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3)
2023(10400)
2022(8877)
2021(8315)
2020(7291)
2019(17018)
2018(16508)
2017(31158)
2016(17264)
2015(19962)
2014(19819)
2013(20108)
2012(19164)
2011(17615)
2010(17435)
2009(16432)
2008(16410)
2007(14804)
2006(12948)
2005(11766)
作者
(55442)
(46632)
(46440)
(44260)
(29363)
(22655)
(21078)
(18228)
(17699)
(16523)
(16279)
(15533)
(15077)
(15030)
(14920)
(14608)
(14377)
(13927)
(13483)
(13452)
(11764)
(11646)
(11632)
(10669)
(10587)
(10404)
(10321)
(10200)
(9643)
(9531)
学科
(74911)
经济(74837)
管理(42708)
(42367)
方法(36392)
数学(32841)
数学方法(32557)
(32157)
企业(32157)
中国(21828)
(20835)
(18101)
(17668)
(16742)
贸易(16736)
(16346)
业经(13879)
农业(13708)
(13642)
地方(12234)
(11251)
银行(11192)
(11080)
(11070)
(10774)
(10765)
金融(10762)
环境(10760)
税收(10382)
(10330)
机构
大学(263538)
学院(258506)
(111013)
经济(108973)
研究(100379)
管理(91692)
理学(78832)
理学院(77811)
管理学(76358)
管理学院(75900)
中国(74458)
科学(64277)
(57928)
(57587)
(54349)
研究所(49977)
(49570)
农业(46834)
业大(45370)
中心(44109)
财经(39585)
(38623)
北京(36742)
(36156)
经济学(35787)
(34976)
(32807)
经济学院(32463)
师范(32333)
科学院(32009)
基金
项目(173903)
科学(134070)
基金(127166)
研究(118283)
(116029)
国家(115186)
科学基金(94266)
社会(74753)
社会科(70856)
社会科学(70832)
基金项目(66484)
(65521)
自然(62796)
自然科(61347)
自然科学(61316)
自然科学基金(60295)
(57769)
教育(53935)
资助(53629)
编号(45003)
重点(40854)
(39518)
(38009)
成果(37610)
(35546)
计划(35170)
科研(34578)
创新(33528)
中国(32605)
教育部(32602)
期刊
(117543)
经济(117543)
研究(77381)
学报(53898)
(52374)
中国(51370)
科学(44961)
大学(38604)
(37034)
学学(36644)
农业(36126)
管理(31726)
教育(23322)
(21396)
金融(21396)
(20845)
经济研究(20620)
财经(20041)
技术(19912)
(17364)
业经(16650)
问题(16243)
(15660)
业大(14459)
(14326)
国际(14200)
世界(14034)
技术经济(13074)
统计(12316)
农业大学(12295)
共检索到386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苑俊丽  梁新强  李亮  叶玉适  傅朝栋  宋清川  
【目的】运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首次在大尺度范围定量研究高效氮肥施用对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影响,以评估高效氮肥施用的经济效益并为高效氮肥在中国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48篇文献的大田试验数据资料,建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数据库,进而应用整合分析方法,比较分析高效氮肥施用对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整体影响及高效氮肥的有利施用条件。【结果】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高效氮肥施用使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了7.5%(95%置信区间:6.7%—8.4%)和10.5%(95%置信区间:9.5%—11.4%)。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在碱性土壤(p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静  戴维  侯锡学  宋翔  李廷见  罗建明  谢卓霖  
以杂交水稻冈优725为材料,研究四川盆地西北部三维立体强化栽培不同栽培密度(行窝距)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氮素积累、利用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氮素总积累量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土壤氮素依存率的相关性不显著(r=0.456),与氮素表观利用率的相关性也不显著(r=0.449),与氮素农学利用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832**)。结合产量与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的表现,在本试验中,三维立体强化栽培的最佳栽培密度为45 cm×45 cm,施氮水平为150 kg.hm-2。此处理下,水稻产量极显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道才  孙一迪  吴奇  卜凡刚  许杏娟  陈涛涛  张丽  
