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3)
- 2023(13067)
- 2022(11307)
- 2021(10855)
- 2020(8911)
- 2019(20672)
- 2018(20340)
- 2017(38977)
- 2016(21126)
- 2015(24015)
- 2014(23742)
- 2013(23737)
- 2012(21934)
- 2011(20071)
- 2010(19621)
- 2009(17842)
- 2008(17244)
- 2007(14677)
- 2006(12701)
- 2005(11243)
- 学科
- 济(91325)
- 经济(91238)
- 管理(56860)
- 业(53526)
- 企(42632)
- 企业(42632)
- 方法(41271)
- 数学(36261)
- 数学方法(35938)
- 中国(25378)
- 农(23223)
- 地方(19652)
- 学(19152)
- 业经(18652)
- 财(18546)
- 贸(18270)
- 贸易(18261)
- 易(17782)
- 农业(15598)
- 环境(14583)
- 制(14454)
- 和(14247)
- 理论(12828)
- 银(12760)
- 银行(12715)
- 技术(12684)
- 融(12660)
- 金融(12658)
- 行(12228)
- 划(12058)
- 机构
- 大学(303927)
- 学院(300396)
- 济(127345)
- 经济(124929)
- 管理(119263)
- 研究(109497)
- 理学(103936)
- 理学院(102718)
- 管理学(101115)
- 管理学院(100584)
- 中国(81182)
- 科学(67647)
- 京(66129)
- 所(55506)
- 财(52916)
- 研究所(51232)
- 农(48782)
- 中心(47866)
- 业大(44915)
- 财经(43602)
- 北京(42359)
- 江(40682)
- 范(40300)
- 院(40005)
- 师范(39974)
- 经(39971)
- 经济学(38752)
- 农业(38382)
- 经济学院(35006)
- 州(33275)
- 基金
- 项目(212466)
- 科学(167593)
- 基金(156016)
- 研究(154632)
- 家(137370)
- 国家(136330)
- 科学基金(116056)
- 社会(98283)
- 社会科(93181)
- 社会科学(93158)
- 基金项目(82879)
- 省(79661)
- 自然(75388)
- 自然科(73617)
- 自然科学(73600)
- 自然科学基金(72265)
- 教育(69358)
- 划(68582)
- 资助(64448)
- 编号(61629)
- 成果(49473)
- 重点(48084)
- 部(47763)
- 发(46257)
- 创(43780)
- 课题(42266)
- 国家社会(41262)
- 创新(40974)
- 教育部(40586)
- 科研(40437)
- 期刊
- 济(134130)
- 经济(134130)
- 研究(90189)
- 中国(53927)
- 学报(48475)
- 科学(46066)
- 农(43736)
- 管理(43030)
- 财(36407)
- 大学(36278)
- 学学(34063)
- 农业(31544)
- 教育(31137)
- 技术(24622)
- 融(23466)
- 金融(23466)
- 经济研究(22593)
- 财经(20671)
- 业经(20055)
- 经(17767)
- 问题(17530)
- 业(17299)
- 图书(15786)
- 资源(15610)
- 贸(15191)
- 技术经济(14817)
- 世界(14783)
- 科技(14765)
- 理论(14662)
- 国际(13548)
共检索到433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彩平 孔浩 杜燕妮 陈向华
利用2010—2016年的数据,选取油茶生产规模指数、油茶生产规模优势指数、油茶生产效率优势指数、油茶生产综合优势指数对中国15个油茶生产区域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6年,中国油茶生产呈现出"中减""西扩"的特征;中国15个油茶生产区域规模优势总体呈上升趋势、效率优势呈现较大波动、综合优势总体呈"U"型变动。根据油茶种植区域的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情况,将15个油茶生产省区划分为"双低省份""规模优势省份""效率优势省份""双高省份"4个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增产措施。
关键词:
油茶 区域生产 优势变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会庆 张朝琼 郜红娟
利用集中度和综合优势指数对2000~2010年中国橡胶、松脂、生漆、油桐籽和油茶籽这5种林副产品生产区域优势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云南和海南橡胶生产优势增加突出;湖北和广西松脂生产优势增加突出;湖北、重庆、贵州和福建生漆生产优势增加突出;四川、甘肃、重庆、陕西、河南、广西和福建油桐籽生产优势增加突出;陕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和江苏油茶籽生产优势增加突出。
关键词:
林副产品 区域优势 空间变化 中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会庆 张朝琼 郜红娟
利用集中度和综合优势指数对20002010年中国橡胶、松脂、生漆、油桐籽和油茶籽这5种林副产品生产区域优势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云南和海南橡胶生产优势增加突出;湖北和广西松脂生产优势增加突出;湖北、重庆、贵州和福建生漆生产优势增加突出;四川、甘肃、重庆、陕西、河南、广西和福建油桐籽生产优势增加突出;陕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和江苏油茶籽生产优势增加突出。
关键词:
林副产品 区域优势 空间变化 中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炳坤
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是我国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解决粮食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重大决策涉及到包括粮食生产、流通、调控等在内的各个相关方面。其中,如何抓好粮食生产是最基本的环节,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难点所在。我国之所以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寻求一种刺激粮食生产的新机制,充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洁 安晓宁 王义明 杜彦明
立足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总体水平的增长,其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重点地区和关键举措上。本文选择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构建模型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玉米,区域优势,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洁 安晓宁
小麦是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本文采用秩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79~1994年间全国小麦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充分发挥小麦区域比较优势以提高区域间小麦生产水平,乃至最终实现全国小麦生产水平整体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辉 周玉玺 周林 杨洁 王盈桦
文章采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了1994~2013年间中国小麦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更加集中,优势省份由15个减少至12个。黄淮海区小麦生产重要性更加突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向河南、山东、河北3省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安徽、江苏等小麦生产新兴省份对区域带动作用显著,促进长江中游区、东南沿海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的小麦生产职能更加弱化,区域综合不具备比较优势。新疆受规模化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生产大省,带动蒙新区小麦产量实现了增加。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及东北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小麦生产呈现逐步弱化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善军 何英彬 罗其友 蔡为民 王卓卓 段丁丁
[目的]基于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现状,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背景下,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和马铃薯生产资源配置,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方法]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3个方面对我国各主产省份的马铃薯进行生产优势差异分析。[结果]效率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江西、福建和广东有明显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最后,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结论]提出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完善马铃薯市场体制、加大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建议来提高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杰安 王小慧 吴尧 贾浩 尹小刚 史磊刚 褚庆全 陈阜
