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5)
2023(7862)
2022(6784)
2021(6452)
2020(5721)
2019(13380)
2018(13143)
2017(24591)
2016(13851)
2015(16059)
2014(16036)
2013(16418)
2012(15757)
2011(14403)
2010(14366)
2009(13610)
2008(13751)
2007(12287)
2006(10388)
2005(9481)
作者
(44143)
(37378)
(37337)
(35692)
(23808)
(18174)
(16937)
(14715)
(14273)
(13418)
(13008)
(12322)
(12132)
(12106)
(11965)
(11641)
(11624)
(11197)
(10940)
(10819)
(9524)
(9371)
(9331)
(8497)
(8417)
(8387)
(8379)
(8345)
(7764)
(7707)
学科
(61293)
经济(61242)
管理(32583)
(32144)
方法(30520)
数学(27895)
数学方法(27715)
(23821)
企业(23821)
中国(18348)
(16552)
(14572)
贸易(14567)
(14268)
(13887)
(13571)
(10905)
农业(10649)
业经(10346)
地方(9729)
(9417)
银行(9357)
(8996)
(8914)
金融(8908)
(8788)
环境(8653)
(7984)
(7806)
财务(7791)
机构
大学(212249)
学院(208237)
(91717)
经济(90085)
研究(81884)
管理(72704)
理学(62547)
理学院(61739)
管理学(60604)
中国(60341)
管理学院(60229)
科学(52314)
(47768)
(46479)
(44853)
研究所(41357)
(39257)
农业(38690)
业大(37268)
中心(35856)
财经(31846)
(30480)
经济学(30236)
北京(29611)
(29130)
(28110)
经济学院(27456)
科学院(26890)
(25945)
师范(25621)
基金
项目(139936)
科学(107143)
基金(102240)
研究(94945)
(92964)
国家(92308)
科学基金(75176)
社会(60020)
社会科(56916)
社会科学(56896)
基金项目(53366)
(52815)
自然(49505)
自然科(48363)
自然科学(48340)
自然科学基金(47524)
(46013)
资助(43405)
教育(43091)
编号(36013)
重点(32718)
(31999)
(30715)
成果(30084)
(28324)
计划(28194)
科研(27729)
中国(27424)
创新(26852)
教育部(26407)
期刊
(95597)
经济(95597)
研究(60268)
学报(44419)
(44121)
中国(39708)
科学(36693)
大学(31539)
农业(30422)
学学(30133)
(29811)
管理(24117)
(17489)
(17413)
金融(17413)
经济研究(16807)
教育(16432)
财经(16327)
技术(15600)
(14137)
问题(13563)
(13502)
业经(13345)
(12131)
业大(12112)
世界(12046)
国际(11704)
技术经济(10695)
农业大学(10262)
统计(10259)
共检索到306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沙学延  朱立宏  
系统分析中国育成的158个抗白叶枯病品种(系)的抗源系谱,并推断其抗病基因,比较了主要抗源的育种效果.结果表明,在育成抗病品种(系)中,籼稻抗源主要为 IR 系统,部分抗性中等的地方品种如矮种水田谷、花龙水田谷、玻璃占等也具有一定育种效果。IR 品种中,以 IR20,IR29转育品种(系)最多.粳稻主体抗源为农垦58、农垦57及其衍生抗病品种南粳11和南粳15。籼稻抗病基因多为 Xa-4,部分粳稻品种带有 Xa-3基因。BG90—2、IR29、农垦58具较好的直接转育效果,而 IR20则间接转育效果较强。抗病基因所处的遗传背景对抗源利用途径和价值均有一定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阎勇  马增凤  陈远孟  秦媛媛  岑贞陆  罗同平  刘驰  张月雄  黄大辉  
为获得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抗源,对285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对强毒型白叶枯病Ⅴ型表现为抗的材料9份,中抗的7份;对于细条病菌JZ-8菌株,高抗的2份,抗的31份,中抗的为50份;对于细条病菌LZ-4菌株,高抗的16份,抗的68份,中抗的100份;对白叶枯病菌和至少1个以上细条病菌株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的兼抗材料有9份。兼抗材料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其中2份材料含有兼抗基因xa5,其他7份不含该基因,属于另一类型的兼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与细条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细条病不同菌株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军  王海凤  林枫  郭涛  薛芳  李华东  孙文献  张士永  
【目的】白叶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本文检测了不同水稻品种(系)对主要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情况。【方法】选择中国流行的9个白叶枯病菌株及菲律宾的强毒性广谱致病菌株PXO99,利用剪叶法对收集的64个水稻品种(系)进行抗性分析。【结果】生理小种YN24、PXO99、YN1致病力最强,致病率分别达到了95.31%、95.31%、92.19%,致病力最弱的生理小种是YN18,致病率只有3.23%;水稻品种(系)武21621、A130、圣稻740对10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抗病,C418、K18对10个生理小种都表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茁  彭莎莎  陈建芝  周亚林  李成刚  王丹  
