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4)
2023(7822)
2022(6699)
2021(6426)
2020(5591)
2019(13402)
2018(13076)
2017(24969)
2016(13658)
2015(16060)
2014(16062)
2013(16463)
2012(15630)
2011(14457)
2010(14399)
2009(13650)
2008(13855)
2007(12349)
2006(10630)
2005(9617)
作者
(41129)
(34644)
(34616)
(33157)
(21980)
(16576)
(15920)
(13624)
(13056)
(12167)
(11936)
(11562)
(11210)
(11016)
(10880)
(10825)
(10598)
(10280)
(9972)
(9963)
(8648)
(8522)
(8414)
(7864)
(7804)
(7765)
(7593)
(7578)
(7003)
(6986)
学科
(64653)
经济(64599)
管理(37018)
(34031)
方法(31572)
数学(28696)
数学方法(28514)
(25657)
企业(25657)
中国(19249)
(16924)
(14641)
贸易(14635)
(14327)
(14238)
(12812)
(11357)
农业(11050)
业经(11044)
地方(10699)
(10606)
环境(10007)
(9573)
银行(9553)
(9187)
(9093)
金融(9091)
(8404)
资源(8256)
(8119)
机构
大学(211341)
学院(207016)
(95581)
经济(93914)
管理(77987)
研究(76833)
理学(66867)
理学院(66087)
管理学(65126)
管理学院(64727)
中国(59589)
科学(45912)
(45787)
(40937)
(39962)
研究所(36588)
(36311)
中心(34544)
财经(33261)
经济学(31304)
(30407)
业大(30043)
北京(29731)
(29458)
农业(28897)
经济学院(28435)
(27124)
师范(26898)
(26777)
财经大学(24725)
基金
项目(135631)
科学(106333)
基金(100422)
研究(98204)
(88242)
国家(87607)
科学基金(73429)
社会(63695)
社会科(60462)
社会科学(60442)
基金项目(52533)
(49338)
自然(46218)
自然科(45026)
自然科学(45007)
教育(44486)
自然科学基金(44249)
(43027)
资助(42356)
编号(38751)
(32254)
成果(32147)
重点(31039)
(29962)
中国(27791)
国家社会(27665)
教育部(27429)
(27287)
课题(26321)
科研(26282)
期刊
(100639)
经济(100639)
研究(61427)
中国(40017)
学报(33653)
(32064)
科学(31004)
(30955)
管理(26120)
大学(24477)
学学(22754)
农业(21950)
(17696)
金融(17696)
教育(17617)
经济研究(17339)
财经(17001)
技术(16506)
(14750)
问题(14274)
业经(14224)
(13703)
(13242)
世界(12036)
国际(11839)
资源(11685)
技术经济(11294)
图书(11222)
统计(10582)
理论(9700)
共检索到307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陈俊  章恒全  
文章利用考虑区域因素的LMDI方法,对我国"十一五"期间的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得出:生产效应增加用水总量,区域效应对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都是起反向作用,而省份效应对两者起正向作用,强度效应减少用水总量和降低用水强度,以及各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宏伟  和夏冰  王媛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我国第一、二产业中各行业水资源的直接消耗、完全消耗和间接消耗,研究我国各行业间水资源消耗的间接拉动。分析结果显示:①农业、基础工业、轻工业、高科技产业、其他制造业直接用水系数为736.66m3/万元、21.69m3/万元、9.20m3/万元、0.84m3/万元和0.48m3/万元,当考虑产业供应链(supply-chain)网络,各个行业完全用水系数分别达到903.53m3/万元、87.77m3/万元、307.50m3/万元、53.47m3/万元和186.38m3/万元;②农业和基础工业是各行业完全用水的主要来源,占各行业完全用水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陈俊  章恒全  张丽娜  
文章采用多层次LMDI方法研究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发现:(1)用水总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狭义万元GDP用水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却在2009年出现反转;(2)第一产业和工业的技术进步效应是用水总量减少和用水强度下降的主要产业领域和影响因素,同时其反转还是用水强度出现反转的主要原因,总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3)第一产业和工业产值的增加是用水总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力,第一产业比重的上升对用水总量的减少和用水强度的下降起到阻碍作用;(4)部门结构效应虽然对用水总量减少和用水强度下降影响甚微,但是不能忽略建筑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5)多层次LMDI方法通过了残差检验和时间反演检验,并且与多层次Sun方法分解结果的差异较小。因此,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三条红线"管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徐静  王焱熙  
基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内涵,测度中国沿海省区1996—2015年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改进的对数均值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贡献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1996—2015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态势,第一产业资源消耗强度平稳下降,第二、三产业资源消耗强度与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基本同步;空间格局演化上,海洋资源消耗中高强度省区逐渐减少,低强度省区逐渐增多,区域差异逐步缩小;(2)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对我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8.224%、18.334%和3.442%;沿海各省区的因素分解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福建以技术进步效应为主,浙江、山东和海南以技术进步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为主,天津、河北和江苏以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主,辽宁、上海、广东和广西则是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共同推动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3)从海洋三次产业来看,技术进步效应在第二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77.118%;产业结构效应在第一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314.547%;区域规模效应在三次产业内部无明显差异。各省区推行海洋三次产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或措施时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储成君  贾杰林  吴舜泽  李新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业COD排放和水耗总量并没有与之同步,但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将其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并将广义技术效应进一步分解为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循环利用效应)。同时,分别对2001-2010年、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COD排放和水耗总量变化成因使用de Bruyn分解模型进行测算。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规模效应一直都是造成COD排放和新鲜水耗总量下降缓慢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环境管制对遏制总量增长发挥了一定功效,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亮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水资源消耗会呈现一定的趋势。本文以上海市为例,运用相关数据,从自来水消耗总量和城市实际用水投入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最后,根据上海市水资源消耗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书敬  许耀  胡姚雨  
