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3)
- 2023(14549)
- 2022(12349)
- 2021(11356)
- 2020(9494)
- 2019(21938)
- 2018(21513)
- 2017(40571)
- 2016(21666)
- 2015(24671)
- 2014(24359)
- 2013(24441)
- 2012(23434)
- 2011(21542)
- 2010(21699)
- 2009(20161)
- 2008(20144)
- 2007(18248)
- 2006(16086)
- 2005(14797)
- 学科
- 济(103292)
- 经济(103210)
- 业(62311)
- 管理(61363)
- 企(49290)
- 企业(49290)
- 方法(39360)
- 数学(34185)
- 数学方法(33942)
- 中国(32841)
- 农(28691)
- 地方(26345)
- 业经(23450)
- 技术(21412)
- 财(21059)
- 贸(20694)
- 贸易(20676)
- 易(20052)
- 农业(19212)
- 制(18791)
- 学(18321)
- 银(17374)
- 银行(17343)
- 行(16839)
- 融(16704)
- 金融(16702)
- 环境(15240)
- 地方经济(14964)
- 发(14889)
- 和(14749)
- 机构
- 学院(317667)
- 大学(316803)
- 济(142812)
- 经济(140150)
- 管理(119947)
- 研究(116388)
- 理学(101985)
- 理学院(100775)
- 管理学(99367)
- 管理学院(98731)
- 中国(89521)
- 京(68311)
- 科学(67872)
- 财(62577)
- 所(59261)
- 研究所(53523)
- 农(52847)
- 中心(52333)
- 财经(49032)
- 江(48955)
- 经济学(44749)
- 经(44478)
- 北京(44339)
- 业大(43958)
- 范(42619)
- 师范(42239)
- 院(41394)
- 农业(41244)
- 经济学院(40321)
- 州(39077)
- 基金
- 项目(204193)
- 科学(161890)
- 研究(153073)
- 基金(147165)
- 家(127555)
- 国家(126464)
- 科学基金(108000)
- 社会(99136)
- 社会科(94173)
- 社会科学(94152)
- 省(80663)
- 基金项目(77267)
- 教育(69661)
- 划(67494)
- 自然(66051)
- 自然科(64565)
- 自然科学(64546)
- 自然科学基金(63444)
- 编号(61069)
- 资助(59628)
- 发(50372)
- 成果(50059)
- 创(47427)
- 重点(46563)
- 部(45810)
- 课题(43873)
- 创新(43649)
- 国家社会(41582)
- 发展(41348)
- 展(40666)
- 期刊
- 济(163782)
- 经济(163782)
- 研究(100505)
- 中国(70983)
- 农(49762)
- 财(46971)
- 管理(46965)
- 学报(45580)
- 科学(44877)
- 教育(37586)
- 大学(34747)
- 农业(34001)
- 融(32694)
- 金融(32694)
- 学学(32348)
- 技术(29440)
- 经济研究(27258)
- 业经(27127)
- 财经(24649)
- 问题(21795)
- 经(21489)
- 业(19718)
- 贸(19015)
- 技术经济(18177)
- 世界(16935)
- 国际(16819)
- 科技(16345)
- 商业(15470)
- 统计(14780)
- 坛(14746)
共检索到496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颖 潘志刚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仍十分薄弱 ,至今未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 ,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还有很艰辛而漫长的路要走。本文根据国内汽车业的发展状况 ,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中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方式进行了双创新策略分析 ,旨在通过双创新间的紧密融合探索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现实模式。
关键词:
汽车产业 合作创新 自主创新 自主研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培莉 赵南楠
汽车产业关联度波及面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作为全球性的贸易产品是国家创汇的重要来源;汽车产业链劳动密集,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汽车文化融入了现代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又一重要力量;现代汽车作为高新技术的集中载体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汽车产业 自主创新模式 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礼龙 周德群
本文介绍了自主创新下安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状况,分析了安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三条道路,即走开放式创新之路,坚持自我主导下的国际化战略;走集成式创新之路,坚持产品主导下的市场化战略;走跨越式创新之路,坚持自主产权下的品牌化战略。最后,提出安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三点启示,即创建特色企业文化,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以人为本,实施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汽车产业 安徽汽车产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慰 李怀
从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看,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供应企业都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零部件供应商在创新方面的投入高于整车生产企业,同时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创新也有助于发现技术供应链中出现的问题。然而,研究发现,我国整车生产企业的创新投入远大于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投入。并且,我国汽车工业企业间技术扩散的方法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区别。本文在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刻画出我国汽车工业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多种机制,如模仿机制、开放式创新机制、消化吸收再创新机制、积累和自主创新机制等,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机制,归纳出当前工业化发展阶段中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长...
