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9)
- 2023(6194)
- 2022(5113)
- 2021(4978)
- 2020(4354)
- 2019(10332)
- 2018(10006)
- 2017(18836)
- 2016(10269)
- 2015(11618)
- 2014(11267)
- 2013(11307)
- 2012(10589)
- 2011(9751)
- 2010(9637)
- 2009(8909)
- 2008(8640)
- 2007(7188)
- 2006(6261)
- 2005(5753)
- 学科
- 济(50567)
- 经济(50533)
- 方法(27062)
- 数学(25412)
- 管理(25079)
- 数学方法(25055)
- 业(23398)
- 企(18790)
- 企业(18790)
- 中国(15380)
- 贸(10833)
- 贸易(10825)
- 易(10667)
- 学(10127)
- 财(10113)
- 农(9850)
- 制(8427)
- 业经(7537)
- 银(7123)
- 银行(7107)
- 融(6949)
- 金融(6949)
- 环境(6916)
- 行(6872)
- 出(6626)
- 地方(6495)
- 体(6433)
- 产业(6312)
- 结构(6237)
- 农业(6127)
- 机构
- 大学(151731)
- 学院(147845)
- 济(71325)
- 经济(70464)
- 研究(58005)
- 管理(54340)
- 理学(47756)
- 理学院(47167)
- 管理学(46069)
- 管理学院(45806)
- 中国(44594)
- 科学(35242)
- 京(32707)
- 所(29896)
- 财(29255)
- 研究所(27713)
- 农(25658)
- 中心(24444)
- 经济学(24426)
- 财经(24220)
- 经(22449)
- 经济学院(22042)
- 业大(21949)
- 北京(21292)
- 院(20989)
- 农业(20392)
- 江(18900)
- 财经大学(18374)
- 科学院(18007)
- 范(17997)
- 基金
- 项目(103721)
- 科学(83478)
- 基金(80424)
- 家(72254)
- 国家(71829)
- 研究(70572)
- 科学基金(61000)
- 社会(47573)
- 社会科(45442)
- 社会科学(45435)
- 基金项目(40993)
- 自然(40315)
- 自然科(39476)
- 自然科学(39468)
- 自然科学基金(38800)
- 省(36661)
- 资助(34883)
- 划(32746)
- 教育(32644)
- 部(24620)
- 编号(24345)
- 重点(24328)
- 中国(22450)
- 发(22146)
- 国家社会(21656)
- 创(21226)
- 教育部(21070)
- 科研(20598)
- 创新(20145)
- 大学(19732)
共检索到214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内,自西至东选择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区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等5个有代表性的地方,用样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及其组配情况,比较了各种群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基本参数;揭示出各性状在群体内可自由组配的现象。认为5个种群可划分为两个地理群,地理群内相对一致,地理群间差异较大。种群变异表现为性状出现频率的递交。
关键词:
中国沙棘 表型结构 种群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学斌
[目的 ]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种群优树间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种群优树分类。[结果 ]中国沙棘10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优树间呈显著(p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优树 表型多样性 综合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杨培林 吕志农
1989年秋季,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分布于山西省关帝山寨则沟地区的中国沙棘的树型、发枝力、棘刺、果色、果形、果实重量等性状的变异,探讨了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各主要性状的组配情况、分布形式和种群表型结构特征。指明关帝山的中国沙棘,是以主干型桔黄色、近圆果形植株为主体的多态型种群系统。百果重值较大,产果量较丰,可作为生态经济型造林用种的候选采种基地之一。
关键词:
关帝山 中国沙棘 种群 表型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铨 佟金权 李峰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是个遗传结构十分复杂的种群。树型、棘刺、果色、果形、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均有幅度很大的变异,尚未从种群表型结构角度系统研究。为了探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各种性状变异的幅度和性质,以及性状变异之间的关系,1988年秋,对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沙棘天然林,从表型上对其种群结构作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探索中国沙棘的种群分化和演进,为在生产上对中国沙棘进行遗传调控和育种提供资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罗红梅 李健雄
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中国沙棘优良单株MK-88-01、HF-88-05为母本,俄罗斯栽培种阿列依及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子代优良雄株为父本,开展了中国沙棘与蒙古沙棘2个亚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发现:杂种子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百果质量、果实产量等最重要的几项经济指标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大。选育出3个优良杂种单株,其树高均显著高于父本,2年生枝棘刺数均为3个,与母本中国沙棘相比,棘刺数大量减少。优良杂种单株百果质量与单株产量分别达26.33 29.33 g、2.00 2.50 kg,比母本中国沙棘分别提高31.34%46.30%、66.67%108.33%。杂交子代具有单株生长量越大,其果实与种...