对水稻多样性群体(RDP–I)中的216份种质接种白叶枯生理小种P2并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高,其平均病斑长度最短;奥斯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低,平均病斑长度最长。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鉴定了分布在水稻第1、2、4、6、7、8、9、10、11、12号染色体上的59个QTL,这些位点包含5个已知的抗白叶枯病基因。从较高阈值SNP位点以及附近2Mb区段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筛选出40个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并最终鉴定出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种质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茁  彭莎莎  陈建芝  周亚林  李成刚  王丹  
对水稻多样性群体(RDP–I)中的216份种质接种白叶枯生理小种P2并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高,其平均病斑长度最短;奥斯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低,平均病斑长度最长。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鉴定了分布在水稻第1、2、4、6、7、8、9、10、11、12号染色体上的59个QTL,这些位点包含5个已知的抗白叶枯病基因。从较高阈值SNP位点以及附近2Mb区段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筛选出40个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并最终鉴定出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种质资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才  章琦  王春莲  
分析了6个籼稻抗病品种(Cuba2301、Cuba2196、Cuba4010、双抗12、双抗18、三江)对14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表现和对P1、HB-17和江陵691三个菌系的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表明,这6个抗病品种均在全育期抗除菲律宾菌系P_2和P_3外的其余12个菌系。这6个抗病品种对3个菌系的全生育期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受细胞核影响。与已知基因的等位性测定表明,这6个品种携有的一对显性基因与IR20或IRBB4中的Xa-4基因等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李道远  李杨瑞  梁海福  莫海玲  于松保  唐梅  
以含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WBB1为供体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粳稻及不育系杂交,分析Xa23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受体的效应。结果表明,Xa23导入籼稻、粳稻后,F1代显性程度高,达高抗水平;导入不同类型的不育系,F1代达到中抗水平。说明Xa23基因抗性遗传强,导入效应好,为育种上配制含Xa23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组合提供了可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卫  余功新  林兴华  张端品  谢岳峰  
本研究分析了云南稻品种中白米、黄牛尾香糯、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对白叶枯病菌系“江陵691”抗性的遗传模式和等位关系,鉴定了5个品种所带抗白叶枯病基因与华中农业大学命名的和国外命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异同。结果表明,中白米、黄牛尾香糯对“江陵691”的抗性受一对相同的显性基因控制,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的抗性分别受一对相互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中白米等5个品种的显性基因分别与X_(a-a)、X_(a-c)、X_(a-e)和X_(a-f)不等位。中白米和黄牛尾香糯的显性基因与X_(a-g)相同,而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的显性基因分别与X_(a-g)不同。安宁早和鲁士谷可能各带有一对新的抗性基因。中白米等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苗丽丽  王春连  郑崇珂  车晋英  高英  温义昌  李贵全  赵开军  
【目的】通过与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分析比较,推测水稻抗源C4059含有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6(t)。将水稻抗源C4059的白叶枯病抗性转育到IR24遗传背景下,培育近等基因系并借助分子标记将其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以IR24/C4059的1个F3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借助SSR、EST标记对Xa36(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找到13个与Xa36(t)连锁的标记,最近的4个标记RM2136、RM7443、RM1233和RM224与目标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2、3.8、1.9和1.3cM。其中标记RM2136和RM7443位于染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丙良  杨国才  陈志军  牟同敏  陈其志  
