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3)
- 2023(11468)
- 2022(9469)
- 2021(8610)
- 2020(6959)
- 2019(15663)
- 2018(15299)
- 2017(28063)
- 2016(15079)
- 2015(17135)
- 2014(16787)
- 2013(16855)
- 2012(16438)
- 2011(15516)
- 2010(15543)
- 2009(14073)
- 2008(14181)
- 2007(12579)
- 2006(11446)
- 2005(10722)
- 学科
- 济(75155)
- 经济(75084)
- 业(39826)
- 管理(39138)
- 企(28979)
- 企业(28979)
- 方法(26378)
- 中国(26050)
- 数学(23225)
- 数学方法(23052)
- 农(20835)
- 地方(19715)
- 技术(16256)
- 贸(16207)
- 贸易(16192)
- 业经(16005)
- 易(15740)
- 学(15108)
- 农业(14457)
- 财(12986)
- 融(12949)
- 金融(12945)
- 银(12835)
- 银行(12794)
- 环境(12730)
- 发(12655)
- 行(12599)
- 制(12425)
- 地方经济(11349)
- 和(9807)
- 机构
- 大学(231124)
- 学院(230425)
- 济(103919)
- 经济(102173)
- 研究(94460)
- 管理(79900)
- 中国(70760)
- 理学(67754)
- 理学院(66811)
- 管理学(65694)
- 管理学院(65262)
- 科学(57957)
- 京(51584)
- 所(50185)
- 研究所(45927)
- 农(45346)
- 财(44344)
- 中心(40250)
- 农业(35584)
- 财经(35121)
- 业大(35118)
- 江(34916)
- 经济学(33868)
- 北京(33672)
- 院(33638)
- 范(32367)
- 经(32191)
- 师范(31993)
- 经济学院(30624)
- 科学院(29982)
- 基金
- 项目(153029)
- 科学(120514)
- 基金(111788)
- 研究(109323)
- 家(100647)
- 国家(99878)
- 科学基金(82896)
- 社会(71588)
- 社会科(68079)
- 社会科学(68067)
- 省(58014)
- 基金项目(57809)
- 自然(51897)
- 自然科(50732)
- 自然科学(50712)
- 划(50238)
- 自然科学基金(49838)
- 教育(48746)
- 资助(45768)
- 编号(40854)
- 发(39540)
- 重点(36122)
- 部(34680)
- 成果(33618)
- 创(32405)
- 发展(31675)
- 国家社会(31486)
- 展(31149)
- 创新(30655)
- 课题(30453)
共检索到364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妙 杨周婷 张存莉 魏安智 史伟
研究不同温度和吸水时间对中国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种子引发最适条件;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通过对引发种子活力和幼苗形态指标的考察,探索引发对种子的抗性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水引发沙棘种子的最适条件为10℃、避光条件下分批给种子加水,总水量为种子初始质量的55%,在引发0,3,6,12和21 h时分别加入总水量的23%,23%,25%,14%和15%,引发7天。2)对中国沙棘4个产地(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种子水引发效应进行验证,共测定种子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脯氨酸3个指标,差异均极显著。3)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与对照比较,水引发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缩短种子平均发芽时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章义 尹伟伦 梁华军 于京民 张庆
近些年来,沙棘木蠹蛾大面积成灾,作者调查发现,沟底、水库边及河滩沙棘林有极强的抗灾能力.为进一步探索研究这种现象及其机理,从2001年起,作者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及辽宁省建平县的虫灾区,进行了为期6年的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沙棘抗沙棘木蠹蛾的主导因素不是土壤肥力,而是土壤水分;水肥充足,使沙棘光合作用增强,蛋白质、贮藏营养物质增加,糖等有机化合物减少,碳氮比值下降,Na+、K+含量比率失调,树体体温下降;河滩沙棘林的抗虫机理,是由土壤含水量诱发的一系列抗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沙棘 沙棘木蠹蛾 抗虫机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润志 陈孝达 党心德
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种子的害虫——沙棘象,隶属于象虫科(Curculionidae)象虫属(Curculio Linnaeus)为一新种。分布于陕北、渭北、关山等地,严重影响沙棘种子产量和果实利用价值。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象虫科 新种 沙棘象 沙棘种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建国 段爱国 张俊佩 裴东 罗红梅 单金友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古磴口试验区对俄罗斯11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种子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中国沙棘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特征值明显低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绥棱试验点供试的11个引进品种千粒质量及种子特征值均比磴口试验点高;根据种子长宽比及形状,对中国沙棘与大果沙棘进行了初步的划分。(2)大部分品种种子的宽度及长度在遗传和对环境适应上具有紧密相关性,种子厚度的遗传比较稳定,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3)种子特征指标,如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3个指标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相关,特别是种子长度;千粒质量与百果质量呈现极显著线性相关。(4)发芽初期,中国沙棘的发芽率较引进品种高;发芽第14...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玲 徐军 刘芳 罗红梅 段娜 葛根巴图 黄雅茹
