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6)
- 2023(15162)
- 2022(12463)
- 2021(11462)
- 2020(9699)
- 2019(21796)
- 2018(21228)
- 2017(39944)
- 2016(21862)
- 2015(24372)
- 2014(23876)
- 2013(23806)
- 2012(21859)
- 2011(19740)
- 2010(19799)
- 2009(18903)
- 2008(19187)
- 2007(17167)
- 2006(15279)
- 2005(14102)
- 学科
- 济(95448)
- 经济(95296)
- 业(90748)
- 企(81942)
- 企业(81942)
- 管理(80427)
- 方法(41054)
- 财(32712)
- 数学(32428)
- 数学方法(32175)
- 业经(31259)
- 农(30474)
- 中国(25782)
- 制(23694)
- 务(22833)
- 财务(22810)
- 财务管理(22781)
- 企业财务(21639)
- 农业(21344)
- 贸(19342)
- 贸易(19332)
- 易(18903)
- 技术(18836)
- 体(17661)
- 划(17253)
- 策(16921)
- 学(16305)
- 和(16260)
- 理论(15514)
- 银(15257)
- 机构
- 学院(325815)
- 大学(324477)
- 济(142421)
- 经济(140077)
- 管理(126096)
- 研究(112024)
- 理学(108652)
- 理学院(107502)
- 管理学(106062)
- 管理学院(105468)
- 中国(88296)
- 京(68386)
- 财(67630)
- 科学(67010)
- 农(62594)
- 所(57397)
- 财经(53534)
- 研究所(52031)
- 业大(50241)
- 农业(49623)
- 中心(49416)
- 江(49084)
- 经(48870)
- 经济学(44455)
- 北京(42871)
- 经济学院(40143)
- 财经大学(39719)
- 院(39617)
- 范(37561)
- 州(37552)
- 基金
- 项目(214106)
- 科学(170329)
- 基金(159855)
- 研究(152350)
- 家(141489)
- 国家(140278)
- 科学基金(120106)
- 社会(101208)
- 社会科(96048)
- 社会科学(96024)
- 基金项目(84225)
- 省(81575)
- 自然(77896)
- 自然科(76166)
- 自然科学(76137)
- 自然科学基金(74931)
- 划(69268)
- 教育(68743)
- 资助(64718)
- 编号(57639)
- 重点(48759)
- 部(48664)
- 创(47658)
- 成果(46372)
- 业(45857)
- 发(45474)
- 创新(43908)
- 制(43536)
- 国家社会(43405)
- 教育部(41659)
- 期刊
- 济(159299)
- 经济(159299)
- 研究(96292)
- 中国(64194)
- 农(58286)
- 财(55930)
- 学报(54227)
- 管理(51361)
- 科学(51138)
- 大学(41233)
- 农业(39572)
- 学学(39522)
- 融(30766)
- 金融(30766)
- 财经(28002)
- 技术(26732)
- 教育(26326)
- 业经(26213)
- 经济研究(26018)
- 经(24196)
- 业(23803)
- 问题(21068)
- 贸(18693)
- 技术经济(17835)
- 世界(17791)
- 国际(16641)
- 版(16526)
- 现代(15449)
- 科技(15000)
- 财会(14713)
共检索到489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仙德 李卫江 李敏
汽车制造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带动中国兴起“造车热”,重塑中国汽车制造业空间格局。论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库,采用区位商指标比较2013年和2021年中国汽车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新能源和传统汽车制造业选址特点,评估中国城市汽车、电子、电气三大产业共同集聚情况;使用负二项回归方法研究影响中国汽车制造业区位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整体上趋向产业历史基础较好的城市集聚,产业布局具备延续和变化双重特征。(2)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企业选址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并存,一方面,传统汽车制造业集聚的城市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仍具有潜力;另一方面,深圳等传统汽车制造业薄弱的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突破。(3)在2021年,中国只有上海市、合肥市、苏州市等11个城市实现汽车、电子、电气三大制造业共同集聚,重庆市等汽车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并未在电子和电气制造业领域取得专业化优势。(4)制造业多样化指数、制造业知识复杂性、常住人口数量、汽车制造业区位商有助于汽车制造业企业集聚。传统汽车制造业选址趋向外资工业企业集聚的城市,偏离电子制造业企业集聚的城市。电子和电气制造业区位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产业区位论,并为汽车制造业企业选址和政府产业布局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守明 韩雪冰 赵小平
制造企业把生产性服务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能否实行外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信任度。影响组织间信任的因素是多元和多层次的。通过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相关企业的调查,收集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大部分支持了Caldwell(2003)的组织间信任决定因素模型。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制造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互动的管理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继东 杨蕙馨
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处于缓慢提高中,市场绩效有所提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制造业符合X效率结构假说,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利润影响显著,中国汽车企业市场势力尚未形成。为保证研发资金的充裕,应继续发挥X效率并利用规模效率,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中国汽车制造业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在研发、国际化等方面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光亚 振佳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化背景,阐述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化中的地位及国际化现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理论框架分析我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增长情况,最终运用战略聚类模型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成长战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庞莹 王永馨
随着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首先采用37家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1999~2013年的相对成长指数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周期划分。然后根据该37家企业2009~2013年的相对成长指数、偿债能力等五大类指标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对上市的37家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信用的风险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生命周期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确实存在影响,并总结出不同的生命周期企业信用特征和影响信用风险的程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勇 杨晓娟