关键词:
汽车工业 自主创新机制 开放式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昭宁 杨祥梅
通过对自主创新内涵和产业创新系统概念的阐述,提出了产业自主创新系统概念;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发展现状;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总体目标、构建原则并构建了具体模型;对模型运行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严扬帆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条件下,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实施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计划,攻克关键技术、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等技术创新策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国 汽车产业 技术创新 对策 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刘珊珊 李健
以2000~2010年上市汽车企业为样本数据,从企业研发国际化及网络中心位置两个方面探讨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将网络中心位置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研发国际化及创新绩效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对其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企业处于网络越中心的位置也对其创新绩效越有帮助。在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网络中心位置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研发国际化 创新网络 网络位置 创新绩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康慧 张少杰 汤石雨
"加强自主创新,用15年时间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庄严号召。国家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大力强调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文章对正确理解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内涵,自主创新对加速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意义以及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 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峥 刘晓静 何园
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创新能力较弱问题,围绕如何通过并购整合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本文将战略地图方法应用于该研究,构建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并在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根据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本文提出该模式实施应结合平衡计分卡,形成完整的战略体系;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政策的基本导向应是以持续创新成长战略为主导,兼顾生产率提升战略;应将持续创新成长战略指标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引导建立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并购整合模式,以此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持续创新能力 汽车产业 并购整合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铭慎
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笔者通过考察技术联盟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带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用定性分析技术方法对联盟积极效应的各种前提如何被满足或违背,进行研究并利用样本实证,得出了技术联盟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带来正净效应的结论,并指出牵头组建联盟的企业获得的正净效应来自参与联盟的正向间接效应;而参与组建联盟的企业的正净效应来自参与联盟的正向直接效应和负向间接效应叠加。
关键词:
技术联盟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创新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承亮
本文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FDI溢出3个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进行甄别。在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分别运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一阶差分面板数据模型和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依次是技术引进、FDI溢出和自主研发;自主研发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引进和FDI溢出对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是要挖掘和培育内部动力,而非依赖于技术引进和FDI溢出效应,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是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路径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汽车产业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FDI溢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淑秀 卢山冰
文章根据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不同时期各项系数并进行分析比较,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自身价值增加能力不足,产出结构中产品产出同技术产出不匹配;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带动作用最明显,对消费需求依赖度逐步扩大;汽车产业与自身的关联性最强,与其他产业存在多种直接间接联系,其结构优化将会间接影响其他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淑秀 卢山冰
文章根据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不同时期各项系数并进行分析比较,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自身价值增加能力不足,产出结构中产品产出同技术产出不匹配;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带动作用最明显,对消费需求依赖度逐步扩大;汽车产业与自身的关联性最强,与其他产业存在多种直接间接联系,其结构优化将会间接影响其他产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廖进中 柒江艺
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要取得长足进展,诸多要素中的关键在于有效融资和资源有效配置。但自主创新成果的公共物品属性使R&D融资市场失灵、项目申报的私人物品属性使财政R&D配置政府失灵、导致汽车产业R&D投入不足和R&D配置失效。从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出发,提出了开征研发税的构想,通过国家税收行为积累资金,创新R&D投入体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保林
论文界定了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概念,从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开发能力4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现状,并提出了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产业竞争力 价格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