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36)
- 2023(17479)
- 2022(14761)
- 2021(13920)
- 2020(11741)
- 2019(27302)
- 2018(26821)
- 2017(51820)
- 2016(28079)
- 2015(31681)
- 2014(31400)
- 2013(31289)
- 2012(28600)
- 2011(25780)
- 2010(25717)
- 2009(24072)
- 2008(23863)
- 2007(21179)
- 2006(18653)
- 2005(17023)
- 学科
- 济(122381)
- 经济(122241)
- 业(100400)
- 管理(92173)
- 企(89808)
- 企业(89808)
- 方法(57154)
- 数学(47357)
- 数学方法(46660)
- 农(34215)
- 业经(34119)
- 财(33978)
- 中国(31635)
- 务(24223)
- 财务(24143)
- 财务管理(24113)
- 农业(23339)
- 制(23267)
- 学(22877)
- 企业财务(22838)
- 贸(22746)
- 贸易(22729)
- 易(22116)
- 理论(21602)
- 技术(21572)
- 和(20844)
- 地方(19724)
- 划(19247)
- 策(18850)
- 银(17529)
- 机构
- 学院(406936)
- 大学(406114)
- 济(170744)
- 经济(167448)
- 管理(163742)
- 理学(140920)
- 理学院(139470)
- 研究(137664)
- 管理学(137056)
- 管理学院(136343)
- 中国(107628)
- 京(88000)
- 科学(83975)
- 财(77240)
- 所(69821)
- 农(68609)
- 研究所(63332)
- 财经(61949)
- 中心(61217)
- 业大(60620)
- 江(59514)
- 经(56503)
- 北京(56172)
- 农业(54159)
- 经济学(51390)
- 院(49932)
- 范(49411)
- 师范(48879)
- 州(47691)
- 经济学院(46287)
- 基金
- 项目(270979)
- 科学(214031)
- 基金(198865)
- 研究(196094)
- 家(174129)
- 国家(172707)
- 科学基金(148887)
- 社会(124362)
- 社会科(117985)
- 社会科学(117952)
- 省(104187)
- 基金项目(103968)
- 自然(98120)
- 自然科(95943)
- 自然科学(95916)
- 自然科学基金(94251)
- 教育(89192)
- 划(87747)
- 资助(83868)
- 编号(78414)
- 成果(62630)
- 重点(60539)
- 部(60162)
- 创(57804)
- 发(57454)
- 课题(53844)
- 创新(53492)
- 科研(51823)
- 国家社会(51558)
- 教育部(51495)
- 期刊
- 济(189874)
- 经济(189874)
- 研究(122021)
- 中国(77650)
- 管理(65710)
- 学报(63000)
- 农(62404)
- 财(61074)
- 科学(60150)
- 大学(48010)
- 学学(45429)
- 农业(43489)
- 教育(40080)
- 技术(37313)
- 融(36553)
- 金融(36553)
- 财经(31288)
- 业经(31241)
- 经济研究(30941)
- 经(26967)
- 业(25742)
- 问题(24180)
- 技术经济(22615)
- 贸(20056)
- 统计(19479)
- 世界(19368)
- 现代(19242)
- 科技(18976)
- 理论(18956)
- 商业(18217)
共检索到607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平新乔 魏军锋
本文根据Bresnahan&Reiss(1 991 )的文章所发展的模型和计量方法 ,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进行回归分析。证实了在汽车产业中同样存在着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正相关关系 ,并且从实证的角度衡量了中国汽车工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投资分散的程度。我们的经济计量分析表明 ,在当今中国的汽车行业 ,企业实际数目与理论估算的合理企业数目相吻合 ,且单个企业的生产尚未严重受到“最低市场需求量”这一门槛水平的制约的省份 ,只剩下上海、天津和吉林三个省市。这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下一步中国汽车行业的重组、兼并与整合的任务有多么艰巨
关键词:
汽车工业 市场规模 企业数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良春 陈俊科
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 (一)市场规模我们研究的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是指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见表1。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双兴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 ,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 ,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
汽车工业 规模经济 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黎新平
在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 ,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重组”、“规模扩张”成为大多数人认为的解决我国汽车行业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问题的出路所在。然而 ,规模经济不能加以简单的理解。规模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效率 ,而不是为了规模。只有在竞争中去实现最优的规模才能真正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 ,从而带来我国汽车工业效益的改善。因而 ,改善规模的出路不在于合并重组而在于促进有效的竞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玮
中国汽车工业:梦想与尴尬本刊记者王玮最近颁布的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表明:中国汽车工业以轿车及其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为主的发展格局将逐步形成;外国汽车厂商投资中国整车生产要先迈过大部分零部件国产化的门槛。中国汽车工业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先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圣强
为揭示我国汽车工业的结构演进过程,以更好地引导发展,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我国汽车工业市场结构变迁及其成因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可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市场结构特点、成因、竞争程度均有很大差异,其中政府和市场影响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但政府角色更关键。政府一系列行为旨在塑造由国营车企主导的高集中度市场结构,但行政主导式的高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由于缺乏有效市场竞争,因而市场结构始终与较强的市场势力和不完全竞争相联系。此外,本文还运用博弈论探讨了现阶段"多角联盟"下的企业行为,分析表明该结构下的
