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5)
- 2023(9128)
- 2022(7757)
- 2021(7399)
- 2020(6407)
- 2019(15147)
- 2018(14821)
- 2017(28208)
- 2016(15617)
- 2015(18194)
- 2014(18097)
- 2013(18493)
- 2012(17667)
- 2011(16177)
- 2010(16219)
- 2009(15313)
- 2008(15544)
- 2007(13935)
- 2006(12018)
- 2005(10955)
- 学科
- 济(72461)
- 经济(72391)
- 管理(39192)
- 业(38976)
- 方法(35402)
- 数学(32051)
- 数学方法(31798)
- 企(28858)
- 企业(28858)
- 中国(20955)
- 农(19816)
- 贸(16364)
- 贸易(16359)
- 易(15991)
- 财(15975)
- 学(15203)
- 业经(12989)
- 农业(12812)
- 制(12537)
- 地方(11399)
- 银(11019)
- 银行(10984)
- 融(10780)
- 金融(10776)
- 行(10568)
- 和(10325)
- 环境(10089)
- 务(9001)
- 财务(8982)
- 财务管理(8956)
- 机构
- 大学(243122)
- 学院(237894)
- 济(107217)
- 经济(105394)
- 研究(90134)
- 管理(86153)
- 理学(74279)
- 理学院(73341)
- 管理学(72023)
- 管理学院(71585)
- 中国(67716)
- 科学(54961)
- 京(52535)
- 所(47801)
- 农(46829)
- 财(46441)
- 研究所(43927)
- 中心(39605)
- 财经(37840)
- 农业(37668)
- 业大(37363)
- 经济学(35564)
- 江(35011)
- 经(34630)
- 北京(33348)
- 经济学院(32278)
- 范(31425)
- 师范(31110)
- 院(31067)
- 科学院(28382)
- 基金
- 项目(157087)
- 科学(122954)
- 基金(116528)
- 研究(111051)
- 家(103836)
- 国家(103100)
- 科学基金(85603)
- 社会(71951)
- 社会科(68278)
- 社会科学(68257)
- 基金项目(60662)
- 省(57706)
- 自然(54825)
- 自然科(53608)
- 自然科学(53585)
- 自然科学基金(52700)
- 教育(50870)
- 划(50799)
- 资助(49145)
- 编号(42910)
- 部(36914)
- 重点(36328)
- 成果(35967)
- 发(34313)
- 创(31790)
- 国家社会(31267)
- 中国(31242)
- 教育部(31156)
- 科研(30586)
- 创新(30065)
- 期刊
- 济(112749)
- 经济(112749)
- 研究(71025)
- 中国(45768)
- 学报(42785)
- 农(42686)
- 科学(38068)
- 财(34708)
- 大学(31489)
- 农业(29828)
- 学学(29780)
- 管理(29375)
- 教育(21146)
- 融(20921)
- 金融(20921)
- 经济研究(19549)
- 财经(19369)
- 技术(18729)
- 业(17196)
- 经(16775)
- 问题(15856)
- 业经(15733)
- 贸(15327)
- 世界(14062)
- 国际(13455)
- 技术经济(12672)
- 版(12649)
- 统计(12146)
- 资源(11155)
- 理论(10892)
共检索到352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方福平 王磊 廖西元
本文通过采用HP滤波法,对1949~2005年期间中国早稻生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将产量波动划分为9个波动阶段。本文认为,农业和粮食政策、种植制度调整、科技进步以及气候条件因素等均影响早稻生产波动。除了气候条件因素不可控制外,必须合理、综合利用其他各相关影响因素,以减小波动幅度,促进早稻生产稳定发展。
关键词:
早稻 生产波动 滤波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春春 陆建飞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波动特征和规律,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稻生产周期波动的强度,消除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法,对1949—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短期波动分为6个波动阶段,系统剖析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稻面积、单产以及总产波动的影响。[结论]水稻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面临下行压力;水稻产量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绝对值,水稻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现阶段面积与水稻生产波动的趋势契合度更高,科技创新亟需突破瓶颈;水稻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利 肖洪波
本文把生猪生产波动的成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包括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能繁母猪数量;二是外部冲击,包括GDP增长率、相关政策及重大疫病等。实证分析各因素对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能繁母猪对生猪生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GDP增长率和疫病的影响较小,但疫病的持续影响较大;大部分影响因素的时滞二年模型的模拟效果最佳。建议生猪业宏观调控要充分考虑到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时滞,并在养殖基础设施、养殖科技进步及疫病防控等支撑体系建设上加强扶持,进而全面提升生猪产业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减缓波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晓群
建国以来,我国的肉猪生产有很大发展。但近年来生产屡屡波动,猪肉供应紧张,价格起伏较大。所以,对肉猪的生产情况以及影响肉猪生产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生产中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一、建国以来我国的肉猪生产波动情况从1952年至1987年的肥猪产量(X_1),即肥猪出栏量,生猪年底存栏头数(X_2),出口活猪数量(X_3)和肥猪收购数量(X_4)四个肉猪生产指标的实际资料来看,它们彼此出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光强 曾伟
在分析中国水稻产出区域性波动和协动性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水稻产出的区域性波动特征和波动的协动性特征突出。因此必须继续发挥国家在水稻生产中的全域性主导作用,同时也应该重视水稻生产的区域性波动特征,充分调动水稻主产区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水稻产出 区域性波动 协动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乃华 张雪梅