关键词:
沙棘 杂交育种 表型变异 选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斌 李根前 李周岐 李秀寨 韦宇 倪金碧
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能够通过克隆生长调节来适应土壤水分有效性或土壤水分异质性,这种调节最终影响其种群数量和结构特征。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沙棘种群数量和结构等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可塑性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提高,中国沙棘克隆种群生物量及个体生长量增大,种群发育进程和个体大小分化加速,而克隆子株密度以及种群增长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增长型年龄结构的种群可形成合理的等级结构,其不同高度级的个体数量分布符合直线模型。据此,木本植物克隆可塑性变化最终必然导致种群数和结构改变的假设得以验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根前 赵粉侠 李秀寨 韦宇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all individuals of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 and following excavation of clones, the density and biomass dynamic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population in Mu Us sandland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ethods of plots arranged with age and revers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彦平 周连第 周家华 姚砚武 王尚德
研究了中国板栗北方产区5个地理种群种子及叶片特征的表型分化、表型性状值(数量性状)的频率分布及表型频率多样性。结果表明,板栗种群间的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10.97%,种群内的占41.57%,7个性状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变幅在11.85%~28.34%。板栗7个性状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24.26%,表明种群内变异是板栗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种群内品种间的多样性大于种群间的多样性。板栗7个性状频率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但偏度和削度各自不同,众数的位置及所在组的频率也存在一定差异。表型多样度、Shannon信息指数均可用于表型多样性的评价。
关键词:
板栗 表型变异 频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新华 曾平生 武晓玉 姚甲宝 熊光康 李家彧
为了解不同种群野生多花黄精的表型变异规律,运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全分布区选取的9个种群和12个表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多花黄精的12个表型性状除果实横纵比外,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36.24%)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5.37%),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28.84%,种群内变异是野生多花黄精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16%,变异幅度范围为4.76%~23.63%,叶片数、全株叶面积、地径、株高、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00%、23.63%、16.88%、16.14%、14.75%,表明种子的稳定性高于叶和茎。经度多数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经度的增加,叶片数、地径、株高、果实纵径和种子千粒重均呈现减小趋势;采用欧氏距离对9个野生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种群划分为3类,但表型性状的聚类并不随地理距离上的相聚而聚为一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吉科 张小民 张国伟
研究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subsp.sinenstsrousi)表皮毛,旨在澄清当前名称上的混乱,进一步探讨不同表皮毛的形态定义、类群间的演化关系,为沙棘属的分类、生态和系统演化提供依据。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中国沙棘有两类六群表皮毛:一类为螺状表皮毛,包括螺状星毛、螺状星盾毛和螺状盾毛;另一类为非螺状表皮毛,包括星毛、星盾毛和盾毛。在系统发育中,星毛经星盾毛演化为盾毛;非螺状表皮毛衍生为螺状表皮毛。故星毛、螺状星毛为祖征型;星盾毛、螺状星盾毛为演生型;盾毛、螺状眉毛为进化型。表皮毛在个体发育中,星毛、螺状星毛发生最早,星盾毛、螺状星盾毛次之,眉毛、螺...
关键词:
中国沙棘,表皮毛,形态,类群,功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甜江 李允菲 田涛 贺斌 徐德兵 高甲荣 李根前
以样地每木检尺资料为基础,依据"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以及"样地编年序列法"的原理,探讨了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iodes subsp.sinensis平茬萌蘖种群的密度动态及其调节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萌蘖植株、分蘖和构件密度制约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中国沙棘从个体数量、分株形态、构件生物量分配等不同层次维持种群适宜的数量和结构。①种群通过萌蘖植株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不断改变着种群密度,依次可将种群密度动态分为上升、下降和平稳等3个阶段。②种群通过分蘖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不断改变着萌蘖植株的形态。随着种群基盖度的增大,合轴型分株的比例下降而单轴型分株的比例上升。③种群通过构件的出生与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春山 芦娟 蔡国军 王三英 戚建莉 王子婷 薛睿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
关键词:
文冠果 果实 表型性状 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韩海荣 康峰峰 马钦彦
为了研究辽东栎天然种群在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表型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在该地区内共抽取了5个辽东栎天然种群,分别测了叶片及顶芽共24项形态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α=0.01),种群间共有5个性状指标在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一方面来自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环境因素.经研究得出,辽东栎表型性状受坡向、坡度、种群内树木平均胸径、种群密度等间接生态因子的影响.种群内变异是辽东栎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表型分化系数(Vst)为13.31%,分化程度低,但部分性状也有了较大的分化,如最底部锯齿宽(25.99%)、中间顶芽宽(25.23%)等.在种群...
关键词:
辽东栎 天然种群 叶片 顶芽 表型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宗世祥 贾峰勇 骆有庆 许志春 张连生 梁树军
作者于 2 0 0 3年 5月至 1 1月对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 ,卵孵化后 ,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 ,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 .根部幼虫主要取食木质部 ,形成多条纵向的蛀道 ,通过蛀道在主根与侧根、侧根与侧根间进行转移危害 .树干上的卵和初孵幼虫多集中在 2m以下 ,而根部的幼虫主要聚集在距离地面 2 0cm以内的主根上 .从 5月至1 1月 ,非当年生幼虫基本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 ,6月和 1 0月减少的幅度较大 .当年生幼虫则从 7月逐渐增加至 9月达到最大 ,而后又急剧减少 .从 8...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卵 幼虫 危害特性 种群动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