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5)
2023(10357)
2022(8605)
2021(7830)
2020(6232)
2019(14261)
2018(13520)
2017(25778)
2016(13275)
2015(14920)
2014(14435)
2013(14865)
2012(14229)
2011(13343)
2010(13223)
2009(12287)
2008(11763)
2007(10270)
2006(9489)
2005(8980)
作者
(38761)
(32694)
(32509)
(31164)
(20895)
(15588)
(14722)
(12658)
(12393)
(11570)
(11359)
(10702)
(10695)
(10459)
(10422)
(10100)
(9654)
(9362)
(9273)
(8759)
(8291)
(7773)
(7757)
(7552)
(7391)
(7381)
(6964)
(6572)
(6495)
(6363)
学科
(88281)
经济(88222)
管理(33459)
方法(30240)
(30100)
数学(27800)
数学方法(27692)
中国(22789)
地方(22728)
(20791)
企业(20791)
(18944)
贸易(18936)
(18453)
(18018)
地方经济(15326)
(14566)
业经(14373)
(13967)
(13024)
农业(12865)
环境(12755)
(11904)
(11523)
金融(11521)
(10406)
(10185)
银行(10177)
(9983)
关系(9915)
机构
大学(206750)
学院(204096)
(110763)
经济(109280)
研究(81520)
管理(73880)
理学(63513)
理学院(62693)
中国(62557)
管理学(62005)
管理学院(61608)
(46286)
科学(44061)
(43492)
(40612)
经济学(38669)
财经(37403)
研究所(36820)
经济学院(34910)
中心(34703)
(34300)
(29143)
(28405)
(28163)
北京(28061)
财经大学(27939)
(26178)
师范(26012)
科学院(25656)
业大(23815)
基金
项目(134970)
科学(108968)
基金(103312)
研究(99440)
(90487)
国家(89899)
科学基金(76712)
社会(70809)
社会科(67554)
社会科学(67543)
基金项目(53402)
(47099)
自然(45149)
自然科(44119)
自然科学(44108)
自然科学基金(43364)
教育(43091)
资助(42233)
(40905)
编号(35992)
国家社会(32529)
(32259)
(32038)
重点(30983)
中国(29950)
成果(28895)
教育部(28190)
(27371)
发展(27131)
人文(27056)
期刊
(124299)
经济(124299)
研究(71044)
中国(38208)
(32997)
管理(28453)
科学(28347)
学报(27902)
(25713)
经济研究(23195)
大学(21757)
学学(20699)
(20225)
金融(20225)
财经(20177)
(18223)
农业(17875)
(17751)
问题(17152)
国际(16350)
技术(15647)
业经(15514)
世界(14861)
教育(13178)
技术经济(12187)
统计(11469)
资源(10497)
(10332)
经济问题(10065)
(9787)
共检索到319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柳  江静  
中国FDI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占大多数,内陆地区占很少部分。本文利用1992-200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沿海FDI跨区域的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继续深化和加大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同时也是促进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葛孚桥  
再构的意义:由学术争论引起的现实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理论界在充分肯定这一点的同时,对地区经济关系的发展状况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横向经济联系已开始突破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翔  范金  戴枫  
研究目标:基于分工视角测度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及沿海地区出口对于内陆省份的带动效应。研究方法: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对嵌入式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经济增长和贸易核算。研究发现:中国加入WTO以来各地区垂直专业化分工整体水平有所上升,但各地区参与GVC和NVC分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本地生产经营活动拉动,但参与GVC和NVC分工是驱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各地经济2008年以来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更多依赖本地生产经营的拉动;沿海地区出口对内陆省份拉动效应主要体现在农业等行业,说明内陆省份主要通过向东部地区提供生产原材料方式间接参与到国际分工之中。研究创新:基于GVC和NVC融合互动视角,对沿海地区出口带动内陆省份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价值:为研究中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李子奈  
本文通过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技术,从最终产品对总产品生产的影响角度分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增长极对中国内陆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区域间的后向关联系数的测度表明,三大增长极对中国内陆地区的外溢效应只有10.9%,而且主要集中在对中部地区的外溢效应上,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外溢效应则十分有限。从三大增长极最终产品生产的实际影响力看,也呈现同样的特征。就三大增长极对内陆地区外溢效应的比较来看,长三角最大,其次分别是珠三角与环渤海;对东北与西北地区的影响,环渤海最大,而珠三角对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居三者之首。产业层面的分析揭示出对中国内陆外溢性影响排在前5位的产业在三大增长极中表现出较高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柳  江静  
现有区域收入差距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国家或一国不同区域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惠程度的差异,一般不涉及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不适合作为评价一国对外开放与区域收入差距关系的理论依据。本文从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出发,分析认为中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溢出效应缩小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的收入差距。因此,继续提高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沿海外向型经济对内陆地区的溢出效应,是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傅允生  
地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受区位条件、要素资源存在状况与资源配置方式的约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区位优势所具有的地区资源集聚效应和体制转轨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区资源配置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璇  沈满洪  
研究海洋强国战略的政策效应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199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鲁宾反事实分析框架下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评估了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且这一影响具备统计上的显著性和时间上的持续性,估计结果显示,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地区2013—2018年人均GDP的年均贡献率为8.03%。分地区来看,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各省份经济增长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对江苏、山东、福建、浙江、广东和海南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对河北和广西的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铁鹰  李京梅  
扩展性地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容量统一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中,在理论上放宽了基本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除环渤海地区外,其他沿海省份的实际入海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均小于其环境容量,除辽宁、河北等省份污染物排放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外,其他省份没有超过环境阈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慧  王春阳  
文章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β收敛模型为基础,构建调整的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及趋同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收敛趋势,且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且金融发展随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慧  王春阳  
文章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β收敛模型为基础,构建调整的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及趋同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收敛趋势,且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且金融发展随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浙  
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异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浙自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一直实施的是不平衡发展战略。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我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出。即使是在地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本文利用1997、2007年中国8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影响的溢出与反馈效应的动态变化。三大类系数测算结果显示:区域内乘数效应大于区域间溢出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大于区域间反馈效应;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内乘数效应在下降、而区域间溢出与反馈效应在上升。对比沿海与内陆地区对对方的溢出效应系数,发现沿海地区小于内陆地区,但引入规模效应后,由于沿海地区有着更大的最终产出规模,它对内陆地区的实际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对它的实际溢出效应。产业层面的分析表明建筑业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沿海与内陆共同的具有较大溢出效应的产业,对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李子奈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总结了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反馈效应的经济含义,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相互关系、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的一致性问题,以及统一以最终需求为出发点的测度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年第一份中国8区域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内陆地区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于还不及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正是由于这一影响,中国内陆地区的反馈效应不及沿海地区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安平  
文章通过分析贸易、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制度推移等渠道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传输机理,认为在短期内,贸易和资本流动主要体现二三产业在地区间的关联,劳动力流动更多体现的是第一产业的地区关联。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包括东中西三大地区和中西部三次产业产出变量的VAR模型,并根据中西部三次产业对东部和中部冲击的脉冲响应(IRF)结果,得出劳动力流动和贸易是东部向中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劳动力流动是中部向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的结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孙昊  胥莉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离不开相互溢出效应的持续作用。文章通过构建GVAR模型,利用我国东部沿海5省(市)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各地区异质性的基础上,实证了制度变迁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效应,包括正溢出效应、负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呈现紧密的正相关联动关系,其中,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双方或多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差异性,评估制度适应效率,有助于规划各省的经济发展模式,界定相互间的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制度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