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2)
- 2023(15501)
- 2022(13061)
- 2021(12289)
- 2020(10293)
- 2019(23950)
- 2018(23708)
- 2017(44586)
- 2016(23905)
- 2015(27415)
- 2014(27185)
- 2013(27087)
- 2012(25196)
- 2011(23105)
- 2010(23131)
- 2009(21637)
- 2008(21396)
- 2007(19440)
- 2006(16997)
- 2005(15322)
- 学科
- 济(106082)
- 经济(105994)
- 业(69181)
- 管理(69171)
- 企(56693)
- 企业(56693)
- 方法(48650)
- 数学(43014)
- 数学方法(42365)
- 中国(30296)
- 农(28786)
- 技术(23386)
- 业经(23110)
- 财(22830)
- 学(21011)
- 贸(20873)
- 贸易(20861)
- 易(20349)
- 地方(19629)
- 制(19283)
- 农业(19087)
- 理论(16589)
- 银(16099)
- 银行(16052)
- 行(15407)
- 融(15269)
- 金融(15266)
- 和(15163)
- 环境(14402)
- 产业(14314)
- 机构
- 大学(352532)
- 学院(352371)
- 济(150487)
- 经济(147554)
- 管理(134526)
- 研究(124062)
- 理学(115843)
- 理学院(114576)
- 管理学(112452)
- 管理学院(111812)
- 中国(93969)
- 科学(76261)
- 京(75718)
- 财(65202)
- 所(63727)
- 农(61327)
- 研究所(58118)
- 中心(56301)
- 业大(53377)
- 江(52928)
- 财经(52059)
- 农业(48560)
- 北京(48508)
- 经(47352)
- 经济学(46835)
- 范(44908)
- 院(44540)
- 师范(44369)
- 经济学院(42261)
- 州(41904)
- 基金
- 项目(234426)
- 科学(184341)
- 研究(169519)
- 基金(169478)
- 家(149615)
- 国家(148441)
- 科学基金(125966)
- 社会(107315)
- 社会科(101893)
- 社会科学(101866)
- 省(92098)
- 基金项目(88128)
- 自然(81316)
- 自然科(79515)
- 自然科学(79491)
- 教育(78844)
- 自然科学基金(78116)
- 划(78094)
- 资助(70844)
- 编号(67263)
- 成果(54696)
- 重点(53960)
- 创(53044)
- 部(52115)
- 发(52022)
- 创新(49032)
- 课题(48232)
- 国家社会(44964)
- 科研(44836)
- 教育部(44383)
- 期刊
- 济(163116)
- 经济(163116)
- 研究(103262)
- 中国(73239)
- 学报(56957)
- 农(55877)
- 科学(53462)
- 管理(52084)
- 财(49660)
- 大学(43120)
- 学学(40562)
- 教育(40539)
- 农业(38436)
- 技术(35159)
- 融(30024)
- 金融(30024)
- 经济研究(27584)
- 财经(26130)
- 业经(25989)
- 经(22743)
- 业(22302)
- 问题(21489)
- 技术经济(20307)
- 统计(19119)
- 贸(19058)
- 科技(18649)
- 策(18071)
- 世界(16908)
- 版(16834)
- 国际(16404)
共检索到527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晓红 杜俊容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危害,并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视角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和实现路径作了一定的探讨,以期为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创新模式的选择有所启示。
关键词:
汽车产业 技术创新动力 技术创新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庭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合资企业的体制性与环境性约束以及自主企业的规模性约束,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了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水平间的不同步,危害到产业的整体发展。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开始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道路,试图通过超前要素投入、中间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等发展战略来解决产业的技术创新问题。然而发展战略本身存在不足,国内产业环境与市场环境也降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效果。对此,技术本位路线、市场反馈机制以及政府的针对性政策调整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
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新 市场势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培莉 赵南楠
汽车产业关联度波及面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作为全球性的贸易产品是国家创汇的重要来源;汽车产业链劳动密集,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汽车文化融入了现代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又一重要力量;现代汽车作为高新技术的集中载体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汽车产业 自主创新模式 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严扬帆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条件下,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实施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计划,攻克关键技术、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等技术创新策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国 汽车产业 技术创新 对策 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艾少伟 苗长虹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基本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后发现:在基本格局上,内资后发优势与外资技术优势共同塑造的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新景观导致了外资在竞争格局中具有主导地位,汽车产业日益向三大都市圈集聚,但学习效率上存在行业整体和个体差异,其技术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在总体上逐渐提升;在模式选择上,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模式的合资合作倾向和重组并购倾向同时并存,但在发展道路的性质上,"市场换技术"政策导致的依附发展局面和"走出去"政策对汽车产业自立发展的推动,突显了政策的重要作用;在自主品牌创建及学习绩效上,合资模式侧重于"开发",具有"合资+自主"混合创新特征,而民营模式更注重"探索",具有"自主+合作"开放式自主创新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峥 刘晓静 何园
