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6)
- 2023(8801)
- 2022(7548)
- 2021(7123)
- 2020(6205)
- 2019(14631)
- 2018(14261)
- 2017(27145)
- 2016(14828)
- 2015(17245)
- 2014(17179)
- 2013(17425)
- 2012(16457)
- 2011(15164)
- 2010(15047)
- 2009(14063)
- 2008(14093)
- 2007(12606)
- 2006(10841)
- 2005(9808)
- 学科
- 济(69103)
- 经济(69046)
- 业(37550)
- 管理(37377)
- 方法(34466)
- 数学(31538)
- 数学方法(31318)
- 企(27580)
- 企业(27580)
- 中国(19940)
- 农(18866)
- 贸(15778)
- 贸易(15773)
- 易(15421)
- 财(15106)
- 学(13547)
- 业经(12394)
- 农业(12378)
- 制(11708)
- 地方(10938)
- 银(10200)
- 银行(10161)
- 环境(9820)
- 行(9771)
- 融(9709)
- 金融(9707)
- 和(9467)
- 务(8658)
- 财务(8635)
- 财务管理(8610)
- 机构
- 大学(227231)
- 学院(223185)
- 济(102505)
- 经济(100780)
- 研究(83026)
- 管理(82826)
- 理学(71570)
- 理学院(70706)
- 管理学(69622)
- 管理学院(69203)
- 中国(62810)
- 科学(50040)
- 京(48669)
- 财(43380)
- 所(43146)
- 农(42902)
- 研究所(39647)
- 中心(36969)
- 财经(35446)
- 业大(35052)
- 农业(34279)
- 经济学(33753)
- 经(32433)
- 江(31738)
- 北京(31076)
- 经济学院(30681)
- 院(28842)
- 范(28620)
- 师范(28326)
- 财经大学(26420)
- 基金
- 项目(148778)
- 科学(116802)
- 基金(110466)
- 研究(105926)
- 家(97903)
- 国家(97185)
- 科学基金(81456)
- 社会(69137)
- 社会科(65682)
- 社会科学(65660)
- 基金项目(57745)
- 省(54892)
- 自然(51794)
- 自然科(50639)
- 自然科学(50620)
- 自然科学基金(49810)
- 教育(48459)
- 划(47816)
- 资助(46309)
- 编号(40948)
- 部(34834)
- 重点(34136)
- 成果(33633)
- 发(32511)
- 创(30439)
- 国家社会(30167)
- 中国(29649)
- 教育部(29596)
- 科研(29008)
- 创新(28686)
共检索到326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望喜 李然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中国油料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研究发现:三种主要油料作物中,大豆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最为剧烈,花生则相对较为平缓,油菜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样本考察期内,大豆和花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油菜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受灾率、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及油料主产省所处区位特征等均对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在促进油料生产发展中,大豆和花生应集中于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而油菜应重点关注对现有技术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合理配置。
关键词:
油料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静 李谷成 冯中朝 李然
本文运用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核算与分解模型,实证分析1999年以来中国油料作物主产区的TFP增长及其构成成分,对其技术效率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实证表明,三种油料作物中油菜TFP增长最快,但波动都较剧烈,其中又认大豆最典型,花生TFP增长相对平稳。从TFP增长的构成成分来看,大豆和花生TFP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改善,油菜TFP增长则主要来源于前沿技术进步。受灾率、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和油料作物主产省份所处区位特征等因素对油料作物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恒运 唐华仓 Allan Rae
本文以国有及集体和个体奶牛场牛奶生产的随机投入距离函数,分析中国牛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来源。总体上讲,中国牛奶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比较温和的,国有及集体和个体奶牛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25%和2.33%,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国有及集体奶牛场的技术效率明显下降,而个体奶牛场的技术效率略有增长。中国牛奶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大约为80%~90%。推广新技术仍然是中国今后牛奶生产的优先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匡远凤 彭代彦
本文在放松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下,运用广义马姆奎斯特指数与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在考虑环境因素下的生产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在1995——2009年间的增长变动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相比传统生产效率,环境生产效率能够体现环境问题给生产效率带来的损失,且更能反映省际间在资源利用上的效率差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通常年份中大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与我国在这些时期所进行的较有成效的节能减排工作密切相关。但由于存在资本过快深化,无论是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不高,并且引致了省级前沿技术面的内陷和减排难度的加大等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勇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2年后呈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集聚经济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区域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区域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似臣 魏芳兰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4~2008年的零售业数据,对中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推动。
关键词:
DEA方法 零售业 技术进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道和 池泽新 刘滨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5年我国茶叶产业中的绿茶和红茶的TFP变动及其对茶叶产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98—2003年我国绿茶TFP的年均增长率为1.61%,2001—2005年红茶TFP增长率为3.53%;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我国绿茶TFP增长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茶叶生产和流通制度的变革、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茶叶市场价格变动可能是茶叶TFP生产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国华
本文在测算和分析1982—2002年省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基础上进行TFP的收敛检验,并与收入(劳均GDP)的收敛模式做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TFP解释了我国省区收入差距的主要部分;我们应用OLS、PanelData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DynamicPanelData(一阶差分GMM)方法进行收敛检验,得出的结论是:TFP与收入的收敛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只有条件收敛,但是TFP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收入的收敛速度。三大地区中只有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且,我国TFP与收入的收敛模式与世界范围的TFP和收入的收敛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收入差距 收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宏伟 李桂芹 陈红
本文测算了1979—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历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对三次产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次产业TFP存在差异。并通过资源再配置效率(TRE)模型测算历年来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率,分析中国产业间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趋势为正,应把服务业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
关键词:
三次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配置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连菊 阚大学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生产可能性集,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结果表明,中国TFP平均增长率不高,各省的TFP增长存在异质性;中国TFP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2年之前技术效率提高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1992年之后技术进步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样本期间技术进步是东部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对该地区TFP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结论与之相反,技术效率是两个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榆霞
运用DEA-Tobit两步法估算和解释1992~2008年中国区域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第一,总体来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是上升的,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推动,并且TFP指数存在时序和区域特征。第二,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支持"波特假说"。第三,环境规制对TFP影响系数的时间虚拟变量不显著,但区域特征显著,其表现为:东部地区环境规制较为严格且TFP较高,这可能与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博弈、FDI技术外溢效有密切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贾俊雪
本文首先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中国各省份1979~2003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从而对中国省份经济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中国省份经济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效率和相对技术进步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省份经济增长差异较大且有逐步增大的倾向,主要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其是技术进步率差异较大且逐步增大所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章祥荪 贵斌威
本文首先对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了回顾,对Malmquist指数各种分解的分歧和争论作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并指出国内已有研究在指数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进步。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技术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由于地区之间技术差距的拉大,我国并没有出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