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4)
- 2023(15442)
- 2022(12973)
- 2021(12318)
- 2020(10529)
- 2019(24508)
- 2018(24224)
- 2017(45710)
- 2016(24841)
- 2015(28375)
- 2014(28287)
- 2013(28111)
- 2012(26147)
- 2011(23531)
- 2010(23169)
- 2009(21728)
- 2008(21430)
- 2007(18900)
- 2006(16267)
- 2005(14720)
- 学科
- 济(106993)
- 经济(106861)
- 管理(72721)
- 业(68612)
- 企(55017)
- 企业(55017)
- 方法(49643)
- 数学(44638)
- 数学方法(44156)
- 农(30357)
- 中国(29179)
- 财(29170)
- 制(23095)
- 业经(22350)
- 贸(21029)
- 贸易(21018)
- 地方(21010)
- 易(20470)
- 学(19780)
- 农业(19560)
- 务(17465)
- 财务(17410)
- 财务管理(17364)
- 银(16650)
- 银行(16619)
- 企业财务(16469)
- 环境(16212)
- 融(16181)
- 金融(16175)
- 行(15834)
- 机构
- 大学(357557)
- 学院(355417)
- 济(154845)
- 经济(151837)
- 管理(137445)
- 研究(122644)
- 理学(118703)
- 理学院(117370)
- 管理学(115414)
- 管理学院(114749)
- 中国(93955)
- 京(75033)
- 科学(73211)
- 财(71408)
- 农(61728)
- 所(61458)
- 中心(57178)
- 财经(56528)
- 研究所(55772)
- 业大(53538)
- 江(53491)
- 经(51464)
- 经济学(48815)
- 农业(48692)
- 北京(46667)
- 范(44754)
- 师范(44309)
- 经济学院(44043)
- 院(43821)
- 财经大学(42068)
- 基金
- 项目(240934)
- 科学(191187)
- 基金(178610)
- 研究(173531)
- 家(156192)
- 国家(154999)
- 科学基金(133278)
- 社会(113016)
- 社会科(107317)
- 社会科学(107290)
- 基金项目(94516)
- 省(93596)
- 自然(86313)
- 自然科(84349)
- 自然科学(84323)
- 自然科学基金(82834)
- 教育(79763)
- 划(78542)
- 资助(73332)
- 编号(68378)
- 成果(54926)
- 部(54868)
- 重点(54489)
- 发(51647)
- 创(50013)
- 国家社会(47922)
- 教育部(47162)
- 课题(47100)
- 创新(47087)
- 科研(46665)
- 期刊
- 济(165056)
- 经济(165056)
- 研究(104112)
- 中国(69949)
- 财(56704)
- 农(56213)
- 学报(55892)
- 科学(51731)
- 管理(49404)
- 大学(42762)
- 学学(40463)
- 农业(38744)
- 融(32321)
- 金融(32321)
- 教育(31679)
- 技术(31163)
- 财经(28169)
- 经济研究(26857)
- 业经(25335)
- 经(24175)
- 问题(22315)
- 业(21466)
- 贸(19297)
- 统计(18044)
- 技术经济(17942)
- 理论(17777)
- 版(17483)
- 世界(17065)
- 国际(16317)
- 资源(16255)
共检索到528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申红芳 陈超 廖西元 王磊
本文以全国6个水稻主产省份20县的154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水稻主要生产环节外包价格的决定机制,发现生产环节外包价格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自相关性和异质性,且空间自相关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本文进一步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生产环节外包价格的决定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村庄绝对规模对生产环节外包价格的决定作用较小,说明目前生产环节外包市场是一个"卖方定价"市场。村庄人均耕地面积对生产环节外包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生产要素价格对生产环节外包价格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生产环节外包价格匕涨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超 李寅秋 廖西元
本文基于江苏省三县的面板数据,利用C-D生产函数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并得出结论:虽然不同环节外包的生产率效应不同,但是,总体而言,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将有效地提高生产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率效应有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生产率 生产外包 水稻生产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申红芳 陈超 廖西元 王磊
本文对全国7个水稻主产省份的水稻生产环节外包进程进行了测度,分析了稻农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并在需求价格理论的—般框架下分析了生产环节外包价格、农户特征及区域环境对外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农户外包行为遵循需求与价格关系的—般规律,随着技术密集程度的增强,价格却制逐渐减弱,说明不同生产环节外包的市场结构存在差异;家庭劳动力要素、村庄专业化服务社队、稻农生产性补贴政策和农技员的技术指导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水稻 生产环节 外包 价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迪明 杨肖丽 江金启 张广胜
根据辽宁省粮食主产区水稻种植户277份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发现,58.84%的农户在生产中存在外包行为,74.37%的农户愿意扩大未来的种植面积。选取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特征为主变量、农户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为控制变量,实证分析生产环节外包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环节外包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生产环节外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分析发现,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生产环节外包对其土地经营规模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生产环节外包对其土地经营规模意愿没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农户 生产环节外包 土地规模经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冼国明 杨长志
本文基于1992-2002年的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决定。研究的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基础设施、省市市场规模、FDI存量和优惠政策对FDI流入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劳动力成本是显著的负面影响;各省市周边市场潜力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国内市场的分割性。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还发现各省市FDI之间是否为互补关系还不能确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决定 空间计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燕媛 张忠军
基于2013年江苏、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水稻生产环节外包需求意愿向选择行为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农户外包的资金约束,促进外包需求向实际行为的转化;外包服务价格的提高则阻碍了外包需求向实际行为的顺利转化。土地细碎化阻碍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需求意愿向选择行为的转化,而农技员的技术指导有利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需求意愿向选择行为的转化。最后从控制外包服务价格、降低土地破碎化程度、完善农技员技术指导方式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切实满足农户的外包需求,推动外包服务向纵深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曰程 谢汉友 王玉斌
