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8)
- 2023(16020)
- 2022(13420)
- 2021(12600)
- 2020(10632)
- 2019(24400)
- 2018(23614)
- 2017(43886)
- 2016(23566)
- 2015(26320)
- 2014(25384)
- 2013(24989)
- 2012(22797)
- 2011(20613)
- 2010(20056)
- 2009(18374)
- 2008(17954)
- 2007(14752)
- 2006(12738)
- 2005(11116)
- 学科
- 济(96913)
- 经济(96815)
- 管理(63573)
- 业(61324)
- 企(49424)
- 企业(49424)
- 方法(46689)
- 数学(41987)
- 数学方法(41473)
- 中国(26625)
- 财(24757)
- 农(24619)
- 学(22963)
- 贸(20367)
- 贸易(20361)
- 易(19926)
- 业经(19732)
- 农业(16505)
- 制(15825)
- 务(15729)
- 财务(15690)
- 财务管理(15666)
- 企业财务(15000)
- 地方(14354)
- 技术(14298)
- 环境(14205)
- 融(13951)
- 金融(13948)
- 银(13859)
- 银行(13800)
- 机构
- 大学(335683)
- 学院(329381)
- 济(139352)
- 经济(137117)
- 管理(128522)
- 研究(117440)
- 理学(112684)
- 理学院(111372)
- 管理学(109266)
- 管理学院(108678)
- 中国(88965)
- 科学(73827)
- 京(70622)
- 农(62029)
- 财(60779)
- 所(58931)
- 研究所(54703)
- 中心(54103)
- 业大(54054)
- 财经(50207)
- 农业(49409)
- 经(46301)
- 江(45431)
- 经济学(43747)
- 北京(43568)
- 院(42775)
- 范(42099)
- 师范(41532)
- 经济学院(39681)
- 财经大学(37971)
- 基金
- 项目(237975)
- 科学(189084)
- 基金(179438)
- 研究(163436)
- 家(161439)
- 国家(160255)
- 科学基金(136625)
- 社会(107786)
- 社会科(102414)
- 社会科学(102384)
- 基金项目(94900)
- 自然(91753)
- 自然科(89768)
- 自然科学(89739)
- 自然科学基金(88179)
- 省(88032)
- 划(77506)
- 教育(74596)
- 资助(72852)
- 编号(61977)
- 重点(54566)
- 部(53682)
- 创(49699)
- 发(49576)
- 成果(48437)
- 国家社会(47172)
- 科研(47134)
- 创新(46745)
- 教育部(45622)
- 计划(45587)
共检索到472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姜小鱼 陈秧分 王丽娟
[目的]分析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我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合理布局,提高农业投资效率。[方法]以2000—2016年中国137宗海外耕地投资项目及其所涉及的35个东道国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别以耕地投资面积和耕地投资项目数量作因变量,研究其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并用对应分析法进一步探究各东道国的相对优势。[结果](1)我国海外耕地投资区域集中在东南亚且由周边国家向外扩展,被投资耕地用途多样,投资规模自2004年开始急剧上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2)我国海外耕地投资以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为主,倾向于资源丰富、与我国距离较近、制度相似、经济关系良好但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3)根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亚洲国家适合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企业投资,欧洲和美洲国家适合资源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的企业投资,非洲国家适合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企业投资。[结论]中国农业企业应结合企业投资目标和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合理选择投资区位,适时转变投资策略与模式,积极防范海外耕地投资过程中的自然风险、政治环境风险和道德风险等,以提高投资效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璟 潘子纯 卢新海
为探究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耕地投资活动规律,利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海外耕地投资项目多位于中南半岛,且有沿边分布特点;(2)中国在东南亚海外耕地投资意向项目、合同项目的空间分布相似性较高,而生产项目与前两者存在差异;(3)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受地缘经济、地缘文化、资源基础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且受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其中年均进出口总值、年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等指标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东南亚地区作为当前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重要区域,强化同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企业顺利开展海外耕地投资活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万凯 卢新海
研究目的:从贸易视角研究双边关系和东道国要素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的影响,为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贸易引力模型,随机效用模型。研究结果:(1)地理位置是影响中国海外耕地的重要因素,贸易距离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倾向于选择市场经济不发达和低税率国家,带有显著的制度风险规避特征,东道国腐败控制度、产权安全度、投资便利度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影响显著;(3)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资源寻求动机并不显著,东道国农业资源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有一定吸引力但并非决定因素。研究结论: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资源类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投资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许锋 马云梦 张光宏
【目的】揭示耕地非农化影响因素作用的时空特征,为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方法】研究采用2006—2015年耕地非农化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一般回归模型-面板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加权回归模型"模型集成(简称OPGT),对耕地非农化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一般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估计结果显示,城镇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耕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耕地非农化莫兰指数(Moran’s I)为0.740,并且通过1%水平上显著性检验,表明耕地非农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采用一般回归模型、GWR、GTWR模型估计,方程拟合优度分别为0.689、0.785、0.858,加入时空权重信息的GWR和GTWR模型方程解释能力有显著提升;GWR和GTWR模型方程结果显示,耕地非农化影响因素弹性系数存在时空非平稳特征;空间分析显示,城镇人口增长和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非农化影响在经向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减的状态,在纬向上呈现出倒"U"型状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程度在经向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增的特征,在纬向上呈现出"U"型特征,产业结构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程度在经向上由西向东递增,在纬向上由北向南递减;时序分析显示,城镇人口增长、固定资产与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系数呈现减小的趋势,耕地资源禀赋系数有所增大,产业结构系数在部分省域有所降低。