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5)
2023(10692)
2022(9036)
2021(8601)
2020(7437)
2019(17259)
2018(16914)
2017(31777)
2016(17859)
2015(20621)
2014(20605)
2013(21067)
2012(20016)
2011(18620)
2010(18406)
2009(17495)
2008(17488)
2007(15754)
2006(13759)
2005(12607)
作者
(56257)
(47405)
(47269)
(44988)
(29989)
(22797)
(21649)
(18598)
(18022)
(16730)
(16400)
(16042)
(15436)
(15291)
(15236)
(14699)
(14472)
(13982)
(13746)
(13726)
(11972)
(11800)
(11528)
(10762)
(10648)
(10579)
(10472)
(10432)
(9752)
(9623)
学科
(81644)
经济(81582)
管理(45828)
(41172)
方法(36799)
数学(33264)
数学方法(32967)
(30676)
企业(30676)
中国(23153)
(21590)
(19086)
地方(17748)
(16864)
(16759)
贸易(16753)
(16230)
农业(14201)
业经(14085)
(13834)
(12963)
环境(12910)
(11535)
银行(11489)
(11351)
金融(11348)
(11058)
(10531)
地方经济(10485)
资源(10267)
机构
大学(271757)
学院(267506)
(114817)
经济(112547)
研究(104195)
管理(96410)
理学(82443)
理学院(81347)
管理学(79717)
管理学院(79213)
中国(79058)
科学(66748)
(60563)
(56303)
(54749)
研究所(51806)
(48997)
中心(46223)
农业(43704)
业大(43677)
(40177)
财经(39621)
北京(39028)
(37553)
经济学(36651)
(36466)
(36110)
师范(36071)
经济学院(33202)
科学院(33188)
基金
项目(180152)
科学(139405)
基金(130597)
研究(126138)
(117765)
国家(116918)
科学基金(96161)
社会(79270)
社会科(75097)
社会科学(75073)
基金项目(68109)
(67864)
自然(62750)
自然科(61094)
自然科学(61068)
自然科学基金(59991)
(59476)
教育(56804)
资助(55474)
编号(49318)
重点(42118)
(40887)
成果(40866)
(40321)
(35848)
科研(35404)
课题(35162)
计划(34808)
中国(34149)
国家社会(34042)
期刊
(123731)
经济(123731)
研究(77087)
中国(54211)
学报(50562)
(48404)
科学(44805)
(36208)
大学(35970)
学学(33730)
农业(33516)
管理(32646)
教育(24699)
(22128)
金融(22128)
技术(21155)
经济研究(20499)
财经(19662)
(19533)
业经(18089)
问题(17159)
(17006)
资源(16230)
(15999)
图书(14534)
世界(14384)
统计(14366)
国际(14001)
(13716)
技术经济(13632)
共检索到402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依据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两种大型食用水母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海蜇的年间数量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为海蜇的产量高峰期,1998年产量最高达43×104t,21世纪以来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的年产量在20×104t左右。随着近年来沙海蜇的持续爆发,该种类也成为主要的食用水母。根据近5年的监测结果,沙海蜇的年捕捞产量波动范围(11.03~55.22)×104t,年平均产量28.63×104t,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东海区的年产量维持在1...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李惠玉  
根据2008年夏秋季在东海区北部对沙海蜇的定点资源监测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2008年夏初沙海蜇生物量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不同生活阶段的温盐度属性进行了探讨,同时讨论了其伞径变化规律并对产卵时间进行推测。研究表明:6月中旬,沙海蜇出现站位平均资源密度133 kg/h,出现范围33°00′~33°30′N、123°00′~124°00′E,出现率仅为4.76%;9月上旬,沙海蜇出现站位平均资源密度976 kg/h,出现范围30°30′~33°30′N,出现率45.07%,高生物量分别在32°30′~33°30′N、123°00′~124°00′E之间的南黄海中央海域和济州岛东南部外海靠近韩...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敏  马凌波  凌建忠  李建生  程家骅  
近年在东黄海形成大规模暴发的大型水母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在大量文献中常被等同于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的同物异名,为澄清沙海蜇与口冠水母之间一直混淆不清的分类关系,现首次从分子遗传学水平进行辨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东黄海沙海蜇的18SrDNA(核糖体18 SrRNA的编码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结果经比对拼接校正后,获得沙海蜇的18 SrDNA片段序列,长度为1 758 bp;碱基T、C、A、G平均组成分别为27.2%、20.1%、26.6%和26.2%,其A+T含量(53.8%)与G+C含量(46.2...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春艳  罗怀良  孔静  
该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中国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取值、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中国作物秸秆主要利用方式、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研究结论认为:(1)广义的秸秆资源包括田间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田间秸秆量的估算采用作物经济产量与收获指数或草谷比来计算转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量的估算多采用比重法。(2)目前对主要作物草谷比的取值以及秸秆资源量估算结果尚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不同作物草谷比取值差异较大,同类作物受自然条件、品种差异、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生长环境、播种面积、估算精度等因素不同,中国秸秆资源量估算结果有年际差异和年内差异。(3)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6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海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开展的定点调查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该海域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沙海蜇幼体首先出现在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弱的江苏省中南部近岸和长江口北部外海水域;随着水温回升,逐渐向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强的海域和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中央深水海域扩散,吕四近岸的出现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外海出现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7月下旬,随着沙海蜇伞径达到高峰值,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全面暴发的趋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峰元  程家骅  
