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9)
2023(6728)
2022(5707)
2021(5725)
2020(4679)
2019(11152)
2018(11003)
2017(20976)
2016(10955)
2015(12771)
2014(12374)
2013(12198)
2012(11029)
2011(10293)
2010(10260)
2009(9551)
2008(9101)
2007(7636)
2006(6612)
2005(6093)
作者
(30669)
(25597)
(25571)
(24415)
(16339)
(12171)
(11473)
(10035)
(9711)
(8894)
(8863)
(8642)
(8268)
(8172)
(8110)
(7991)
(7692)
(7350)
(7339)
(7113)
(6414)
(6215)
(6178)
(5810)
(5748)
(5653)
(5583)
(5221)
(5002)
(4996)
学科
(52893)
经济(52855)
方法(26872)
管理(26403)
数学(25157)
数学方法(24666)
(24199)
(18927)
企业(18927)
中国(15855)
(12327)
贸易(12319)
(12003)
(11575)
(9050)
业经(8674)
(8315)
(7801)
地方(7680)
环境(7382)
农业(7279)
(7255)
银行(7252)
(7054)
(7043)
金融(7042)
理论(6961)
(6539)
关系(6515)
(6460)
机构
大学(159568)
学院(157224)
(73737)
经济(72661)
管理(60301)
研究(58200)
理学(52595)
理学院(51939)
管理学(50847)
管理学院(50579)
中国(45584)
(34694)
科学(34088)
(29718)
(28676)
研究所(26493)
中心(25342)
财经(24514)
经济学(24253)
(22712)
北京(22574)
(22391)
经济学院(21821)
(21012)
业大(20912)
(20467)
师范(20294)
(20200)
财经大学(18552)
科学院(17943)
基金
项目(108228)
科学(87035)
基金(82526)
研究(77022)
(73058)
国家(72631)
科学基金(62448)
社会(51283)
社会科(48947)
社会科学(48934)
基金项目(42456)
自然(40517)
自然科(39704)
自然科学(39698)
自然科学基金(39013)
(38225)
教育(35796)
资助(35418)
(34000)
编号(28858)
(25328)
重点(24990)
(23167)
中国(23058)
成果(22859)
国家社会(22764)
(22333)
教育部(21958)
创新(21116)
科研(20960)
期刊
(74116)
经济(74116)
研究(47512)
中国(30087)
科学(23309)
管理(23045)
学报(22476)
(20702)
(19676)
大学(17709)
学学(16669)
教育(15139)
技术(14388)
农业(14191)
经济研究(14122)
(13046)
金融(13046)
财经(12433)
(10846)
(10501)
统计(10471)
世界(9901)
问题(9754)
业经(9718)
国际(9629)
(9239)
(9112)
资源(8479)
技术经济(8441)
决策(8274)
共检索到228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周莺  车姝韵  王姣娥  郑蕾  
沿边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实施也必将给沿边口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沿边口岸的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中国沿边口岸体系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口岸功能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地理学角度刻画中国沿边口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基于RCI模型定量分析沿边口岸对沿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建国后中国沿边口岸发展可以分为平稳对外开放、加速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3个阶段;目前,沿边口岸以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俄、中蒙、中哈和中朝边境。另外,RCI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沿边口岸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过货化"现象比较明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亚丰  李富祥  谷义  佟玉凯  
本文利用相对集中指数对东北地区15个口岸、口岸城市10年来(2001-2010年)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口岸与城市发展存在不均衡性,15个沿边口岸城市呈现三种发展态势(截至2010年底),一是满洲里、二连浩特、绥芬河3个口岸经济发展显著超越城市经济发展;二是口岸城市丹东正处于口岸与城市同步发展阶段;三是其他11个口岸城市经济发展和口岸经济发展都相对较弱,没有形成一方的带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邬冰  王亚丰  佟玉凯  
对我国沿边一类口岸城市分类后,在建立沿边口岸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SPSS11.5软件的因子分析,揭示我国现阶段沿边口岸与城市腹地互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口岸经济是岸城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口岸经济地域单元是岸城互动的地域增长空间。目前,口岸经济因子对沿边口岸县级城市的综合发展影响明显,对沿边口岸地级城市发展影响较弱。在口岸经济地域单元内加速推进型产业的极化增长是实现沿边口岸与市域腹地互动的本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公民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 要"推动重点边境口岸城镇跨越发展"。这是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 促进我国西部沿边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实现经济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莲琴,刘力  
文章从东北地区沿边开放的基本格局入手,简述了我国边境口岸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口岸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而指出目前东北地区发展口岸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振兴东北口岸经济的几点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建利  
我国的陆疆边界从东北的鸭绿江口至广西北部湾的北仑河口,绵延2.28万公里,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9个省区,分别与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穆沙江·努热吉  熊鼎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开放的层次不断深入,沿边陆路口岸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运用改进熵权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从东北、西北、西南三个维度,对我国7个沿边省份51个沿边陆路口岸的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估并设计转型升级路径。经研究发现,西南地区沿边陆路口岸经济竞争力最强,西北地区居次位,东北地区最弱;广西沿边陆路口岸经济竞争力排首位,新疆为第四,辽宁为第七;各因素对沿边陆路口岸经济竞争力的贡献不同,口岸产业发展水平对沿边陆路口岸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对外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居次位,国家扶持政策排名第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则排名最后;沿边陆路口岸经济竞争力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现象尤为突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磊  
