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5)
2023(13504)
2022(11284)
2021(10173)
2020(8648)
2019(19873)
2018(19138)
2017(36150)
2016(19769)
2015(22282)
2014(21965)
2013(22121)
2012(20761)
2011(19022)
2010(18731)
2009(17472)
2008(17349)
2007(15496)
2006(13381)
2005(11927)
作者
(61960)
(52137)
(52088)
(49364)
(32785)
(24994)
(23554)
(20398)
(19503)
(18208)
(17881)
(17179)
(16622)
(16471)
(16467)
(16173)
(15998)
(15522)
(14927)
(14822)
(13154)
(12791)
(12758)
(11823)
(11591)
(11591)
(11423)
(11414)
(10602)
(10476)
学科
(90375)
经济(90293)
(53448)
管理(53442)
方法(41388)
(40951)
企业(40951)
数学(37160)
数学方法(36890)
(24870)
中国(24736)
(20051)
(19443)
贸易(19438)
(19384)
业经(19237)
(18972)
农业(16571)
地方(16561)
(15113)
环境(14811)
产业(13657)
技术(13599)
(13064)
银行(12996)
(12710)
金融(12708)
(12477)
(12448)
(11822)
机构
大学(298634)
学院(296479)
(131588)
经济(129424)
管理(110482)
研究(109537)
理学(96283)
理学院(95157)
管理学(93640)
管理学院(93117)
中国(80804)
科学(69169)
(63051)
(61893)
(57628)
(54731)
研究所(53310)
业大(50530)
农业(49713)
中心(48454)
财经(45045)
经济学(42375)
(42358)
(41198)
北京(39587)
(38664)
经济学院(38616)
(36446)
师范(35884)
科学院(34566)
基金
项目(205153)
科学(160589)
基金(151205)
研究(140820)
(136269)
国家(135216)
科学基金(113289)
社会(92432)
社会科(87905)
社会科学(87877)
基金项目(79757)
(78588)
自然(74267)
自然科(72611)
自然科学(72581)
自然科学基金(71381)
(67674)
教育(62762)
资助(61959)
编号(52727)
重点(47283)
(45792)
(45740)
(43059)
成果(41425)
创新(40495)
科研(40231)
计划(40199)
国家社会(39970)
教育部(38217)
期刊
(135803)
经济(135803)
研究(82859)
学报(56704)
(55164)
中国(53335)
科学(49688)
大学(41086)
(40693)
学学(39325)
管理(37848)
农业(37781)
经济研究(23932)
(23841)
金融(23841)
技术(22706)
财经(22598)
教育(22138)
(21577)
业经(21500)
(19644)
问题(18929)
(17284)
技术经济(15800)
(15598)
世界(15170)
国际(14830)
统计(14592)
科技(14585)
业大(14575)
共检索到425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纪建悦  
采用2008—2017年中国沿海1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SBM-GML模型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从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4个方面进行分解,并通过FGLS模型系统地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由纯技术变化驱动,规模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的促进作用较小,纯技术效率变化具有抑制作用;海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海洋科教投入、渔民培训强度、技术推广强度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海水养殖产业发展和渔业开放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瑶  纪建悦  周婧琳  
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基础上,运用SBM-GML模型对2008—2018年中国沿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0~1.15之间波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生产率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地区不平衡特征;(2)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负向影响;(3)负向影响的原因主要包括滩涂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及管理三个方面。据此,从高效利用已有的滩涂养殖区域、积极建立滩涂复合养殖生态系统、提高对滩涂养殖的管理水平三方面提出改善滩涂养殖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黎黎  朱琳  何广顺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陈昱帆   花俊国  
[目的]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践行中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方法]基于2007—2021年中国27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传导机制。[结果]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中部地区整体提升;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集聚通过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结论]据此提出了推进奶牛养殖业的集聚发展、优化地理布局、完善人才引进补贴政策及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生猪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为助力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04—2020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生猪养殖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内生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测度了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使用新的方法对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结果显示:(1)2004—2020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3.2%。(2)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于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动力。(3)生猪养殖业的效率改善主要来源于发展效率改善,而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4)发展动能和绿色动能均能促进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绿色动能是主要因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龙启   杨正勇   彭乐威   张迪   刘东   赵志远  
海水鱼养殖业作为中国海水养殖重要产业,在大食物观背景下正面临推进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需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构建起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海水鱼养殖业开展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并基于面板Tobit模型探究影响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9年中国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值分别为0.887、0.969、0.734,整体未达到绿色发展效率有效率状态。其中,卵形鲳鲹、军曹鱼在2017—2019年处于绿色发展效率有效率状态,大黄鱼和大菱鲆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处于绿色发展效率有效率状态,其余养殖品种均未达到绿色发展效率有效率状态。海水鱼养殖绿色技术水平、海水鱼绿色养殖结构占比、海水鱼市场价格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支持对绿色发展效率呈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本文通过对中国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提升中国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中国海水鱼养殖业向绿色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晓  芦冠仰  顾杨  程佳伟  张芝粤  
基于2009—2020年的文献及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确定了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三个主要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政府因素,进一步列出影响因素清单列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因素由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构成;经济因素由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要素与市场因素组成;政府因素由财政分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规制、政府干预程度组成。同时,技术因素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因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正向发展的保障,政府因素可以主导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地推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用,并为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臻  倪艳  孙亚杰  
