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1)
2023(4481)
2022(3669)
2021(3718)
2020(3151)
2019(7255)
2018(6944)
2017(12614)
2016(6709)
2015(7832)
2014(7565)
2013(7735)
2012(7432)
2011(7094)
2010(6850)
2009(6474)
2008(6392)
2007(5331)
2006(4731)
2005(4527)
作者
(20314)
(17148)
(17131)
(16505)
(11251)
(8315)
(7618)
(6762)
(6653)
(6271)
(5834)
(5786)
(5742)
(5739)
(5728)
(5377)
(5205)
(5061)
(4935)
(4683)
(4655)
(4166)
(4078)
(3894)
(3849)
(3821)
(3813)
(3548)
(3544)
(3474)
学科
(33449)
经济(33422)
方法(14613)
数学(13390)
管理(13358)
数学方法(13288)
(12063)
中国(11984)
(10954)
(8947)
贸易(8941)
(8831)
(8455)
企业(8455)
(6947)
关系(5694)
(5379)
(5325)
(5199)
(5074)
银行(5051)
(4973)
(4805)
金融(4804)
环境(4735)
(4684)
业经(4661)
(4431)
农业(4322)
(4254)
机构
大学(107189)
学院(101335)
(51645)
经济(51067)
研究(45801)
中国(34987)
管理(33869)
理学(28760)
理学院(28373)
管理学(27925)
管理学院(27723)
科学(26919)
(24084)
(23984)
研究所(22379)
(20832)
经济学(18636)
(18483)
中心(18473)
财经(17264)
经济学院(16660)
(16591)
(16127)
北京(16041)
农业(14777)
业大(14280)
科学院(14259)
(13659)
师范(13500)
(13328)
基金
项目(68350)
科学(53440)
基金(52338)
(47826)
研究(47714)
国家(47544)
科学基金(38652)
社会(32295)
社会科(30685)
社会科学(30682)
基金项目(26108)
自然(24072)
自然科(23542)
自然科学(23533)
自然科学基金(23146)
资助(23012)
(21888)
教育(21310)
(20421)
中国(17766)
(16990)
重点(16231)
编号(16129)
国家社会(15334)
(14812)
教育部(14365)
成果(14315)
科研(13483)
(13461)
大学(13367)
期刊
(52774)
经济(52774)
研究(34315)
学报(20419)
中国(20218)
科学(18132)
(15986)
大学(14947)
(14426)
学学(14008)
管理(12875)
农业(11418)
经济研究(10338)
财经(9556)
教育(8994)
(8946)
(8523)
金融(8523)
世界(8500)
(8460)
国际(8091)
问题(7354)
(7296)
技术(6779)
统计(5236)
业经(5083)
技术经济(4948)
图书(4897)
(4690)
业大(4640)
共检索到157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小东  王如才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9种头足类的齿舌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所研究的物种的齿舌均有7列纵向的齿组成,齿式为3·1·3。乌贼目的7个种(罗氏乌贼Sepiarobsoni、金乌贼S.esculenta、虎斑乌贼S..pharaonis、白斑乌贼S.latimanus、目乌贼S.aculeata、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柏氏四盘耳乌贼Euprymnaberryi)中央齿一列,具有一个齿尖;侧齿位于中央齿两侧各3列,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侧齿,也称为侧齿,内缘齿和外缘齿;无缘板结构。长蛸Octopusvariabilis和短蛸O.ocellatus中央齿一列,分别有5...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朱江峰  戴小杰  李延  
根据2005年2-3月、2006年10-12月和2007年1月、4-5月收集于浙江沿海的尖头斜齿鲨样品,初步分析长度、体重、肝重和翅重指数、摄食、成熟度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5×10-5TL2.62),全长与叉长、全长与吻-尾基凹洼长(PCL)均呈线性相关。雌、雄性的摄食等级无明显差异,摄食强度普遍较低。肝重指数随个体的增大明显升高,而翅重指数随个体的增大变化不大。成熟雌性的全长范围为465~765mm,平均长度573mm(TL);成熟雄性的全长范围为476~761mm,平均长度579mm(TL),成熟雄性左右鳍脚均长54.6m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浩斌   杨杰銮   杨森   梁冠宇   李江涛   李清清   林蠡   梁日深  
为完善中国裸胸鳝属鱼类物种信息,实验报道了采集于中国大陆沿海水域(福建省厦门市和广东省汕头市)的新记录种——鞍头裸胸鳝,目前该物种世界上仅日本及中国台湾东部有分布记录。通过对采集样品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特征分析,综合利用DNA条形码COⅠ及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分类研究。结果显示,鞍头裸胸鳝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色浅褐色,眼后头顶有一个暗色马鞍状斑纹,背鳍起点前有一黑色三角形大斑块,腹部有黑色条纹从鳃孔下方延伸至肛门,背鳍、臀鳍边缘均为白色;体修长,全长为体高的19.06~19.60倍;上下颌齿均单行,上颌齿每侧8个,下颌齿12~14个,总脊椎数为162~168。基于COⅠ及16S rRNA基因分析,鞍头裸胸鳝与其他裸胸鳝遗传距离分别为COⅠ(0.120~0.255),16S rRNA (0.059~0.132),其中COⅠ遗传距离已远大于Herbert设定的2%最小物种鉴定遗传距离,揭示鞍头裸胸鳝为独立物种。进化树上,鞍头裸胸鳝与白缘裸胸鳝聚为一支,二者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研究表明,鞍头裸胸鳝在中国大陆沿海也有分布,为有效新记录种。本研究为中国裸胸鳝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及物种名录修订提供相关分类基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金岳  陈新军  
