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0)
- 2023(7826)
- 2022(6100)
- 2021(5785)
- 2020(4549)
- 2019(10316)
- 2018(10076)
- 2017(18880)
- 2016(9978)
- 2015(11575)
- 2014(11300)
- 2013(10907)
- 2012(9912)
- 2011(9042)
- 2010(8862)
- 2009(8244)
- 2008(8214)
- 2007(7072)
- 2006(6359)
- 2005(6017)
- 学科
- 济(46988)
- 经济(46925)
- 业(24005)
- 管理(22819)
- 中国(19871)
- 方法(17575)
- 企(16575)
- 企业(16575)
- 数学(15890)
- 数学方法(15827)
- 农(14749)
- 贸(10814)
- 贸易(10806)
- 易(10644)
- 业经(10074)
- 农业(9705)
- 制(9104)
- 财(8650)
- 发(8441)
- 银(8090)
- 银行(8083)
- 融(7951)
- 金融(7951)
- 行(7880)
- 学(7690)
- 地方(7467)
- 关系(7272)
- 发展(7036)
- 展(7028)
- 体(6796)
- 机构
- 大学(147079)
- 学院(142592)
- 济(72117)
- 经济(71150)
- 研究(58823)
- 管理(51244)
- 中国(45521)
- 理学(43731)
- 理学院(43196)
- 管理学(42604)
- 管理学院(42336)
- 京(32391)
- 科学(31596)
- 财(30601)
- 所(29181)
- 研究所(26644)
- 经济学(25156)
- 中心(25120)
- 财经(24891)
- 经(23112)
- 经济学院(22716)
- 农(21860)
- 北京(21287)
- 院(20669)
- 范(19600)
- 师范(19462)
- 江(19098)
- 财经大学(18767)
- 科学院(17794)
- 业大(17461)
- 基金
- 项目(95602)
- 科学(77305)
- 基金(73735)
- 研究(71751)
- 家(65654)
- 国家(64760)
- 科学基金(54501)
- 社会(50410)
- 社会科(47835)
- 社会科学(47825)
- 基金项目(37645)
- 省(32021)
- 教育(31829)
- 自然(31793)
- 自然科(31095)
- 自然科学(31086)
- 自然科学基金(30594)
- 资助(29785)
- 划(28609)
- 编号(26521)
- 国家社会(23346)
- 部(23304)
- 中国(22771)
- 成果(22609)
- 重点(22078)
- 发(21575)
- 教育部(20448)
- 创(19396)
- 人文(18893)
- 课题(18705)
共检索到222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家庭化迁居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文章利用2010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的现状,对家庭化迁居的概念、类型进行重新界定。按照家庭迁居程度的差异,将流动家庭划分为已完成迁居和未完成迁居的家庭。数据分析表明,家庭的经济水平、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等因素,使家庭在迁居方式与进程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家庭分批迁居的过程中,不同批次迁居的成员呈现出家庭内成员身份、人力资本存量、迁居时间间隔等方面的选择性特征。文章认为对人口流动家庭化迁居现象应采取"支持"型的政策导向,并为建立流动家庭管理服务体系提出政策意见,即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类型的流动家庭服务体系。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居 迁居行为 政策导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崇维祥 杨书胜
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移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宏胜 王兴平 刘晔 李志刚
中国大城市已进入"移民城市"时代,提升流动人口居住意愿对保持城市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上海流动人口的迁居意愿与再流动意向进行研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下,大量流动人口处于幸福感低但定居意愿强的状况。在再流动地的选择上,返乡是流动人口再流动的主要选择。在影响机制上,家庭收入高、拥有住房、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较强,而经济收入低、租赁住房、家庭成员离散的流动人口迁居意愿较强,且流动人口定居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居住惯性"。在流动人口再流动意向上,呈现出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负担越小,继续向其他城市流动的可能性越大,而年龄越大、家乡发展环境越好则返乡的可能性越高。在"十三五"发展期,建议尽快将长期定居城市但发展能力弱的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纳入城市福利保障体系之中,减少流动人口入户的"选择性歧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中国家庭化迁居寓于世界人口流动浪潮中,具有与国外家庭迁移相似的共同性,还体现出因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结构性因素而带来的特殊性。文章分析了文化与制度因素对家庭化迁居产生的交互作用,认为传统的文化伦理使农村家庭倾向于举家迁徙,但是在制度方面,土地制度安排使农村家庭呈现分离迁居的趋势,户籍管理制度降低了家庭在城市定居的可能性。与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家庭迁移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西方家庭在家庭迁居的决策周期、决策过程、迁居方向、迁居方式与时序上均有差异。最后,本文将家庭化迁居的模式总结为,在宏观层面是"累积因果关系"断裂的模式;在微观层面,农村家庭呈现在文化与制度的中介效应下的多元阶段式迁居模式。
关键词:
迁居模式 家庭决策 国际比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丹 陈小兵 邵宁宁
聚焦于流动人口群体,从家庭迁移的角度出发,使用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个人、家庭、迁出地和迁入地四个方面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影响家庭迁移和家庭居留的因素。结果显示:在迁移家庭决策迁移阶段,主要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迁入地的社会保障因素影响,受户口性质、耕地及迁出地的社会保障因素影响较小;在迁移家庭决策居留阶段,受教育程度、家庭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社会保障因素、迁出地的地域差异因素及迁入地的住房状况因素影响较大;家庭的劳动力素质水平和户籍、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宏观制度则是影响家庭居留城市的主要限制因素。
关键词:
家庭迁移 家庭居留 流动人口 城镇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欢 席鹏辉
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对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完整性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13个城市面板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低技能、流动时间较短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家庭完整迁移,这种负向影响在跨省迁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而搭载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则是其抑制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完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实证发现,剥离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隐性"社会福利供给,有利于促进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增加城市劳动力的供给规模;而破除户籍制度约束的关键举措仍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即建立"以人为主体"的转移支付制度与社会福利供给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敏慧 魏国学
基于6省12市的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我们利用多元Logit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影响已婚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决策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从事自我雇佣的流动人口会更倾向于举家迁移。同时,我们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导致流动人口不能进行家庭化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除了流动年限和家庭人均收入等个体和家庭特征外,流动人口在迁入地的社会网络也会对其家庭化迁移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自我雇佣 家庭化迁移 户籍制度改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勇辉 李小琴 沈波澜
