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4)
2023(13856)
2022(11608)
2021(10514)
2020(9028)
2019(20679)
2018(19895)
2017(38153)
2016(20750)
2015(23534)
2014(23066)
2013(23331)
2012(21936)
2011(19995)
2010(19757)
2009(18490)
2008(18394)
2007(16306)
2006(14041)
2005(12475)
作者
(63810)
(53669)
(53593)
(50796)
(33822)
(25819)
(24288)
(20998)
(20155)
(18785)
(18376)
(17761)
(16988)
(16907)
(16884)
(16655)
(16405)
(15922)
(15406)
(15306)
(13478)
(13150)
(13091)
(12210)
(11974)
(11956)
(11774)
(11702)
(10777)
(10736)
学科
(96697)
经济(96601)
(57587)
管理(56998)
方法(46557)
(44772)
企业(44772)
数学(42056)
数学方法(41778)
中国(25658)
(25495)
(22547)
(20634)
贸易(20629)
(20106)
业经(20003)
(18801)
地方(17230)
农业(17109)
(16198)
技术(14061)
产业(13834)
(13797)
财务(13777)
财务管理(13744)
(13697)
(13676)
金融(13674)
银行(13635)
环境(13564)
机构
大学(314005)
学院(311078)
(139048)
经济(136784)
管理(117910)
研究(111374)
理学(103042)
理学院(101873)
管理学(100368)
管理学院(99814)
中国(82960)
科学(68672)
(65634)
(61397)
(59255)
(57667)
研究所(53067)
业大(50951)
中心(49860)
农业(49163)
财经(48872)
经济学(44970)
(44746)
(43810)
北京(41206)
经济学院(41019)
(39065)
(37887)
师范(37360)
财经大学(36598)
基金
项目(213800)
科学(168342)
基金(158776)
研究(148204)
(141865)
国家(140770)
科学基金(118962)
社会(97861)
社会科(93131)
社会科学(93104)
基金项目(83637)
(81177)
自然(77673)
自然科(75974)
自然科学(75946)
自然科学基金(74721)
(69914)
教育(67012)
资助(65336)
编号(55873)
重点(48963)
(48375)
(46886)
(44771)
成果(44176)
国家社会(42314)
创新(42035)
科研(41752)
教育部(41042)
计划(40685)
期刊
(141913)
经济(141913)
研究(87530)
学报(56651)
中国(54900)
(54530)
科学(50216)
(44470)
大学(41596)
管理(40609)
学学(39740)
农业(37183)
(26424)
金融(26424)
经济研究(25164)
财经(24927)
技术(24210)
教育(23637)
业经(22149)
(21554)
(21286)
问题(19777)
(18447)
技术经济(16641)
(15795)
世界(15785)
统计(15656)
国际(15577)
科技(14606)
商业(14500)
共检索到444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献金  陈晓乐  
本文采用我国24个主要汽车生产省份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测算,发现在我国汽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年份中技术效率TE的增长贡献较大,而技术进步TP的增长贡献较小;并进一步选取变量建立半对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发现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TP和技术效率TE的增长均有较大贡献,而FDI、R&D主要是通过对TE产生作用进而促进TFP的提升;政策并未对TP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鼓励兼并重组主要是产生了规模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生延超  欧阳峣  
入世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得到迅速成长。但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到底是简单的规模扩张复制还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受到质疑。本文基于非参数Malquist指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运用该方法测算了中国汽车工业入世以来整体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汽车工业各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结果显示:入世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TFP是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因素共同推动的,但技术效率的影响相对有限,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同时,子行业中差异明显,汽车业和汽车摩托车配件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且都是由技术进步推动;车用发动机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且逐年下降趋势明显;改装汽车业的技术含量不高,更多的是依赖于规模效应的发挥;摩托车业的产业地位导致其TFP、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都呈下降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铮争  吴殿廷  袁俊  徐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利用1980-2004年中国各省区汽车产业数据,计算并分析基尼系数判断汽车产业在省区之间分布的不平衡性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分散而在90年代更趋集中,但是基尼系数值并不大,是一种相对集中。基于汽车产业区域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地理集中的决定因素,统计结果表明,规模经济、技术外溢、市场容量、城市化水平、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分布的显著因素。外商投资与汽车产业地理集中成正相关,但效应并不显著。产业集中并没有促进产业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产品差异导致汽车产业的空间分散成为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春梅  
基于效率视角,以北京市4家汽车生产企业为例,应用数据包络法进行实证分析。使用三项投入要素和一项产出要素,运用DEAP2.1软件计算出北京市汽车产业生产效率。然后加入环保投资这项投入要素,计算出汽车产业生产效率。进而对这两种计算环境下的生产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强度的环境规制超出企业的"消化"能力,导致汽车产业生产效率下降;而适当有效的环境规制则能降低汽车企业生产成本,使生产效率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晋鹏  宋晓洪  
文章基于2003~2011年间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粮食全要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粮食直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直补金额的增长不仅抑制了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还抑制了农户对技术使用效率的提升,仅实现了促进粮食生产技术的进步;粮食直补不仅具有推动效率提升的激励效应,还有阻碍生产效率提高的挤出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元贵  聂靓  
文章利用2002~2006年的部分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的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汽车产业各投入要素对我国汽车产业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投入及相关政策扶持其发展起一定作用。相对而言,人力资本因素影响较小。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上,作者给出了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曼茵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能源环境问题的升温,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态势,深刻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文章着重分析了汽车技术进步、全球汽车市场竞争、跨国汽车公司重组、各国政府监管等影响国际汽车产业发展变化的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莉  鲍晓华  
利用中国整车制造企业的数据,对企业外包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分析企业外包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汽车企业的外包水平在1998—2007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类型企业外包的变化趋势是有差异的,并且外资和出口企业的外包水平明显高于内资和非出口企业;整体上看,生产率异质性、产品要素密集度、资产专用性都是影响企业外包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外包动因的关键归根结底就是降低成本;此外,企业各种特征因素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企业外包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吕智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利用中国700余家汽车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关系。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水平决定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存在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率水平最高的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在国内经营,生产率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出口市场选择。以发达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与非出口企业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但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润琴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入世后其前途和命运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入世后我国许多行业的产品将会受到冲击,其中,汽车工业可能是受冲击最大、负面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海龙  汪海粟  
在支持汽车产业方面,中国政府颁布了系列国产化政策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化发展。国产化率是国产化政策中的重要标准,它的概念和计算方式影响着国产化政策实施的方向和最终效果。现行有关汽车产业国产化率的概念既不能反映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状况,也掩盖了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外资化、合资化的问题,将导致国产化政策不能有效地实现对汽车产业自主化的扶持。因此,需要对现行国产化率的计算标准进行重新分析和界定。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国产化率标准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其危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制定更加合理的国产化率标准来推进国产化政策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的促进。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符淼  
本文利用能源消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单位GDP能源消耗不断降低的特殊现象.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有显著的短期影响,当第一产业比例下降或第二产业比例上升时,能源消耗增加。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消耗的作用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中.2000年后能源消耗重新抬头并不否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而是缺乏节能意识的负面影响抵消并逆转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嘉雯  陈华超  徐强  
文章基于总量和分类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能源消费以及对应的碳排放,使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1980—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生产率的提高对减少碳排放逐渐产生正向影响,滞后3期对碳排放有促进作用,滞后4期才能对碳排放产生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生产率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微乎其微,碳排放的增加仍然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似臣  魏芳兰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4~2008年的零售业数据,对中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推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