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9)
2023(14841)
2022(12712)
2021(11738)
2020(9744)
2019(22802)
2018(22427)
2017(42450)
2016(23114)
2015(26384)
2014(26479)
2013(26647)
2012(25445)
2011(23362)
2010(23547)
2009(22084)
2008(22249)
2007(20076)
2006(17850)
2005(16776)
作者
(68536)
(57426)
(57361)
(54566)
(36701)
(27690)
(26156)
(22354)
(21841)
(20543)
(19794)
(19300)
(18537)
(18502)
(18280)
(17888)
(17094)
(17030)
(16696)
(16648)
(14696)
(14164)
(13913)
(13066)
(12993)
(12937)
(12865)
(12846)
(11610)
(11531)
学科
(107310)
经济(107180)
管理(65267)
(62387)
(48133)
企业(48133)
方法(41181)
数学(36294)
数学方法(36019)
中国(33859)
(30544)
(27482)
地方(26585)
(24213)
贸易(24197)
(24074)
(23543)
业经(23037)
农业(20253)
(19800)
(18876)
银行(18843)
(18261)
金融(18256)
(18214)
环境(16892)
(15923)
(15337)
(15266)
(14709)
机构
大学(342451)
学院(340718)
(151965)
经济(148978)
研究(126882)
管理(124555)
理学(105153)
理学院(103835)
管理学(102324)
管理学院(101664)
中国(98521)
(74516)
科学(74072)
(71858)
(65553)
研究所(58805)
(58631)
中心(56879)
财经(55368)
(53239)
(50140)
经济学(48415)
北京(48206)
业大(47432)
农业(45738)
(45738)
师范(45308)
(45290)
经济学院(43625)
(41851)
基金
项目(216832)
科学(170506)
研究(160822)
基金(157538)
(137072)
国家(135932)
科学基金(114892)
社会(104123)
社会科(98770)
社会科学(98745)
(82783)
基金项目(82340)
教育(72945)
自然(70697)
(70473)
自然科(69000)
自然科学(68978)
自然科学基金(67757)
资助(64888)
编号(64362)
成果(54034)
(51765)
(49658)
重点(49609)
课题(45581)
(44674)
国家社会(44054)
(43173)
教育部(42524)
发展(42112)
期刊
(176729)
经济(176729)
研究(110433)
中国(76138)
(55960)
(55515)
学报(52070)
科学(48899)
管理(47118)
大学(39634)
农业(37387)
学学(37040)
教育(37012)
(36970)
金融(36970)
经济研究(28920)
技术(28838)
财经(28403)
业经(27665)
(24513)
问题(23938)
(22008)
(20511)
国际(19455)
世界(18617)
技术经济(17354)
(15763)
理论(15650)
统计(15363)
图书(15185)
共检索到541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巫强  刘志彪  
本文认为,中国沿海地区以消费品为主要内容的出口增长奇迹的取得,是由从国外大量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来实现的。这是沿海地区企业在出口导向战略驱动下,面对国际市场更为苛刻的质量标准,而本土装备制造业又无法提供合格制造装备时的一种理性的响应。对此现象可以用"为出口而进口"或"进口引致型出口"的术语来进行描述。本文将产品质量偏好引入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由此发现在产品质量提高后,消费品厂商面对的国际市场需求会增加;进口合适的机器设备能提高消费品厂商短期出口规模与利润,并导致该行业的整体出口扩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东明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演变,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使读者对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港口经济对沿海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为切入点,以出口导向理论、集聚-扩散效应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港口生长点效应,阐明了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揭示了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紧密结合。从港口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始终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它通过降低成本、规模经济、开放系统等多个...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彦随  彭留英  王大伟  
引进土地利用动态度、利用优势度和类型复杂度评判指标,重点揭示20世纪9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程度、时空差异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东南沿海地区耕地减少122.2×104hm2,建设用地增加85.9×104hm2。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态势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变动的深刻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个体股份机制的创新为沿海土地利用类型快速转换提供了政策平台。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原动力,并通过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包括开发区)、中心村镇建设而作用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全过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翟仁祥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刘伟光  田成诗  
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经济基础。通过阐释海陆产业系统耦合机理,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关联度、耦合度模型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探究系统耦合情势。研究表明:①海洋劳动生产率与陆域三产增加值关联程度最高;海洋劳动生产率、海洋二产增加值对陆域产业子系统的作用力最大,陆域三产增加值、陆域经济密度对海洋产业子系统的影响最强;效率和规模因素是系统耦合的主导因素;②研究期内我国沿海地区海陆产业系统总体上处于拮抗型耦合时期;子系统耦合度随时间的推移呈倒U型特征,对应耦合协调程度呈U型特征,耦合度和耦合协调程度负相关;③上海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高,为我国海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丽英  王道龙  王介勇  
论文分析了1996~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基本态势、时空特征及其主导成因。主要结论是:(1)1996~2008年,沿海地区耕地面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耕地面积净减少205.5万hm2,年均耕地减少量17.1万hm2。2001~2005年的耕地净减少量为137.3万hm2,分别是1996~2000年、2005~2008年两个时期减少量的4倍;(2)1996~2005年,沿海地区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105.3万hm2,占同期耕地减少总面积的34.03%。建设占用耕地的主要途径是独立工矿、交通、村庄与城镇建设,分别占45.03%、15.8%、15.47%和11.5%;(3)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凌燕  汪浩瀚  
