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8)
2023(9416)
2022(8097)
2021(7648)
2020(6560)
2019(15412)
2018(15094)
2017(28659)
2016(15536)
2015(17916)
2014(17859)
2013(17978)
2012(16952)
2011(15555)
2010(15460)
2009(14645)
2008(14709)
2007(13040)
2006(11331)
2005(10334)
作者
(46594)
(39086)
(38949)
(37392)
(24868)
(18742)
(17758)
(15216)
(14668)
(13739)
(13439)
(12972)
(12509)
(12455)
(12321)
(12297)
(11816)
(11672)
(11255)
(11234)
(9768)
(9716)
(9455)
(8870)
(8824)
(8765)
(8593)
(8587)
(7900)
(7824)
学科
(70994)
经济(70940)
管理(44012)
(38507)
方法(33197)
数学(29919)
数学方法(29702)
(29631)
企业(29631)
中国(20357)
(18884)
环境(18096)
(15988)
贸易(15983)
(15923)
(15844)
(15619)
地方(13678)
业经(12681)
农业(12171)
(11923)
(11683)
(11538)
(10516)
银行(10487)
(10244)
金融(10242)
(10102)
(9851)
资源(9197)
机构
大学(234233)
学院(231364)
(104413)
经济(102569)
管理(86756)
研究(86161)
理学(74772)
理学院(73903)
管理学(72805)
管理学院(72386)
中国(65805)
科学(52690)
(50055)
(44677)
(44441)
研究所(41055)
(40909)
中心(38524)
财经(36086)
业大(34316)
经济学(33709)
(33312)
(32908)
农业(32460)
北京(32184)
(30903)
经济学院(30593)
(30089)
师范(29754)
财经大学(26750)
基金
项目(155487)
科学(122288)
基金(114928)
研究(111762)
(101439)
国家(100719)
科学基金(84713)
社会(72964)
社会科(69268)
社会科学(69246)
基金项目(60321)
(58147)
自然(53699)
自然科(52308)
自然科学(52287)
自然科学基金(51357)
(50554)
教育(49809)
资助(48036)
编号(42896)
重点(36044)
(35833)
(34987)
成果(34851)
(31928)
国家社会(31494)
科研(30416)
中国(30388)
教育部(30210)
创新(30155)
期刊
(110842)
经济(110842)
研究(67193)
中国(43607)
学报(37911)
(35863)
科学(35043)
(33592)
管理(29008)
大学(27829)
学学(26300)
农业(24713)
(19165)
金融(19165)
教育(19068)
经济研究(18743)
财经(18082)
技术(18019)
业经(16318)
(15615)
问题(15424)
(14674)
(14636)
国际(12857)
世界(12783)
资源(12632)
技术经济(11948)
统计(11311)
(11144)
理论(10188)
共检索到340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娟  胡求光  
本文在阐述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交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1年相关宏观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静态协调度模型和动态协调度模型,对中国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并不总是处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其静态协调度呈"M型"走势,两者协调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第二,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并不同步,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程度难以满足海水养殖发展的需要,甚或成为制约海水养殖潜力继续释放的短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宏  张莹  卢云云  
随着中国海水养殖产量的不断增长,由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SBM模型对2008-2016年中国海水养殖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导致生态经济效率损失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2008—2016年中国海水养殖生态经济效率均值为0. 62,整体呈现出逐渐趋优态势,但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海域分布来看,海水养殖生态经济效率的海域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南海海域、黄渤海海域、东海海域。各沿海省份海水养殖生态经济效率存在明显的差距,且呈现出不同的波动趋势。导致海水养殖生态经济效率损失的原因主要集中于资源的过度消耗和过量的养殖产污,其中资源消耗指标中渔船投入、面积投入和培训投入以及养殖产污指标中氮污染产出过量的影响程度较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养殖环境污染是海水养殖生态经济效率改善的主要方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晶晶  史清华  卢昆  
本文基于2006—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10省份的海水养殖技术效率进行了测评,并分析了部分外部环境变量对中国海水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海水养殖技术效率整体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导致效率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无效,纯技术无效率的程度则相对较低。另外,从各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来看,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其中天津、海南规模效率相对较低,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养殖规模。河北则整体效率值均相对较低,需要同时注重规模和管理水平的调整。此外,外部环境因素对中国海水养殖技术效率有一定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东景   刘卫毅  
文章将海洋生态福利绩效分解为海洋生态经济效率和海洋经济社会福利效率,构建全局参比的两阶段超效率网络SBM模型(GSN-SBM),对2006—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生态福利绩效及其分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应用面板计量模型识别影响海洋生态福利绩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总体上不断提升,但是各省份之间的分层现象比较明显;海洋生态经济效率的变化特点与海洋生态福利绩效的变化特点相似,海洋经济社会福利效率的省际差别较小;海洋生态福利绩效的极化现象明显,海洋生态经济效率的极化现象有所减弱,而海洋经济社会福利效率的极化现象呈现复杂特征;环境规制、人口素质、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科技进步、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等对海洋生态福利绩效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环境规制的“U”型影响效应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泽宇  张震  韩增林  孙才志  彭飞  
在界定海洋经济质量和海洋经济规模概念的基础上,应用以综合赋权为基础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2001—2012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经济质量与规模之间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经济多数处于中低水平状况下质量与规模不协调的状态,即海洋经济质量超前规模或海洋经济质量滞后规模;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与规模间协调关系分别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海洋经济质量超前规模程度较小的超前型经海洋经济质量与规模协调型向海洋经济质量滞后规模程度较小的滞后型转变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明当前影响海洋经济质量发展的因素如资源环境条件恶化等问题逐渐凸显。因此,应因地制宜地分类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有金  孔令池  李言  
