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2)
- 2023(12203)
- 2022(10212)
- 2021(9637)
- 2020(7808)
- 2019(18250)
- 2018(17967)
- 2017(34230)
- 2016(17889)
- 2015(20538)
- 2014(20318)
- 2013(19963)
- 2012(18592)
- 2011(17179)
- 2010(17269)
- 2009(15766)
- 2008(15226)
- 2007(13260)
- 2006(11871)
- 2005(10881)
- 学科
- 济(87438)
- 经济(87365)
- 管理(46759)
- 业(45101)
- 企(34746)
- 企业(34746)
- 方法(34159)
- 数学(30592)
- 数学方法(30064)
- 中国(28151)
- 农(22712)
- 地方(21065)
- 业经(18329)
- 贸(17875)
- 贸易(17858)
- 易(17340)
- 农业(15100)
- 财(15061)
- 制(14986)
- 银(14191)
- 银行(14180)
- 融(14048)
- 金融(14047)
- 行(13875)
- 学(13354)
- 发(13197)
- 环境(12807)
- 技术(12547)
- 地方经济(11837)
- 理论(11743)
- 机构
- 学院(255651)
- 大学(254315)
- 济(116196)
- 经济(114120)
- 管理(97172)
- 研究(93485)
- 理学(83109)
- 理学院(82188)
- 管理学(80771)
- 管理学院(80299)
- 中国(72949)
- 京(55056)
- 科学(52874)
- 财(49931)
- 所(46044)
- 中心(41769)
- 研究所(41618)
- 财经(39526)
- 农(38209)
- 江(36894)
- 经济学(36715)
- 经(36180)
- 北京(35875)
- 范(34774)
- 师范(34485)
- 院(33782)
- 业大(33144)
- 经济学院(32940)
- 州(30035)
- 财经大学(29504)
- 基金
- 项目(167647)
- 科学(134150)
- 研究(126608)
- 基金(122866)
- 家(106416)
- 国家(105579)
- 科学基金(90906)
- 社会(83020)
- 社会科(78947)
- 社会科学(78930)
- 省(63542)
- 基金项目(63273)
- 教育(58471)
- 自然(55672)
- 自然科(54488)
- 自然科学(54479)
- 划(54232)
- 自然科学基金(53508)
- 资助(51124)
- 编号(50473)
- 发(41504)
- 成果(41168)
- 部(38380)
- 重点(38182)
- 课题(35879)
- 国家社会(35421)
- 创(35398)
- 发展(34060)
- 教育部(33560)
- 展(33490)
共检索到396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屹
大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影响着一国的国计民生,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更是如链条般牵动着全球社会的神经。我国的能源开发现状虽有所进展,但仍落后于现实需求。同时海外能源战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在非洲出现当地劳工权益保护问题。在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中,能源开发与合作是各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的首要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面临能源合作中的一些困境。中非合作长期以来成为南南合作的典型成功范式,然而中非合作道路中依然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如何破解合作中的困境,是全球化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2015年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南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屹
大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影响着一国的国计民生,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更是如链条般牵动着全球社会的神经。我国的能源开发现状虽有所进展,但仍落后于现实需求。同时海外能源战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在非洲出现当地劳工权益保护问题。在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中,能源开发与合作是各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的首要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面临能源合作中的一些困境。中非合作长期以来成为南南合作的典型成功范式,然而中非合作道路中依然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如何破解合作中的困境,是全球化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2015年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南非峰会上发布了"十大合作计划",从而使得中非合作集中体现出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勇 郭建民
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要求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可持续能源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能源和环境状况决定了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阐明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在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对中国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策略进行了探索,表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新能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蔚 陈文晖
现阶段,北极的能源开发逐步引起全球的关注。由于北极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天然气、稀土、可再生能源及氢能源等开发潜力,这些资源能源的开发对全球能源的转型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北极能源开发也面临着成本高、环保严和地缘政治复杂等问题。我国应制定全面的北极开发规制、加强与相关国家在北极的合作,重视北极能源公平问题、参加北极航道建设,推动我国能源顺利转型。
关键词:
北极 能源转型 能源开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领娣 郝亚如 李荣杰
为缓解传统能源资源压力、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否会导致"技术进步型失业"。为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海洋能为例,从技术溢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行业间技术距离公式得到海洋能产业对其他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据此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洋能产业研发活动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能源开发技术经费收入增加对本行业就业具有创造效应;通过直接的知识性与产业关联性机制同时伴有市场性溢出特点,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各行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由此产生的就业效果显著;通过间接的知识性溢出与产业关联性溢出机制对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该效应对就业具有正向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陶建格 薛惠锋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约束矛盾的有效途径。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是指经利用消耗后可以不断得到补充、"再生"的能源。这类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科学地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本文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的能源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指出化石能源面临枯竭,不足以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事实;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得...
