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8)
- 2023(10902)
- 2022(9184)
- 2021(8572)
- 2020(7438)
- 2019(17248)
- 2018(16878)
- 2017(31522)
- 2016(17334)
- 2015(20363)
- 2014(20187)
- 2013(20287)
- 2012(19365)
- 2011(17822)
- 2010(17843)
- 2009(16593)
- 2008(16924)
- 2007(15230)
- 2006(13118)
- 2005(11995)
- 学科
- 济(78089)
- 经济(78017)
- 管理(47726)
- 业(47326)
- 方法(37451)
- 企(36698)
- 企业(36698)
- 数学(33521)
- 数学方法(33240)
- 中国(23202)
- 农(21016)
- 财(17908)
- 贸(17677)
- 贸易(17672)
- 易(17252)
- 学(16865)
- 技术(15638)
- 业经(14687)
- 农业(13979)
- 制(13744)
- 地方(12666)
- 银(12144)
- 银行(12102)
- 融(11810)
- 金融(11807)
- 理论(11777)
- 行(11651)
- 环境(11496)
- 和(11188)
- 务(10246)
- 机构
- 大学(269125)
- 学院(265399)
- 济(116784)
- 经济(114656)
- 研究(98203)
- 管理(97187)
- 理学(83739)
- 理学院(82695)
- 管理学(81202)
- 管理学院(80690)
- 中国(73269)
- 科学(60188)
- 京(58159)
- 所(51628)
- 财(50472)
- 农(48862)
- 研究所(47418)
- 中心(43742)
- 财经(41171)
- 业大(40386)
- 江(39169)
- 农业(38900)
- 经济学(38061)
- 经(37632)
- 北京(37284)
- 范(35606)
- 师范(35241)
- 经济学院(34671)
- 院(34519)
- 财经大学(30633)
- 基金
- 项目(176167)
- 科学(137914)
- 基金(128629)
- 研究(126877)
- 家(114081)
- 国家(113217)
- 科学基金(94671)
- 社会(81038)
- 社会科(76905)
- 社会科学(76881)
- 基金项目(67274)
- 省(66401)
- 自然(60346)
- 教育(59162)
- 自然科(59014)
- 自然科学(58990)
- 自然科学基金(57999)
- 划(57589)
- 资助(53685)
- 编号(49492)
- 成果(41062)
- 部(41056)
- 重点(40859)
- 发(38467)
- 创(37003)
- 课题(35302)
- 创新(34862)
- 国家社会(34800)
- 教育部(34784)
- 科研(34012)
- 期刊
- 济(123028)
- 经济(123028)
- 研究(78969)
- 中国(52666)
- 学报(45565)
- 农(43621)
- 科学(41767)
- 财(37874)
- 管理(33855)
- 大学(33651)
- 学学(31598)
- 农业(30226)
- 教育(29375)
- 技术(24585)
- 融(22466)
- 金融(22466)
- 经济研究(21118)
- 财经(20935)
- 经(18133)
- 业(17726)
- 业经(17487)
- 问题(16820)
- 贸(16521)
- 技术经济(15225)
- 世界(14752)
- 国际(14575)
- 统计(13359)
- 版(13205)
- 科技(12735)
- 图书(11820)
共检索到393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怡安
本文通过对全国各省市1212份海外人才回流的有效问卷分析以及相关访谈,摸清了海归在所属行业、受教育年限和就业单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海归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就目前情况而言,海归引进回国的技术不是国际最新的,但因该技术在中国处于短缺状态,海归进行知识溢出效果尚好。(2)海归在海外获取的最新技术思路以及与国际始终保持接触这两种核心能力对其所在公司的贡献最大。(3)海归回流技术进步效应存在滞后性;进一步得出海归回流技术进步效应受本土人力资本水平影响,且当前绝大多数省份与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和海归技术进步效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仍然位于倒U型曲线的正相关段。
关键词:
海外人才 回流 调研状况 技术进步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瑾琏 刘志文 钟竞
高校海归人才是海归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科研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以高校海归人才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12位高校海归人才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提取高校海归人才归国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系与效应,对其共性进行总结,并采用"建构式解释"建立整体结构,最后得出3项研究推论和归国适应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模型构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平 许家云
本文通过构建企业研发生产函数并引入海归智力增益因素,考察中国金融市场对海归创办新企业引致的技术扩散效应的影响。对中国1997-2008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在促进外资研发及海归创业引致的技术扩散方面作用显著。首先,金融市场发展在达到一定水平并且融资效率相对较高时,海归选择由外资企业流出建立新企业的可能性也较高,从而会放大外资研发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其次,货币市场通过新建企业的人员流动效应对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显著,而信贷和股票市场的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
技术扩散 金融市场发展 海归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早 刘坤
海外人才的流入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利用2000-2010年间的分省数据,刻画了海归人才在国内学术市场与国外学术市场上对本土人才产出水平的效应。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如果海归人才在细分领域内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小,海归人才的流入将对本土人才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海归人才在细分领域内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大,将有可能对本土人才的成长产生抑制效应,该领域的创新贡献主要由海归人才完成。本文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新时期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一些重要变化,即在出台引入海归的"千人计划"之后,很快又出台了培养本土人才的"万人计划"。
关键词:
本土人才 海归人才 竞争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强 李垣
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但目前风险投资对促进我国高科技孵化及国民经济成长的贡献却仍然非常有限。文章通过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及其在资金配置效应、资源整合效应、体制互动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在中国当前国情下,应该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的结论。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现状 效应 风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曦如 林道谧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海归人才和海归创业企业的促进作用和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海归人才在海外学习和工作期间受海外环境的影响较大,当他们回国发展时需要重新适应国内环境,从而更好地为产业服务。试图探究移动互联网产业中海归人才和海归创业企业在适应国内环境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可能的应对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海归人才 环境适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怡安
