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6)
2023(8360)
2022(7149)
2021(6767)
2020(5851)
2019(13819)
2018(13404)
2017(25496)
2016(13980)
2015(16276)
2014(16278)
2013(16569)
2012(15722)
2011(14381)
2010(14225)
2009(13501)
2008(13537)
2007(12007)
2006(10242)
2005(9317)
作者
(42299)
(35854)
(35831)
(34410)
(22855)
(17322)
(16285)
(14042)
(13618)
(12628)
(12520)
(11859)
(11575)
(11488)
(11380)
(11340)
(10874)
(10601)
(10385)
(10372)
(8862)
(8850)
(8834)
(8230)
(8134)
(8075)
(7931)
(7742)
(7366)
(7217)
学科
(66634)
经济(66583)
(35752)
管理(35624)
方法(33048)
数学(30233)
数学方法(30038)
(26284)
企业(26284)
中国(19154)
(18072)
(15139)
贸易(15134)
(14808)
(14638)
(12881)
农业(11781)
业经(11746)
(11243)
地方(11017)
(9784)
银行(9761)
环境(9714)
(9574)
金融(9571)
(9388)
(9248)
(8356)
(8266)
财务(8250)
机构
大学(215062)
学院(211283)
(98498)
经济(96873)
研究(79802)
管理(78382)
理学(67705)
理学院(66871)
管理学(65858)
管理学院(65462)
中国(60258)
科学(48061)
(46157)
(41858)
(41568)
(41194)
研究所(38450)
中心(35435)
财经(33872)
农业(33212)
业大(33124)
经济学(32624)
(31014)
(30141)
经济学院(29636)
北京(29399)
(27508)
(26833)
师范(26581)
科学院(25516)
基金
项目(141138)
科学(110913)
基金(105292)
研究(99694)
(93776)
国家(93128)
科学基金(77807)
社会(65430)
社会科(62202)
社会科学(62185)
基金项目(55152)
(52026)
自然(49712)
自然科(48594)
自然科学(48578)
自然科学基金(47765)
(45406)
教育(45176)
资助(44134)
编号(38134)
(33215)
重点(32614)
(31133)
成果(30981)
(28844)
国家社会(28701)
中国(28608)
教育部(28078)
科研(27560)
创新(27280)
期刊
(101655)
经济(101655)
研究(62717)
中国(38886)
(37305)
学报(36515)
科学(32964)
(31277)
大学(26823)
管理(26364)
农业(26281)
学学(25413)
(18254)
金融(18254)
经济研究(17991)
财经(17265)
技术(16929)
教育(16719)
(15628)
(14990)
问题(14358)
业经(14288)
(14009)
世界(12621)
国际(12046)
技术经济(11719)
统计(11109)
(10515)
资源(10308)
理论(9438)
共检索到309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勇翔  王秀珍  郭建平  赵艳霞  黄敬峰  
【目的】绘制中国南北稻区不同稻作制度下的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重心变动图,分析成因,找出影响现阶段中国水稻总产稳定的关键因素。【方法】利用重心拟合模型对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敏感性分析方法找出该变动背景下影响中国水稻总产稳定的关键因素。【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除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水稻播种面积重心和产量重心向东南和东部发生偏移以外,总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1979—2009年北方稻重心由华北快速移动到了东北松辽盆地。中稻和一季晚稻重心移动方向为先东北后东南与南方稻作制度"双改单"变化顺序由北向南相吻合。早稻和双季晚稻重心移动方向都为西南。南方稻区单季稻比例明显上升,"双改单"现象明显,这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兴  赵鑫  王钰乔  薛建福  张海林  
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农业生产对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而稻田又是CH_4的主要排放源,因此研究其生产过程的碳足迹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具有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4年水稻生产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碳足迹评价方法核算了中国水稻生产碳足迹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稻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面积碳足迹呈逐年增长,而单位产量碳足迹则出现下降趋势,年均增长量分别为21.24亿kgCO_2-eq、32.58kgCO_2-eq/hm~2和-2.82kgCO_2-eq/t;②不同省份由于水稻生产条件差异,其碳足迹存在较大差别,如年均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的江苏达7411.91kgCO_2-eq/hm~2,最低的黑龙江为4305.87kgCO_2-eq/hm~2;③年均单位产量碳足迹方面,最高海南为1419.35kgCO_2-eq/t,最低吉林为602.12kgCO_2-eq/t;④综合比较单位面积与单位产量碳足迹发现,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广西、广东、福建等),华中双季稻稻作区(江苏、湖南、江西等),其单位碳足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⑤水稻生产碳足迹组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为稻田CH_4排放,达85.05%,农资投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仅占14.95%,其中化肥投入占总碳足迹的10.25%。最后,本文建议通过改进农田管理措施(如间歇性灌溉、改进施肥、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效率来有效减少水稻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兴  赵鑫  王钰乔  薛建福  张海林  
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农业生产对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而稻田又是CH_4的主要排放源,因此研究其生产过程的碳足迹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具有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4年水稻生产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碳足迹评价方法核算了中国水稻生产碳足迹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稻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面积碳足迹呈逐年增长,而单位产量碳足迹则出现下降趋势,年均增长量分别为21.24亿kgCO_2-eq、32.58kgCO_2-eq/hm2和-2.82kgC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宏  褚保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本文运用近20 a来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三个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2)江西省市域水稻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总体差距均在缩小,其中水稻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进东移"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3)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W"型变化,总体趋势为增加,从空间变化来看,种植面积缩减主要在景德镇和九江,面积减少占变化量的18.18%,上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芳  刘颖  
基于1978~2016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水稻生产中的农业机械技术要素投入和农业灌溉技术要素投入的时空变化,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两类技术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技术要素投入增幅大于农业灌溉技术要素投入,且二者均增加的省份主要位于北方,其中东北增幅最大,减少的省份主要位于南方,其中华南降幅最大;农业机械技术要素投入和农业灌溉技术要素投入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均具有相同的双门限效应,门限值为1981和1989年,但两类技术影响水稻生产的演进路径不尽相同,农业机械技术要素投入经历了从最初与水稻生产实际不匹配而导致过剩到对水稻增产作用逐渐增强的阶段,而农业灌溉技术要素投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一直是正向且影响程度不断增强。因此,差异化实施农业生产技术要素发展政策,是提高农业技术效用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甫宁  刘顺飞  
