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0)
- 2023(13335)
- 2022(11581)
- 2021(11153)
- 2020(9189)
- 2019(21492)
- 2018(21215)
- 2017(40852)
- 2016(22120)
- 2015(24653)
- 2014(24513)
- 2013(24514)
- 2012(22569)
- 2011(20467)
- 2010(20037)
- 2009(18201)
- 2008(17610)
- 2007(15015)
- 2006(12878)
- 2005(11333)
- 学科
- 济(90427)
- 经济(90332)
- 管理(60311)
- 业(57165)
- 企(46035)
- 企业(46035)
- 方法(42486)
- 数学(37466)
- 数学方法(37100)
- 中国(25390)
- 农(23390)
- 财(21077)
- 学(20332)
- 业经(18354)
- 地方(18173)
- 贸(18009)
- 贸易(18001)
- 易(17559)
- 农业(15776)
- 环境(15771)
- 制(15447)
- 和(13951)
- 技术(13380)
- 银(13371)
- 银行(13332)
- 理论(13156)
- 务(13091)
- 融(13068)
- 金融(13066)
- 财务(13030)
- 机构
- 大学(315262)
- 学院(310621)
- 济(129232)
- 经济(126770)
- 管理(122932)
- 研究(110478)
- 理学(107533)
- 理学院(106273)
- 管理学(104521)
- 管理学院(103966)
- 中国(81274)
- 科学(68995)
- 京(67671)
- 财(55782)
- 所(55667)
- 研究所(51486)
- 农(51422)
- 中心(48764)
- 业大(47205)
- 财经(46039)
- 北京(42938)
- 经(42225)
- 江(41757)
- 范(41224)
- 师范(40836)
- 农业(40601)
- 院(40002)
- 经济学(39922)
- 经济学院(36133)
- 财经大学(34678)
- 基金
- 项目(220740)
- 科学(174072)
- 基金(163068)
- 研究(158995)
- 家(143704)
- 国家(142625)
- 科学基金(121582)
- 社会(101445)
- 社会科(96222)
- 社会科学(96197)
- 基金项目(86770)
- 省(82660)
- 自然(79717)
- 自然科(77893)
- 自然科学(77873)
- 自然科学基金(76490)
- 教育(71880)
- 划(71255)
- 资助(67316)
- 编号(62577)
- 成果(50663)
- 部(49838)
- 重点(49457)
- 发(47074)
- 创(45578)
- 课题(42830)
- 科研(42757)
- 国家社会(42675)
- 创新(42652)
- 教育部(42622)
- 期刊
- 济(133334)
- 经济(133334)
- 研究(91888)
- 中国(55037)
- 学报(52325)
- 科学(48737)
- 农(46307)
- 管理(43486)
- 财(39786)
- 大学(39114)
- 学学(36898)
- 农业(32875)
- 教育(31466)
- 融(24495)
- 金融(24495)
- 技术(24211)
- 经济研究(22428)
- 财经(22265)
- 业经(19873)
- 经(19093)
- 问题(17806)
- 业(17664)
- 图书(15692)
- 科技(15255)
- 贸(14838)
- 资源(14598)
- 技术经济(14546)
- 理论(14545)
- 版(14281)
- 世界(14114)
共检索到441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亦文 文晓茜 胡宗义
本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Theil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对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差异进行测算,并基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空间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差异显著,以200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西部差异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存在α收敛;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不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而在引入人均GDP、产业结构等六个变量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即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贸易自由度增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各地区污染物...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强度 地区差异 β收敛 α收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创
为了全面评估和了解中原地区的区域环境污染的分布状况及其差距,本文对中原城市群各地市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固体废弃物、废气和废水这五类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着重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原因剖析,这些研究将为政府进一步制定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有区别的环境污染防治目标提供理论决策参考。
关键词:
环境污染 中原城市群 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熊兴
本文通过构建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进行测算,运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三个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性指标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能源消耗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六个解释变量,选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整体以及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以2011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上游地区的差异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三大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解释变量对不同区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宏伟 朱继业 王腊春 窦贻俭
水环境已经成为整个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对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至关重要。在对无锡城北地区水污染物负荷、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功能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的水文特征和排水规划,统计分析出区域内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根据污水集中处理方案,计算出区域水污染物的削减量,然后运用河网水质模型,预测水污染物削减后河流水质改善状况,以改善后水环境质量为本底值,以下游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功能为控制要求,反推该区域在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后所能接纳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通过科学计算得知区域水环境纳污能力为19.8t/d,由此确定的经济规模有限,必将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海亚 徐盈之 孙文远
借助于泰尔指数,对中国雾霾污染强度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构建雾霾污染强度收敛模型,对雾霾污染强度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雾霾污染强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区域内发展非均衡是雾霾污染强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雾霾污染强度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三大地区存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但不同地区的收敛特征大相径庭,控制变量的显著程度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雾霾污染 地区差异 收敛性检验 泰尔指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海亚 徐盈之 孙文远
借助于泰尔指数,对中国雾霾污染强度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构建雾霾污染强度收敛模型,对雾霾污染强度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雾霾污染强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区域内发展非均衡是雾霾污染强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雾霾污染强度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三大地区存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但不同地区的收敛特征大相径庭,控制变量的显著程度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雾霾污染 地区差异 收敛性检验 泰尔指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崇辉 钟柳青 吴嘉军 陈仲星 焦桂花