构建了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与评价了28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并分析了相关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放缓;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压力及生态环境状态的发展存在短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文明的进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的干预程度均产生了正向驱动效应;人口规模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懿  纪建悦  
本文采用Tapio脱钩弹性指数,从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对2008—2016年中国海水养殖业生态经济耦合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生态经济耦合关系从以扩张性负脱钩为主改善为以扩张连接为主,宏观层面整体趋优,但仍未实现生态经济强脱钩;省域层面的生态经济耦合关系差异巨大,可划分为弱脱钩型发展、无序波动型发展、耦合关系改善型发展、耦合关系恶化型发展4种。针对脱钩弹性指数变动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LMDI方法从养殖规模、养殖结构和养殖技术3个层面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养殖规模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生态经济耦合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且影响作用较大;而养殖结构和养殖技术是生态经济耦合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但作用大小较为微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纪建悦  
采用2008—2017年中国沿海1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SBM-GML模型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从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4个方面进行分解,并通过FGLS模型系统地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由纯技术变化驱动,规模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的促进作用较小,纯技术效率变化具有抑制作用;海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海洋科教投入、渔民培训强度、技术推广强度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海水养殖产业发展和渔业开放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龙启   杨正勇   彭乐威   张迪   刘东   赵志远  
海水鱼养殖业作为中国海水养殖重要产业,在大食物观背景下正面临推进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需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构建起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海水鱼养殖业开展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并基于面板Tobit模型探究影响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9年中国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值分别为0.887、0.969、0.734,整体未达到绿色发展效率有效率状态。其中,卵形鲳鲹、军曹鱼在2017—2019年处于绿色发展效率有效率状态,大黄鱼和大菱鲆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处于绿色发展效率有效率状态,其余养殖品种均未达到绿色发展效率有效率状态。海水鱼养殖绿色技术水平、海水鱼绿色养殖结构占比、海水鱼市场价格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支持对绿色发展效率呈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本文通过对中国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提升中国海水鱼养殖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中国海水鱼养殖业向绿色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梓杨  黄洪辉  齐占会  廖秀丽  刘华雪  戴明  史荣君  
根据2008 2009年在深圳大鹏澳养殖海域周年4个季节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分类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大鹏澳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以海水温度、盐度、海水营养盐中的无机三氮、硫化物、叶绿素a(Chla)和颗粒有机物(POM)等为特征,表征了大鹏澳海洋生态环境主要受气候和水文因素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以海水磷酸盐(PO4-P)和沉积物硫化物为特征,与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效应有关;第三主成分以海水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Mn)为特征,与养殖生物耗氧代谢活动有关;第四主成分以沉积物有机质为特征,与养殖贝类的生物沉降作用有关。该养殖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琪  丛冬雨  
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主体,涉及多个地方政府以及若干涉海部门,政府间横向关系复杂,鉴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各主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治理目标。由于彼此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协调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的成败。因此,良好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在海洋区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环境区域管理。首先对海洋环境区域管理政府横向协调机制的概念予以界定,并对内涵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管理的政府间横向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体现为合作与自然无关联状态并存,涉海部门间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从以上分析中得出结论,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横向政府间存在不协调问题。构建我国海洋环境区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求光  沈伟腾  陈琦  
海洋生态损害行为的产生与制度环境密不可分,本文围绕市场机制失灵—政府机制失灵—社会机制失灵的三元分析框架,探究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的制度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方案。海洋生态损害市场机制失灵强调海洋产权私有化困境及市场作用扭曲所带来的影响,政府机制失灵分析从制度激励视角出发,揭示中国过去以GDP为核心的晋升考核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地区竞争格局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社会机制失灵分析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强调海洋生态保护中社会力量的缺失与个体高昂的行动成本以及社会资本培育的不足紧密相关。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排污权交易、绿色GDP考核和社会力量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架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粮红  郑珊  高强  
实现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时代任务。本文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本质出发,对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进行概念界定与结构划分,并从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总结日本封闭循环水、美国深海网箱和韩国海洋牧场协调发展经验,剖析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性、功能性协调机理。借鉴国外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模式,结合中国现阶段海水养殖发展现状,提出中国应修复典型海水养殖区生态环境,规模推广现代型海水养殖方式,合理协调沿海地区人类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