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254.10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5)
2023(12659)
2022(10834)
2021(10393)
2020(8893)
2019(20546)
2018(20539)
2017(38428)
2016(21422)
2015(24904)
2014(24991)
2013(24655)
2012(23451)
2011(21254)
2010(21244)
2009(19781)
2008(19878)
2007(17886)
2006(15548)
2005(14063)
作者
(64830)
(54355)
(54137)
(51561)
(34441)
(26202)
(24839)
(21302)
(20656)
(19424)
(18529)
(18450)
(17321)
(17292)
(17135)
(16759)
(16687)
(16065)
(15703)
(15650)
(13799)
(13476)
(13272)
(12364)
(12240)
(12097)
(12027)
(11971)
(11176)
(11153)
学科
(88684)
经济(88589)
管理(54736)
(50054)
方法(39599)
(38277)
企业(38277)
数学(35090)
数学方法(34690)
(26035)
中国(25756)
(20621)
(20596)
(18836)
贸易(18827)
(18218)
地方(18143)
(17924)
业经(17081)
农业(16671)
(14090)
银行(14034)
理论(13653)
(13467)
(13416)
金融(13408)
(13208)
(13203)
环境(12996)
(11609)
机构
大学(313195)
学院(310145)
(127658)
经济(124897)
研究(114568)
管理(110846)
理学(94652)
理学院(93418)
管理学(91605)
管理学院(91032)
中国(86932)
科学(72456)
(68987)
(62401)
(60235)
(57087)
研究所(55003)
中心(52155)
业大(50347)
农业(49727)
(47893)
财经(45257)
北京(43452)
(42740)
师范(42248)
(41045)
(40807)
经济学(39799)
(37514)
经济学院(35902)
基金
项目(204755)
科学(158640)
基金(147128)
研究(146853)
(130564)
国家(129501)
科学基金(107922)
社会(91360)
社会科(86348)
社会科学(86319)
(79121)
基金项目(77441)
自然(69735)
自然科(68101)
自然科学(68076)
教育(67854)
(67818)
自然科学基金(66880)
资助(61193)
编号(59374)
成果(49677)
重点(46981)
(45781)
(44703)
课题(42115)
(41394)
科研(39533)
创新(38927)
教育部(38301)
国家社会(38253)
期刊
(141810)
经济(141810)
研究(91705)
中国(65639)
(56883)
学报(56864)
科学(49417)
(44729)
大学(41711)
学学(39099)
农业(38859)
管理(38560)
教育(35845)
(26865)
金融(26865)
技术(26560)
经济研究(23024)
财经(22650)
(21830)
业经(21644)
(19706)
问题(19669)
(17790)
(17053)
图书(16251)
世界(15891)
国际(15359)
技术经济(15040)
资源(14797)
统计(14793)
共检索到47120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仁成  周名江  李爱峰  张清春  王云峰  李钧  颜天  Michael Quilliam  Bernd Luckas  
近年来,因食用织纹螺(Nassariusspp.)导致的中毒事件在中国沿海屡有发生。由于中毒患者的症状与麻痹性贝毒中毒症状相似,因此,许多中毒事件被归咎于麻痹性贝毒,认为织纹螺中的毒素与邻近海域的有毒赤潮有关,但也有研究发现螺体内存在河豚毒素。对此,本研究应用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柱建立了河豚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造成2002年和2003年两次中毒事件的织纹螺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批织纹螺样品中均含有高浓度的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包括三脱氧河豚毒素、脱水河豚毒素和单加氧河豚毒素等,而且两个织纹螺样品中的毒素组成非常相似。因此,导致这两起中毒事件的致毒因子是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江苏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苏捷  张农  刘海新  李庐峰  
近年来,我国常有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发生,由于织纹螺在世界各地海区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所含的毒素成分也不完全相同,目前对织纹螺的毒素组成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国内学者认为织纹螺毒素主要成分是麻痹性贝毒(PSP),认为织纹螺毒素可能是通过食用赤潮中有毒的藻类在体内蓄积产生。通过动物实验、液相色谱方法对福建沿海的有毒织纹螺的毒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织纹螺的毒素中的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TTX)。再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对织纹螺的毒素成分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液质联用的条件可以很好地分离和确定样品中的TTX及其衍生物。实验研究表明织纹螺的毒素主要成分是TTX,同时还含有TTX的4位空间异构体(4-ep iTTX)、...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璇  于仁成  王晓杰  李钧  周名江  