中国云南、广西两省区(以下简称"两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中越两国政府在越南莱州、奠边、老街、河江、谅山、高平、广宁与两省区沿边境展开了形式多样的边境经济合作,进一步整合各种跨境资源,有效拉动两省区边境经济的同时,带动和影响了越南和东盟经济。随着边境口岸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迎来了口岸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两省区推进边境经济产业带的建设,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陆路东盟"战略,建设面向东盟的陆路大通道,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建利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沿边口岸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至今没有成为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对我国沿边口岸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定沿边开放和发展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认识到沿边口岸经济的特殊性,具体包括由地理区位引发的特殊性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殊性,前者包括受地缘的影响显著、处于经济势能凹陷区、与对应口岸荣衰与共、效率取决于双边的协调等,后者包括第三产业占比过高但现代服务业匮乏、边境贸易"两头在外"、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等。为此,在发展口岸经济过程中应促进我国与周边邻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确定适合沿边口岸经济发展的模式、改变沿边口岸的基础设施,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推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远景  王月  王春龙  臧娈譞  
选取黑龙江省14个对外开放的中俄边境口岸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基础支撑和口岸建设四个方面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极值法、线性加权法和德尔菲法对沿边口岸城市发展潜力评价分级。结果表明:(1)各城市之间发展潜力差距较大,城市等级主导作用较强;(2)利好政策、交通网络和俄方城市是影响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3)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通常具有多项优秀指标,而均衡发展的城市指标潜力均较弱;(4)产业多元化、优化口岸规模结构、设施互联互通和要素空间流动是实现沿边口岸城市联动协同发展的重要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杰梅  尹琪  张倚泽  祁婧洁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背景下,为分析“开放大通道-沿边口岸-边疆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协同效应,本文以云南德宏州为例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口岸依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开放大通道建设而言,对口岸流量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物流业、加工制造业和金融业三大沿边产业在口岸依托城市的集聚与口岸流量间呈紧密正相关关系,且“一带一路”后口岸流量增加对沿边产业集聚的推动作用较之前更加显著;不同产业发展战略对口岸依托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同,在总投资不变的情况下优先发展第二产业对口岸依托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口岸通关的提速和便捷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投资条件。而我国传统的通关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因此,在对我国传统通关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中外对比,提出了实行“大通关”作业的新型通关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袁晓慧  徐紫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沿边开放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发展边境贸易、开放沿边城市和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但是与沿海开放相比,沿边开放的效果要远远落后于沿海开放的效果,沿边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发展。沿边开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探究土地利用转型格局、过程与模式以改进土地管理政策、调控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横向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吻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在空间上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减小,局部呈“条带状”和“抱团式”集聚;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格局变化、城镇化、差别化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转型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转型周期呈现“S型”演化态势;各省市所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差异较大,但整体处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穆沙江·努热吉  艾丽菲热·艾尼瓦尔  
口岸经济作为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引擎,对提高载体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测度2010—2019年中国7个沿边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和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口岸经济对沿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提出以口岸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沿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口岸经济对提升沿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强,对西北地区的提升作用次之,对东北地区的提升作用较弱;口岸产业发展对西南和西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明显,对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口岸基础设施对西北和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相等并大于东北地区;口岸对外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对东北和西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一定的提升效应,对西北地区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口岸支持政策仅对西北地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对西南和东北地区促进作用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