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7)
2023(8431)
2022(7084)
2021(6980)
2020(5894)
2019(13836)
2018(13685)
2017(25545)
2016(13687)
2015(15920)
2014(15378)
2013(15144)
2012(14019)
2011(12966)
2010(13012)
2009(11988)
2008(11830)
2007(10105)
2006(8930)
2005(8083)
作者
(40155)
(33704)
(33646)
(32145)
(21568)
(15989)
(14929)
(13090)
(12932)
(11820)
(11789)
(11503)
(10883)
(10860)
(10605)
(10465)
(10026)
(9810)
(9644)
(9454)
(8628)
(8253)
(8212)
(7805)
(7594)
(7482)
(7469)
(6981)
(6739)
(6730)
学科
(61021)
经济(60963)
管理(33167)
(31046)
方法(30754)
数学(28087)
数学方法(27527)
(24534)
企业(24534)
中国(18278)
(14204)
(13834)
(13536)
贸易(13526)
(13219)
业经(10884)
(10869)
(9701)
环境(9553)
理论(9157)
(8975)
农业(8968)
银行(8954)
(8763)
金融(8761)
(8714)
(8435)
地方(8375)
(7854)
技术(7645)
机构
大学(203970)
学院(199819)
(87600)
经济(86156)
研究(74978)
管理(74416)
理学(64798)
理学院(63987)
管理学(62482)
管理学院(62138)
中国(57280)
科学(46440)
(44373)
(38360)
(36996)
研究所(35581)
(32963)
中心(32505)
财经(30325)
业大(29057)
经济学(28643)
北京(28339)
(27953)
(27466)
(27141)
(27001)
师范(26870)
农业(26100)
经济学院(25791)
财经大学(22854)
基金
项目(138325)
科学(110392)
基金(104647)
研究(96634)
(93766)
国家(93186)
科学基金(78952)
社会(63202)
社会科(60125)
社会科学(60109)
基金项目(54132)
自然(52155)
自然科(51091)
自然科学(51077)
自然科学基金(50169)
(49981)
教育(45066)
(44556)
资助(44446)
编号(36249)
重点(32349)
(32052)
成果(29684)
(29588)
(28489)
国家社会(27837)
中国(27593)
教育部(27356)
科研(27007)
创新(26925)
期刊
(89131)
经济(89131)
研究(59864)
中国(37896)
学报(33596)
科学(32740)
(29208)
管理(27824)
(25786)
大学(25598)
学学(24161)
农业(20462)
教育(20182)
技术(17091)
经济研究(16250)
(15716)
金融(15716)
财经(15110)
(13146)
(12380)
统计(12083)
业经(11973)
问题(11840)
(11819)
世界(11562)
国际(10875)
(10508)
资源(10259)
技术经济(10146)
(9615)
共检索到291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宁  
产业集聚现象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重度污染企业的集聚现象是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对集聚地区的环境生态带来更加沉重的压力负担。文章在1998年-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库提供的原始数据基础上,参照Ellision&Glaeser 1997的行业集聚度指标,在省级层面上,测算中国重度污染行业2000年、2003年、2006年、2007年四年的集聚程度及其演化。文章发现,整体来看中国重度污染行业在考察期内有着集聚加剧的现象,地理布局的集中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的环境状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宁  
产业集聚现象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重度污染企业的集聚现象是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对集聚地区的环境生态带来更加沉重的压力负担。文章在1998年-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库提供的原始数据基础上,参照Ellision&Glaeser 1997的行业集聚度指标,在省级层面上,测算中国重度污染行业2000年、2003年、2006年、2007年四年的集聚程度及其演化。文章发现,整体来看中国重度污染行业在考察期内有着集聚加剧的现象,地理布局的集中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的环境状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冬雪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四种模式,选取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多样化集聚中,产业间内在关联性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相关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无关多样化集聚则会加剧环境污染。此外,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并受城市特征的影响。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多样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国刚  王明利  杨春  
农业地理集聚是有效实现农业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以畜牧业为例,采用基尼系数、专业化指数、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平均集聚率等指标与模型,分析了畜牧业地理集聚的发展特征、演变态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80—2011年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程度不断增强,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再到稳定上升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但不同畜产品生产的地理集聚过程差异显著;省域尺度上,畜牧业平均集聚率重心不断北移,逐步形成了北方地区高度集聚、南方地区中低度集聚的空间分异格局;畜牧业地理集聚格局经历了由自然集聚到空间重构再到空间优化的过程,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力以及市场与政策,在不同时期主导着中国畜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构成了我国畜牧业地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冬雪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四种模式,选取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多样化集聚中,产业间内在关联性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相关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无关多样化集聚则会加剧环境污染。此外,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并受城市特征的影响。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多样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耀彬  冷青松  
集聚理论认为,人口集聚可能通过外部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变化,而且由于空间的异质性使得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表述二者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该文选取2003年—2016年中国20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人口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1)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效应.2)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在跨过门槛值3.961之前,人口集聚会加剧雾霾污染;在跨过门槛值之后,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出现边际递减现象.由此,提出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联防治霾政策、重点关注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灵活处理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非线性关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逸  陈銮  刘子惠  陈逸敏  