本论文对中国近海头足类基础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对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形态学测量及应用、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学、发育与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头足类组成与分布由北向南逐渐递增,渤海最少,南海最多。形态学测量及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形特征的描述及利用其进行种类鉴定,其它组织(如耳石和角质颚等硬组织)的研究较少,今后应该利用这些硬组织进行种类鉴别和种群划分。年龄鉴定作为头足类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生物学的基础内容,目前主要通过内壳和耳石对十腕目进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另外,耳石和角质颚等硬组织隐含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侯吉伦  赵雅贤  任建功  王桂兴  陈睿毅  骆明飞  王玉芬  刘海金  
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东港、绥中、秦皇岛、青岛、舟山以及珠海等6个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地理群体的8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花鲈群体可被分为两支:来自黄海、渤海海域的东港、秦皇岛、绥中和青岛群体为一支(北方群体);东海海域的舟山群体和南海海域的珠海群体为另一支(南方群体)。南北群体间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和舟山群体相比,珠海群体和北方群体的亲缘关系更近。主成分分析获得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1.726%、27.744%和14.075%,累计贡献率为73.545%。利用8个变量构建的6个地理种群的判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鹤  张玉新  侯西勇  李东  
为揭示近期中国沿海主要海湾形态的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以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海湾面积、海湾形状和平面重心位移作为评价指标,分析2010—2020年中国沿海主要海湾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0年间中国沿海主要海湾岸线长度及结构变化显著,自然岸线长度和保有率下降;(2)海湾岸线开发利用程度上升,但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大多数海湾属于中等开发程度;(3)海湾面积持续萎缩,但萎缩速度放缓,渤海海区海湾的面积萎缩幅度最大且速度最快;(4)海湾形状的变化趋势存在南北差异,北方趋于复杂,南方趋于简单,总体则趋于简单;(5)海湾平面重心在2015年后趋于稳定,位移距离减小,位移速度放缓。总的来说,海湾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国家层面近年来实施的围填海管控政策和措施已在海湾形态变化方面初步显现成效。研究认为,应对中国沿海的海湾进行基本功能定位和划分,实施精细化分类管理,促进海湾区域“三生空间”布局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晓蕾  许然  张志新  郑小东  
中国海域跨度大,生态环境差别显著,栖息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长蛸群体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逐步判别分析的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沿海长蛸11个自然群体的14个形态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立了群体判别函数。结果显示,长蛸腕式为1>2>3>4,腕间膜式为A>B>C>D>E。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6.067%。主成分1主要包括胴宽/体长、头宽/体长、漏斗后部长/体长3个参数,累计贡献率达36.979%;主成分2主要包括体质量/体长、胴背长/体长、漏斗前部长/体长3个参数,累计贡献率达29.088%。基于主成分散点图可以清晰区分澎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依据判别函数,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为60.4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腕吸盘数目在澎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显示,11个群体中北方5个群体与宜兰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嵊泗、南麂岛、连江3个南方群体聚成一支,之后与澎湖群体聚成一支,泉港群体单独聚成一支。研究表明,北方5个群体间形态相似度较大,且与南方群体差异显著;澎湖和泉港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中国沿海11个长蛸群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地域差异性,形态多样性较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金强  刘萍  李健  王清印  高保全  陈萍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大连(DL)、莱州湾(LZ)、海州湾(HZ)和象山湾(XS)海区的4个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地理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蟳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雌、雄间的差异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群体(LZ)和大连群体(DL)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小,象山群体(XS)与莱州湾群体(LZ)间的遗传距离值最大。