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0)
2023(11570)
2022(9501)
2021(8639)
2020(7031)
2019(15954)
2018(15178)
2017(28523)
2016(14898)
2015(16569)
2014(15867)
2013(16068)
2012(15078)
2011(14065)
2010(13777)
2009(12813)
2008(12243)
2007(10540)
2006(9528)
2005(8658)
作者
(45296)
(38282)
(38019)
(36043)
(24298)
(18297)
(16841)
(14923)
(14524)
(13452)
(13061)
(12276)
(12236)
(12118)
(11951)
(11693)
(11393)
(10983)
(10826)
(10748)
(9456)
(9322)
(9060)
(8736)
(8671)
(8446)
(8155)
(7730)
(7563)
(7466)
学科
(89268)
经济(89194)
管理(41223)
(37597)
方法(33709)
数学(30909)
数学方法(30791)
(28203)
企业(28203)
中国(22551)
(19766)
贸易(19759)
(19308)
地方(18581)
(18134)
(17050)
(15490)
业经(15119)
(13245)
地方经济(13065)
环境(12900)
(12635)
农业(12463)
(11422)
金融(11422)
(10926)
银行(10892)
(10573)
关系(10036)
产业(9942)
机构
大学(230503)
学院(226710)
(117688)
经济(116178)
研究(87081)
管理(84832)
理学(74172)
理学院(73339)
管理学(72450)
管理学院(72046)
中国(65602)
科学(49732)
(48657)
(47421)
(43976)
(40682)
研究所(40386)
经济学(40113)
财经(39971)
中心(37094)
(36831)
经济学院(36300)
业大(33875)
农业(32216)
(30710)
(30569)
财经大学(30094)
北京(29974)
科学院(27676)
(26252)
基金
项目(155439)
科学(124116)
基金(119493)
(107041)
研究(107032)
国家(106280)
科学基金(90240)
社会(76385)
社会科(72890)
社会科学(72874)
基金项目(62590)
自然(57024)
自然科(55820)
自然科学(55799)
(55703)
自然科学基金(54893)
资助(48558)
(48190)
教育(46710)
编号(36941)
(36271)
重点(35442)
国家社会(34817)
(34533)
(32377)
中国(31623)
教育部(31351)
创新(30584)
科研(30090)
人文(29932)
期刊
(125069)
经济(125069)
研究(71293)
中国(39651)
学报(39373)
科学(35945)
(35880)
(35067)
管理(31181)
大学(29543)
学学(28523)
农业(24409)
经济研究(23762)
财经(21469)
(20412)
金融(20412)
(18733)
(17933)
问题(17248)
业经(16513)
技术(15929)
国际(15852)
世界(14954)
(13977)
技术经济(13169)
统计(11953)
教育(10983)
(10620)
商业(10499)
经济问题(9988)
共检索到336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本文利用1997、2007年中国8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影响的溢出与反馈效应的动态变化。三大类系数测算结果显示:区域内乘数效应大于区域间溢出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大于区域间反馈效应;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内乘数效应在下降、而区域间溢出与反馈效应在上升。对比沿海与内陆地区对对方的溢出效应系数,发现沿海地区小于内陆地区,但引入规模效应后,由于沿海地区有着更大的最终产出规模,它对内陆地区的实际溢出效应大于内陆地区对它的实际溢出效应。产业层面的分析表明建筑业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沿海与内陆共同的具有较大溢出效应的产业,对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李子奈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总结了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反馈效应的经济含义,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相互关系、乘法分解与加法分解的一致性问题,以及统一以最终需求为出发点的测度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年第一份中国8区域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内陆地区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于还不及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正是由于这一影响,中国内陆地区的反馈效应不及沿海地区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柳  江静  
中国FDI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占大多数,内陆地区占很少部分。本文利用1992-200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沿海FDI跨区域的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继续深化和加大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同时也是促进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守贵  
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高度信息化。而西部一批中心城市逐步建设为信息节点 ,使沿海与内陆通过大城市之间加强联系 ,扩散为广大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有机联系。在这种情况下 ,技术创新的快速扩散使沿海与内陆关系呈现出互相依赖与互相融合的新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子君  
一、国内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比较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评价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则是评价某一地区产业结构及城市化程度及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我国目前共划分31个省份,其中10个沿海省份和21个内陆省份,比较国内沿海和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服务业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川  
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以江苏省的南通与徐州两地为实证进行分析,对江苏沿海县域与内陆县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比较,得出影响两地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强星智  
我国内陆与沿海经济发展出现的二元结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认为,内陆与沿海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将制约我国经济高效、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如不从战略角度加以研究,带来的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金融服务、服从于经济的角度加以分析、比较和研究,提出了金融支持内陆经济发展的构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子浩  古恒宇  沈体雁  
本文以中国地级市单位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从沿海-内陆城市的分析维度,探讨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迁入人口受到迁入地区就业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薪资所得、产业结构等经济、社会因素,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将吸引越多的人口迁入。这些迁入人口虽可能给予沿海地区强大的经济动力,但同时也使地方公共品出现拥挤效应,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一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以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战略取向。沿海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先导,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仅对内陆地区的资源依赖程度减小,而且因其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而减缓了对内陆市场的压力。内陆地区则主要依托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同时占有沿海地区经济外向发展后腾出的部分发展空间,经济发展速度相应加快,未来一个时期,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两大区域并存仍将构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但是,随着内陆地区逐步扩大开放,这两大区域的经济联系将越来越密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姚生华  
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互补的比较研究姚生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的差距逐步拉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增长的障碍。东西部发展差距何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在经济体制上:东部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涛  张雪  马萍  姜明辉  
文章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1991~2010年沿海、内陆区域要素跨区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要素跨区流动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在要素跨区流动中,资本要素配置趋于无效率,劳动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劳动要素跨区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大于资本要素。生产要素跨区流动拉大区际之间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友国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域间需求侧综合、分需求类型及部门的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报酬溢出-反馈效应,供给侧综合及分部门的产出、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和总需求溢出-反馈效应。研究方法:基于三大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供需双向溢出-反馈效应指标,编制相应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各类溢出和反馈效应在20022010年总体上升,但仍须提高。东部各类溢出乘数明显小于中部和西部。同一区域不同效应的主导部门往往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的同类需求侧主导部门通常明显不同,但同类供给侧主导部门却很相似。研究创新: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友国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域间需求侧综合、分需求类型及部门的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报酬溢出-反馈效应,供给侧综合及分部门的产出、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和总需求溢出-反馈效应。研究方法:基于三大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供需双向溢出-反馈效应指标,编制相应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各类溢出和反馈效应在2002~2010年总体上升,但仍须提高。东部各类溢出乘数明显小于中部和西部。同一区域不同效应的主导部门往往差异很大。不同区域的同类需求侧主导部门通常明显不同,但同类供给侧主导部门却很相似。研究创新:测算和比较需求侧和供给侧多种区域间溢出-反馈效应。研究价值:深化同类研究并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艺莹  张少杰  宋海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丹  吕靖  
针对辽宁省提出的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带、实现沿海经济带与内陆城市互动发展的战略,对辽宁省实现互动发展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研究。首先收集了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GDP、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梯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了辽宁省城市经济发展从强到弱分为五个梯度的结论。然后对沿海经济带和内陆城市的GDP、进出口总额等指标10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对沿海经济带与内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了考察。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沿海经济带与内陆城市之间互动发展的现状做了SWOT分析,总结了互动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提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