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97)
2023(17083)
2022(14456)
2021(13625)
2020(11544)
2019(26708)
2018(26079)
2017(49922)
2016(26798)
2015(30300)
2014(30051)
2013(29795)
2012(27713)
2011(25036)
2010(24888)
2009(23602)
2008(22695)
2007(20155)
2006(17567)
2005(15908)
作者
(77082)
(64401)
(63823)
(61340)
(41077)
(30882)
(29268)
(25041)
(24749)
(23084)
(21939)
(21692)
(20456)
(20380)
(20356)
(20313)
(19181)
(19084)
(18724)
(18580)
(15957)
(15838)
(15822)
(14888)
(14739)
(14572)
(14216)
(14064)
(13056)
(12854)
学科
(110421)
经济(110305)
管理(74467)
(73478)
(58677)
企业(58677)
方法(51401)
数学(46265)
数学方法(45662)
中国(36879)
(31816)
(30711)
(29605)
金融(29602)
(28623)
银行(28578)
(27538)
(24256)
(23294)
贸易(23277)
业经(23105)
(22764)
地方(22118)
(21642)
农业(21331)
(19111)
财务(19050)
财务管理(19005)
企业财务(18095)
理论(16324)
机构
大学(380260)
学院(378898)
(164406)
经济(161155)
管理(145582)
研究(133537)
理学(125095)
理学院(123748)
管理学(121477)
管理学院(120793)
中国(108309)
(80464)
科学(79560)
(75966)
(67596)
(66099)
中心(63792)
研究所(61412)
财经(60228)
(56055)
业大(55918)
(54794)
农业(52169)
经济学(51683)
北京(51018)
(47953)
(47677)
师范(47110)
经济学院(46708)
财经大学(44770)
基金
项目(253183)
科学(199912)
基金(186520)
研究(182743)
(163726)
国家(162435)
科学基金(138892)
社会(117096)
社会科(111179)
社会科学(111149)
基金项目(96993)
(96597)
自然(90102)
自然科(88042)
自然科学(88011)
自然科学基金(86479)
教育(83937)
(82644)
资助(78555)
编号(72715)
成果(59534)
重点(57604)
(57180)
(54973)
(52439)
课题(50476)
国家社会(49655)
科研(49270)
创新(49215)
教育部(48994)
期刊
(173251)
经济(173251)
研究(113780)
中国(74238)
学报(59382)
(58925)
(58331)
科学(55545)
管理(52189)
(49213)
金融(49213)
大学(45356)
学学(42853)
农业(39496)
教育(35782)
技术(32818)
财经(29782)
经济研究(29449)
业经(26540)
(25631)
问题(22779)
(21622)
(20888)
统计(20784)
国际(18937)
技术经济(18874)
理论(18432)
世界(18155)
(18142)
(17707)
共检索到570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悦中山  李树茁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包括均等化政策和落户政策。针对两类政策,论文分别构建了均等化指数和落户指数,利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8个城市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对其流动人口融合政策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8个城市的均等化水平都不高,城市之间差别不大,流动人口的均等化工作仍任重道远。东部城市倾向于将均等化作为吸引劳动力的重要政策,希望吸引"普通人力"保持GDP增速以"开源",而中西部城市更多考虑如何减少财政压力以"节流"。各城市的落户难度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城市的行政级别越低、财政压力越小、人口规模越小、户口含金量越低,在该城市落户越容易。落户政策是地方政府吸引投资和"精英人才"的策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茂鑫   丁百仁  
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城市层面落户门槛指标,利用多层回归模型,分别从超大、特大城市(以下简称“超、特大城市”)和其他城市角度探究了城市落户门槛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三点发现。第一,整体来看,城市落户门槛会降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但在不同类型的城市间呈现差异化。第二,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政府流动人口包容度会中介超、特大城市落户门槛对其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提升性影响,但其并不能中介其他城市落户门槛对其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降低性影响。这意味着政府流动人口包容度是超、特大城市落户门槛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影响的主要机制。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超、特大城市中,城市落户门槛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正向影响在非农户口以及高收入人群中更加强烈;而在其他城市中,城市落户门槛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负向影响在非农户口、高学历、精英职业和高收入人群中更弱。这说明,在不同类型的城市中,非农户口以及高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的自主性都更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鸿儒  成前  倪志良  
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了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但对不同疾病,这一影响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机制分析显示,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是通过个体健康素养这一渠道发挥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对不同流动时间、年龄结构和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利用产生了异质性的影响。本研究为探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子华  徐水源  刘金伟  
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公共服务和心理文化4个维度构建了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国50个主要人口流入地城市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被评估的50个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总体水平不高,不同维度之间差异明显,呈现出公共服务融合>政治融合>经济融合>心理文化融合的特点;不同区域、类型的城市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表现各异。建议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制度性障碍;加强教育和就业培训,提升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减少其对土地和传统社会关系的依赖;按照人口流动的规律和意愿对城镇化战略进行调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祝仲坤  郑裕璇  陈淑龙  冷晨昕  
公共卫生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其均等化程度将会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家卫健委开展的CMDS2017专项调查,系统考察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中,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差距较大,均等化程度较低。(2)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越高,以流动人口居住城市“是否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工具变量缓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结论依然得到支持。(3)之所以能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其因在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增强其社会资本。本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公共卫生服务在社会融入层面的效应,为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动人口深度融入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坤  林李月  朱宇  柯文前  