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中国省级面板回归模型,探索性分析人口与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并通过时间线性模型和斜率虚拟交互模型分析了它们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人口规模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中国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稳定状态,它对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有下降趋势,这有利于我国赢得治理空气污染的时间和空间。技术进步并不会自动渗透到环境保护领域,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多还是要依靠政策推动。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人口规模 空气污染物 动态稳定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迎春 李峰 朱昌雄 杨正礼
农田非点源污染带给我国水环境的污染负荷越来越大,现行的水资源保护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且明显缺位,难以对农田水环境污染进行定量化管理和控制。本文分析了建立农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必要性,阐述了建立该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构建了将农田管理与污染物排放相协调的农田水污染控制标准框架与体系,探索该标准在实践过程中的推行机制,为该标准制定和实施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
标准 水环境 农田污染 非点源污染控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小伟 韩芳 王卫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工业粉尘是大气污染及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论文利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选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工业粉尘4种大气污染物的总量及各自排放量作为因变量,以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第二产值比重和去除比作为自变量,应用IPAT模型建立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去除比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影响作用不明显。通过对比发现,模型模拟结果低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布的数据,高于《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该模型模拟的误差百分比为12.4%,可用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弥补排放清单和环境统计公报的不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宁 卢然 赵云皓 李小朋 王兆苏
随着环境管理转型的需要,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管理从以标准制修订为主转向标准制修订、实施评估、宣传培训并重的阶段。本研究总结了已有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内容研究成果,基于评估的"相关性、效果、效率、影响/可持续性"四准则,提出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与国家标准管理体系的一致性、标准实施保障体系有效性、标准实施的效果、效益、效率等五个方面开展评估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标准 评估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保留 罗宏 薛婕
通过近十余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从年际变化特征、行业分布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三个角度,对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随时间推移基本呈下降趋势,污染物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行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且行业集中度均超过60%;污染物排放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其中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为重要控制地区。对"十五"以来的三个"五年计划"期内的污染控制政策效果分析表明,大气污染物政策目标基本实现,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控制。而为了进一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需针对污染物基本的排放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特征 政策 对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江静
本文在污染供需分析框架下,选取中国2001-2006年34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等三种污染物排放密度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密度均与能源消耗密度、相对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比重正相关,与企业规模、环境管制指标和外资比重负相关。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才是根本出路。为此需要做到:(1)鼓励节能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督;(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4)理顺政府对环保信息的披露机制;(5)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6)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标准。
关键词:
工业污染物 排放密度 污染供需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婧 李裕瑞
为了厘清京津冀地区污染变化与趋势以及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环境污染协同防治、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借助趋势检验模型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探讨工业细分行业污染排放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排放趋势逐渐分化,化学需氧量、烟(粉)尘排放显著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趋势不太显著,废水排放显著增加,氨氮排放减少趋势不显著;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与经济波动、结构调整存在密切联系;从工业细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对污染排放贡献较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本文基于地级行政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分析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流域特征与时空分异,定量解析环渤海地区及高强度排放聚集区内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是环渤海地区纳污量最大、增量最突出的流域,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别占区域排放总量的38.94%、39.23%。(2)200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从零星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已成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的叠加区域。(3)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婧 李裕瑞
为了厘清京津冀地区污染变化与趋势以及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环境污染协同防治、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借助趋势检验模型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探讨工业细分行业污染排放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排放趋势逐渐分化,化学需氧量、烟(粉)尘排放显著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趋势不太显著,废水排放显著增加,氨氮排放减少趋势不显著;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与经济波动、结构调整存在密切联系;从工业细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