关键词:
市场结构 汽车工业 产业政策 多角联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树清
本文从理论角度论述了汽车工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的一般特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汽车产业所走的不同道路,以及人均GDP和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的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现在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的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量产化 国产化率 CKD阶段 生产集中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宗宪 柯大钢 赵乃斌
中国汽车工业有效保护问题的研究冯宗宪,柯大钢,赵乃斌一、有效保护原理与有效保护率传统的关税理论认为,只要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便可对本国的同类产业起到保护作用;而且税率越高,对该产业的保护程度越高。然而国际贸易的实践证明,高额关税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家华 胡怀国
汽车工业不仅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现代产业部门,而且也是一个环境敏感性较强的产业部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全年共生产汽车325.1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6713.46亿元;2003年的产量更达到444.37万辆。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法国,成为位居世界第四的汽车生产大国。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珊
本文运用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分析在入世的机遇和挑战下,我国汽车工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变动趋势,得出发展自主品牌是我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关键的结论。
关键词:
入世 汽车工业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金波
跨国汽车公司掌握合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国外品牌轿车基本垄断国内市场以及依附跨国公司成为国内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的基本发展战略,说明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转向依附型发展模式。政府长期对国内民营资本实行歧视性进入管制、过度干预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过早允许跨国汽车公司投资国内市场以及对国外汽车产品的进口控制不力,是导致这种不利转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鼓励本土汽车企业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依附型发展模式 自主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欧阳铭珂 李坚飞 张亚斌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效率视角构建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网络结构模型,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SBM-NDEA模型对2000—2016年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量;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技术创新对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工业部门间所表现出的异质特征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其内部不同工业部门间节能减排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创新对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提升有显著影响,尤其在资源投入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催化效应;(2)能源消费结构、新产品研发投入、市场前景预期3个因素显著影响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的提升;(3)新产品研发投入和R&D内部支出两个技术创新变量在不同类型工业部门对节能减排效率提升发挥了不同效应,且在各分位点上的弹性系数分布存在典型差异。本文创新在于从技术创新视角构建中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模型,对技术创新在不同工业部门间产生的节能减排效应进行分析,为汽车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视角、模型和范式。
关键词:
中国汽车工业 节能减排效率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德 刘希宋
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做了介绍 ,并就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 ,对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提出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汽车 产业政策 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永红 王静
在WTO的加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本文在阐述汽车工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能力,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在规模经济、研发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从政府制定最小经济规模标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促进民族品牌开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汽车工业 国际竞争力 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永红 程伟 陈良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