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19)
- 2023(14468)
- 2022(11781)
- 2021(10829)
- 2020(9100)
- 2019(20734)
- 2018(20490)
- 2017(39546)
- 2016(20483)
- 2015(23401)
- 2014(23046)
- 2013(23011)
- 2012(21265)
- 2011(19208)
- 2010(19552)
- 2009(18572)
- 2008(18326)
- 2007(16387)
- 2006(14741)
- 2005(13755)
- 学科
- 济(122601)
- 经济(122487)
- 业(86232)
- 企(78364)
- 企业(78364)
- 管理(74544)
- 方法(47776)
- 数学(39014)
- 数学方法(38494)
- 业经(34012)
- 农(29386)
- 中国(27971)
- 财(27927)
- 地方(23770)
- 农业(20948)
- 技术(20354)
- 务(19682)
- 财务(19640)
- 财务管理(19617)
- 制(19120)
- 贸(19032)
- 贸易(19018)
- 企业财务(18525)
- 易(18482)
- 和(17702)
- 策(17577)
- 划(17272)
- 理论(17026)
- 体(15900)
- 产业(15766)
- 机构
- 学院(312240)
- 大学(306378)
- 济(153320)
- 经济(151076)
- 管理(126689)
- 理学(108495)
- 理学院(107498)
- 管理学(106033)
- 管理学院(105450)
- 研究(104799)
- 中国(83853)
- 财(66200)
- 京(64059)
- 科学(56604)
- 财经(52927)
- 所(51212)
- 经济学(48412)
- 经(48129)
- 中心(46413)
- 江(45910)
- 研究所(45885)
- 农(43880)
- 经济学院(43473)
- 北京(41156)
- 财经大学(38965)
- 业大(38837)
- 院(36877)
- 商学(36146)
- 商学院(35815)
- 州(35773)
- 基金
- 项目(197473)
- 科学(159477)
- 研究(147985)
- 基金(147516)
- 家(126535)
- 国家(125248)
- 科学基金(110044)
- 社会(100543)
- 社会科(95819)
- 社会科学(95794)
- 基金项目(76454)
- 省(75630)
- 自然(67420)
- 自然科(65966)
- 自然科学(65951)
- 教育(65589)
- 自然科学基金(64896)
- 划(61638)
- 资助(61220)
- 编号(57042)
- 部(44690)
- 发(44664)
- 成果(44561)
- 创(44022)
- 重点(43902)
- 国家社会(43209)
- 创新(40461)
- 业(40048)
- 教育部(39339)
- 课题(39025)
- 期刊
- 济(177804)
- 经济(177804)
- 研究(97262)
- 中国(58537)
- 管理(55063)
- 财(53358)
- 农(41361)
- 科学(40288)
- 学报(36260)
- 技术(31777)
- 经济研究(30023)
- 大学(29812)
- 农业(28962)
- 融(28621)
- 金融(28621)
- 学学(28565)
- 业经(28072)
- 财经(28050)
- 经(24585)
- 教育(23041)
- 问题(22665)
- 技术经济(21096)
- 世界(19587)
- 贸(19227)
- 业(18644)
- 统计(18610)
- 国际(17200)
- 策(17185)
- 现代(15906)
- 商业(15869)
共检索到478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治河 胡树华 管顺丰
解决经济安全问题的决定因素是国内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模式及其利润的产生与分配机制。根据利润的产生与分配机制的分析 ,结合国际经济发展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长远利益出发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国外独资企业模式或外资控股企业模式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 ;合资企业作为后起国家求发展的过渡期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企业应得到重点发展 ,在发展策略上应实施以自主开发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就汽车产业而言 ,应积极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
关键词:
汽车产业 经济安全 企业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泓 柴瑜 张泰
在综合了新古典和结构主义学派关于产业成长与市场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落后国家产业成长的特点,运用“互动学习和产业成长”分析框架,研究了在加入WTO后(市场开放)我国汽车产业中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的战略调整以及这两类企业之间相对竞争优势的变化,并结合当地企业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分析了该产业的未来变化趋势。本项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伴随加入WTO而进行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使得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采取了竞相进行合资或引进新车型的战略,从而加深了它们对跨国公司的依附程度。(2)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双方实力和能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中国汽车产业的...
