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8)
- 2023(9583)
- 2022(7994)
- 2021(7505)
- 2020(6383)
- 2019(14517)
- 2018(14191)
- 2017(25929)
- 2016(14433)
- 2015(16486)
- 2014(16096)
- 2013(16089)
- 2012(15281)
- 2011(14101)
- 2010(13925)
- 2009(13212)
- 2008(13309)
- 2007(11654)
- 2006(10432)
- 2005(9672)
- 学科
- 济(57448)
- 经济(57344)
- 管理(42761)
- 业(37265)
- 企(30773)
- 企业(30773)
- 方法(24213)
- 数学(21339)
- 数学方法(21085)
- 中国(18606)
- 财(17494)
- 制(16111)
- 学(15504)
- 农(14610)
- 贸(13038)
- 贸易(13031)
- 易(12814)
- 业经(12229)
- 体(11309)
- 银(10766)
- 银行(10719)
- 行(10358)
- 融(10211)
- 金融(10207)
- 环境(9912)
- 体制(9436)
- 务(9259)
- 财务(9232)
- 财务管理(9208)
- 农业(9089)
- 机构
- 大学(220605)
- 学院(214222)
- 济(93412)
- 经济(91852)
- 研究(85794)
- 管理(74484)
- 中国(64993)
- 理学(63916)
- 理学院(63045)
- 管理学(61929)
- 管理学院(61526)
- 科学(53344)
- 京(47812)
- 所(45539)
- 财(44736)
- 农(42324)
- 研究所(41835)
- 中心(36078)
- 财经(35128)
- 业大(33968)
- 农业(33772)
- 经(32179)
- 江(31737)
- 院(31319)
- 经济学(30970)
- 北京(30609)
- 经济学院(27691)
- 范(27352)
- 师范(26918)
- 财经大学(26338)
- 基金
- 项目(145878)
- 科学(114369)
- 基金(109481)
- 研究(100188)
- 家(99930)
- 国家(99239)
- 科学基金(81787)
- 社会(65898)
- 社会科(62468)
- 社会科学(62455)
- 基金项目(56671)
- 自然(53564)
- 省(52544)
- 自然科(52313)
- 自然科学(52290)
- 自然科学基金(51439)
- 划(47334)
- 教育(45455)
- 资助(45228)
- 编号(35732)
- 重点(34771)
- 部(34117)
- 成果(31184)
- 发(31010)
- 制(30192)
- 创(30152)
- 中国(29464)
- 国家社会(29331)
- 科研(28814)
- 创新(28692)
共检索到328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准 刘丹一 陈贝贝 高海银 刘春红 张增悦 邹旭 李根前
【目的】探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确定利于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的适宜造林密度。【方法】设置4个造林密度,即2 500、4 444、10 000、40 000株·hm(-2)。调查测定时,分株生长能力采用每木检尺法,克隆繁殖能力采用子株个体计数法,克隆扩散能力采用跟踪挖掘法,地上生物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垂直根生物量测定采用格子样方法和全挖法,水平根生物量测定采用跟踪挖掘法。【结果】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分株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呈对数函数下降,而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克隆繁殖、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根前 黄宝龙 唐德瑞 赵一庆 王迪海
根据对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下中国沙棘无性系跟踪挖掘和测定 ,比较分析了无性系生长格局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在较高的水分或光资源有效性条件下 ,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大 ,这些生物量的再分配主要用于分株的树干和叶片生长 ,萌蘖根分枝强度高但隔离者长度小 ,无性系生长格局倾向于集团型 ,这样有利于无性系对已占据生境的巩固和利用。在较低的水分或光资源有效性条件下 ,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大 ,这些生物量的再分配主要用于隔离者和根系的生长 ,结果形成了较长的隔离者但萌蘖根的分枝强度小 ,无性系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 ,从而促使无性系尽快超过不利的微生境斑块、提高分株生长于有利生境斑块的概率 ...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甜江 李允菲 田涛 贺斌 徐德兵 高甲荣 李根前
以样地每木检尺资料为基础,依据"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以及"样地编年序列法"的原理,探讨了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iodes subsp.sinensis平茬萌蘖种群的密度动态及其调节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萌蘖植株、分蘖和构件密度制约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中国沙棘从个体数量、分株形态、构件生物量分配等不同层次维持种群适宜的数量和结构。①种群通过萌蘖植株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不断改变着种群密度,依次可将种群密度动态分为上升、下降和平稳等3个阶段。②种群通过分蘖的出生与死亡调节,不断改变着萌蘖植株的形态。随着种群基盖度的增大,合轴型分株的比例下降而单轴型分株的比例上升。③种群通过构件的出生与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斌 李根前 李周岐 李秀寨 韦宇 倪金碧
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能够通过克隆生长调节来适应土壤水分有效性或土壤水分异质性,这种调节最终影响其种群数量和结构特征。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沙棘种群数量和结构等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可塑性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提高,中国沙棘克隆种群生物量及个体生长量增大,种群发育进程和个体大小分化加速,而克隆子株密度以及种群增长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增长型年龄结构的种群可形成合理的等级结构,其不同高度级的个体数量分布符合直线模型。据此,木本植物克隆可塑性变化最终必然导致种群数和结构改变的假设得以验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艳杰 温佐吾
