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1)
- 2023(12384)
- 2022(9998)
- 2021(9067)
- 2020(7654)
- 2019(17470)
- 2018(16856)
- 2017(32295)
- 2016(17039)
- 2015(19075)
- 2014(18462)
- 2013(18752)
- 2012(17339)
- 2011(15732)
- 2010(15804)
- 2009(14858)
- 2008(15123)
- 2007(13461)
- 2006(11918)
- 2005(11109)
- 学科
- 济(84446)
- 经济(84348)
- 业(78386)
- 企(70027)
- 企业(70027)
- 管理(62478)
- 方法(39116)
- 数学(31022)
- 数学方法(30814)
- 业经(27474)
- 农(27208)
- 财(25261)
- 中国(21706)
- 农业(19237)
- 务(18489)
- 财务(18478)
- 财务管理(18464)
- 企业财务(17486)
- 贸(17061)
- 贸易(17053)
- 技术(16975)
- 易(16544)
- 制(15873)
- 划(14510)
- 策(14464)
- 和(14355)
- 理论(13321)
- 体(12750)
- 学(12313)
- 环境(12048)
- 机构
- 学院(263250)
- 大学(261010)
- 济(122296)
- 经济(120609)
- 管理(104360)
- 理学(90334)
- 研究(90328)
- 理学院(89424)
- 管理学(88250)
- 管理学院(87762)
- 中国(71650)
- 京(54842)
- 财(54171)
- 科学(52645)
- 农(48308)
- 所(45966)
- 财经(44214)
- 研究所(41889)
- 经(40508)
- 中心(39462)
- 经济学(39134)
- 业大(38547)
- 江(38353)
- 农业(38336)
- 经济学院(35573)
- 北京(34546)
- 财经大学(32907)
- 院(31615)
- 商学(30466)
- 商学院(30190)
- 基金
- 项目(173361)
- 科学(139715)
- 基金(131465)
- 研究(124917)
- 家(115327)
- 国家(114370)
- 科学基金(99150)
- 社会(85094)
- 社会科(81073)
- 社会科学(81051)
- 基金项目(68785)
- 省(65019)
- 自然(62889)
- 自然科(61589)
- 自然科学(61571)
- 自然科学基金(60626)
- 教育(55492)
- 划(54662)
- 资助(53701)
- 编号(46535)
- 部(40057)
- 业(39186)
- 创(39042)
- 重点(39011)
- 发(37549)
- 国家社会(37402)
- 成果(36403)
- 创新(35798)
- 教育部(34512)
- 人文(33415)
- 期刊
- 济(133811)
- 经济(133811)
- 研究(79426)
- 中国(47112)
- 农(44782)
- 财(43034)
- 管理(42566)
- 学报(39773)
- 科学(39522)
- 农业(31435)
- 大学(30775)
- 学学(29332)
- 经济研究(23487)
- 融(23440)
- 金融(23440)
- 财经(22897)
- 业经(22812)
- 技术(22383)
- 经(19949)
- 业(19940)
- 教育(18129)
- 问题(17517)
- 贸(16519)
- 技术经济(16314)
- 世界(16259)
- 国际(14551)
- 统计(13604)
- 商业(13414)
- 现代(12784)
- 策(12503)
共检索到390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新慧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份1995—202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考察。研究表明:(1)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面稳定向好但上攻乏力,大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年均增速低于服务业平均水平,不同地区的发展逻辑不同,东部地区拉动效应显著。(2)技术进步是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负增长抵消了部分技术进步的正增长效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对技术效率的拖累显著。(3)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2005年以后出现σ趋同,地区σ趋同存在显著分化,东北地区的σ趋同不明显。在考察期内我国流通业存在显著的区域绝对β趋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丹虹 刘锦叶 崔张鑫
文章选用2003—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中国六大区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值和数值进行了测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趋同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趋同、β趋同和条件趋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六大区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区域间趋同,东北地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南部沿海四个地区存在区域内σ趋同和β趋同,黄河流域存在区域内β趋同,京津冀并没有趋同趋势。对外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科学研究、房地产投资对区域趋同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和政府购买则会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孟菲 郑晶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农业生产(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三个阶段进行检验,并分析各省份农业TFP的时间演变特征及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与不考虑环境因素和考虑环境因素得出的农业TFP相比,考虑农业碳吸收量得出的农业TFP更精确。(2)中国农业TFP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区域上差异明显且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农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保持稳定态势,对农业TFP增长的贡献度有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孟菲 郑晶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农业生产(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三个阶段进行检验,并分析各省份农业TFP的时间演变特征及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与不考虑环境因素和考虑环境因素得出的农业TFP相比,考虑农业碳吸收量得出的农业TFP更精确。(2)中国农业TFP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区域上差异明显且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农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保持稳定态势,对农业TFP增长的贡献度有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歆韵 杨继瑞 郭鹏飞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法,分别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滞后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存在东部沿海地区高聚类、西部地区低聚类的特点;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伍先福
