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82)
2023(22264)
2022(18766)
2021(17558)
2020(14892)
2019(34307)
2018(33755)
2017(64385)
2016(35342)
2015(39985)
2014(39958)
2013(39541)
2012(36455)
2011(32832)
2010(32816)
2009(30622)
2008(30485)
2007(27150)
2006(23747)
2005(21465)
作者
(103756)
(86770)
(86001)
(82193)
(55248)
(41494)
(39292)
(33954)
(32926)
(31178)
(29491)
(29238)
(27730)
(27502)
(26946)
(26869)
(26118)
(25914)
(24972)
(24883)
(21588)
(21433)
(21180)
(19897)
(19488)
(19345)
(19330)
(19325)
(17540)
(17360)
学科
(147066)
经济(146889)
(112907)
管理(107917)
(98046)
企业(98046)
方法(66207)
数学(54969)
数学方法(54282)
(42504)
(41667)
中国(40235)
业经(38515)
(30275)
农业(28874)
(28564)
(28395)
贸易(28381)
(28148)
财务(28056)
财务管理(28004)
地方(27707)
(27600)
企业财务(26531)
理论(25532)
(24569)
技术(24128)
(22519)
银行(22444)
(22106)
机构
学院(508567)
大学(508232)
(206421)
经济(202091)
管理(196733)
研究(174101)
理学(168927)
理学院(167039)
管理学(164020)
管理学院(163116)
中国(133034)
(110960)
科学(108622)
(95230)
(89702)
(89270)
研究所(81207)
中心(78562)
业大(77809)
(75774)
财经(75769)
农业(70740)
北京(70705)
(68851)
(65454)
师范(64738)
(63044)
经济学(62186)
(60742)
经济学院(56096)
基金
项目(338857)
科学(265283)
基金(245048)
研究(244782)
(215150)
国家(213324)
科学基金(181979)
社会(153411)
社会科(145256)
社会科学(145213)
(131917)
基金项目(128883)
自然(119264)
自然科(116495)
自然科学(116458)
自然科学基金(114375)
教育(112650)
(111708)
资助(102031)
编号(99540)
成果(81187)
重点(76491)
(74424)
(72669)
(70724)
课题(69220)
创新(65800)
科研(65128)
教育部(63232)
国家社会(63078)
期刊
(229728)
经济(229728)
研究(149775)
中国(97745)
学报(84132)
(82215)
科学(76415)
(75754)
管理(75123)
大学(63476)
学学(59696)
农业(56366)
教育(54752)
技术(45888)
(44976)
金融(44976)
业经(37807)
财经(37415)
经济研究(36881)
(32196)
(32042)
问题(30422)
技术经济(26042)
(25622)
(25001)
图书(24536)
科技(23433)
统计(23147)
现代(23080)
国际(23062)
共检索到758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宇飞  
通过对北京汽车和吉利汽车的国际化历程的总结发现,我国汽车企业通过引进产品、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等,形成本土企业的自主产品和技术,然后再开始国际化经营。"引进来"战略使我国汽车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总体而言,我国汽车行业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汽车企业的海外经营提供便利和支持。我国汽车企业应创新制度和管理,建立能支持业务全球化发展的组织、文化和经营理念;立足全球,建设协同研发体系,提升自主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宇飞  
通过对北京汽车和吉利汽车的国际化历程的总结发现,我国汽车企业通过引进产品、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等,形成本土企业的自主产品和技术,然后再开始国际化经营。"引进来"战略使我国汽车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总体而言,我国汽车行业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汽车企业的海外经营提供便利和支持。我国汽车企业应创新制度和管理,建立能支持业务全球化发展的组织、文化和经营理念;立足全球,建设协同研发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创新商业模式,支撑全球化业务的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四海  尹璐璐  
汽车行业作为一个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涉及到的资金、技术、品牌都比一般的企业并购要复杂,并购的整合风险更高,加强对汽车企业并购整合的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研究了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整合风险,以期为中国汽车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丹  王玉  
"软实力"已被认为是与"硬实力"相对应的企业竞争力基础。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战略转型和国际化压力,"软实力"在竞争力中的基础地位愈发重要和持久。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逻辑推演方法,梳理中国汽车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运用F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汽车企业的软实力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测评和分析中国汽车企业典型代表——上汽集团的软实力,研究其软实力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培育和提升软实力的路径。研究结论对中国汽车企业的软实力测评和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类似对外方技术具有依赖性的中外合资企业提升软实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田志龙  李春荣  蒋倩  王浩  刘林  朱力  朱守拓  
本文通过理论的梳理构建了一个后入者进入方式—资源弱势克服方式—后发优势实现途径三要素理论框架来探讨中国汽车市场弱势后入者的经营战略,并通过对5家华系汽车企业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弱势后入者竞争行为的研究推论。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弱势后入者的华系汽车:(1)更可能选择行业先入者放弃或不愿开发的细分市场进入汽车行业,并选择基于低成本的高性价比竞争定位;(2)更可能采用整合内外部资源的方式克服资源弱势;(3)不仅通过跟随与模仿策略从先入者那里吸取经验教训,还通过创新策略实现其后发优势,包括在最初生存阶段的非产品创新和整合运营模式创新,以及在发展阶段的产品创新、顾客价值创新和品牌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勇军  
通过对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详实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比较结合中国汽车企业实际的评价指标,同时,对中国汽车企业现状原因从产业保护与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外资对中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市场规模与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汽车零部件工业与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实证剖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陆正方  郑灿雷  