[目的]为充分了解“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肉牛养殖及育肥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方法]运用2008-2019年中国各省肉牛年末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数据,利用生产集中度、生产重心迁移轨迹阐述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和变迁路径,利用莫兰指数、吉尔里指数、G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效应。[结果]肉牛养殖:生产重心向西北方迁移了154.6km,自2017年空间正相关逐渐显著,粗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肉牛育肥养殖:生产重心向西迁移了119.15km,三大指数均具有显著性,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市场价格、交通通达度、畜牧产业比较优势、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肉牛养殖和育肥养殖均呈现出由农区向牧区迁移趋势,且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具体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就此提出“合理编制肉牛生产规划、系统加强流通环节建设、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保障饲料稳定供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善平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的家庭属性、户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个人属性对家庭现金收入、自营工商业的行为、就业选择(就业天数和非农就业)以及工资决定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本文提出的以下几个假说得到了有力的统计支持。第一,农户的现金收入取决于农户是否自营工商业和非农就业的多少;第二,农户是否自己经营收入较高的工商业、家庭成员是专门从事工商业还是兼业,受其家庭属性和个人属性的影响;第三,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之所以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得到较为合理的配置,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制业已健全,拥有较多的资本便可以得到较多的回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上述机制的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伟 赖明勇
以2006年中国大陆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进行实证研究。对全国城市分析的结果发现:除了劳动力素质、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以及集聚经济以外,空间相关性也是影响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吸引的FDI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区位条件,还与周边城市的FDI正相关;劳动力成本在区位决定中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地区的分析发现,FDI在东、中、西部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东 姚灵 武拉平 朱欣頔
受资源禀赋的约束,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日益成为增加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论文采取实地测量的方法,在全国5省6地开展田间实验和调查访谈,考察了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各实验地块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为1.18%~6.55%。其中,水稻联合收获的损失率显著高于分段收获,先进机型收获的损失率低于普通机型,田地湿度、倒伏程度与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正相关。结合水稻优势区域的分布推算,全国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为3.02%。减损的情景模拟表明,当全国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下降到2.76%(根据农业部《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测算),可节约稻谷54万t,可供439万人消费1 a,相当于节约耕地7.84万hm~2,化肥2.61万t(折纯)。
关键词:
水稻 收获环节 损失率 减损模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欢
基于413份水稻经营主体调查数据,运用交易成本比较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t模型,从经营主体异质视角研究外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规模经营主体而言,外包服务的价值在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有效的规模经济效应,其决策的关键是外包服务和自购农机的交易成本比较。年龄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对以农为主的普通农户的外包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而以农为辅的普通农户的外包行为几乎不受个人因素影响。此外,普遍农户的外包行为还都受机耕道路建设情况、到最近车站的距离、地形特征等外部因素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欢
基于413份水稻经营主体调查数据,运用交易成本比较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t模型,从经营主体异质视角研究外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规模经营主体而言,外包服务的价值在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有效的规模经济效应,其决策的关键是外包服务和自购农机的交易成本比较。年龄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对以农为主的普通农户的外包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而以农为辅的普通农户的外包行为几乎不受个人因素影响。此外,普遍农户的外包行为还都受机耕道路建设情况、到最近车站的距离、地形特征等外部因素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欢
基于413份水稻经营主体调查数据,运用交易成本比较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t模型,从经营主体异质视角研究外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规模经营主体而言,外包服务的价值在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有效的规模经济效应,其决策的关键是外包服务和自购农机的交易成本比较。年龄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对以农为主的普通农户的外包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而以农为辅的普通农户的外包行为几乎不受个人因素影响。此外,普遍农户的外包行为还都受机耕道路建设情况、到最近车站的距离、地形特征等外部因素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荣 蔡书凯
利用安徽省水稻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在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双重视角下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显示,不同生产环节外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与整地和收获环节相比,育秧、病虫防治和移栽环节外包程度较低,并且育秧和移栽环节外包存在混合治理现象。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和棘轮效应可能是外包农户采取混合治理策略的考量因素;任务复杂性或不确定性高的生产环节,外包程度低;家庭农业劳动力资源对生产环节外包有明显抑制作用;户主年龄、在外务工人数、稻田规模、稻田破碎度和农业合作组织对生产环节外包也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政府在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向更高水平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一是大力推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方远平 Bryson John 谢蔓 唐瑶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常系数模型和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地区发展集聚性,总体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逐渐降低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信息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经济开放度、地理位置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生正向相关。与理论假设相反的是,工业化、人力资本、市场化、产权变迁与生产性服务业有负相关关系。并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空间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研究也发现地区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竞争和极化效应,低梯度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被高梯度地区"极化"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市场化与中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基于中国FDI的空间计量分析
碳价格形成机制演进脉络与拓展空间——基于科学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省域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统计及空间计量分析
城镇化、空间溢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全国和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基于角色分化视角的稻农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研究——来自江苏省三县(市)的调查
环境规制、碳减排如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省域面板的空间计量分析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机制与价格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结构VEC模型的计量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决定因素:基于Bootstrap-DEA的空间计量分析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基于“第三方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