关键词:
互动学习 产业成长 汽车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艾少伟 苗长虹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基本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后发现:在基本格局上,内资后发优势与外资技术优势共同塑造的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新景观导致了外资在竞争格局中具有主导地位,汽车产业日益向三大都市圈集聚,但学习效率上存在行业整体和个体差异,其技术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在总体上逐渐提升;在模式选择上,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模式的合资合作倾向和重组并购倾向同时并存,但在发展道路的性质上,"市场换技术"政策导致的依附发展局面和"走出去"政策对汽车产业自立发展的推动,突显了政策的重要作用;在自主品牌创建及学习绩效上,合资模式侧重于"开发",具有"合资+自主"混合创新特征,而民营模式更注重"探索",具有"自主+合作"开放式自主创新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良春 陈俊科
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 (一)市场规模我们研究的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是指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见表1。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禹霆 王岭
摘要: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CSCP(产业特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范式,运用CSCP分析范式对中国汽车产业进行产业组织模式研究,并对产业绩效的主要指标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优化中国汽车产业产业组织的途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袁中许
新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产生逆转,现有对外依赖和被动发展模式日益成为该产业新阶段战略发展的严重制约。为此,本文提出凝聚动力和造就创新竞争能力相贯通的追逐发展模式。并从本土性因素系统内生创新与产业系统内行业协同视角出发,建构了"动力与能力"追逐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形成与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行业2001~2010年度面板数据,进行该现实假定模式形成的"二维"关联检验与模式水平估计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追逐发展模式前行态势缓慢和趋弱,因素系统内在核心因素呈现普遍障碍,导致行业间存在长期矛盾与失调。故而,中国汽车产业应着力向该新模式转变,同时亟需重心培育与跨越提升。进而提出以下措施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峥 刘晓静 何园
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创新能力较弱问题,围绕如何通过并购整合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本文将战略地图方法应用于该研究,构建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并在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根据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本文提出该模式实施应结合平衡计分卡,形成完整的战略体系;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政策的基本导向应是以持续创新成长战略为主导,兼顾生产率提升战略;应将持续创新成长战略指标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引导建立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并购整合模式,以此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持续创新能力 汽车产业 并购整合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培莉 赵南楠
汽车产业关联度波及面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作为全球性的贸易产品是国家创汇的重要来源;汽车产业链劳动密集,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汽车文化融入了现代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又一重要力量;现代汽车作为高新技术的集中载体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汽车产业 自主创新模式 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沈洊
全球化趋势下国内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扩张给东道国的产业发展带来多种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外部经济环境和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 ,并从提高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建海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将成为把公众对汽车的潜在需求转化成为现实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目前 ,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汽车生产体系 ,大国的市场优势、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优势、工业配套的规模优势逐步显现。中国已加入WTO ,中国将在开放中逐步融入全球汽车制造分工体系 ,随着全球汽车制造跨国公司的进入和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 ,中国有望在未来10~20年 ,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汽车产业 汽车市场 消费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安 黄志斌
文章以SWOT定量模型为基础,以(AHP)层次分析法为手段,对中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文中运用大量数据对国内外汽车生产状况进行比较,从权重角度进一步突显了政府科技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为科技政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分析支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梅
印尼汽车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初,经历过进口替代、本地化、国产化再到自由开放的不同时期,但时至今日印尼汽车产业仍处于汽车产业链的低端,即印尼汽车工业正处在低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向高端零部件生产发展的阶段。随着印尼经济的发展以及中产阶级的壮大,印尼步入汽车消费和生产大国,并成为中国车企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国。中国车企从21世纪初开始试水印尼市场,从销售到组装投资,拓荒之路异常艰苦。面对日资独大印尼的汽车市场,长期的发展战略、精准的市场定位、良好的金融和售后服务以及品牌树立,是中国车企征战印尼汽车市场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印尼汽车产业 中国车企 投资策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小蒂 贾钰哲
本文从技术、市场两个维度及其协同互动建立一个"三角形"的分析框架来探索以要素配置优化为特征的企业家创新在市场势力构建中的作用机理与途径,并运用汽车产业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知识产权获取与市场(尤其是中间品市场)的渠道控制能力提升是构建市场势力的重要途径,而企业家创新通过诸要素在多种新组合中的试错可实现经营绩效的显著提升与市场份额的有效扩大,从而超越单纯的技术创新。企业家在整合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时可驾驭宏观经济周期,在经济低谷时期积极进行技术寻求型与市场拓展型的并购,提升研发成果的时效性;对高附加值中间品的核心技术环节加大研发投入,选择与自身资源禀赋及市场需求偏好相匹配的先进适...
关键词:
企业家 创新 配置优化 市场势力 正反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公朴 王玉 朱舟 王蔷 李太勇
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产业层次的分析从产业发展和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两个角度进行;企业层次的分析从本国资本对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对战略性产业内重要产品的控制力以及政府对战略性产业内部主要企业重大投资和发展方向的控制力三个方面进行。本文集中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产业安全 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