pTA2 48是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1紧密连锁的 1个PCR标记 ,采用多个Xa2 1基因供体和受体水稻亲本以及抗 (Xa2 1)×感组合的F1 、F2 、F3 群体 ,对利用pTA2 48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的有关问题 ,包括抗感亲本间的遗传多态性、pTA2 48标记与Xa2 1位点的连锁关系 ,以及pTA2 48标记选择的准确性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pTA2 48标记在亲本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与Xa2 1基因位点紧密连锁 ,二者间重组率为 0 %~1.3% ,根据该标记的多态性表现可对抗 (Xa2 1)×感组合后代材料中Xa2 1基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做出较为准确的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设  朱立宏  张红生  陆朝福  朱立煌  
利用RFLP标记定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初报)王建设1朱立宏1张红生1陆朝福2朱立煌2(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2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RFLPMAPPINGABACTERIALBLIGHT┐RESISTAN...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华  曾富华  曹赐生  康健  
硝酸镍溶液喷施处理后 ,水稻幼苗的白叶枯病发病程度降低 .经平板测定 ,硝酸镍对稻白叶枯菌只有轻微的直接毒性 ,表明水稻幼苗白叶枯病病情减弱 ,主要由于硝酸镍诱导了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0 .0 5~2 .75 mmol/ L的硝酸镍均有明显的诱抗作用 ,其中 2 .2 m mol/ L为最佳诱导浓度 .2 .2 m mol/ L硝酸镍喷施处理后 ,水稻幼苗叶片病斑长比对照降低了 6 9.6 % .处理后第 3d水稻幼苗表现出最大的诱导抗性 .用 2 .2 mm ol/ L喷雾处理第 3叶以下部位 ,第 4d挑战接种第 3叶 ,使第 3叶产生了对白叶枯病的系统抗性 ,相对诱导效果达 4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同平  黄春东  张月雄  秦媛媛  岑贞陆  刘驰  韦敏益  秦钢  马增凤  黄大辉  
【目的】探讨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在杂交稻抗性改良利用中的可行性,为丰富我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对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xa5基因筛选。以携带xa5基因且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具有良好兼抗性的亲本为抗源,与感病栽培稻杂交,通过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杂交稻恢复系。优良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出强优势组合,分析强优势组合的抗性和综合农艺性状。【结果】从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中筛选出兼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xa5基因的稻种资源17份,经抗性鉴定,DP3、IRBB5、N36、N776、N777、N779和P89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均表现较好的兼抗性。以广恢998为母本、以DP3与9311的杂交后代优良单株Y240-1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多代自交选育,培育出含xa5基因的优良恢复系野香占。以野香占为父本、不育系平丰A为母本组配出强优势杂交组合平丰优香占。该组合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均表现为中抗,同时中抗稻瘟病,米质达到部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抗水稻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的xa5基因具有部分显性效应,可用于杂交水稻育种改良;培育出含有野生稻血缘的野香占能组配出中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强优势水稻杂交组合,有助于丰富和拓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储昭晖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一直以来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迄今已经从不同的宿主中分离了50多个抗病基因,其中仅有6个是隐性基因,这些隐性抗病基因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能用广为接受的显性基因的作用机理来进行解释。水稻中已经鉴定32个主效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9个为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爱农  章琦  王春莲  白建法  杨文才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