为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沙棘的生理生态特征,利用LI-6400光合仪对6个沙棘品种的光合日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的Pn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多为"双峰"曲线,在13:00出现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根据Pn,Ci与Ls的变化方向,推测深秋红、辽阜1号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海滨沙棘、白丘主要是受气孔因素影响。因此,深秋红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沙棘品种,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关键词:
沙棘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日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刚 孙楠 李凯荣
为了探讨油菜素内酯对林木抗旱水分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控水条件下用蘸根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油菜素内酯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主要造林树种沙棘和紫穗槐苗木的水分状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7%~8%)条件下,0.1~0.4 mg/L油菜素内酯处理的沙棘苗清晨叶水势均显著高于对照(清水处理);0.2~0.4 mg/L油菜素内酯处理的沙棘苗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较对照显著提高,而水分饱和亏较对照显著降低。在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2%~13%)和重度干旱条件下,0.1~0.4 mg/L油菜素内酯处理的紫穗槐苗清晨叶水势均显著高于对照;在适宜水分(土壤含水量17%~18...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沙棘 紫穗槐 水分生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回振龙 李自龙 李朝周 张鑫 徐毅 张晓芳 王栋
以高羊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PEG模拟干旱处理(CK、10%PEG、0.1 mmol/L SNP+10%PEG、1.0 mmol/LSNP+10%PEG等)方法,就外源NO供体SNP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呈下降趋势,而幼苗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述结果说明PEG模拟的干旱胁迫,使得高羊茅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凡莉莉 薛磊 荣俊冬 郑晶晶 郑郁善 苏小青
以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和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3个竹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用量保水剂与氮肥混施对竹子叶片抗性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水剂和氮肥混施减缓了3个竹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了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的上升;(2)在一定用量保水剂和氮肥处理下,3个竹种能够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用量保水剂和氮肥混施处理对3个竹种抗性生理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法表明勃氏甜龙竹和花吊丝竹最佳处理为30 g·丛~(-1)保水剂和200 g·丛~(-1)氮肥混施,大头典竹最佳处理为60 g·丛~(-1)保水剂和400 g·丛~(-1)氮肥混施,勃氏甜龙竹和花吊丝竹在较低用量的保水剂和氮肥混施处理下就能够达到明显的效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羊勇 曾晓琳 陈渤 刘金平 华绪
在红原县海拔3 497 m的4个沙化程度[未沙化(ND)、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沙化(HD)]草地中,通过测定补播3年处于花果期地八角(Astragalus bhotanensis)的构件含水量与配比、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及叶绿素a、b(Chl a、Chl b)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分析沙化程度对地八角水分吸收、水分分配和抗性生理差异,研究地八角对草地沙化的水分利用策略和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土壤沙化对构件含水量影响表现为根>叶>茎>果>花,对分配比影响表现为叶>根>茎>果>花,LD降低茎含水量,MD降低叶含水量,水分优先向根、花和果分配,使根冠和生殖器官水分配比随沙化程度增加而增加。2)土壤沙化对构件水分饱和亏影响表现为果>茎>叶>花>根,果水分饱和亏对沙化最敏感,根水分饱和亏不受沙化影响。3)土壤沙化对叶绿素影响表现为Chl b> Chl (a+b)> Chl a/b> Chl a,LD仅降低Chl b,MD同步降低Chl a和Chl b,HD快速下降Chl b,沙化降低Chl (a+b)而增加Chl a/b。4)土壤沙化对抗性生理影响表现为SOD> MDA> T-AOC>H2O2,沙化程度越大SOD活性和MDA含量越高,使H2O2含量稳定,但降低了T-AOC活性。综上,地八角依沙化程度形成相应水分分配策略和生理响应机制,能在沙化草地存活且完成生活史,宜作为抗沙固沙草种,在高寒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内,自西至东选择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区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等5个有代表性的地方,用样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及其组配情况,比较了各种群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基本参数;揭示出各性状在群体内可自由组配的现象。认为5个种群可划分为两个地理群,地理群内相对一致,地理群间差异较大。种群变异表现为性状出现频率的递交。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表型结构 种群变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佩 王彬贤 郭思雨 马玉花