近20多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水稻总播种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地区布局的变化:传统水稻主产区的南方区、长江中下游区水稻播种面积减少较多,而东北区水稻播种面积则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本文分析了全国各区域水稻播种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各区域水稻生产相对于替代作物净收益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布局变化的直接原因,而在部分地区资源约束条件、制度改革等因素也起到显著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超  李纪生  
本文采用Kaoru Tone 2001年修正的非径向SBM模型的方法划区域分时段地考察了1978—2005年我国水稻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剖析影响生产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因素,进而探讨增强我国水稻生产效率及技术进步的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方福平  王磊  廖西元  
本文采用HP滤波法对中国水稻生产波动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得出水稻生产波动的成因及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万江  陈文佳  
基于1978—2009年中国各地区(省、市、区)水稻生产面板数据,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轨迹,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水稻生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由南向北变动轨迹十分明显,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化与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水稻单产和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非农就业机会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越杰  霍灵光  王军  
本文主要利用吉林省8个县(市)1994~2005年水稻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水稻生产的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获取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HMB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原因做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主要由于技术进步水平低、规模无效率的作用而呈现下降趋势,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来改善生产效率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强  张戈丽  朱道林  邸媛媛  杨彤  刘若琪  董金玮  
水稻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改革开放以来水稻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其生产变化完整过程的时空格局尚不清楚,特别是对于阶段性特征及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待提高。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1980—2018年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化,剖析播种面积和单产对总产量的贡献。研究表明:(1)1980年以来水稻总产量年际变化呈现3个阶段:波动上升时期(1980—1997年),除广东省显著下降外,大部分省份显著增加;显著下降时期(1998—2003年),南方地区下降较快;快速上升时期(2004—2018年),东北和长江中下游省份显著增加,东南沿海三省(浙江、福建和广东)和四川盆地显著下降。(2)近40年中国水稻总产量显著增加,由13.99×103万t增加至21.21×103万t,增加了51.61%,空间上呈现“南北齐增”格局;单产与总产量变化相似,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增加;播种面积则不同,呈现出“北增南减”的态势。(3)全国水稻总产量变化总体上以单产贡献为主(64.29%),播种面积贡献为辅(28.57%),1998年以来水稻总产量逐渐由单产主导转为播种面积主导,随着单产可能或者已达到增长瓶颈,政策调控对于稳定和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尤为重要。本文结果可为政府部门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宏观农业规划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晓云  刘念  曾琳琳  黄玛兰  
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系统,该系统水稻生产能力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探测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和空间收敛方法对1980-2014年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400多个县域水稻单产进行分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莫兰(Moran)统计值考察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的时空分布和空间自相关,对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做空间绝对β收敛检验,对H-H和L-L空间自相关区域进行空间俱乐部收敛检验。研究表明,1980-2014年系统整体水稻单产水平提升较大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县域水稻单产空间分布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县域水稻单产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相比于H-H自相关区域,L-L自相关区域水稻单产收敛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且两个区域水稻单产收敛速度均大于整个区域平均速度。因此,在水稻单产H-H集聚区,应扩大水稻单产优势区影响半径,提升周边地区水稻单产水平,尽可能缩小H-H和L-L两个区域水稻单产的组内和组间差距,提升区域水稻生产整体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晓云  刘念  曾琳琳  黄玛兰  
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系统,该系统水稻生产能力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运用探测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和空间收敛方法对1980-2014年低地平原-水稻耕作系统400多个县域水稻单产进行分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莫兰(Moran)统计值考察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的时空分布和空间自相关,对该系统县域水稻单产做空间绝对β收敛检验,对H-H和L-L空间自相关区域进行空间俱乐部收敛检验。研究表明,1980-2014年系统整体水稻单产水平提升较大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县域水稻单产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乐安  吴永兴  茅国芳  
本文对上海市郊2004—2006年1887个监测点数据的分析发现,水稻生产投入不断增加而产出的年度差异较小,种粮农户的经济收入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如何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成为政府与种粮农户共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从产出还是成本收益的角度,水稻生产的规模效益均不明显;现有条件下的水稻生产总成本应控制在8000~9000元/公顷以内,若考虑到政府的粮食补贴,总成本的控制区间可以上升到9000~10000元/公顷;一味地增加生产成本不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产,盲目追求水稻生产的高投入和高产出其经济效益也不明显;可以通过保持合理的投入结构、完善粮食补贴制度、推广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持等方法有效提高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