为了解福建沿海织纹螺毒性的动态变化,于2006年3月至9月,对福建省涵江、同安和霞浦三地的织纹螺毒性消长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并对高毒性织纹螺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进行了分析。期间每周采样一次,采集的织纹螺经鉴定后,通过小鼠生物测试法分析其毒性,并选择毒性较高的织纹螺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别对样品中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和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个采样点的织纹螺主要为半褶织纹螺,且均有阳性样品检出,涵江、同安和霞浦的织纹螺样品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农  苏捷  刘海新  李庐峰  
为了解节织纹螺的毒性,利用生物法对节织纹螺毒素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节织纹螺毒素的毒力呈季节性变化,每年的4月至9月是毒力较高的时期,毒力最高达56 MU/g。进一步分析表明,节织纹螺肌肉和中肠腺部分毒力变化略有不同:肌肉部分毒力较高时期是5月至9月,最高达49 MU/g;中肠腺部分毒力较高时期是4月至8月,最高达78 MU/g。从节织纹螺毒素总体分布来看,除4月外,中肠腺所含毒素总量都低于肌肉毒素总量,节织纹螺中的毒素主要存在于肌肉中。由于节织纹螺属大型织纹螺,毒素主要存在可食部分中,一定量食用仍然会引起中毒,广大群众应尽量避免食用节织纹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杜苏萍  王敬敬  张昭寰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征,采用时间序列季节分解法、变异度值、t值检验等分析方法对我国2001-2013年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数量、死亡人数、中毒因素、中毒场所等通报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数量、死亡人数自2006年起均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呈明显的季节周期性,其中第三季度是中毒事件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季度。对比引起食物中毒的因素,化学因素是造成生命危害程度最大的因素,但深度分析可知,微生物因素应是未来食品安全防控的重点。中毒场所的比对分析中,家庭场所发生食物中毒的后果最为严重。本研究采用多元数学统计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细致、全面的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海燕  李清云  邴晓菲  郭萌萌  顾海峰  翟毓秀  谭志军  
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隶属八大类海洋贝类毒素,为一类含氮且具独特螺环结构的聚醚类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分离自中国近海的1株氮杂螺环酸产毒藻腹孔环胺藻(Azadinium poporum,AZDY06)所产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机制。通过将栉孔扇贝暴露产毒藻的方式,分析扇贝内脏团、裙边、闭壳肌和其他可食组织4个组织部位的AZAs及其代谢产物分布,研究栉孔扇贝对毒素的代谢机理。结果表明,AZDY06主要产生AZA2毒素,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江天久  包财  雷芳  吴锋  江涛  
为了弄清广东东部沿海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主要成分及其藻类来源,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间在粤东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PSP的12种成分,各成分的检出率时空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其中N-磺酸氨甲酰基类毒素C1和氨基甲酸酯类毒素GTX1的检出率最高,均达78%以上;其次为GTX4,达71%。在毒素含量方面,C1普遍较低,春季含量较其他季节高,而在春秋两季贝类中,GTX1和GTX4含量普遍较高。总体上,麻痹性贝毒在粤东海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海忠  
苏北N村铅中毒事件表明,家庭成员的健康异常是村民日常生活断裂和污染危险意识觉醒的原动力。"日常生活的扰乱"与危险认知深化呈现出双向互推的格局,企业"睦邻不友好政策"和地方政府不恰当的事故处理方式对这种格局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目前特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使村民不具备从事"大众流行病学"研究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土壤;"权衡后果的群体"对村民污染危险认知的消解并未奏效,恰恰相反,正是"权威替代"、"责任转移"等消解策略促使村民不断地追求污染事实真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福广  苏翔驹  区小玲  李斌  潘英  郑惠芳  覃志彪  
利用RAPD技术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4个自然群体(广西北海、广东湛江、浙江温州、江苏连云港)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所选择的19条有效引物在4个自然群体200个个体中总共产生182个扩增片段,片段数量为19 983个,片段大小在250~2 500 bp之间。其中每条引物可产生4~17条带,平均5.28个位点。4个自然群体共检测到149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81.87%,其中北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占66.48%,其次是湛江群体为47.25%,温州群体为44.51%,连云港群体为36.81%。4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4个自然群体管角螺的N...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君倩  谢志才  王智  宋立荣  李林  甘南琴  
