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9)
2023(12800)
2022(10731)
2021(9927)
2020(8433)
2019(19368)
2018(18560)
2017(34644)
2016(19191)
2015(21555)
2014(21225)
2013(21243)
2012(19889)
2011(18197)
2010(17949)
2009(16812)
2008(16679)
2007(14780)
2006(12703)
2005(11211)
作者
(59720)
(50325)
(50230)
(47772)
(31849)
(24353)
(22684)
(19785)
(18988)
(17555)
(17326)
(16642)
(16053)
(15963)
(15876)
(15704)
(15497)
(14919)
(14547)
(14436)
(12765)
(12326)
(12242)
(11477)
(11279)
(11153)
(11025)
(10938)
(10238)
(10173)
学科
(82374)
经济(82298)
管理(49905)
(49237)
方法(39127)
(37087)
企业(37087)
数学(35483)
数学方法(35213)
中国(23780)
(22988)
(19428)
(18804)
贸易(18799)
(18488)
(18321)
业经(16209)
农业(15405)
地方(14255)
(14192)
环境(12617)
(12290)
银行(12227)
(11806)
金融(11803)
(11699)
(11441)
财务(11424)
财务管理(11396)
(11381)
机构
大学(287858)
学院(283325)
(122747)
经济(120592)
研究(106220)
管理(103634)
理学(90545)
理学院(89366)
管理学(87771)
管理学院(87262)
中国(78042)
科学(67967)
(61503)
(61310)
(56238)
研究所(52081)
(51759)
业大(49487)
农业(49370)
中心(46850)
财经(42637)
(40474)
经济学(39616)
(39070)
北京(38371)
(37384)
(36411)
经济学院(36053)
师范(35916)
科学院(33804)
基金
项目(197551)
科学(154672)
基金(146741)
研究(133488)
(133207)
国家(132197)
科学基金(110420)
社会(87525)
社会科(83146)
社会科学(83119)
基金项目(77731)
(74445)
自然(73602)
自然科(72001)
自然科学(71972)
自然科学基金(70755)
(65118)
教育(60631)
资助(59800)
编号(50028)
重点(45718)
(44455)
(42565)
(40846)
成果(39701)
计划(39063)
科研(38994)
创新(38483)
国家社会(38099)
教育部(37059)
期刊
(125104)
经济(125104)
研究(79909)
学报(56922)
(54682)
中国(51757)
科学(48936)
大学(41055)
学学(39189)
(38666)
农业(37738)
管理(34542)
教育(22343)
经济研究(22329)
(22271)
金融(22271)
(21736)
财经(21386)
技术(20758)
业经(18820)
(18493)
问题(17555)
(16485)
(15701)
业大(15207)
世界(14583)
国际(14319)
技术经济(14319)
统计(13538)
资源(13483)
共检索到406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万江  陈文佳  
基于1978—2009年中国各地区(省、市、区)水稻生产面板数据,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轨迹,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水稻生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由南向北变动轨迹十分明显,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化与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水稻单产和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非农就业机会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华   赵祎平   王琳  
[目的]近年来,中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充分把握草莓生产布局变迁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对促进草莓产业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全国27个省(市、区)的草莓生产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分析、集中度指数和Moran's I分析2002—2018年间中国草莓的生产布局特征及变化趋势,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影响中国草莓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结果]结果表明:中国草莓生产布局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优势产区集中在东部地区,但集聚趋势有所减弱;南方和西部地区的草莓种植面积比重有所上升,草莓生产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西迁南移”的特征;中国草莓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气温、日照时数、劳动力成本、人均GDP、非农就业机会、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交通运输水平对草莓生产布局变迁有重要影响。[结论]建议根据草莓生产布局的规律合理配置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草莓生产布局规划,着力改善草莓生产条件,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草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宗辉  蔡鸿毅  陈珏颖  刘合光  
[目的]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空间布局的变化对国内玉米市场的供求价格及供需关系产生影响之外,并在更深层次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方法]立足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理论,文章首先应用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1997—2015年我国省域玉米种植面板数据的空间相关性,并进一步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我国玉米种植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计量结果显示,我国玉米种植布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农户的以往决策、农业技术、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市场粮食价格指数对我国省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有正向影响,其中技术和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各影响因素的局部性效应致使中国玉米种植布局发生变化。[结论]建议政府部门重视我国省域间玉米产业空间之间的联动性,出台差异化的玉米产业支持办法,稳定省域之间粮食的供求关系,切实做好跨区域粮食调配工作,实现我国粮食自给自足,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沅孜  李谷成  李欠男  
基于生产集中度指标、生产规模指数、产地集中度系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1993—2013年中国油菜生产空间布局演变的实证表明:1993年以来中国油菜主产省虽变化不大,但部分省份在主产省中的位次发生了变动,其中西南地区、华中地区油菜主产省的位次上升明显,西北地区、华东地区部分油菜主产省的位次则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油菜生产空间布局总体呈现"东减、北移、西扩"的特征;油菜产地集中度系数的波动上升表明,中国油菜产地集中度正在走向更高的水平,产地越来越集中。进一步测算三大比较优势指数发现,大部分油菜主产省长期以来具有十分稳定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有望  章胜勇  
本文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和生产重心模型,系统分析了1990-2013年中三角地区柑橘生产空间布局的变迁特征,并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影响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中三角地区柑橘生产空间布局的变迁,从变迁类型上看,主要表现为稳定型、收缩性、波动型和扩张型四种类型;从区域比较上看,呈现出"东南增"、"西南减"、"西北稳定"的变化趋势;从重心轨迹上看,柑橘生产重心一直位于湖南省境内,但近年来向东南方向移动的势头强劲;从影响因素上看,以自然禀赋为主的内在因素是柑橘生产空间布局形成的初始条件,但市场因素、科技因素和政策因素为主的外在因素对柑橘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推动作用日渐增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基于31个省市区粮食和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了1978—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粮食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集中;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的同时东北稻谷重要性逐渐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北方和中部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华北和华中集中;粮食、稻谷和玉米的重心向东北移动251.20km、286.45km和106.14km,但小麦重心移动方向不明显且距离也较短;粮食及稻谷、小麦、玉米生产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粮食、小麦、玉米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增强,稻谷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减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小平  穆维松  田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发展迅速,葡萄种植区域生产布局也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该文在分析中国葡萄生产区域布局的基础上,运用行业集中率和区位基尼系数探讨了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地理集中及规模分布情况,并对影响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葡萄种植的地理集中程度仍很高,区域规模分布亦很不平衡,但集中程度和不平衡性程度有所下降,葡萄种植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扩张趋势。技术进步、农户逐利、政府推动和社会需求等因素促进了非传统产区的葡萄种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范英  
