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2)
2023(10063)
2022(8549)
2021(7903)
2020(6776)
2019(15947)
2018(15385)
2017(29612)
2016(15869)
2015(18296)
2014(18237)
2013(18471)
2012(17529)
2011(16136)
2010(15953)
2009(15041)
2008(15096)
2007(13494)
2006(11606)
2005(10612)
作者
(47173)
(39669)
(39537)
(37795)
(24964)
(19031)
(18169)
(15466)
(14869)
(13812)
(13678)
(13196)
(12679)
(12470)
(12417)
(12379)
(11984)
(11733)
(11483)
(11297)
(9749)
(9727)
(9588)
(8978)
(8931)
(8915)
(8642)
(8555)
(7951)
(7945)
学科
(78504)
经济(78441)
管理(41092)
(39582)
方法(35682)
数学(32164)
数学方法(31965)
(29889)
企业(29889)
中国(22347)
(20010)
(16987)
(16829)
贸易(16822)
地方(16774)
(16244)
(14462)
业经(14135)
(13401)
农业(12928)
(11648)
银行(11623)
(11551)
金融(11549)
环境(11307)
(11201)
(11184)
地方经济(10190)
(9632)
财务(9613)
机构
大学(240546)
学院(238241)
(110567)
经济(108652)
研究(88915)
管理(88571)
理学(76277)
理学院(75341)
管理学(74264)
管理学院(73812)
中国(67889)
科学(52437)
(51582)
(47181)
(45763)
研究所(41844)
(40840)
中心(39845)
财经(38314)
经济学(36234)
(34932)
(34040)
业大(33929)
北京(33113)
经济学院(32880)
农业(32437)
(31556)
(31423)
师范(31165)
财经大学(28449)
基金
项目(157652)
科学(124920)
基金(116891)
研究(115037)
(102314)
国家(101574)
科学基金(85789)
社会(75731)
社会科(71948)
社会科学(71924)
基金项目(61572)
(58873)
自然(53402)
自然科(52138)
自然科学(52121)
教育(51978)
自然科学基金(51248)
(50838)
资助(48162)
编号(45017)
(36936)
成果(36691)
重点(36463)
(35728)
国家社会(32677)
(32484)
教育部(31491)
中国(31371)
课题(31237)
创新(30659)
期刊
(118446)
经济(118446)
研究(73348)
中国(44396)
学报(37104)
(36282)
(35141)
科学(34892)
管理(30180)
大学(27590)
学学(25917)
农业(24872)
经济研究(21807)
(21626)
金融(21626)
教育(20983)
财经(19390)
技术(18850)
业经(18369)
(16855)
问题(16170)
(15767)
(14564)
国际(13794)
世界(13707)
技术经济(12618)
商业(12366)
统计(12078)
资源(11662)
(10914)
共检索到352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彤晖  
为全面把握中国流通产业发展质量,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深入探究了中国流通效率问题。基于对既有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的优化,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了流通效率测度指标权重,得到了2003—2013年全国31个省份的流通效率水平,并运用多种区域差异测度指标对中国流通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动态测度。实证结果显示,2003—2013年,全国各省份流通效率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其绝对增量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增量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流通效率区域相对差异缓慢缩小,但绝对差异的持续扩大仍应引起高度重视;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部的流通效率差异程度各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程度始终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东...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宇峰  章武滨  
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1997~2010年全国29个省份的商贸流通效率,并分析了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及商贸流通效率演进的影响因素。效率测度结果显示,全国及三大地区的效率总体呈波浪式变化,并且波动趋势较为一致。其中,东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的效率较为低下且较接近。进一步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显著地影响效率水平,而且是正向提升效率的;产业结构对效率存在正向的影响作用;资本存量和政府财政支出比重对流通效率存在负向的影响作用;市场化程度越高效率亦随之提高;另外城市化水平对效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守亭  俞彤晖  
流通效率是具有多元内涵的复合型概念,综合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节奏和价值实现的速度。文章基于对流通效率内涵的界定,从市场、企业、资本、人员4个层面,选取15个基础性指标构建了一个复合型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使用SPSS19.0因子分析方法,得到了我国1995—2011年流通效率的实证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流通效率总体上处于上升的态势,仅有少数年份出现小幅下降;我国流通效率的时序变化趋势可分为持平发展、加速上升和平稳上升三个阶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冀  严汉平  
从两个方面对我国未来区域差距的演进趋势进行预测。鉴于国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而国家的五年规划是中央关于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因此,首先,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内容对我国几大区域未来发展的走向进行大致判断;其次,通过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计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由此判断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演进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岚  
近年来我国区域差距演变呈现出新特点:以2003年为拐点,省际差距、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距趋于缩小。但从中长期看,能否保持这种趋势充满不确定性,它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国际环境。总体来看,在考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优先次序时,应把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逐步实现国家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孙晓铎  
运用基尼系数(GINI)、Theil指标(GE1)和对数离差均值(GE0)对1978-2004年中国金融发展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差异和城乡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全面度量,以及运用R/S分析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城乡差异,处于第二位的是东部地区内部的金融发展差异,然后是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差异大致相当,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是最小的;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Hurst指数都接近于1,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而东部地区内部和东中西部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还可能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罗怀芳  