本文基于经济普查数据,使用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整体用水、三大产业用水、制造业二分位行业用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浙江拥有水资源总量超过其消耗水资源量,上海和江苏则面临较大用水压力;2上海耗水集中于第二产业,江苏、浙江集中于第一产业;3上海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江苏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浙江的木材加工以及家具制造业直接用水系数较高,但完全用水系数较低,江苏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部门直接用水系数较低,而完全用水系数较高;4对代表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分析显示,影响其完全用水系数的相关行业在两省一市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水资源核算对准确认识水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水资源核算的相关研究中,如何准确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消耗值得深入研究,尤其对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中国更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目前,考察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和使用大都集中于直接消耗用水的角度,测度指标有取水量、生产用水量、水资源消耗量等。直接消耗用水对于准确认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无法全面反映人类活动对水资源消耗存在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水资源作为一种可耗竭性资源,在农业、工业和生活部门的消耗量非常大,这种消耗配置格局是否合理有待于研究。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0-2008年中国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农业、工业和生活部门耗水量的配置进行关联度测算,以探求各部门耗水量配置对水资源消耗总量的影响程度,继而将生态学中的生态位评估模型引入到水资源消耗配置评价中,对水资源消耗总量在各部门的消耗配置进行适宜度测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部门耗水量与中国水资源消耗总量的灰色关联程度最高;②2008年中国水资源消耗配置的适宜度水平最高,水资源消耗总量在农业、工业和生活部门实现较优配置。通过对中国水资源消耗总量在各部门配置的关联度和适宜度测算,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建卫  邓光耀  
文章结合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用水量数据,测算了2007—2010年、2010—2012年、2012—2015年、2015—2017年以及2017—2018年5个时间段中国各行业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回弹效应。结果表明:(1)由于节水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上在上升;(2)从Malmquist指数的分解结果来看,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变化指数的上升,而效率变化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下降;(3)从5个时间段的算术平均值来看,大部分行业的水资源回弹效应值大于0,并且其值小于100%。因此,由于水资源回弹效应的存在,仅依靠改进节水技术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水价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府管制等多种措施,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时还需要注意行业的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陈俊  章恒全  龚雅云  
针对水资源消耗强度问题,本文基于改进的LMDI方法研究1997-2011年我国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总效应与强度效应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强度效应下降及反转是总效应下降及反转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效应未促进用水强度下降;利用完全模型得到,各省份用水效率普遍提高,主要由于技术进步,东部发达地区是用水强度下降的主要推动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并未推动总效应下降,区域结构效应对总效应的影响较弱;利用简化模型得到,总效应下降幅度较大的省份集中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效应与强度效应对总效应的影响与完全模型一致,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效应促进总效应下降的效果好于中西部地区;改进的LMDI方法符合残差检验和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东景  
多年来,中国工业用水量占当年总供水量的比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定量研究中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变化及其内在原因,降低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因素分解法分析了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5年间,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结构份额不断下降,效率份额逐渐上升。为了促进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持续下降,应该不断加强我国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高科技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菲  谢清华  
本文核算了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8—2011年的区域内物质消耗(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DMC)并利用可扩展的随机环境影响评估,模型考察人口、财富、城镇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因素对中国区域资源消耗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DMC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资源消耗基本成上升趋势;影响资源消耗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均GDP和人口,城镇化对区域DMC的增长贡献相对较小,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减缓资源消耗的增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耀彬  陈斐  
城市化离不开自然资源,其进程必然受到它的限制,将这种由于资源的限制而使得城市化进程减慢的现象定义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本文基于Romer假设和城市化增长函数,首次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模型,并以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能源、土地和水资源消耗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阻滞"作用明显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资源消耗的"尾效"存在,特别是水资源和能源的制约,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生产要素投入与资源利用方式,沿着平衡的经济增长路径,中国在2015年很难实现既定的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有效供给,只有将生产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坚持"紧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月菊  陈文江  李勇进  王娜  
人口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资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以人口规模、人口增速等宏观人口学统计指标测量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度,忽视了家庭资源消费并非简单的个人消费之和。文章基于IPAT等式,分别构建了家庭户数模型和人口规模模型,并运用"修正后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法,比较分析了家庭规模、家庭户数和人口规模对能源和水资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户数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都会刺激能源和水资源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但前者的刺激作用大于后者,且两者的作用差距不断扩大。家庭户数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能源、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