30多年来中国苹果生产的区域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在区域之间呈现出由环渤海湾、黄土高原、黄河故道、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主产区逐步调整为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主产区的格局。另一方面,在区域内部呈现出"西移北扩"的特征。为了进一步弄清中国苹果主产区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本文运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1988—2009年影响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主产区苹果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自然灾害、非农就业机会、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技术进步、市场消费需求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对苹果生产布局有显著影响,但是由于区域差异,各因素对两大区域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中国的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区域特征明显,了解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Moran I指数及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薇  
文章首先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的金融业空间分布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区域金融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然后,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基础、进出口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都对金融集聚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精准把握中国柑橘生产格局、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是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科学制定发展政策以及推进柑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基于1978-2019年中国柑橘生产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重心模型和GIS技术分析了柑橘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并描绘了柑橘生产重心变迁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柑橘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柑橘生产重心具有往复式变化的特征,总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且资源禀赋的变化与生产重心的变化存在不匹配的情况;(2)中国柑橘生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大部分变量的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3)柑橘生产布局的变迁受到温度、受灾面积、比较收益、灌溉水平以及非农就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柑橘产区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应根据柑橘生产布局变化规律,优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并有效利用影响因素的正向溢出效应,从而优化柑橘生产空间布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精准把握中国柑橘生产格局、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是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科学制定发展政策以及推进柑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基于1978-2019年中国柑橘生产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重心模型和GIS技术分析了柑橘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并描绘了柑橘生产重心变迁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柑橘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柑橘生产重心具有往复式变化的特征,总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且资源禀赋的变化与生产重心的变化存在不匹配的情况;(2)中国柑橘生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大部分变量的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3)柑橘生产布局的变迁受到温度、受灾面积、比较收益、灌溉水平以及非农就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柑橘产区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应根据柑橘生产布局变化规律,优化品种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并有效利用影响因素的正向溢出效应,从而优化柑橘生产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致陆  肖海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进一步集中的变化趋势。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羊毛和羊肉的比价、畜牧业综合比较优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运输条件、自然灾害、禁牧政策等都是影响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羊毛生产布局逐渐从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转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昭庆  袁媛  董云峰  李梁  张晓娇  董晓波  
【目的】探析云南省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云南省粮食安全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2000—2020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生产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重心模型等测度指标,探讨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演变路径以及重心迁移轨迹。【结果】在时间上,云南省2020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2000年增长29.16%,云南省粮食生产高产量、中等产量和低产量区域分别呈现出扩张、略微上升和缩减态势。在空间上,云南省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差异逐渐扩大;2012年以后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态势;云南省前40个产粮大县决定了全省粮食生产布局,但生产专业化趋势并不显著;云南省粮食生产呈块状集中分布,以滇东集聚、滇南和滇西北稳产最为显著;云南省粮食生产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迁移,迁移速度不断变缓;宣威市、镇雄县、会泽县、罗平县、广南县和砚山县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在专业化上都具有优势,是云南省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结论】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差异明显,其空间演变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种植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合理优化粮食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粮食主产县利益补偿长效机制,是优化云南省粮食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京京  
本文运用区位熵分析方法,对服务业就业在北京各区县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描述与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在就业区位熵所表征的总体专业化水平、各区县之间区位熵水平差异方面均存在较大区别。生活性服务业具有分布的普遍性特征与总体上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相反,生产性服务业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各区县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复合性中心—专业性外围空间结构,并对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不同的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地租水平与集聚因子、行业特性、资源稀缺型以及政策引导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及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