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群体雌蟹的前5个主成分差异贡献主要集中在大螯相关指标和甲长,累积贡献率为74.021%,群体间的差异受大螯和甲长的相关参数影响最大,而雄蟹前5个主成分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小平  万晓媛  张庆利  黄倢  董宣  王秀华  邱亮  宋增磊  程东远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引起的病毒性偷死病(VCMD)使中国对虾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查明CMNV及其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采用逆转录套式PCR (RT-nPCR)、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 3种方法,对2016~2017年中国沿海省市CMNV及一种新型野田村病毒——行动障碍野田村病毒(MDNV)的流行、分布和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等种类中均可检测到CMNV阳性;在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市采集的患病对虾中均存在CMNV。基于RT-nPCR、RT-LAMP和TaqMan RT-qPCR的检测结果显示,2016和2017年样品中CMNV的阳性检出率依次分别为11.8%和7.8%,6.7%和3.9%,17.7%和12.4%;基于上述3种方法检测结果计算得出,2016和2017年样品中CMN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8%和16.3%;基于RT-LAMP的分析显示,2016年样品中MDNV的阳性检出率为9.4%。本研究表明,中国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VCMD的流行和危害仍不容忽视,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不断变异导致前期基于该基因开发的CMNV检测方法可靠性下降,检出假阴性风险升高;同时,发病对虾中出现了新的野田村病毒株系且具有较高的流行率,其传播危害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万昆  朱振秀  王春英  余勇奇  王绍全  赵宜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荆圆圆  胡凡光  刘广斌  吴海一  孙铭  陈群  张天文  
为研究山东沿海不同地理群体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化特点,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日照东港(DG)、烟台海阳(HY)、青岛黄岛(HD)、威海文登(WD)和东营垦利(KL)5个中国蛤蜊野生群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生长指标指数显示,文登群体贝壳最厚,黄岛群体贝壳最薄、肥满度最低,海阳群体软体部最肥;5个群体间最大差异系数为0.515~1.245,均小于1.28,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贡献率为33.71%,主成分2贡献率为27.16%,主成分3贡献率为14.42%,累计贡献率达75.2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中国蛤蜊群体聚为2类,海阳群体、文登群体和垦利群体聚为一类,东港群体和黄岛群体分别聚为一类;通过判别分析,共建立了4个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70.0%~94.0%,综合判别率为80.0%。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蛤蜊的地理群体识别、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晓鹏  游欣欣  曾凡荣  宋维彦  李昂  尤颖哲  丁少雄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采用体质量和10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中国沿海陵水、北海、惠来、诏安、厦门5个地理群体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雌雄个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5);雌性个体的体长、头胸甲宽和雄性个体的体长、第六腹节宽分别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爱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陆化杰  刘必林  李建华  
头足类通常为一年生种类,是典型的短周期生命物种。鉴于其特殊的生活史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各国学者越来越关注头足类的基础生物学。角质颚作为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具有形态相对稳定且不易腐蚀等特点,近些年来对其内部结构组成和微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几丁质结构和黑色素沉着的变化也得到很大的关注。本文基于前人对角质颚在形态、生化结构和年龄生长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并对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方向展开分析。结果认为,角质颚的研究方向应该从定性到定量分析开始转变,并且要更加关注角质颚形状变化与其生化结构和生长等规律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洪忠  肖芳萍  危粹凡  
猪克氏伪裸头绦虫(Pseudanoplocephala crawfordi)属圆叶耳,膜壳科,许壳属。寄生于人和猪的小肠内引起疾病,对于该病原的了解具有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该虫在我国从1956年起陆续有报道.贵州于1992年报道曾于1957年在贵阳发现,以后又在其他县市发现,但无详细的形态学描述。我们将采集到的病原制作成光镜观察标本,并进行了观察。其形态如下:虫体扁平、细长、带状,新鲜虫体乳白色,甲醛固定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