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子女是否随迁不仅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也反映了中国城镇化的速度、结构和质量。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和住房制度设计的缺陷,流动人口子女留守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文章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考虑稀有事件偏差和内生性的情况下检验了保障性住房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研究表明:保障性住房可以减少由于子女随迁所导致的退出劳动力市场和房租增长的负面影响,提高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可能性。但是,在我国双体制住房市场结构中,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的供给存在着门槛效应,流动人口保障性住房的整体可得性水平较低。同时,在户籍制度所产生的"社会屏蔽"作用下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家庭化迁移过程中受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更大且对保障性住房的依赖性更高。文章的研究揭示了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迁移模式的转变与住房供给之间的匹配矛盾,阐明了制度性约束对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不足的深层次影响,为在当前新一轮的住房制度改革中应加大对流动人口公共住房供给,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新型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子女随迁 新型城镇化 住房保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静 高颖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微观数据和2016年城市层面的宏观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从流出侧和流入侧探讨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对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出侧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普遍较低,尚未发挥人力资本效应因而对家庭化迁出仅存在线性负向影响;在流入侧,受社会保障服务的正向作用以及基础教育服务的负向影响,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家庭化迁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为有效促进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应加大流出地的公共服务投入水平,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在流入地则应关注公共服务资本化的负面影响,尽快破除户籍障碍,基于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流出地与流入地政府之间关于流动人口家庭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则有利于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家庭化迁移 用脚投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户籍制度逐渐放开,人口流动越来越活跃,在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增长的过程中流动人口结构也渐渐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流动人口性别结构渐渐趋于均衡,女性流动人口渐渐加入了流动人口行列,但是在此过程中许多"流而不工"的现象并没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基于2014年云南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迁移模式中的流动女性就业机会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对女性就业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单身女性就业概率最高,半家庭式流动女性就业概率居中,举
关键词:
家庭化迁移 女性流动人口 就业概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叙 夏显力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检验原始社会资本、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影响以及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对新型社会资本影响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初次非正规就业效果明显;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乡城流动人口获得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进而影响其家庭迁移。因此,需注重新型社会资本的培育,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原始社会资本"向"新型社会资本"的延展。此外,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消除市场歧视,为乡城流动人口提供更完善的就业信息,最终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家庭迁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纯琍
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迁移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成因素。人口流动家庭化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研究家庭化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就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影响做了分析和解读,提出应关注家庭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其人力资本积累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人口 人力资本 城市融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扈新强 赵玉峰
通过分析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化状况,从流动模式、过程和结果3个方面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的概念、类型进行重新界定,按照家庭化程度将流动人口家庭划分为离散型家庭和聚合型家庭。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呈现出从离散化向聚合化演进的趋势;流动模式从单一性转向多元化,呈现以家庭式流动为主的特征;流动过程遵循"夫妻一方先行""夫妻共同先行""其他成员先行"3种流动序列以及以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为主的"分""合"路径;流动结果整体呈现出"聚合多、离散少"的家庭化状态。深入考察流动人口家庭化程度,有助于把握流动人口家庭基本状况,为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目标实现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 离散 聚合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谭静 陈盼佳
居民消费率上升是目前我国宏观结构调整需要关注的重要背景,而我国不同居民群体间消费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当前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重要的人口群体,其消费储蓄行为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并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直接联系。本文从城市内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角度出发,探讨了职业属性对流动人口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O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显示,蓝领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储蓄率显著更高,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利用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职业属性通过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不稳定性、支出增加的风险性和社会融合程度三方面机制影响家庭储蓄行为。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消费储蓄行为 蓝领工作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