传统的国际经济学在理论构架层面对工序国际分工缺乏关注,与产品内分工在当代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重要性程度存在明显反差。当我们需要对一个国家贸易结构、贸易地位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业间视角明显不足以解释现代贸易的新型分工特点,只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光亚 振佳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化步伐密切相关,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更是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因其在制定产业国际化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仍比较弱,应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加强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出口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正楚 王姣 吴敬静 刘大能
通过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全国主要产能地区的产能分布和产量分布,以及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在全国的产值比重图,来刻画当今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区域产业分布和产业布局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汽车制造业产能主要分布在江苏、重庆、湖北、山东、河北、广东、吉林、上海、湖南、浙江,北京、四川等省市,中国汽车工业发达地区集聚明显,主要集聚在吉林、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广东等地,并逐渐形成了以这些汽车工业发达地区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业不同行业区域集聚差异明显,整车制造业产业集聚性较高的地区是吉林、广东、湖北、重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业主要集聚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东;受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汽车消费市场和汽车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明珍
本文研究发现大型合资企业强市场势力的福利成本很大,而民族企业弱市场势力的福利成本很小,且产业福利成本呈增加态势,合资品牌的强势地位已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势力的形成与构建。因此,我国汽车制造业亟待调整优化产业政策,大力培育自主汽车品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降低其福利成本。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培育本土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提高产业集中度。
关键词:
合资 汽车制造业 市场势力 福利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智团
文章运用相对值法、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绩效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指出区域间产业发展的战略应从传统的"红海战略"转向超越产业竞争的"蓝海战略",因地制宜,将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绩效的改善和提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理门
从制约中国汽车制造业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即对物流看板知识及技术的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入手,建立模型并实证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业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问题,提出汽车制造企业潜在吸收物流看板管理技术能力是影响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项目失败的重要因素,现实吸收物流看板管理技术能力在潜在吸收能力和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之间具有核心作用。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物流 看板管理 应用效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怡爽 赵果庆
中国制造业对FDI的空间依赖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文献所证实,但大多数文献都忽略了汽车制造业对FDI产业的空间依赖性。本文依据统计数据把中国汽车制造业分为内资汽车制造业和FDI汽车制造业,并以2003~2008年数据分别检验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估计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空间相邻效应、集聚效应和FDI汽车制造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汽车制造业对FDI汽车制造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FDI汽车制造业对内资汽车制造业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以资产为载体的技术溢出更突出。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仍处地区竞争态势,还需因势利导,制定分类政策,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发展...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FDI 空间依赖性 空间集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莉 鲍晓华
利用中国整车制造企业的数据,对企业外包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分析企业外包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汽车企业的外包水平在1998—2007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类型企业外包的变化趋势是有差异的,并且外资和出口企业的外包水平明显高于内资和非出口企业;整体上看,生产率异质性、产品要素密集度、资产专用性都是影响企业外包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外包动因的关键归根结底就是降低成本;此外,企业各种特征因素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企业外包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
汽车业 企业外包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庞德良 刘刚
中国汽车企业到其他国家投资时,应以汽车产业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主,在低要素成本的支持下,不断发掘市场潜力、拓展营销网络,保障可持续发展。围绕产业技术升级、本地化配套率提升等需求,中国汽车企业应在分析自身技术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区域和并购企业,获取先进生产技术和知识产权,拓展自身产业链在相关区域的延伸布局。在对外直接投资时,汽车企业应动态关注目标区位的各项环境因素变化情况,尤其是政治环境情况,避免因出现政局动荡、地区冲突、社会治安下降、投资被间接征收等引起的投资损失。
关键词:
中国汽车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立治
基于2008-2012年中国汽车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评了28家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基于系统视角研究了影响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汽车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较低,研发资本存量和技术人员投入都对技术创新效率有较为显著的正影响;销售净利率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资产负债率、股权结构和管理层人均报酬影响为负,且都较为显著,而总资产周转率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提出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目标和相应对策建议,并指出研究局限性
关键词:
汽车企业 技术创新 创新效率 创新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