产业集聚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议题,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对基于消费逻辑生长的旅游休闲服务产业关注不足,尚未充分揭示其集聚特征。文章借助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空间分析算法,以广州城市休闲娱乐业为例,对城市休闲产业集聚特征展开探索式研究。具体而言,该文基于地理空间分析中的最大团挖掘算法,编制出同位模式,对184249条广州市的休闲兴趣点(POI)数据,计算最为流行的空间共现关联,以此捕捉城市休闲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组合模式,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同位模式可以准确地捕捉出城市休闲产业的集聚模式,休闲产业基本上以三阶为组团单位(即3类业态),在城市空间上呈现出广泛的分布,四阶为组团单位的流行度显著降低,五阶基本不具备流行度。第二,在所有流行团中,美容美发店这类POI的中心度最高,是关联其他休闲业态的最核心要素,而美容美发和餐饮的组合,在三阶、四阶流行团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是休闲产业的集聚核,构成了城市各个休闲中心和节点的基本功能。第三,以资源为导向和需要特定产业环境的休闲产业,基本不具备流行度。该研究创新性地将空间同位模式应用到城市休闲产业中,且较为精准地捕捉到现有研究尚难以揭示的休闲产业集聚模式,积极推动了基于海量数据的城市旅游休闲产业集聚研究,其发现能直接为目的地营销、产业行业管理与城市规划提供新的决策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污染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难点与痛点,而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正是造成长江环境问题的重要诱因。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出发,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识别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格局并探究其绿色经济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深度弱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朝绿色低碳化转型;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区分异显著,中上游地区污染产能集聚能力较强;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能力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长期绿色转型机制,上中下游地区绿色转折速率梯度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集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张杰  汪峰  蒋洪强  王金南  姜玲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最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工业集中发展区。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的现状,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明确大气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京津冀2013年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钢铁冶炼行业、电力热力行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化工是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排放行业;(2)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唐山、天津、邯郸和石家庄,合计占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张杰  汪峰  蒋洪强  王金南  姜玲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最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工业集中发展区。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的现状,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明确大气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京津冀2013年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钢铁冶炼行业、电力热力行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化工是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排放行业;(2)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唐山、天津、邯郸和石家庄,合计占到整个区域SO_2和NO_x排放的60%和64%;(3)京津冀区域SO_2和NO_x排放密度高于5 t/km2的区域分别占整个区域面积的19.3%和19.1%,在唐山、石家庄、邯郸、天津、保定、廊坊等形成集中的大气污染集聚区。针对上述重点污染行业和污染排放密集区域,应开展区域协同综合治理,通过区域间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措施,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郭士康  
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测算各省份产业集聚程度,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环境污染指数,通过构建GTWR模型考察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环境污染差异性与关联性并存,环境污染指数整体表现为"东强西弱"的态势;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及异质性;各区域两要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时序波动方向以及作用强度不同;系数时变形态不同,呈现"倒U"型、下降等变化态势;系数空间分布呈现东、中、西部梯度变化的格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史昊天  黄春晓  
以深圳机器人产业为研究对象,追溯机器人产业在深圳的发展历程。运用ArcGIS软件分析深圳市机器人企业POI数据,得出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西密东疏的特征,产业园区、商务办公楼与产学研基地影响企业区位选择。进一步归纳园区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三类机器人产业集聚模式与空间形式,探索机器人产业对城市发展与结构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发现机器人产业促进城市空间、产业、劳动力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提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策略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城市产业升级转型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王维  廖洋琴  张新芝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产业集中率与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4个指标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地理集聚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地理集聚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3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鱼类是水产养殖业主体,但贝类发展速度最快;1997—2012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其中贝类集聚水平最高,而鱼类最低,但水产养殖业的集聚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从水产养殖业的空间演变来看,我国存在东部沿海海洋水产养殖带和内陆沿长江淡水水产养殖带,水产养殖业的南北分异特征明显,南方地区在水产品总量、鱼类和虾蟹类产量方面优于北方,但在贝类生产方面不如北方;水厂养殖业也存在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以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将全国划分为水产养殖条件优越区(>800mm)、一般区(400mm~800mm)和限制区(<400mm)3类。从水产养殖业空间集聚演化机制方面来看,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决定了其基本空间格局,技术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政策推动以及市场利益驱动则推动着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发展格局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满凤  甘泸暘  
为评估污染的聚集状况,分别用HerfindaHl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污染集聚度水平,通过全局与局部的空间相关检验,分析了全国各地区污染集聚度的时空演化。结果显示:我国污染集聚处于弱集聚态势;从地区内部看,2001~2013年上海均为污染集聚度最高城市;各地区固体废弃物污染集聚度在2001~2013年内有较大波动;2001~2013年污染在全局范围内具有空间扩散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荣辉  原毅军  
本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2003-2012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区分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线性计量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进一步从产业集聚动态演化的视角考察了集聚发展阶段变迁对污染减排的差异化影响。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多样化集聚的发展模式优于专业化集聚。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了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呈现一种"U"型关系;多样化集聚的面板门限模型具有3个门限值,表明技术创新、专业的环保产业、闭合的物质循环系统,以及"拥塞效应"、路径依赖和结构僵化等因素的交替作用,使多样化集聚与污染减排的关系更为复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