【目的】谷子营养丰富、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谷子种植对优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特征与区域优势,以期为优化谷子布局和促进谷子生产发展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5—2015年谷子各省、县域生产统计数据,采用产量贡献率、重心迁移、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我国谷子生产时空变化规律。【结果】30年间全国谷子播种面积由3.318×10~6hm~2减少至7.88×10~5hm~2后回升至8.39×10~5hm~2,单产由1 801.2 kg·hm~(-2)提高至2 342.9 kg·hm~(-2),总产量变化中面积贡献率为80.3%,单产贡献率为18.4%,且单产贡献率逐渐增加。全国谷子生产重心年际间变化较小,优势产区稳定在东北地区中西部、黄淮海平原中北部和北部中低高原区东南部,具体集中在内蒙东部、东北三省与内蒙接壤的县域、河北大部、河南西北部、山东中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及宁夏中部。30年间黄淮海平原区、东北地区与西北部分县域单产增加但播种面积大量减少,使该区域表现为单产优势与面积劣势,2000年后北部中低高原区的吉林通榆、内蒙敖汉旗与山西部分县域的播种面积回升。播种面积较大而单产劣势的县域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和山西中北部部分县域。【结论】30年来全国谷子播种面积先减后增,生产集中程度不断增大,优势产区趋于稳定,单产逐步提升。黄淮海地区被夏玉米替代的夏谷较难恢复,东北地区中西部、北方农牧交错区及太行山沿线区谷子生产具有恢复潜力。谷子育种、栽培技术与生产加工机械的进步,对谷子生产提质增效与实现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丽荣 张邦林 赵有彪
[目的]为了科学评价甘肃省主要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方法]文章运用资源禀赋指数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畜产品牛肉、羊肉、猪肉、禽肉和牛奶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平凉市、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和张掖市肉牛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临夏州、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和白银市羊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甘南州、张掖市、临夏州、金昌市和酒泉市牛奶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定西市、陇南市、天水市、白银市和武威市生猪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酒泉市、张掖市、白银市和天水市家禽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论](1)甘肃省目前主要畜产品生产布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各优势产区可依托资源、技术集聚要素,使区域内畜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特色品牌优势,积极走好产业化之路。(2)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草食畜产品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应充分结合区域自然、气候、草原、牲畜等资源禀赋,实现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努力打造民族特色牛羊肉品牌,促进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区农牧民增收脱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晓蔓 傅漫琪 王小慧 陈阜
为探究中国甘蔗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基于1985—2018年全国各省(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各县的甘蔗生产数据,分析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量化种植面积、单产及互作等因素对甘蔗产量的贡献率,同时评估全国甘蔗生产的优势度。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先增加后下降,产量和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集中在桂中南、滇西南、粤西和琼北等区域;2)在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内,近50%的县种植面积和产量降幅均>50%,42%的县单产增幅>50%;3)中国甘蔗产量贡献长期表现为种植面积主导,2010—2018年单产主导比例下降约5%;4)2010—2018年,中国甘蔗的生产优势地区一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东省。2001—2018年,国内原料蔗生产的高成本和国外进口食糖的低价格造成我国食糖供给失衡、企业亏损,严重限制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合理布局甘蔗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以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
关键词:
甘蔗 时空变化 区域优势 ArcGIS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柴玲欢 朱会义
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与地域分工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以及耕地保护、农业补贴、价格保护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区域专业化的方向和地域分工取向尚不清晰,不过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化趋势却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以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域单元1981—2013年的产量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方法揭示1980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程度的演变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明显上升,3种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的集中化程度最高,并呈相对稳定的集中化趋势,而稻谷和玉米生产的集中化程度则经历了一个"U"...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刘坤 祁春节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5年全国柑橘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模型,定量测算了2005—2015年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及资源禀赋系数,结合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柑橘主产区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柑橘各主产区比较优势明显但差异较大,柑橘产业有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强劲趋势;(2)我国柑橘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集中且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南4省处于下降趋势,其他主产区均有所上升;(3)资源禀赋、资本投入对柑橘区域比较优势有正向的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动态中显现,经济水平对区域比较优势有负向影响。[结论](1)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受到资源禀赋、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经济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要根据各主产区的现状条件进一步优化柑橘产业区域布局,提高科技含量,并且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资源禀赋条件使柑橘产业能够在主产区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3)南方沿海地区柑橘产业近年受黄农病影响严重,柑橘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爱军
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黄爱军粮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国1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国粮食总产连攀高峰,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伴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翔
本文从丝绸生产的展开、丝绸生产重心的南移、江南丝绸业的繁盛以及广东丝绸业的崛起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蚕桑丝绸生产区域的推移与变迁,描绘出中国丝绸生产区域推移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征。
关键词:
丝绸生产 区域推移 古代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