【目的】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并比较其促生能力,为高原地区高效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解钾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对解钾菌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测定;将解钾菌接种于空心菜幼苗以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K15、K50和K65三株解钾菌均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培养3 d后,3株解钾菌溶解有机磷的浑浊圈直径为3.75~7.13 mm,解有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5.12~11.33μg·mL~(-1);溶解无机磷的透明圈直径为3.25~5.31 mm,解无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3.39~6.63μg·mL~(-1);解钾的黄色光圈直径为17.53~25.17 mm,解钾菌液中K~+质量浓度为4.87~7.15μg·mL~(-1);降解纤维素的透明圈直径为8.37~12.07 mm。3株解钾菌均可提高空心菜种子的萌芽率(表现为K65>K50>K15)。施用解钾菌菌液可提高空心菜幼苗的生长发育速度(表现为K65>K50>K15)。其中,K65对幼苗的促生作用最显著,K65处理的幼苗鲜质量达到0.24 g,比CK提高33.3%。【结论】3株解钾菌均具有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施用解钾菌菌液后空心菜幼苗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其中,K50和K65的促生效果均比K15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甜江 李允菲 田涛 贺斌 徐德兵 高甲荣 李根前
以样地每木检尺资料为基础,依据"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以及"样地编年序列法"的原理,探讨了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iodes subsp.sinensis平茬萌蘖种群的密度动态及其调节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萌蘖植株、分蘖和构件密度制约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中国沙棘从个体数量、分株形态、构件生物量分配等不同层次维持种群适宜的数量和结构。①种群通过萌蘖植株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不断改变着种群密度,依次可将种群密度动态分为上升、下降和平稳等3个阶段。②种群通过分蘖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不断改变着萌蘖植株的形态。随着种群基盖度的增大,合轴型分株的比例下降而单轴型分株的比例上升。③种群通过构件的出生与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于畅 王竞红 薛菲 江远芳
采用50、100、150 mmol·L-1 3种浓度的Na2CO3、NaHCO3及二者混合盐对2年生沙棘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比较分析胁迫后沙棘幼苗的形态和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讨沙棘对Na2CO3、NaHCO3和混合盐胁迫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胁迫条件下,沙棘出现枯黄、落叶等盐害症状,随着胁迫浓度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症状表现逐渐加重;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呈上升趋势,胁迫前期变化相对稳定,后期变化幅度较大;形态表现和生理指标实验均反映出,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沙棘的伤害程度不同,单盐的迫害作用大于复盐,碱性盐的伤害作用大于酸性盐,即Na2CO...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飞 徐婷婷 张晓玮 赵长明
通过测定CO2浓度倍增条件下肋果沙棘幼苗气体交换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性状和生长特性,研究青藏高原特有种肋果沙棘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可显著提高肋果沙棘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幼苗营养器官(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且肋果沙棘趋于向地上部分(尤其是茎)分配更多的干物质。CO2浓度倍增使肋果沙棘幼苗比叶面积、平均单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分别降低27%,33%和41%,碳氮比增加73%,而叶片碳含量无显著影响。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肋果沙棘幼苗不仅通过增加光合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量累积产生明显的"施肥效应",而且通过降低比叶面积、平均单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进 何正和 潘洋刘 桂聪 胡冬南 张露
为经济、高效地促进芳樟生长及降低越冬寒害受损,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了生物酶肥250 g/株、钙镁磷肥150 g/株、钙镁磷肥300 g/株、氯化钾肥100 g/株、(氯化钾肥100 g+钙镁磷肥150 g)/株5种不同肥料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种类和用量对3年生芳樟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叶绿素含量,以及冠幅、一级分支数、冻害率的影响,并对肥料的抗寒性做了评价排序。不同肥料对芳樟各项生长和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效果不同,P150显著增加了芳樟的冠幅、一级分支数、POD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较CK增加了可溶性糖以及减少了丙二醛,但没有显著差异,P300较CK冠幅显著增加,P150+K100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较CK显著增强,P300和酶250较CK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K100较CK的一级分支数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少,K100和酶250较CK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综合肥料对芳樟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P150+K100>P150>K100>CK>P300>酶250。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对芳樟进行合理施肥。添加P对提高芳樟生物量和抗寒能力有显著效果,但不宜过量,P150+K100处理对芳樟抗寒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芳樟 肥料 生长 抗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