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3)
- 2023(15795)
- 2022(13001)
- 2021(11921)
- 2020(9807)
- 2019(22431)
- 2018(21811)
- 2017(41287)
- 2016(22199)
- 2015(24905)
- 2014(24557)
- 2013(24514)
- 2012(22985)
- 2011(21019)
- 2010(21333)
- 2009(19890)
- 2008(19982)
- 2007(17963)
- 2006(16353)
- 2005(15306)
- 学科
- 济(108003)
- 经济(107889)
- 业(88886)
- 企(78620)
- 企业(78620)
- 管理(76663)
- 方法(40714)
- 农(33265)
- 业经(32818)
- 中国(32534)
- 数学(32179)
- 数学方法(31913)
- 财(30109)
- 地方(23798)
- 农业(23330)
- 制(21377)
- 贸(21083)
- 贸易(21064)
- 务(20579)
- 财务(20552)
- 财务管理(20529)
- 易(20523)
- 策(20135)
- 技术(20015)
- 企业财务(19448)
- 和(17682)
- 划(17111)
- 银(17005)
- 银行(16978)
- 行(16581)
- 机构
- 学院(326572)
- 大学(321008)
- 济(149581)
- 经济(146977)
- 管理(127980)
- 研究(115909)
- 理学(108427)
- 理学院(107280)
- 管理学(106037)
- 管理学院(105400)
- 中国(92989)
- 京(68849)
- 财(68772)
- 科学(64976)
- 所(58275)
- 农(54459)
- 财经(53341)
- 研究所(52114)
- 中心(51892)
- 江(51164)
- 经(48564)
- 经济学(45802)
- 北京(44399)
- 业大(43950)
- 农业(42295)
- 院(41243)
- 经济学院(41205)
- 范(40936)
- 师范(40578)
- 州(40121)
- 基金
- 项目(205450)
- 科学(165130)
- 研究(155387)
- 基金(151077)
- 家(130298)
- 国家(129093)
- 科学基金(112061)
- 社会(102440)
- 社会科(97319)
- 社会科学(97297)
- 省(79539)
- 基金项目(78082)
- 教育(70064)
- 自然(69033)
- 自然科(67502)
- 自然科学(67486)
- 自然科学基金(66400)
- 划(66252)
- 资助(62036)
- 编号(61924)
- 成果(50210)
- 发(49610)
- 部(46518)
- 重点(46233)
- 创(45509)
- 课题(43455)
- 国家社会(43269)
- 业(42450)
- 创新(41777)
- 发展(41124)
- 期刊
- 济(176042)
- 经济(176042)
- 研究(105060)
- 中国(71589)
- 财(54578)
- 管理(54266)
- 农(51744)
- 科学(44282)
- 学报(42644)
- 融(36661)
- 金融(36661)
- 农业(35771)
- 教育(35388)
- 大学(33865)
- 学学(31890)
- 技术(30552)
- 业经(29732)
- 经济研究(28652)
- 财经(27464)
- 经(23957)
- 问题(22674)
- 业(21614)
- 贸(20297)
- 技术经济(19181)
- 世界(18864)
- 国际(18373)
- 现代(16314)
- 商业(15393)
- 经济管理(15115)
- 统计(14746)
共检索到519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计广 李冬晴 张华
沿边地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沿边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使用2012~2020年上市公司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沿边开发开放政策对沿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沿边开发开放政策显著促进了沿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通过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渠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进一步发现,沿边开发开放政策在市场分割程度高、地方保护水平较低的企业样本中其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并对市场竞争力较高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李同舟 董康
提升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方式,而产业政策的有效使用将对这一过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四类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支持显著促进了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市场准入则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无明显效果,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稳健。异质性和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产权、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方面的异质性作用,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则分别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的方式影响数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于思 张慧雪 黄波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立足实体经济,以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支撑。政府引导基金是我国政府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抓手。以2009—2019年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投环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创投环境越发达的地区,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对企业是否处于高科技行业则无显著差异性影响。上述结论在更换变量测量、排除逆向因果等检验后依然稳健。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积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并制定良好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增强风险资本投资活力,共同推进我国国有风险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引导基金应更多投资到创投发达地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重视区域创投环境的建设,逐渐减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政府引导基金应该更多投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认证作用,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我国沿边开放由北向南呈点状分布。北从黑龙江省的漠河,南到广西自治区的东兴,陆路边界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在这个区域范围内,目前已开放的有黑龙江省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的珲春市,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建春 许家云 毛其淋
CEO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是否能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国内还尚未有文献专门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的匹配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地评估CEO交流对流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CEO交流显著地提高了流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种正向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在样本期内具有持续性而且是逐年递增的;(2)CEO交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CEO是否具有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性别差异、学历差异以及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CEO交流通过企业出口拉动效应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政 刘丰硕
企业家精神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3—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家精神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显著提升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府制定过高经济增长目标的地区,企业家精神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较弱。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家精神对一般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弱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对西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弱于东部地区;同时,在科教水平较低的城市,企业家精神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弱于科教水平较高的城市。本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提供了理论解释与依据。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伟民
利用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得到的数据资料中包含同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认定的(保证样本的同质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这一优势,本文对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政府政策、开发区建设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之间,起作用的实际是政府政策,而开发区建设则对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很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政策 高新技术 集聚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苏莉 冼国明
针对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是否提升了企业生产率问题,我们利用数据匹配法为2009-2013年149家对外跨国并购的上市公司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检验了企业对外跨国并购对生产率的影响。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对外跨国并购总体上并没有显著地提升企业生产率,促进作用相当微弱;分行业检验发现,商业行业的跨国并购显著促进了生产率提升,其他行业没有显著表现;掌握控股权的并购企业能显著提升企业生产率,少数控股的并购企业促进作用不明显;并购经验的多寡对企业生产率提升不显著;对发达国家的海外并购有助于企业生产率的显著提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苏莉 冼国明
针对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是否提升了企业生产率问题,我们利用数据匹配法为2009-2013年149家对外跨国并购的上市公司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检验了企业对外跨国并购对生产率的影响。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对外跨国并购总体上并没有显著地提升企业生产率,促进作用相当微弱;分行业检验发现,商业行业的跨国并购显著促进了生产率提升,其他行业没有显著表现;掌握控股权的并购企业能显著提升企业生产率,少数控股的并购企业促进作用不明显;并购经验的多寡对企业生产率提升不显著;对发达国家的海外并购有助于企业生产率的显著提升,而对发展中国家并购投资的生产率效应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颖 肖丽芳 朱治双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发展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准自然实验,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增加企业实质性减排行为、促进企业创新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和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钟廷勇 何玲 孙芳城
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应重视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茹 张静 王宏伟
本文提出基于就业人员学历与学科背景的科技人才资本估算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并由此揭示科技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中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但仍面临在人力资本中占比偏低以及区域非均衡配置等问题。科技人才是人力资本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前沿技术追赶速度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主要的发力者,特别是在赶超技术前沿中作用尤为关键。同时,中国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总体较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仍有待释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穆沙江·努热吉 艾丽菲热·艾尼瓦尔
口岸经济作为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引擎,对提高载体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测度2010—2019年中国7个沿边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和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口岸经济对沿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提出以口岸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沿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口岸经济对提升沿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强,对西北地区的提升作用次之,对东北地区的提升作用较弱;口岸产业发展对西南和西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明显,对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口岸基础设施对西北和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相等并大于东北地区;口岸对外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对东北和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一定的提升效应,对西北地区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口岸支持政策仅对西北地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对西南和东北地区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沿边地区 口岸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