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4)
- 2023(13067)
- 2022(11354)
- 2021(10845)
- 2020(9112)
- 2019(21355)
- 2018(20934)
- 2017(39702)
- 2016(21771)
- 2015(24829)
- 2014(24349)
- 2013(24369)
- 2012(22553)
- 2011(20480)
- 2010(20036)
- 2009(18230)
- 2008(17557)
- 2007(15007)
- 2006(13050)
- 2005(11455)
- 学科
- 济(85512)
- 经济(85412)
- 管理(57248)
- 业(53331)
- 企(43749)
- 企业(43749)
- 方法(40608)
- 数学(35574)
- 数学方法(35160)
- 中国(24921)
- 学(22023)
- 农(21554)
- 财(19765)
- 业经(17582)
- 贸(17438)
- 贸易(17428)
- 易(17002)
- 地方(15786)
- 制(14659)
- 农业(14287)
- 和(13975)
- 环境(13645)
- 理论(13343)
- 技术(12505)
- 银(12485)
- 银行(12422)
- 务(12012)
- 融(12006)
- 金融(12004)
- 财务(11950)
- 机构
- 大学(312126)
- 学院(306263)
- 济(122679)
- 经济(120215)
- 管理(117424)
- 研究(113239)
- 理学(102304)
- 理学院(101078)
- 管理学(99094)
- 管理学院(98592)
- 中国(82868)
- 科学(73894)
- 京(68416)
- 所(58806)
- 农(56887)
- 研究所(54454)
- 财(52723)
- 业大(50227)
- 中心(49075)
- 农业(45210)
- 北京(43860)
- 财经(43013)
- 江(42476)
- 院(41450)
- 范(40520)
- 师范(39978)
- 经(39451)
- 经济学(37258)
- 州(34187)
- 科学院(34107)
- 基金
- 项目(218219)
- 科学(170392)
- 基金(159864)
- 研究(152775)
- 家(143134)
- 国家(142059)
- 科学基金(119652)
- 社会(94688)
- 社会科(89667)
- 社会科学(89642)
- 基金项目(84530)
- 省(82504)
- 自然(80990)
- 自然科(79103)
- 自然科学(79079)
- 自然科学基金(77673)
- 划(71751)
- 教育(69224)
- 资助(66831)
- 编号(59603)
- 重点(49780)
- 成果(48655)
- 部(48255)
- 发(46401)
- 创(44842)
- 科研(42824)
- 创新(42022)
- 课题(41921)
- 计划(41640)
- 教育部(40420)
- 期刊
- 济(128686)
- 经济(128686)
- 研究(90368)
- 学报(58315)
- 中国(57710)
- 科学(52096)
- 农(50736)
- 管理(42808)
- 大学(42614)
- 学学(40218)
- 财(37867)
- 农业(35795)
- 教育(32028)
- 技术(24281)
- 融(23093)
- 金融(23093)
- 经济研究(21668)
- 财经(20765)
- 业(19484)
- 业经(18736)
- 经(17754)
- 问题(16863)
- 图书(16642)
- 科技(15726)
- 业大(15299)
- 版(15163)
- 贸(14456)
- 理论(14427)
- 技术经济(14170)
- 世界(14100)
共检索到444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吉科 张小民 张国伟
研究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subsp.sinenstsrousi)表皮毛,旨在澄清当前名称上的混乱,进一步探讨不同表皮毛的形态定义、类群间的演化关系,为沙棘属的分类、生态和系统演化提供依据。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中国沙棘有两类六群表皮毛:一类为螺状表皮毛,包括螺状星毛、螺状星盾毛和螺状盾毛;另一类为非螺状表皮毛,包括星毛、星盾毛和盾毛。在系统发育中,星毛经星盾毛演化为盾毛;非螺状表皮毛衍生为螺状表皮毛。故星毛、螺状星毛为祖征型;星盾毛、螺状星盾毛为演生型;盾毛、螺状眉毛为进化型。表皮毛在个体发育中,星毛、螺状星毛发生最早,星盾毛、螺状星盾毛次之,眉毛、螺...