在借助一般门槛模型估计门槛值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值生成虚拟变量来构建分段函数以求解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利用中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当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度分别跨越门槛值1.0299、2.1741、2.0651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改善和生产规模变化的影响均由负转正,而跨过门槛值2.1741后对纯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却由正转负;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门槛效应不显著或不存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薇
在互联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代下,数字物流成为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2010-2021年A股105家流通上市企业经验数据,分析数字物流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显著提升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对不同板块流通上市企业的赋能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表现为对中小板流通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主板流通上市企业次之、创业板流通上市企业最弱。此外,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均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应打造物流数字化新模式、推动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歆
本文以2011-2022年A股流通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作用于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效应并不显著;相对非国有流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在国有流通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创新活力、培育数字创新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川 梁经伟
文章利用包含两类增强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效应、技术进步偏向变化效应、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20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各要素之间呈互补关系,技术进步大致偏向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分解效应上,全国技术进步偏向变化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走势大致一致,但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变化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最大;在收敛性上,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鑫 陈啸
本文从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收敛问题争议出发,考察1979—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波动特征及其对收敛性质的影响,尝试从经济周期角度解释现有争议,并在消除经济周期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分布动态法重新审视全要素生产率收敛态势。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波动具有显著周期性,短期波动会干扰均衡状态估计,导致收敛分析结论随着研究样本起止时间变化;(2)在消除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布由初始(1979年)单峰分布向期末(2015年)双峰分布演变,未来将长期稳定在"富国"和"穷国"俱乐部收敛状态,多数地区将收敛于"穷国"俱乐部,少数地区收敛于"富国"俱乐部;(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布具有流动性,上游地区增速有所回落,下游地区持续表现出对中上游地区的追赶效应,部分地区还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郝晓燕 张益 韩一军
采用时变衰减SFA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模型分别检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增加均能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随着人均GDP增长,农产品贸易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作用在减弱;此外,相对于进口贸易来说,增加出口贸易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郝晓燕 张益 韩一军
采用时变衰减SFA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模型分别检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增加均能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随着人均GDP增长,农产品贸易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作用在减弱;此外,相对于进口贸易来说,增加出口贸易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丽
文章选取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关联的门槛模型分析方法,在贸易开放的视角下,对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集聚促进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有门槛效应的存在,随着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愈发显著。同时,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时,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反而有负面影响,这可能与集聚水平过高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有关。
关键词:
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贸易开放 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薛 李照作
流通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测算以及影响因素成为了学术领域重点研究课题。文章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流通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对流通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流通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流通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流通业TFP具有趋同现象;硬件设备以及工业化发展进程对流通业TFP的提升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作用,而市场需求条件以及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姚耀军 史文婧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否依赖于金融发展水平的问题。结果发现: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之后,外商直接投资才会产生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目前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尚未进入这一阶段,而且本身也不足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