关键词:
能源约束 可再生能源 开发利用 策略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浩 郭晓立
中日韩三国能源资源的禀赋条件决定了三国有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文章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探讨国际能源合作的过程和演化轨迹,对中日韩三国能源合作阶段进行判断,找出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切入点,为合作机制的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分析,目前三国应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合作为切入点,以企业间的民间合作为主,进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上全方位的合作,并设计出合作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文洁
本文利用1991—2007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能源开发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并以此来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同区域对策,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能源开发强度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为负,说明能源开发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从影响的时间趋势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影响逐渐从正向转变为负向。从影响的地区分布来看,能源开发在样本时间内对西部和中部经济的影响为负,而对东部经济的影响为正。对于这种差异性,本文认为,宏观政策的倾斜导致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出现差异,并且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开发强度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华林 陈文颖 吴宗鑫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原理建立了西部可持续能源开发利用模型,综合研究了西部能源需求、西部能源开发、"西能东送"、污染物排放以及水资源需求等热点问题。文章讨论了几种能源开发利用情景,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决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西部能源 系统分析 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劲松 鲁德银
低碳农业的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与生物质能的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的特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对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是低碳安全农业及产业化可行模式。湖北省基于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沼气池(可分为户用沼气池与大中型沼气池)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生物质能发电模式和秸秆等转化为固体颗粒燃料绿色能源生产模式,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技术、政策和服务三个支持不到位。
关键词:
生物质能 低碳农业 湖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明新 叶倩 王迪
为考察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特征,本文在分析中国2009—2016年秸秆优质化能源产量年际变化、区域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定量分析了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产量从2009年的119.63万t标准煤上升到2016年的508.51万t标准煤,以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为主,其中生物气化比重逐渐下降,固化成型比重迅速上升。全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均值从2009年的7.54 kg标准煤/hm2上升到2016年的30.51 kg标准煤/hm2。供给、需求和环境因素对其省际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7.10%、35.60%和22.30%。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总体上随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用电量和农村能源财政投入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人均耕地面积和机耕面积比例的上升而下降,随着饲草需求强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前中国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行政力量的推动。西北、东北和华中等地区应加强对秸秆优质化能源开发利用的财政和科技支持力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社欣 亢升 李艳平
随着人们对传统矿产能源环境负效应的深刻认知,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以可再生和环保为特征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备受各国重视。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供给压力以及环保目标实现的当代诉求,印度已将新能源开发作为新世纪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尽管受制于资金、技术等因素,但是印度在新能源领域仍取得不少进展,尤其在太阳能、风能、核能及生物能利用等领域成效显著且具启发意义。探究印度新能源开发的策略、特点及经验,裨益于同样重视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国能源战略、政策与策略的优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玮冰 刘继森
全球能源转型以及对绿色发展所需关键矿产的需求为非洲开展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崭新机遇。清洁能源开发不仅是非洲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重塑非洲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抓手。目前,非洲的清洁能源开发呈现“四化”的特点,即开发主体多元化、投资体量规模化、技术和政策扶持扩大化、能源开发市场化。清洁能源开发可以成为非洲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依托,是因为清洁能源开发产业链的特点符合非洲国家工业发展的现状,即产业上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必要的开发设备;产业中游基础设施不足,难以应对外部冲击;产业下游市场巨大,但缺乏必要的产业链支持。中国作为非洲开发清洁能源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加强双方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及清洁能源开发全产业链的投资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步入新型工业化进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雷,杨朝红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供应面临严重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相对不足的资源基础,也来自目前的开发战略。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生产坚持了以国内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无法满足发展在质量上的需求。为此,有必要扩大开源、实施能源发展的1+1战略:即增强资金、技术和政策投入、从扩大国内资源生产总量和现代关键矿种油气资源进口两个方面进行开源,并使其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勇 余建华 丁佩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