关键词:
中国沙棘,表皮毛,形态,类群,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根前 赵粉侠 李秀寨 韦宇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all individuals of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 and following excavation of clones, the density and biomass dynamic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population in Mu Us sandland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ethods of plots arranged with age and reverse...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德雄 潘嘉立 赵燕 黄丽华 黄妤 陈金军 张学文
利用色氨酸单加氧酶基因iaaM与拟南芥表皮毛特异表达GL2基因启动子重组后,构建了在植物表皮毛细胞中特异表达iaaM基因的重组基因载体;采用根癌农杆菌叶盘转化法将重组基因转化到烟草WS38(对照)中,筛选和鉴定出了6株转化烟草植株;将该重组基因以根癌农杆菌花序浸渍法转至拟南芥(Colombia ecotype,对照),筛选出9株拟南芥转化植株,并对稳定转化的转基因植株表皮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表皮毛较对照植株显著增长,其长度最长为对照的2.2倍,但转基因拟南芥表皮毛长度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对烟草幼叶进行生长素浓度检测,转iaaM基因烟草吲哚乙酸含量显著提高,说明iaaM在烟草表皮毛细胞中表达,使其合成和积累更多的生长素;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表皮毛密度均较对照显著增加,证明植物表皮毛发育模式中GL2表达的特异性受细胞内生长素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建忠
本文对黄土残塬沟壑区人工沙棘林单株根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主根龄是影响沙棘单株根系间模糊聚类的决定性因素,幼龄期单株根系间极易聚合,随着主根龄增加,同龄单株根系间差异逐渐加大而较难聚合。2.用灰色Verhoulst模型对单株沙棘根量、根长的变化过程进行描述和预测,当主根龄达到17龄左右时,根系基本停止生长。3.沙棘根量、根长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呈双曲函数关系,各实测值与计算值拟合非常贴切。4.沙棘根系密集层随主根龄的增加而加深,最终稳定在0-50cm左右,粗壮根系多集中在该层。文中还建立了沙棘根量与叶量的线性回归方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斌 林格格 宋海冰 陈壬杰 兰涛
植物表皮毛作为表皮细胞的特有组织在分类、减少热量和水分散失、抵御昆虫和微生物侵害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也是生长发育时相转换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表皮毛在提高产量等农艺性状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如棉花纤维组织的产量和品质.SBP-box/SPL基因是植物特有的一个较小的基因家族,在生长发育多个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涉及花期、育性、果实成熟、蓝光信号传导、器官大小等性状.其中,在调控植物"年龄"相关的时相转换中作用明显.本文对表皮毛发育调控中SPL基因功能、涉及的microRNA,及它们与其他表皮毛发育调控途径的关系进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志峰 罗庆 谭国飞
【目的】探明调控薄荷表皮毛发育的候选基因,为深入研究薄荷表皮毛发育、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本地具少量表皮毛薄荷及突变的具大量表皮毛薄荷为研究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组装和注释等方法筛选影响薄荷表皮毛发育的候选基因并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及表达分析研究。【结果】从多毛和少毛薄荷中分别获得39 853条和30 249条Unigene基因,N50长度分别为1 380 bp和1 434 bp,序列平均长度分别为789.44 bp和779.03 bp。克隆测序发现,多毛薄荷转录因子MhGL3序列在920 bp位置缺少碱基A,导致其转录因子MhGL3序列长度延伸至1 848 bp,获得HLH保守功能区域,从而调控薄荷表皮毛发育。【结论】转录因子MhGL3突变是导致薄荷表皮毛发育的重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内,自西至东选择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区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等5个有代表性的地方,用样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及其组配情况,比较了各种群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基本参数;揭示出各性状在群体内可自由组配的现象。认为5个种群可划分为两个地理群,地理群内相对一致,地理群间差异较大。种群变异表现为性状出现频率的递交。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表型结构 种群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学斌
[目的 ]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种群优树间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种群优树分类。[结果 ]中国沙棘10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优树间呈显著(p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优树 表型多样性 综合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杨培林 吕志农
1989年秋季,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分布于山西省关帝山寨则沟地区的中国沙棘的树型、发枝力、棘刺、果色、果形、果实重量等性状的变异,探讨了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各主要性状的组配情况、分布形式和种群表型结构特征。指明关帝山的中国沙棘,是以主干型桔黄色、近圆果形植株为主体的多态型种群系统。百果重值较大,产果量较丰,可作为生态经济型造林用种的候选采种基地之一。