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创新能力较弱问题,围绕如何通过并购整合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本文将战略地图方法应用于该研究,构建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并在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根据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本文提出该模式实施应结合平衡计分卡,形成完整的战略体系;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政策的基本导向应是以持续创新成长战略为主导,兼顾生产率提升战略;应将持续创新成长战略指标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引导建立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并购整合模式,以此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持续创新能力 汽车产业 并购整合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颖 潘志刚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仍十分薄弱 ,至今未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 ,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还有很艰辛而漫长的路要走。本文根据国内汽车业的发展状况 ,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中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方式进行了双创新策略分析 ,旨在通过双创新间的紧密融合探索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现实模式。
关键词:
汽车产业 合作创新 自主创新 自主研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颖琦 席锐 周菲
首先,基于文献梳理及产业发展分析,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DEMATEL方法,确定不同因素在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发挥作用及相互影响关系,并根据中心度与原因度分析结果,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因果关系和存量流量图。然后,基于模型设计了包括增强环境支撑、增加企业创新投入、提升产业凝聚力、促进人才吸引与培养、及多因素协同作用共5种技术创新路径的优化方案,并结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据,运用Vensim软件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优化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淑秀 卢山冰
文章根据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不同时期各项系数并进行分析比较,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自身价值增加能力不足,产出结构中产品产出同技术产出不匹配;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带动作用最明显,对消费需求依赖度逐步扩大;汽车产业与自身的关联性最强,与其他产业存在多种直接间接联系,其结构优化将会间接影响其他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淑秀 卢山冰
文章根据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不同时期各项系数并进行分析比较,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产业自身价值增加能力不足,产出结构中产品产出同技术产出不匹配;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带动作用最明显,对消费需求依赖度逐步扩大;汽车产业与自身的关联性最强,与其他产业存在多种直接间接联系,其结构优化将会间接影响其他产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群林 吴花平 邵云飞
本文从汽车特征、汽油价格和燃油效率技术入手,探求我国近年来建立的燃油经济性管制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燃油经济性技术是否产生诱导性创新。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实证检验后发现:包括整车重量等在内的汽车特征对燃油经济性存在正向影响,同时,管制所诱导的燃油效率技术的创新也对燃油经济性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应对政府燃油经济性管制的途径除了考虑优化整车质量、功率/重量、变速器类型、车辆种类和排量等汽车传统特征这个途径外,还应着重考虑燃油效率技术的研发,当前,国内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均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新能源汽车即为明证。此外,我国汽油价格虽然对燃油经济性也具有正向影响,但微乎其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禹霆 王岭
摘要: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CSCP(产业特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范式,运用CSCP分析范式对中国汽车产业进行产业组织模式研究,并对产业绩效的主要指标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优化中国汽车产业产业组织的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铭慎
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笔者通过考察技术联盟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带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用定性分析技术方法对联盟积极效应的各种前提如何被满足或违背,进行研究并利用样本实证,得出了技术联盟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带来正净效应的结论,并指出牵头组建联盟的企业获得的正净效应来自参与联盟的正向间接效应;而参与组建联盟的企业的正净效应来自参与联盟的正向直接效应和负向间接效应叠加。
关键词:
技术联盟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柯涛 方国涛 黄日昆
本文从专利信息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广西汽车产业存在专利拥有量少、专利价值低、核心专利少且分散、优势技术地位不牢、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