海洋经济是目前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区海洋生产能力不尽相同,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本文基于构建的渔业经济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面板回归结合分位数与变系数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沿海渔业经济的地区差异性问题。结果表明,渔船等资本要素的投入对中国渔业经济发展有较强的贡献作用,渔业从业人员、水产养殖面积对中国沿海地区渔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渔业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科技已经成为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沿海渔业各种资源目前还未达到最优配置,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渔业发展投入资源配置利用优于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各地区渔业经济发展呈现较大的异质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媛媛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在国家战略性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改变学校热、企业冷的现状,职业学校要综合审视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全面进行SWOT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建立长久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多方共赢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韦倩  王安  王杰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堪称世界奇迹。在此过程中,一个显著特征是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更快。是何因素导致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本文通过构建互为补充的两种度量市场发育水平的指标,在控制了资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运用28个省份1985—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市场因素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地,为了使结果更加可信,本文还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均表明了市场因素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洪耀宗  李剑锋  
第一、新的选择:从“自由外向”向“组织外向”的必然过渡。如何按照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沿海地区经济运行机制的外向转轨,还存在一系列不足。可以说,前一阶段,沿海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还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朱静敏  孙才志  孙康  
为展现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现状,并根据其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2000—2015年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与一阶段相比,三阶段海洋经济效率整体上升,各省市排名出现不同程度变动;(2)时间演变上,全国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不断变大;(3)空间演变上,全国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格局分布,面积由小变大,效率分布由收缩趋势变为分散趋势,最终呈北、中、南三级格局分布,与三大海洋经济圈分布相吻合;三大海洋经济圈标准差椭圆面积都逐渐缩小,效率分布出现极化现象;(4)海洋经济区位熵、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海洋环保技术水平与海洋经济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对海洋科技支持力度、海洋经济政策力度对海洋经济效率呈显著正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强  伍世代  林羽珊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主要受产出规模的增效应和工业能源强度的减效应影响,且正效应远远高于负效应;2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区域工业节能减排,但其作用相对较小;3碳排放主要受中度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中度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等经济规模增长拉动而增加,同时,这些产业能源强度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大,可见,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成效和潜力最大的产业;4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外向型特征显著,受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伍业锋  施平  
本文建立了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评价体系,并利用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沿海十一个地区进行了评价,为科学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沿海各地区的海洋科技竞争力状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框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兴辉  蔡沛丰  袁裴培  
文章主要选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我国沿海地区10个省、直辖市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其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沿海省、直辖市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呈南高北低;环渤海及长江经济圈出现中心地带高边缘地带低的特点;省间差距趋于收敛的态势;河北、辽宁两省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远低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分析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市场化水平对服务业的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FDI的作用较弱;劳动力素质与城市化水平对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效率提升作用极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