关键词:
关帝山 中国沙棘 种群 表型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常宽 骆有庆 李镇宇 荆玉栋 马超德 徐双民
利用CLIMEX生态气候模型对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南部和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北部、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辽宁省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部部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部分地区是该害虫的适生区,这一地区正是中国沙棘人工林分布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在综合分析沙棘灌丛林自然分布、沙棘人工林栽培状况、沙棘木蠹蛾危害状况以及生态气候指数EI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沙棘木蠹蛾是中国“三北”地区的本地害虫,沙棘木蠹蛾的种群爆发是本地害虫危害引入树种的典型例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文杰 周蕴薇 王想 焦宏彬 李海波 何淼
以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aromaticum)为材料,用紫外光UV–B对其进行辐射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CK)、1、3、5、7 d,研究其对叶片表皮毛形态、密度和叶片表面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处理后的头状腺毛中部出现不规则凹陷,甚至扭曲;"T"形非腺毛出现顶细胞破裂、脱落现象;头状腺毛和"T"形非腺毛的密度均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两者均在处理1 d时达最大,此时叶尖、叶中、叶基的头状腺毛密度每视野分别为16.00、13.67、18.67根
关键词:
神农香菊 UV–B辐射 表皮毛 分泌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于畅 王竞红 薛菲 江远芳
采用50、100、150 mmol·L-1 3种浓度的Na2CO3、NaHCO3及二者混合盐对2年生沙棘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比较分析胁迫后沙棘幼苗的形态和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讨沙棘对Na2CO3、NaHCO3和混合盐胁迫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胁迫条件下,沙棘出现枯黄、落叶等盐害症状,随着胁迫浓度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症状表现逐渐加重;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呈上升趋势,胁迫前期变化相对稳定,后期变化幅度较大;形态表现和生理指标实验均反映出,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沙棘的伤害程度不同,单盐的迫害作用大于复盐,碱性盐的伤害作用大于酸性盐,即Na2CO...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李峰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是个遗传结构十分复杂的种群。树型、棘刺、果色、果形、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均有幅度很大的变异,尚未从种群表型结构角度系统研究。为了探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各种性状变异的幅度和性质,以及性状变异之间的关系,1988年秋,对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沙棘天然林,从表型上对其种群结构作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探索中国沙棘的种群分化和演进,为在生产上对中国沙棘进行遗传调控和育种提供资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汉章 朱长进 徐永昶 高成德 李鸿启 曹满 刘英 徐爱文 王忠
本文对4个试验点的5年生沙棘种源试验林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试验表明,沙棘不同种源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及果实生化成分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产地的纬度、经度、海拔高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地处中纬度、高海拔的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中西部种源,其早期营养生长表现出明显优势。地处高纬度、低海拔的内蒙、河北、山西等省(区)的华北种源,果实较大,成熟较早,总糖含量较高,但V_c、总酸含量较低。这为生产上种源选择、引种、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沙棘 种源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罗红梅 李健雄
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中国沙棘优良单株MK-88-01、HF-88-05为母本,俄罗斯栽培种阿列依及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子代优良雄株为父本,开展了中国沙棘与蒙古沙棘2个亚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发现:杂种子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百果质量、果实产量等最重要的几项经济指标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大。选育出3个优良杂种单株,其树高均显著高于父本,2年生枝棘刺数均为3个,与母本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大量减少。优良杂种单株百果质量与单株产量分别达26.33 29.33 g、2.00 2.50 kg,比母本中国沙棘分别提高31.34%46.30%、66.67%108.33%。杂交子代具有单株生长量越大,其果实与种...
关键词:
沙棘 杂交育种 表型变异 选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