由于海归企业家精神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而之前大部分区域海归企业家精神影响方面的研究都忽略了空间相关性。本文利用空间滞后面板模型测度了1998—2015年中国31个省域海归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一地区海归企业家精神不仅受到本地海归创业的影响,邻近地区跨地理边界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对其有间接贡献;平均而言,创新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各省市海归企业家精神发展水平将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金融发展对省际海归企业家精神具有显著作用,其促进效应远远超过了本土人力资本和创新水平。而法治水平对于西部海归企业家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怡安
由于海归企业家精神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而之前大部分区域海归企业家精神影响方面的研究都忽略了空间相关性。本文利用空间滞后面板模型测度了1998—2015年中国31个省域海归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一地区海归企业家精神不仅受到本地海归创业的影响,邻近地区跨地理边界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对其有间接贡献;平均而言,创新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各省市海归企业家精神发展水平将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金融发展对省际海归企业家精神具有显著作用,其促进效应远远超过了本土人力资本和创新水平。而法治水平对于西部海归企业家精神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 张宇 李曙光
为追求更高的科研平台和成就,我国高校海归人才出现了再归海现象,自我价值实现成为高校海归人才工作的关键动力,是高校对其进行组织管理的关键。能力和重要性是自我价值感的两个主要来源,知识创新绩效是形成海归人才个体能力感的主要因素,组织归属感则是体现海归人才在高校组织中重要性和良好成员关系的关键要素,结合呼唤型工作价值取向研究,建立起知识创新与组织归属感对自我价值感的交互作用模型。通过对50余所高校中348名海归人才的问卷调查,运用MPLUS全模型路径回归分析发现:持有呼唤价值取向的高校海归人才具有更高的知识创新绩效及自我价值感,组织归属感越强则呼唤价值取向、知识创新对其自我价值感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发现、培养海归人才工作中的呼唤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通过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增强海归人才对高校的情感依赖即组织归属感,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自我价值实现,吸引、保留高层次海归人才。
关键词:
呼唤价值取向 组织归属感 自我价值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曦如
探讨了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合作机制问题。在移动互联网产业,海归人才需要和本土人才进行对接合作,从而帮助海归人才克服本土挑战,更加有效地发挥其海外优势;同时,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存在多维度的资源和能力互补。本文还就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的深化合作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海归人才 人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楼东 谷树忠 钟赛香
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对我国及沿海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海洋产业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并应用GM(1·1)模型对我国海洋产业产值进行预测,预测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15000×108元以上。文章还评述了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贡献率低,海洋灾害影响大。海洋水产业仍将在我国海洋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将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主导产业,海洋药物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怡安 杨河清
本文构建了一个海归回流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度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1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对海归回流引致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海归回流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作用;(2)我国各省市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差异,海归回流后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西部成递减趋势;(3)北京、上海、广州的海归技术溢出效应值高于其他省份;(4)海归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效应受地区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的科研环境、经济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度,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都是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必要条件。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各省市应着重发展经济,提高科研、教育投入,完善各省市引才环境,在保证东部经济发展优...
关键词:
海归 海归回流 技术溢出 实证检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领娣 郝亚如 李荣杰
为缓解传统能源资源压力、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否会导致"技术进步型失业"。为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海洋能为例,从技术溢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行业间技术距离公式得到海洋能产业对其他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据此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洋能产业研发活动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能源开发技术经费收入增加对本行业就业具有创造效应;通过直接的知识性与产业关联性机制同时伴有市场性溢出特点,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各行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由此产生的就业效果显著;通过间接的知识性溢出与产业关联性溢出机制对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该效应对就业具有正向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小麟
选取上海市8所高职院校3个年级的大学生共1794人,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普遍,并且较为严重,具体体现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以及行为不当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低落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再次为行为不当;对学习倦怠各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在情绪低落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性别、年级以及家庭收入差异;在成就感低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效应;而在行为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则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家庭收入的差异。
关键词:
高职生 学习倦怠 归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道谧 路江涌
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海归人才更好地发挥其国际知识积累优势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海归人才对国内环境的评价,并参考海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经验,提出了优化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海归人才 创新创业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