螺蛳是我国的一种特有腹足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高原湖泊中,是重要的经济螺类。为了探讨微囊藻毒素(MC)在螺蛳各组织中的分布及季节动态规律,于2008年1月及5~10月间按月采集滇池螺蛳样品,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了肝脏、消化道、性腺及肌肉中MC含量。结果表明,MC在螺蛳的肝胰腺、消化道、性腺及肌肉中MC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38±1.90、2.72±1.63、1.23±0.97和0.35±0.43μg/g DW;统计分析表明肝胰腺和消化道中MC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性腺,性腺显著高于肌肉。MC在各组织中含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匡石滋  赵鹏  张慧  吴洁芳  王晓容  
在(28±1)℃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为靶标昆虫,分别测定亚致死剂量的毒死蜱、溴虫腈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nucleopolyhedrovirus,SlNPV)单独及混用后对幼虫多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毒死蜱、溴虫腈、病毒、毒死蜱和病毒的混合悬液、溴虫腈和病毒的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PO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毒死蜱和病毒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CarE活性远低于清水和病毒处理组;溴虫腈和病毒两者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AchE活性在12 h、2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智鹏  于红  于瑞海  孔令锋  李琪  
我国脉红螺自然资源日趋衰减,为制定相应保护措施,需要对脉红螺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本实验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沿海脉红螺9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R)为8.6~9.5,期望杂合度(HE)为0.705~0.777,观测杂合度(Ho)为0.498~0.626。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范围为0.012 2~0.093 6,各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距离(DC)为0.212~0.349。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脉红螺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群体间没有显著分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纪元  刘岩  宫庆礼  
为进一步扩大国内养殖河豚鱼消费市场提供依据,应用小鼠生物法监测了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和福建4种养殖河豚鱼(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4种组织(皮、肉、肝脏和性腺)中河豚毒素(TTX)含量及周年变化,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同步检测了山东红鳍东方鲀的皮,肉和肝脏各组及个别卵巢样品。结果4种养殖河豚鱼的皮,肉和肝脏每组平均含毒量均属无毒(小鼠生物法检测结果小于0.5μg/g,ELISA检测结果小于0.8μg/g)。卵巢发现一强毒例,精巢则全部无毒。通过监测,发现养殖河豚鱼组织器官的毒力呈现一定的周年变化。ELISA法与小鼠生物试验测得的结果相符合。养殖河豚鱼皮,肉和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晋锋  马海田  邹思湘  陈伟华  
8只泌乳期的健康睢宁白山羊,产后72 h分别用内毒素和灭菌生理盐水经乳头管灌注左右侧乳房.灌注前及灌注后0、1、2、3、4、5、6、7、8、9、24 h观察山羊整体及乳房局部变化.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取乳腺组织,部分用Bou in氏液固定,部分用液氮保存.临床症状及病理切片观察均显示,山羊表现典型的急性乳腺炎症状.检测两侧乳腺组织中部分与乳腺炎症相关因子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结果表明:与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相比,灌注内毒素侧乳腺组织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髓过氧化物酶(M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活性及IL-1β、IL-6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林泰  
螺纹钢是我国最重要的钢材品种之一,主要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设中,大到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涵洞、隧道、防洪、筑坝等公用设施,小到房屋建筑的基础、梁、柱、墙、板,螺纹钢都是不可或缺的结构材料。因此,人们常将螺纹钢价格视作观察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之一。影响螺纹钢价格的因素有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成本因素、期货因素。本文针对各影响因素的基本特点,确定了建筑工程产值同比增速等七项指标作为各影响因素的代表性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2020-2021年初螺纹钢价格评估模型,借助模型对各项指标影响螺纹钢价格的主次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冠疫情前后两个阶段的螺纹钢价格评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期货因素在2020-2021年初对螺纹钢价格上涨的拉动作用增强。本文最后就2020-2021年初螺纹钢价格波动的特殊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