOPSIS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黑龙江、北京、浙江、江苏和上海为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省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分布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从各指标维度来看,农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和产业集聚循环发展是中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源动力,且影响各省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我国需从多面发力,升级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明确短板,缩减绿色农业产业链省域差距;因地制宜,构建绿色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网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晓晓   皇甫瑞灵   郑艳洁  
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TOPSIS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黑龙江、北京、浙江、江苏和上海为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省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分布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从各指标维度来看,农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和产业集聚循环发展是中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源动力,且影响各省份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我国需从多面发力,升级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明确短板,缩减绿色农业产业链省域差距;因地制宜,构建绿色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网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鄢哲明  邓晓兰  陈宝东  
文章在阿西莫格鲁等人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框架下,探讨了绿色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影响机理,并利用1995~2012年中国分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因果检验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低碳化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累积调整的过程,其水平上升的推动力是偏向于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进步。文章突出技术进步偏向性并回应了已有文献关于技术进步作用的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省级政府的经济干预对产业结构低碳化存在负向影响,可能抵消绿色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效果。文章认为,为了实现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目标,有必要通过政策机制鼓励清洁技术发展,促使技术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王芬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正向绿色生态、产业协同的全产业链方向升级。建设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应以生态约束为前提,聚焦大众健康、养生的消费需求,通过完善政策及资金等支持体系,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建设数字农业平台,不断开发新业态,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营造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与生态约束的良好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龙   郑泽华  
绿色产业基金是支持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工具。当前,我国投资于绿色领域的绿色产业基金正蓬勃发展,形成了如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这样的典型模式。在清洁技术产业的投资中,绿色产业基金在投资事件、投资地域、投资阶段与投资轮次、退出行为等方面呈现一系列特征,但也存在信息披露不足、投资绩效核算不完备、激励政策不足、绿色股债金融工具定位不够明晰等问题。未来,可借鉴英国绿色投资银行经验,在完善信息披露、推进项目环境效益的量化评估、强化政策激励、实现最优绿色金融结构等方面综合施策,提高绿色产业基金投资质量,推动实现国家绿色低碳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