本文运用环境约束下的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及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变化的技术和规模特征,进而寻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指数与TFP的变化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技术进步是提升TFP最有效的途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地区在考虑环境因素后TFP不降反升。环境、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TFP增长的关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罗怀芳  
本文运用环境约束下的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及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TFP变化的技术和规模特征,进而寻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指数与TFP的变化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技术进步是提升TFP最有效的途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地区在考虑环境因素后TFP不降反升。环境、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是实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明华  王山  刘文斐  刘玉鑫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的OFDI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实证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国OFDI的区域差异、趋势演进及成因。研究发现:(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OFDI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较大,但总体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贡献始终大于区域内差异贡献。其中,欧洲的区域内差异最大,亚太与南美洲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中国对亚太、欧洲的OFDI分别呈两极分化和多极化趋势,对样本总体、南美洲和非洲的OFDI则表现为由两极或多极化向单极化演进的趋势。(2)中国对样本总体及四大地区的OFDI普遍存在俱乐部趋同效应,并出现"低水平陷阱"和"高水平垄断"现象;中国对中低水平和中高水平国家的OFDI呈增加趋势。(3)随着中国OFDI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一带一路"倡议、东道国投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系数逐渐下降,是导致总体空间差异和大部分地区的区域内差异缩小的重要原因;各地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和方向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OFDI的区域间差异;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水平等因素对低水平和高水平OFDI地区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从而助推中国在亚太、欧洲的OFDI呈现两极或多极分化现象;东道国投资风险、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中国在南美洲OFDI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OFDI向上或向下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从而呈现较弱的俱乐部趋同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胜春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年度生产总值数据以及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1993~2012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研究了中国区域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到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幅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不过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表现出超过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军  
文章运用GINI系数、Theil系数、对数离差均值系数对1983~2006年中国农村商业发展的各地带间差异、省际差异进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R/S分析方法对区域农村商业发展差异性的未来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商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组内差异。但Hurst指数表明,不管是组内差异还是组间差异,未来的差异性还要扩大;农村商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省际差异最明显,其次是中等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最后是高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与此同时,Hurst指数显示:中部地带内农村商业发展的省际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书明  郭姣  
文章基于2007—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塞尔指数分析我国宏观税负区域总体差异及变化趋势,以及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宏观税负差异及特点。结果显示:我国宏观税负差异主要表现在各区域之间的税负差异,宏观税负总体差异与区域之间税负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区域之间税负差异对税负总差异的贡献率逐年升高;东部、西部和东北部区域内税负差异均呈缩小趋势,中部区域内税负差异呈扩大趋势;各地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以及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导致宏观税负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不断地提高,但是在某些年份存在波动现象。采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及分形分析R/S方法,科学定量地描述了中国以及各个地区能源效率的演变趋势。首先采用分形理论对1978-2008年的中国能源效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效率发展演变存在Hurst现象,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并依照"五年计划"来划分时间序列样本为研究区间,结合"五年计划"详尽地解释说明了中国能源效率变动的原因。然后将数据扩大为样本期为1995-2008年29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进一步对各个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发现除海南外其他地区的能源效率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规律,各个地区能源效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晨  赵文卓  
本文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利用1 9 8 0年和2 0 1 1年两年金融产业的相关数据,描绘了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分布状态。在分析每个省份金融产业近十年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区域金融产业发展差异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计算G I N I系数测算了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化趋势,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粟芳  初立苹  
本文基于投入导向型广义三阶段DEA模型,分析了2007~2013年间76家中国保险公司所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内部资金、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分析了各公司之间的差异程度、收敛性,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险业资金使用效率在样本年中稳步提高。平均而言,保险业对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内部资金和权益资金。不同公司之间的差异并非源于行业特征或股东属性,而是来自于公司内部,特别是对寿险公司和中资公司而言。但整体上,各保险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收敛特性。众多环境变量影响保险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因此改进环境变量有助于提高保险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