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5种造林密度20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标准木的单木和行间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根系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级别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根桩>粗根>大根>中根>小根,其中根桩和粗根占根系生物量构成的90%以上。行间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中根>细根>小根。不同密度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呈现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变小的趋势。5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2%以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密度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数学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有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洁 高政 吴疆翀 张燕平
通过对4种栽培密度条件下迷迭香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定期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密度对迷迭香单株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单株水平上,迷迭香生长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指标均与栽培密度明显负相关性且差异显著。株行距1.2 m×1.2 m的迷迭香单株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指标均最高,适合作为园艺观赏用植株的栽培密度。在群体水平,单位面积内迷迭香的各项生物量指标在不同密度间均极显著差异。株行距0.4 m×0.4 m的迷迭香单位面积内生物量产出最大,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用植株的栽培密度。
关键词:
迷迭香 栽培密度 生长指标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浪军 梁宗锁 韩蕊莲 杨建伟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艳荣 陈双林 杨清平 李迎春 郭子武 陈珊
为优化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3种立竹密度D1(1 500~2 500株.hm-2),D2(2 500~3 500株.hm-2),D3(3 500~4 500株.hm-2)的陡坡地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世航 龚莉 戈玉莹 洪志 江浩然 刘纪元 陶冶
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不同种群密度(30、100和220株·m-2)下的完整植株,系统分析了根、叶和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3种密度梯度下北美车前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均差异显著(P <0.05);密度升高北美车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合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速率并降低繁殖生物量分配速率。可见,北美车前通过调整地上与地下、光合器官与繁殖器官之间的资源分配速率和比例来提高应对种内竞争压力增大的适应能力,并体现出较强的资源分配可塑性,这可能也是其高入侵能力的重要体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北美车前繁殖策略及入侵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思阳 阮成江 丁健 卢顺光 温秀凤 胡建忠
【目的】沙棘是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种子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种子含油率低是制约沙棘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通过克隆沙棘种子油脂合成关键基因GPD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DGAT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和DGAT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2),并进行了拟南芥异源过表达,以期为高油沙棘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沙棘转录组测序结果,以沙棘种子c DNA为模板克隆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通过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pCAMBIA1300-mCherry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采用农杆菌蘸花法获取过表达油脂合成关键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HrGPD1、HrDGAT1和HrDGAT2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氯仿甲醇法对T2代转基因和野生型的拟南芥进行含油率检测。【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正确的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序列,HrGPD1全长975 bp,编码氨基酸324个,分子量为35.55 kDa,等电点为5.36;HrDGAT1全长1 608 bp,编码氨基酸535个,分子量为61.24 kDa,等电点为8.84;HrDGAT2全长993 bp,编码氨基酸330个,分子量为37.21 kDa,等电点为9.72。GPD1蛋白序列中含有1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甘油-3-磷酸脱氢酶家族成员,与枣和桑树亲缘关系较近;DGAT1、DGAT2蛋白序列中各含有1个保守结构域,属于膜结合O-酰基转移酶家族成员,DGAT1与枣亲缘关系较近,DGAT2与苹果和梨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农杆菌转化技术得到了稳定过表达HrGPD1、HrDGAT1和HrDGAT2的拟南芥株系。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拟南芥T2代种子的含油率分别提高了5.09%、4.73%和2.51%。