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3)
2023(8134)
2022(6962)
2021(6625)
2020(5768)
2019(13717)
2018(13283)
2017(25298)
2016(13897)
2015(16231)
2014(16220)
2013(16559)
2012(15808)
2011(14515)
2010(14390)
2009(13633)
2008(13617)
2007(12122)
2006(10333)
2005(9369)
作者
(42188)
(35675)
(35607)
(34316)
(22826)
(17188)
(16227)
(13963)
(13531)
(12610)
(12422)
(11772)
(11540)
(11510)
(11289)
(11274)
(10825)
(10602)
(10411)
(10348)
(8956)
(8832)
(8807)
(8134)
(8125)
(8021)
(7903)
(7740)
(7324)
(7231)
学科
(65712)
经济(65661)
(34938)
管理(34800)
方法(32385)
数学(29683)
数学方法(29490)
(25395)
企业(25395)
中国(19244)
(17968)
(15141)
贸易(15136)
(14790)
(14462)
(12932)
农业(11689)
业经(11483)
(11249)
地方(10638)
(9702)
银行(9680)
(9316)
金融(9313)
(9306)
环境(9241)
(9146)
(8379)
(8108)
财务(8091)
机构
大学(213303)
学院(209406)
(97352)
经济(95747)
研究(80096)
管理(76783)
理学(66158)
理学院(65353)
管理学(64277)
管理学院(63884)
中国(60518)
科学(48159)
(46066)
(42316)
(41353)
(41121)
研究所(38861)
中心(35301)
财经(33483)
农业(33283)
业大(32898)
经济学(32228)
(30658)
(30109)
北京(29460)
经济学院(29265)
(27691)
(26715)
师范(26469)
科学院(25506)
基金
项目(139071)
科学(108848)
基金(103291)
研究(98339)
(92117)
国家(91473)
科学基金(76042)
社会(64114)
社会科(60923)
社会科学(60906)
基金项目(53702)
(51008)
自然(48449)
自然科(47353)
自然科学(47337)
自然科学基金(46546)
(44696)
教育(44622)
资助(43639)
编号(37862)
(32825)
重点(32239)
成果(31018)
(30749)
中国(28339)
(28222)
国家社会(28130)
教育部(27624)
科研(27173)
创新(26713)
期刊
(101173)
经济(101173)
研究(62967)
中国(39521)
(37499)
学报(36675)
科学(32756)
(31087)
大学(26927)
农业(26371)
管理(25798)
学学(25480)
(18115)
金融(18115)
经济研究(18001)
财经(17139)
教育(17054)
技术(16847)
(15734)
(14887)
问题(14305)
业经(14188)
(14025)
世界(12677)
国际(12194)
技术经济(11560)
统计(11125)
(10554)
资源(9933)
理论(9596)
共检索到310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甫宁  刘顺飞  
近20多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水稻总播种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地区布局的变化:传统水稻主产区的南方区、长江中下游区水稻播种面积减少较多,而东北区水稻播种面积则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本文分析了全国各区域水稻播种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各区域水稻生产相对于替代作物净收益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布局变化的直接原因,而在部分地区资源约束条件、制度改革等因素也起到显著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花生主产省变化不大,但部分省份在主产省中的位次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东南沿海地区花生主产省的位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华中地区和东北地区部分花生主产省的位次则有所上升。花生产地集中度系数表明,中国花生生产的集中程度有所降低。花生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表明:华东、华南仍是中国花生生产优势区域;华中作为中国传统花生产区自改革开放以来花生生产能力增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花生生产优势区域;东北作为新兴花生产区,其比较优势也在逐步增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万江  陈文佳  
基于1978—2009年中国各地区(省、市、区)水稻生产面板数据,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轨迹,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水稻生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由南向北变动轨迹十分明显,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化与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水稻单产和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非农就业机会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屈宝香  张华  李刚  
该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趋势与粮食生产区域结构演变的特点,提出了农作物结构调整需要保证稳定粮食发展、粮食结构调整需要兼顾品种和区域平衡、粮食生产布局需要物流加工产业配套及粮食产业布局要注意水土资源的节约等粮食布局与结构优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喜  陆建珍  汪翔  王凯  
[方法]采用GIS技术和重心理论分析1985—2017年中国甘薯种植面积、产量、生产集中度、比较优势的区域变迁规律及重心移动轨迹,并运用Tobit模型探析中国甘薯生产布局变迁的动因。[结果](1)中国甘薯生产已形成四川盆地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四大农业区生产格局;(2)华南区和四川盆地区有显著的规模优势与综合比较优势,黄淮海平原区和华南区有显著的效率优势;(3)中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重心都具有明显的向西向南移动趋势,且“西扩”速度大于“南扩”;(4)甘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非农就业水平、农业技术进步和良种补贴政策对甘薯生产布局变迁的强度及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结论] 把握甘薯生产变迁规律,了解其变迁驱动原因,对优化甘薯生产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启荣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近二十多年来,中国棉花主产区出现了由南向北、向西北新疆地区迁移的现象;中国棉花生产布局变化受各地区种植业内部的比较效益、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农民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灌溉条件和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虞祎  张晖  胡浩  