利用2012年和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低技能流动人口和高技能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在2012—2016年呈下降趋势,低技能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低技能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高值分布越发集中于东部沿海主要城市群内,而高技能流动人口的高值集聚区则依然分布在东部沿海主要城市群和中西部省会城市。(2)回归结果表明,个人月收入、职业、住房、流入本地时间、本地家庭规模、区位类型、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及城市规模一直是决定高、低技能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主要因素,但低技能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受流动特征、家庭特征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更大,而高技能流动人口受经济、住房和区位因素的影响更大;随着时间推移,影响低技能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因素变得多而杂,影响高技能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因素则趋于单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博  向明勋  李永珍  
上海市闵行区是人口流入大区,在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推动着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口居住证使用率和含金量过低,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仍难以满足外来人口大量导入带来的教育需求,土地资源制约居住保障服务等。因此市级统筹、资源整合以及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非常必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丽  
提高城市流动人口消费水平,对于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构建更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具有先导性作用。本文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心理认同两个角度阐述了影响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流入地心理认同感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经过一系列差异化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能够改善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从而提升其消费水平。因此,应该加速推动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高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为扩大流动人群消费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胜春  
目前,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尚未纳入城乡管理体系,他们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人口的差距正逐步拉大。据统计,在已就业的流动人口中,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31.7%、55.7%、23.8%、12.1%和4.6%。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红旗  陈仲常  
本文在分析我国省际流动人口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人口的跨省流动对不同地区人口负担的影响,发现规模庞大、地域集中和"年轻化"的省际流动人口延缓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负担,而经济发达地区却反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输出了人口负担的压力。为了弥补省际人口流动对我国不同区域间财政负担的影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并为我国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保障,设计了基于人口负担的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方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涛  陈思创  曹广忠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居留落户意愿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远低于居留意愿,二者影响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生命历程、流出地资产和流入地社会融合等方面。40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对城市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导致其落户意愿强烈,落户无望将导致其快速返乡;承包地的收入保障功能使流动人口能够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城市购房的困难则迫使其为保留农村宅基地而不愿落户城镇;社会融合特征对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层面的融合显著提升居留意愿,社会心理层面的融合则对落户意愿的提升作用更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俞林伟  朱宇  
本文使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特征、代际差异和影响因素,着重考察了社会融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新老两代流动人口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第一代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要明显高于新生代流动人口;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新老两代流动人口间存在显著差异。与第一代流动人口相比,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居留时间、随迁家庭人数、劳动时间、本地长期居住意愿、文化距离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祁静;郑笑  
本文使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项调查数据,利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着重考察流动人口的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总体健康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好的流动人口更愿意留在城市长期居留。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五荣  丰晨宇  陈华帅  
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下,不同规模城市的落户门槛呈现两极化: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降反升,中小城市逐渐实现零门槛。研究差异化的落户政策对农村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城市之间的配置效率。本文基于2014~2016年120个城市的落户门槛指数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升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概率,且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主要通过提高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农村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两个途径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的创业促进效应在大规模城市、低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和年轻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中更为明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俞林伟  韩辰  金杰克  于海燕  
本文基于生计资本理论,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个维度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远大于落户意愿。二者影响因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的状况,差异体现在农民工自身长久利益的驱动等方面。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体现在经济条件优越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工有更强的居留和落户意愿。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体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效保障和社会资本的累积会增强农民工的落户意愿。作为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家承包地和宅基地的生计保障功能可以让农民工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不利于其在城市落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保障农民工的自然资本以促使其安心落户城市,提升农民工的物质资本以实现其安居乐业,改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以增强其城市生存能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以实现其在流入地的心理社会融入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