【结论】克隆获得沙棘HrGPD1、HrDGAT1和HrDGAT2的全长cDNA序列并鉴定功能,发现HrGPD1、HrDGAT1和HrDGAT2可以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含油率,为沙棘高油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基因材料,对沙棘种子产油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沙棘 油脂合成 关键基因 过表达 含油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申家朋 张文辉 李彦华 何景峰 张辉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以及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刺槐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468.44 g·kg-1)低于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512.77 g·kg-1);刺槐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458.00~496.96 g·kg-1,不同器官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明如 翟明普 王学勇 贾黎明 沈应柏
通过随机选取样木后进行室内外测定 ,揭示了外来种火炬树水平侧根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格局与克隆繁殖的关系。结果表明 :火炬树克隆子株前端水平侧根直径超过后端水平侧根直径的形态不对称性随树龄而日趋显著 ,随地形起伏变化几乎呈现完全一致形态特征 ;火炬树子株前端水平侧根直径与其地径、冠幅、树高的相关性高于后端水平侧根直径 ;生长于荒山石隙生境 1~ 6a火炬树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树冠大于根系 ,单位长度水平侧根生物量却以子株前端水平侧根高于子株后端水平侧根 ,由此形成的生物量冠根复合分配格局成为火炬树克隆繁殖快速占据新生境的营养物质前提。火炬树具有营养物质在水平侧根趋前储备的特征 ,为其快速克隆繁殖准...
关键词:
火炬树 克隆繁殖 外来种 水平侧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安慧 上官周平
The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biomass and allometry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seedling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were studied.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for cultivated R. pseudoacacia seedling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including row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仕明 肖玲玲 薛立 何霞 王欣朵 胡天成
以1年生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在美植袋中分别种植1、2、4、8株幼苗(密度I、II、III、IV),研究密度对幼苗的形态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苗的地径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苗高为密度I>密度III>密度II>密度IV。每盆幼苗的总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幼苗单株幼苗各器官干重(根、干、枝、叶)和幼苗单株干重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其干重为根>干>叶>枝,各密度的根冠比小于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强 官凤英 辉朝茂 刘蔚漪 邹学明
【目的】探索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为巨龙竹高效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密度(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每木检尺和破坏性收获调查23种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加权-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6种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及生物量特征差异。【结果】(1)不同试验处理巨龙竹平均每丛新竹数量1.0~7.8株、胸径17.2~19.9 cm、竹高29.0~29.9 m、枝下高14.8~16.3 m;单株新竹各构件生物量:总69.63~98.13 kg、地上58.22~80.42 kg、地下11.41~17.71 kg、秆48.94~60.37 kg、枝3.71~12.04 kg、叶1.55~9.10 kg;竹丛新竹各组分生物量:总69.63~678.20 kg、地上58.22~543.62 kg、地下11.41~134.58 kg、秆48.94~467.89 kg、枝5.69~48.04 kg、叶3.60~28.69 kg;新竹构件(组分)生物量分配比重:地上79.47%~83.62%、地下16.38%~20.53%、秆60.41%~74.87%、枝5.12%~12.27%、叶2.11%~9.26%、根冠比0.20~0.26、出叶强度0.40~0.75。(2)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显著。相同密度,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地下、枝、叶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秆的生物量比重降低;相同施肥量,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密度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峰值转折点:25、15株/丛),地下、秆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枝、叶的生物量比重降低。(3)不同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特征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单株(前3):T_4~((7+120))(0.457)、T_8~((15+120))(0.390)、T_3~((7+80))(0.389);竹丛(前3):T_(12)~((25+120))(0.456)、T_8~((15+120))(0.447)、T_4~((7+120))(0.424)。【结论】综合比较,巨龙竹择伐留竹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宜控制在25株/丛和120 kg/丛,利于新竹生长和生产力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