本文基于2001~2008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HOV模型,对环境规制是否已经影响到中国生猪生产布局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猪生产正在发生从环境规制严格地区向环境规制宽松地区转移的现象,从而验证了生猪生产布局中存在"污染天堂效应";本文另一表征环境规制的变量"人均收入水平"对生猪生产布局的影响方向与预期相反,应该看作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畜产品市场规模扩大所产生的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怡  王兆华  
利用197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对数线性函数分阶段实证分析了中国花生生产布局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经济体制下花生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无论在哪种经济体制下,花生生产布局均受到自然资源、经济效益比和消费需求等因素的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因素对花生生产布局变化影响较大。其中,科技进步对花生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非农就业机会对花生生产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目前中国花生良种补贴政策对花生生产并未起到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花生生产布局优化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欢  乔娟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和区域重心分析法综合考察生猪生产布局变迁轨迹和特征,从空间效应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经济学成因。研究表明,生猪生产区域呈现出向东向北移动的演变趋势;地区间生猪生产具有空间相关性,生猪产业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交通通达性的直接效应对生猪生产起到促进作用,相邻地区和本地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和价格预期共同影响本地区生猪生产,畜牧业比较优势的挤出效应因非农就业机会的间接效应得到缓解,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生猪生产有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致陆  肖海峰  
本文采用资源禀赋指数法、概率优势分析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在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和饲草料资源比较丰富的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集中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自然性布局逐渐向经济性布局转变;新疆、内蒙古、甘肃、吉林、青海和黑龙江是中国细羊毛生产优势省区,这表明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现状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因此,政府应当根据各省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禀赋等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细羊毛产业支持政策,加大对细羊毛生产优势省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进一步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欢  王全忠  周宏  
基于空间计量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域Moran’s I指数考察1985—2012年中国省际玉米生产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生产重心北移明显;玉米与替代农作物亩均净收益差值、农业技术、畜牧业发展、交通运输与政策对本区域玉米播种面积扩大有正向影响,其中技术和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非农收入对玉米生产布局扩大的消极影响主要作用在邻接省份。各影响因素效应的局部性特征致使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发生变化。政府部门需要重视我国省域间玉米生产空间关联性,制定差异化的玉米产业扶持政策,协调跨区域粮食调配,确保粮食区域间的供需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欢  乔娟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和区域重心分析法综合考察生猪生产布局变迁轨迹和特征,从空间效应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经济学成因。研究表明,生猪生产区域呈现出向东向北移动的演变趋势;地区间生猪生产具有空间相关性,生猪产业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交通通达性的直接效应对生猪生产起到促进作用,相邻地区和本地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和价格预期共同影响本地区生猪生产,畜牧业比较优势的挤出效应因非农就业机会的间接效应得到缓解,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生猪生产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春  
文章基于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2007年中国稻谷、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效益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稻谷生产布局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潘丹  曹光乔  
该文在分析中国蛋鸡生产布局变动的前提下,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蛋鸡生产布局的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前中国蛋鸡的生产布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则,蛋鸡的生产布局正由自然性布局决定向经济型布局决定转变。同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导致中国蛋鸡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差异,今后中国应该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资源及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蛋鸡生产布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顺萍  
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大豆产业布局,重点关注美国、巴西、阿根廷3大大豆出口国的产业现状。同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了中国大豆产业的布局和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最后针对中国大豆产业落后和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提出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和加强国际合作来破除大豆产业危机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