【结论】(1)OPGT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相互检验、互为补充,可以更加细致的刻画因素的时空作用;(2)耕地非农化因素总体作用强度方面,弹性系数最大的是产业结构,其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耕地资源禀赋,最小为城镇人口增长;(3)空间特征方面,城镇人口增长和耕地资源禀赋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而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4)时序演变特征方面,城镇人口增长、固定资产与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作用呈现下降趋势,耕地资源禀赋与耕地非农化关联性趋于增强,产业结构的影响虽在部分省域有所降低,但其整体影响程度仍然相对较高。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模型集成 影响因素 时空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璟 周金佩 卢新海
21世纪以来,海外耕地投资逐渐成为跨国农业投资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探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分布及地缘关系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基于Land Matrix数据库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案例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和数学建模法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处于低水平,且离散性明显;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已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分布模式;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规模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因素影响深刻,其中声明宣言公报总数、首都距离、政府驻外机构总数、年均入境游客人数和年均出口总值均对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发展影响显著,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影响效应。提出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重视对优质耕地资源的投资,应针对不同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科学调整投资策略及规划投资重点国家。同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与重点东道国的互动交流,提高中国海外耕地整体投资水平,化解企业投资风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璟 周金佩 卢新海
21世纪以来,海外耕地投资逐渐成为跨国农业投资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探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分布及地缘关系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基于Land Matrix数据库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案例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和数学建模法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处于低水平,且离散性明显;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已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分布模式;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规模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因素影响深刻,其中声明宣言公报总数、首都距离、政府驻外机构总数、年均入境游客人数和年均出口总值均对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发展影响显著,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影响效应。提出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重视对优质耕地资源的投资,应针对不同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科学调整投资策略及规划投资重点国家。同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与重点东道国的互动交流,提高中国海外耕地整体投资水平,化解企业投资风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侦 贾绍凤 吕爱锋
准确而全面的海外耕地投资信息,对于"海外耕地投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国家决策部门引导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耕地良性投资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GRAIN数据库、Landmatrix数据库和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资料,构建2008—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数据库。研究结果显示,与已有研究成果相比,本研究得到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主要为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和耕地资源丰富的国家;2008—2015年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和交易数均呈现增加趋势,东道国分布更趋广泛;中国海外利用耕地规模还非常有限,海外耕地投资合同面积占国内耕地的比例只有2.0%,利用海外投资耕地生产并进口到国内的粮食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比例更低,比重在0.5%以下。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加强宣传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正义性,以及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活动加大政策支持和科学引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红伟 江涛 王励励
股市相关结构研究是建立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随机矩阵理论是分析市场相关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上证A股2015年股灾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相关结构,得到以下结论:经验数据相关结构表明市场存在明显的非随机结构;中国股市结构存在时变性,股灾中市场相关结构与股灾前后相比偏离情况更显著;排除市场指数因素的偏相关系数矩阵中,存在与股票市值相关的稳定性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惠中 宋文 张文信 李新举 刘佳琦 李俊颖
