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2)
2023(8878)
2022(7499)
2021(6892)
2020(5637)
2019(13201)
2018(12694)
2017(23442)
2016(12236)
2015(14037)
2014(13931)
2013(14257)
2012(13573)
2011(12924)
2010(12838)
2009(12036)
2008(11674)
2007(10302)
2006(9555)
2005(8866)
作者
(37409)
(31269)
(31135)
(29903)
(20191)
(15004)
(14112)
(12354)
(12091)
(11104)
(10946)
(10389)
(10198)
(10186)
(9967)
(9691)
(9239)
(9042)
(8835)
(8687)
(8139)
(7565)
(7461)
(7224)
(7159)
(7020)
(6747)
(6491)
(6424)
(6150)
学科
(83408)
经济(83352)
管理(32158)
方法(29127)
(28860)
数学(25923)
数学方法(25726)
(22803)
企业(22803)
中国(20829)
地方(20768)
(15284)
业经(14965)
地方经济(14088)
(13798)
贸易(13787)
(13782)
(13370)
(11580)
环境(11479)
(11431)
农业(10601)
(10231)
(10154)
(9984)
金融(9983)
(9337)
银行(9333)
(9125)
(9004)
机构
大学(196084)
学院(192979)
(100215)
经济(98705)
研究(77484)
管理(71670)
理学(61252)
理学院(60490)
管理学(59721)
管理学院(59348)
中国(59004)
科学(43348)
(42351)
(40866)
(39145)
研究所(35632)
经济学(33383)
财经(32866)
中心(32818)
(30024)
经济学院(29833)
北京(27710)
(27546)
(27406)
(26672)
(25064)
师范(24894)
科学院(24386)
财经大学(24353)
业大(23569)
基金
项目(125718)
科学(100188)
基金(94188)
研究(92374)
(82410)
国家(81858)
科学基金(69391)
社会(63266)
社会科(60221)
社会科学(60207)
基金项目(48482)
(44839)
自然(41579)
教育(40689)
自然科(40597)
自然科学(40586)
自然科学基金(39879)
资助(39422)
(38974)
编号(33897)
(29645)
(29435)
重点(29003)
国家社会(28308)
成果(27777)
中国(27155)
教育部(25602)
(25351)
发展(24515)
课题(24476)
期刊
(115021)
经济(115021)
研究(64762)
中国(37969)
(29187)
管理(28658)
科学(27344)
学报(26659)
(24472)
大学(20698)
经济研究(20245)
学学(19595)
财经(17622)
(17236)
金融(17236)
农业(17194)
技术(17139)
(15568)
问题(15348)
教育(14907)
(14327)
业经(13989)
世界(13416)
国际(13165)
技术经济(12179)
统计(11764)
(10587)
资源(10253)
(10168)
经济问题(9454)
共检索到301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明  
文章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包括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宏观环境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指标权重以及收集的数据,获得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以及提升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排位比较稳定,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福建、辽宁、上海、江苏、天津、海南、河北、广西。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生产能力和海洋科技实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明  
文章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包括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宏观环境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指标权重以及收集的数据,获得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以及提升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排位比较稳定,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福建、辽宁、上海、江苏、天津、海南、河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伍业锋  施平  
本文建立了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评价体系,并利用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沿海十一个地区进行了评价,为科学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沿海各地区的海洋科技竞争力状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福臣  
文章建立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灰色综合评价模型,选取了11个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运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基本上能反映中国沿海地区当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福柱  孙明艳  
新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文章采用产值份额测算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使用海洋经济的引致增长弹性、引致财政弹性、引致就业弹性和引致技术进步弹性测算其间接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第一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主要体现于其对地方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方面,海洋第二、三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则表现为较强的间接带动效应。由于地区海洋主导产业部门的不同,各省(市)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强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宏付  
外贸竞争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外贸经济发展,通过对江苏沿海三市外贸竞争力的分析,表明江苏沿海地区整体外贸发展水平还较低,外贸竞争力不强,出口仍以传统的优势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江苏沿海地区要策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加快产业发展为外贸出口营造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要调整出口结构,培育有竞争力的外贸出口主体,促进整个地区外贸竞争力的提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詹长根  王佳利  蔡春美  
文章基于DEA-GRA-MLRM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6~2013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海洋经济效率的总体特征和时空格局,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探究了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海洋产业结构、海洋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程度4个主要因子驱动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上海和珠三角地区的广东,DEA效率值始终处于生产前沿面上(DEA有效),海洋经济效率级别为Ⅰ级;(2)处于环渤海湾的天津和山东DEA效率值紧随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历年来波动幅度不大,发展较为稳定,海洋经济效率级别为Ⅱ级;(3)环渤海湾周边的河北和坐拥东部海域的浙江和福建的海洋经济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朱静敏  孙才志  孙康  
为展现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现状,并根据其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2000—2015年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与一阶段相比,三阶段海洋经济效率整体上升,各省市排名出现不同程度变动;(2)时间演变上,全国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不断变大;(3)空间演变上,全国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格局分布,面积由小变大,效率分布由收缩趋势变为分散趋势,最终呈北、中、南三级格局分布,与三大海洋经济圈分布相吻合;三大海洋经济圈标准差椭圆面积都逐渐缩小,效率分布出现极化现象;(4)海洋经济区位熵、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海洋环保技术水平与海洋经济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对海洋科技支持力度、海洋经济政策力度对海洋经济效率呈显著正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翟仁祥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殷克东  李兴东  
本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PCA和AHP等方法分别构建了测度模型;采用Kendall方法和模糊聚类法对2002~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典型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变迁动因进行了因素对比分析;通过动态分析、结构分析探明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内在关联效应,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利楠  栾维新  孙战秀  片峰  
本文从海洋科技投入、海洋科技产出和科技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海洋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关系数法、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赋权,通过Kendall一致性检验和CRITIC组合赋权方法确定综合权重,对2006—2012年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不断提升,各地区间增长不均衡状况更加突出;陆域科技环境支撑力是海洋科技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但影响力呈下降趋势,而海洋科技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力增强;将沿海省区海洋科技竞争力划分为四类,明确了自身定位及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书华  毛汉英  
论文在对土地承载力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 ,将该区土地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 ,即 :低承载力区、中等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 ,分别代表土地承载力演替从低层次的均衡发展阶段较高层次的不均衡发展阶段高层次的系统协调均衡发展阶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瑞敏  杜军  鄢波  
从海洋产业发展基础、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和海洋产业科技实力三个方面构建广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海洋产业发展规模、海洋科技人才实力是影响海洋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二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三是海洋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中,广东、山东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构成第一集团;四是海洋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基于此,进一步为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宫诚举  
针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两视角下的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分别从"战略驱动"和"差异驱动"两个角度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两种视角下计算的各省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确定各省域经济竞争力所处的水平区域。最后,对2016—2017年中国31个省域的经济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若干关于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结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杨  
2012年,我国将"海洋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海洋权益,为我国海洋开发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战略指导。在新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我国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本文采用产值份额测算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使用海洋经济的引致增长弹性、引致财政弹性测算其间接带动效应。在此研究基础上,针对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