根据2003~2005年6月和9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沙海蜇(Stomolophus meleagris)的监测结果,分析沙海蜇的生物量、分布、栖息环境及其与海水温度、盐度间的关系,调查范围为29°00′~34°00′N,127°00′E以西至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结果表明,2003年6月~2005年6月,沙海蜇出现样点内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555 kg/h、1 139 kg/h、839 kg/h。2003年9月~2005年9月沙海蜇出现样点内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 144 kg/h、2 292 kg/h、608 kg/h。2003~2005年6月和9月,东海区沙海蜇均呈现生物量逐年降低、分布海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春洋  王文波  董婧  王燕青  周泓  孙明  鹿志创  于旭光  
以北部湾采捕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ffen,1888为亲体,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浮浪幼虫。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幼体、横裂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形态变化。首次报告了这个种的生活史,并比较了几种钵水母类螅状体的形态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姚光展  
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4个月在26°~33°N,127°E以西,水深20~120m的东海中北部大陆架海域,使用桁杆拖虾网进行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资料,应用资源密度法首次估算了调查海域主要经济蟹类和总体的现存资源量和MSY,结果是:东海调查海域蟹类总资源量约为18.2×10~4t,MSY约为21.9×10~4t。估算出的蟹类现存资源量比当年渔获量略高,表明该海域蟹类资源总体利用不足,尚有一定潜力。文中还讨论了不同蟹类种类资源的不同利用程度,具体是三疣梭子蟹资源已达过度利用,而细点圆趾蟹、锈斑(虫寻)、日本(虫寻)、武士(虫寻)、光掌(虫寻)等蟹类资源则还利用不足,其中细点圆趾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彬  董婧  刘春洋  孙明  于旭光  刘修泽  李轶平  李培军  
根据2005~2007年6月上旬和7月上旬在辽东湾海蜇放流区进行的大型水母调查及同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大型水母及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海区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和优势种,并且试图寻找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大型水母的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小型桡足类及桡足类幼体: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大型水母主要有: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平  黄腾  王维薇  
中国与日本食用菌贸易在两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成为两国食用菌贸易进一步拓展的消极因素,制约了两国食用菌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此问题着手分析中国与日本食用菌贸易状况及贸易互补性,并给出了中国与日本食用菌贸易优势互补的相关建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根据2006~2009年秋季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和温盐度的同步监测数据,对秋季沙海蜇的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和底层温盐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沙海蜇的高生物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海域:(1)南黄海西侧浅水海域;(2)南黄海中央深水区(32°30'N~34°00'N、123°00'E~124°30'E);(3)大沙和长江口外海水域。前2个高生物量分布区某些年份会连成一片,第二个高生物量区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第三个高生物量区某些年份可能不会出现。结合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沙海蜇高生物量区主要出现在黄海冷水团的前缘或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议  邹伟红  胡振明  
政策及措施。结果表明:①1999年以来,我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结束了长期持续快速的增长,出现下降并趋于稳定,摘要:本文根据1987年~2006年捕捞统计数据,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相关管理渔获物大类构成趋向稳定,主要鱼类渔获物结构趋向均化;②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在1997年之后趋于稳定,专业劳动力数量1998年以来保持下降趋势,总主机功率和总吨位20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渔船结构趋向大型化;③海洋机动捕捞渔船单位主机功率CPUE和单位吨位CPUE在1998年以来持续下降,单船CPUE和捕捞专业劳动力人均CPUE在1998年以后趋于稳定。讨论分析认为:①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整体处于充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金明  王昊  霍来江  杜浩  王成友  危起伟  
为了解玛柯河的鱼类资源现状,2013年7月对玛柯河班玛县境内的干流和支流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和玛柯河高原鳅(Triplophysa markehensis)574尾,平均全长分别为18.2 cm和12.3 cm。根据河段密度法估算出6条支流内两种鱼的资源量分别为42 059尾和42 352尾。环境因子与鱼类密度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大渡软刺裸裂尻鱼和玛柯河高原鳅的密度与流速和比降呈现正相关,玛柯河高原鳅的密度还与水深呈负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卫忠  胡芬  严利平  
用实际种群分析法评估了东海及长江口区域鲐鱼近10年来的现存资源量,结果表明,东海及长江口区域的鲐鱼自1987年以来历年的现存资源量分别在13.2~23.5万吨和4.1~12.7万吨之间波动,近年的资源数量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而近年鲐鱼的实际捕捞产量已逐渐接近其现存资源量,说明鲐鱼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不是很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玉龙  董婧  孙明  王彬  王文波  
由于钵水母类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缺乏以及不同时期形态变异较大等原因,对其分类鉴定比较混乱和困难。为弥补形态学分类的缺陷,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分布于黄海北部和辽东湾海域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海月水母(Aurelia sp.)、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4种大型水母的ITS-5.8S rDNA序列,同时利用Gen 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ITS1(the Ribosomal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