研究目的:从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两个方面揭示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和空间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控制山东省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整群随机抽样,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结果:山东省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为23.97%,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水平为46.81%,两种"非粮化"水平均呈现中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格局,前者主要受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水源距离、表层土壤质地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距水源距离的影响。研究结论:山东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深刻影响着耕地"非粮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需要根据自然条件适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结构,加快推进农业良种培育技术;在社会经济方面完善种粮补贴制度,多方位解决粮食销路问题,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大放 吴钊骏 李升发 梁逸璇 马佩芳 李昭铖 林添华
近年来,我国耕地非粮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国家粮食安全视角,构建兼顾“种植结构”和“产出结构”因素的非粮化测算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重心迁移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综合分析粤北山区2010—2020年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分异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2010—2020年期间,在非粮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时增加的影响下,粤北山区非粮化率从0.521增加至0.587。(2)非粮化率分布呈现“中部低、两侧高”的空间格局,且该格局在十年内持续强化,Global Moran's I从0.359增加至0.422。(3)近十年,粤北耕地非粮化聚类特征均以“低—低聚集”为主,聚集中心为粤北中部地区。(4)随着非粮化发展,粤北山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断变化,其中年光照时长、年均降雨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始终是主要影响因素。(5)非粮化各影响因素交互后的解释程度均呈现增加态势,且主要类型为双因子增加和非线性增加,其中主要影响因子的交互增强最为明显。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非粮化的定量测度方式,识别了不同时期山区耕地非粮化的空间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对于山区耕地非粮化测算与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影 蒲春玲 刘志有 闫志明 汪霖 黄晓东 胡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耕地经营单元为整个农户家庭,抛荒决策是全部家庭成员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但留守劳动力的个人情况对于抛荒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对河南省新蔡县部分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通过Logistic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人口数、耕地数量、健康状况、非农就业比及年龄五项指标对抛荒决策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农户健康状况及年龄因素对抛荒决策的影响作用呈现出阶段性和临界性的特征,较差的健康水平和62岁是正负作用的分水岭。基于此,提出了规范农户行为、鼓励农民以地入股、保障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晓华 陈阳
基于综合地理距离因素、经济因素和嵌套权重考察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更接近客观事实的认识,本文利用SBM超效率模型,并以邻接、经济、嵌套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考察1999-2014年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此区分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不同水平的空间集聚特点。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省际层面存在较大差距,且东部地区要远远领先中、西部地区;变化趋势以增长为主要特征,其中,中西部地区明显增长,东部地区出现下降;在邻接和经济权重下具有空间正相关特点,而在嵌套权重下呈现负相关倾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晓华 陈阳
基于综合地理距离因素、经济因素和嵌套权重考察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更接近客观事实的认识,本文利用SBM超效率模型,并以邻接、经济、嵌套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考察1999-2014年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此区分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不同水平的空间集聚特点。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省际层面存在较大差距,且东部地区要远远领先中、西部地区;变化趋势以增长为主要特征,其中,中西部地区明显增长,东部地区出现下降;在邻接和经济权重下具有空间正相关特点,而在嵌套权重下呈现负相关倾向反映出地理因素作用减弱、经济因素作用增强;三种权重表现出略有差异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结构化特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红波
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它具有公共性、潜隐性、战略性等特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因素主要指农药、化肥、农地膜、自然灾害等因素,间接因素是指工业"三废"、生活污水以及粪便等污染源,社会经济因素是指财政支农投入水平、整个社会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护意识等因素。进口部分粮食、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耕地资源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安全 特征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全峰 黄宇 杜国明 瞿诗进 李玉清
为揭示东北黑土区耕地单产时空演变规律,本研究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基于时空演变与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采用NPP换算耕地单产的方法,探究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及其县域单产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全域耕地单产在时序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共增加了0.79 t/hm~2;低单产县、中单产县、高单产县数量减少,较高单产县数量增加,耕地单产内部差异基本不变。2)东北黑土区不同县域耕地单产在空间上非均衡状态明显。其中低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南部,中单产县集聚于黑土区西部,较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西北、东北与南部,高单产县分布于黑土区东南部。全域单产变化幅度沿“肇东—虎林”连线递减分布。3)结合区域单产与地形起伏度分异可知,东北黑土区单产受地形起伏度影响较大,且起伏度高值区与县域单产高值区具有一致性。研究框架及结果对县域单产提升等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