令人瞩目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l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然而中国的汽车企业不敢轻言召回,原因有两个:召回汽车成本大;担心声誉受损。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的企业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保护也将逐渐放宽,中国汽车企业只有正视汽车召回,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显君  庞丽  徐可  
主流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汽车产业"集体迷失"、"大弱小强"等特殊竞争现象。本文从价值转移和路径创新的新视角,探索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及形成机制。在对以往文献梳理基础上,建立了竞争优势理论模型、提出若干假设;采用我国汽车企业大样本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式模型(SEM)等定量方法,检验了价值转移和路径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价值转移的搜索和预警、路径创新的组合与匹配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积极影响,并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子;价值转移的搜索和预警对路径创新方向、方式和强度的正向作用显著;价值转移与路径创新的耦合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企业,由于资源和能力的双重约束而必须有效选择创新组合,其前提是建立产业价值转移的搜索预警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庞德良  刘刚  
中国汽车企业到其他国家投资时,应以汽车产业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主,在低要素成本的支持下,不断发掘市场潜力、拓展营销网络,保障可持续发展。围绕产业技术升级、本地化配套率提升等需求,中国汽车企业应在分析自身技术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区域和并购企业,获取先进生产技术和知识产权,拓展自身产业链在相关区域的延伸布局。在对外直接投资时,汽车企业应动态关注目标区位的各项环境因素变化情况,尤其是政治环境情况,避免因出现政局动荡、地区冲突、社会治安下降、投资被间接征收等引起的投资损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夕勇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概述 1.总体情况。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综合性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汽车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入世的利好刺激以及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促使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需求连续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 37.01%和34.21%。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瑜洁  
动态能力对于中国民营制造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持续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然而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如何构建动态能力,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认识。本研究在引入日本制造企业动态能力构建机制研究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吉利汽车的单案例分析研究,探索并尝试阐释了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由于企业先期经验、资金、技术等资源积累不足,组织内外环境变化加剧,组织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加,非计划突发应对式动态能力发展路径成为主导;由于企业"感知、补足、重构"过程时间缩短和员工离职率偏高,动态能力主体范围缩小并集中于组织忠诚度较高的多样职能背景出身的高层管理者;同时需要强化组织外部支持,建立全职能对接式产学联盟,在员工入职前培养中层和基层员工的组织常规能力,从而支持组织基本职能的运行。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组织特征,构建东方特色企业治理理论,对于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吕智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利用中国700余家汽车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关系。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水平决定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存在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率水平最高的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在国内经营,生产率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出口市场选择。以发达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与非出口企业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但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弘  方明  
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无法避免的,而成本作为中国企业的一种比较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探讨了中国汽车企业实施成本战略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成本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石云鸣  
研究了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获取外部技术的路径,并以上汽集团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上汽集团采取的技术获取路径。案例研究结果显示:上汽集团主要通过国产化、技术转让和共享生产平台从双龙汽车公司获得技术;但是,对计划实施难度估计不足、双龙工会的强势力量和频繁罢工,导致上汽集团未能如愿以偿。最后指出,变"拉式"国产化为"推式"国产化更有利于企业从外部获取技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梅  
印尼汽车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初,经历过进口替代、本地化、国产化再到自由开放的不同时期,但时至今日印尼汽车产业仍处于汽车产业链的低端,即印尼汽车工业正处在低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向高端零部件生产发展的阶段。随着印尼经济的发展以及中产阶级的壮大,印尼步入汽车消费和生产大国,并成为中国车企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国。中国车企从21世纪初开始试水印尼市场,从销售到组装投资,拓荒之路异常艰苦。面对日资独大印尼的汽车市场,长期的发展战略、精准的市场定位、良好的金融和售后服务以及品牌树立,是中国车企征战印尼汽车市场的基本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