本文借助于生产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固定性投入与非固定性投入对粮食生产波动的不同影响与作用,并利用1982-1996年中国粮食生产的省级数据对形成的假说进行了验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文博 方福平
本文通过采用HP滤波法,对1978-2006年期间我国东北地区粳稻生产面积、单产和产量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认为,1978-2006年期间东北地区粳稻生产发展较快,是我国水稻生产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且产量继续提高的可能性较大。但东北地区粳稻生产波动幅度较大,波动频率较高,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转变产量增长方式,降低单产的波动幅度,促进东北粳稻生产平稳发展。
关键词:
粳稻 波动 滤波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方卉 刘丽丽 庞金波
"猪周期"问题一直是困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以往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本文则采用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方法,对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中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生猪价格在"下跌阶段"、"稳定阶段"和"上涨阶段"上的方差、区制转移概率、自持续概率和平均持续期存在着显著差异。此外,"猪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疫病、政策、自然灾害等外界冲击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而生猪饲养是生猪产业链上抵御外界冲击能力最差,遭受损失可能性最高的环节。因此,为了缓解猪周期,一方面应该依据区制的非对称性特征来制定价格调控政策,另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洪潮 王泽江 李晓利 蒲光华
把握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规律,对我国煤炭产业链供需安全和应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波动理论,首先利用趋势回归方程拟合年度尺度的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整体变化趋势,发现与幂函数曲线增长的特点相似,并通过BP滤波对1953-2012年的煤炭消费需求波动曲线的变化特征做了进一步分析,得出波动周期平均在3-6年左右;随后利用季节调整手段对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的煤炭消费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月度尺度的短期波动周期在3-5月之间。进而利用回归方法,结合波动变化规律曲线,对引起中国煤炭消费需求波动的关键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认为中国煤炭消费需求的长期波动规律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增长、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变...
关键词:
煤炭消费量 波动规律 需求曲线 成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琦 韩立民
基于我国海洋捕捞产量的历史数据,应用H-P滤波分析法,研究了我国海洋捕捞生产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特征。研究表明:建国以来我国海洋捕捞产量共完成9轮周期,各周期波幅普遍较大,但近年来海洋捕捞产量已趋于稳定;在空间层面上,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捕捞产量的长期演变趋势与全国总产量较为相似,而渤海捕捞产量近年则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比较平均周期波动高度发现,远洋海域捕捞生产的扩张能力要强于近海海域。此外,通过实证探究海洋捕捞业投入与产出的关联波动情况,结合不同阶段的政策背景及资源状况,剖析了捕捞产量波动规律形成的具体成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盛宇 尹恒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了新时代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这其中,企业资本的动态调整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使用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在估计企业资本调整成本的基础上,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考察在生产率波动导致资本错配的过程中资本调整成本所承担的中介角色。对调整成本的估计结果表明,资本调整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投资扩张引致的调整成本更大。异质性特征描述显示,民营企业、年轻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资本调整成本相对较高。静态分析表明,生产率波动与资本错配程度显著正相关,调整成本是生产率波动
关键词:
资本错配 生产率波动 调整成本 动态投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存在3年和9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9年左右的波动为主。从粮食产量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粮食增长停滞;在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两个影响因子进行EMD分解时发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是粮食产量3年左右波动的控制因子,而粮食播种面积却是粮食产量9年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对两个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发现,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幅度近年来不断增加,这将给我国已经相当紧张的粮食供需关系带来巨大的隐患。由于3年和9年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汉 刘金全 王永莲
本文采用动态条件相关双曲记忆GARCH模型对金砖四国的股市波动特征、股市间的联动性与相依性以及股市波动的一体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金砖四国股市均具有波动聚类性和长记忆性的特征,非对称性特征仅在巴西和俄罗斯股市显著;中国股市与其他国家股市的动态相关性低于其他三国股市间的关联性,但是总体发展趋势基本一致;金砖四国股市间的动态均等相关系数在国际金融危机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金砖四国股市的关联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近年来宏观基本面走势的分道扬镳是导致金砖四国股市间的关联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龙 徐春春 陈中督 方福平
[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