文章选取了2000—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中部地区六省2000—2016年的GTFP和传统TFP,对GTFP和传统TFP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省绿色技术进步指数和绿色技术效率指数水平均较低。湖北省的GTFP值在中部六省中处于较低的水平,但TFP值处于较高的水平。然后选取了湖北省2000—201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VAR模型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各变量对GTFP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能源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均对GTFP增长有促进作用,且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大于城镇化率和能源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晓  芦冠仰  顾杨  程佳伟  张芝粤  
基于2009—2020年的文献及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确定了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三个主要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政府因素,进一步列出影响因素清单列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因素由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构成;经济因素由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要素与市场因素组成;政府因素由财政分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规制、政府干预程度组成。同时,技术因素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因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正向发展的保障,政府因素可以主导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地推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用,并为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长青  刘聪粉  王晓军  
现有文献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单纯考虑中国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质量的影响是片面的。与类似研究相比,本文在生产率测量框架体系中引入了资源环境因素,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的方法。文章分别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1985~2010年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及分解。研究发现,不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地区之间的竞争将发展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竞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更多体现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距。本文在运用全局(global)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根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组成,首次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成因的双角度分解模型,并应用于中国2000-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差距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9.19%,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57.66%、73.33%、81.73%和144.64%;基于要素角度,污染治理生产率的差距是导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4.28%,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63.96%、64.94%、59.10%和57.88%;通过进一步细分要素可知,劳动投入生产率的差距不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作用最大,而且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影响占据绝对地位,贡献率为19.27%、19.02%和19.65%,驱动中西部地区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工业废气治理生产率,贡献率为20.24%、20.74%。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会  于法稳  
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本文将农膜使用量作为一种非期望产出,测算了中国棉花2004-2018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研究发现:中国棉花农膜使用量持续增加,农膜成为土壤污染要素,阻碍产出增长,且西北内陆棉区比长江、黄河棉区更加明显。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中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被高估,非期望产出阻碍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GTFP与TFP存在明显差异,非期望产出对中国棉花GTFP指数的负影响净效应显著,拉低了GTFP值,对GTFP与GTech影响分别为-0.076和-0.072。从成本利润率、产业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分析了对棉花GTFP的影响,影响效果分别为1.24%、0.02%、-0.05%、-0.02%,以此给出提升中国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正勇  彭乐威  闫周府  
加快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现有研究对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特征缺乏全面认识。本文构建了“资源投入—经济增长—环境效应”为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指数法对“十一五”时期以来中国及各省区淡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十一五”阶段以来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累计增长23.6%,呈现“小幅下降—小幅增长—显著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其增长动力主要源自绿色技术进步,绿色技术效率贡献有限;不同地区淡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不均衡,呈现“西快、东平、中慢”的分布格局,超变密度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异的贡献次之,地区间差异的贡献最小;此外,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明显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认为,为促进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发展,需在加快绿色技术创新的同时提升绿色技术效率,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珍  
文章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海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结果发现: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不存在收敛趋势,海洋经济的区域差距将长期存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少鹏  
【目的】化解林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间的矛盾,加速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从以传统要素为主导向以高级生产要素为内核转变,推进区域绿色林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对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深层次揭示邻近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整体演变趋势产生的影响,采用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整体来看,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说明我国林业可持续化发展趋向良好;技术进步是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增长源,而技术效率则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正相关性正渐趋弱化,“高-高”集聚特征重点体现在上海、江苏等华东区域,“低-低”集聚特征则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等地。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产业发达程度、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其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策建议如下:1)全方位建立健全有关政策及法律保障体系;2)深层次统筹林业绿色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战略;3)多维度补齐林业绿色发展要素,为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