为探讨沸石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设有遮雨棚的测坑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节水灌溉时不同沸石与氮肥水平对水稻理论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理论产量随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变缓;中低水平沸石5~10t·hm-2对水稻的增产效应显著,高水平沸石15t·hm-2增产趋势变缓。随着氮肥的增加水稻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增加;适量沸石的投入也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沸石和肥都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不同氮肥水平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表现为:N3(105kg·hm-2)>N4(157.5kg·hm-2)>N2(52.5kg·hm-2)>N1(0kg·hm-...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黄铁平  夏海鳌  李向阳  左光华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和稻草N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但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以施氮180kg/hm2处理最高;籽粒、稻草N含量,稻草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总积累量则以施氮225kg/hm2处理最高,而N180处理仅次于N225处理;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利用率(RE)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强  姜丽娜  潘建清  李建强  马军伟  叶静  邹平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的单季稻氮肥减施和稳产效应,筛选适宜于单季稻一次性施肥的缓释氮肥类型。【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太湖新城和金华市蒋堂镇分别布置11个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田间小区试验,比较树脂包膜尿素(RCU)、聚氨酯包膜尿素(PCU)和稳定性肥料(NIU)等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处理(氮肥用量225 kg·hm~(-2))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尿素Urea,种植大户常规施肥,270 kg·hm~(-2))在单季稻产量、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水稻氮素吸收特征、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多点试验汇总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N0)的水稻产量为Urea处理的83.9%,3个试验点Urea处理的平均氮肥利用率为19.2%—20.1%。3种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处理单季稻平均产量与Urea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2)RCU和PCU处理在林城和太湖新城试验中地上部氮含量、氮素吸收量与Urea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NIU处理在太湖新城试验中地上部氮含量著低于Urea处理。金华试验点籼粳杂交稻品种试验中3种缓释氮肥处理稻谷中氮含量都明显下降。(3)RCU处理单季稻平均产量显著高于PCU和NIU处理,多点试验中产量变异系数较小,水稻生长后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和植株氮素吸收强度都高于Urea处理,氮肥利用率比Urea处理提高了2.8—9.0个百分点。【结论】基于现阶段土壤基础肥力和常规施肥量,采用RCU、PCU或NIU一次性基施,氮肥用量比现阶段常规施肥量减少16.7%时,可以满足单季稻一次性施肥要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亦杭  沈健林  蒋炳伸  李巧云  李勇  吴金水  
秸秆还田是促进农田养分循环的重要方式,也对提升农田地力有较好效果。以南方典型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三个秸秆还田水平和两种水分管理方式的两因子田间定位试验,于定位试验开展后的第5年通过测定早稻和晚稻季稻田土壤无机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动态、植株吸氮量动态以及收获期主要土壤肥力因子、水稻产量和植株各部分氮素累积量,分析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制度下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土壤p H,长期淹水较之间歇灌溉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在氮肥用量一致条件下,早稻季秸秆还田降低了分蘖期土壤氮素有效性,导致水稻生育期内氮素吸收量显著下降,且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较对照下降2.0~7.6个百分点,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晚稻季秸秆还田提高了生育期内土壤氮素有效性,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期内氮素吸收量,增加水稻产量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较对照提高8.6~13个百分点,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间歇灌溉和长期淹水灌溉两种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早稻季秸秆还田配合长期淹水灌溉将加剧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下降。双季稻稻田实行间歇灌溉下的早稻季秸秆不还田、晚稻季秸秆全量还田(6 t/hm2)有利于获得较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殷春渊  张庆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马群  杭杰  张胜飞  
以选育时期不同(两个选育时代)的1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施氮量为0,225,300 kg/hm2纯氮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两选育时代的水稻品种产量、物质生产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有所提高,并随施氮量的增加两时代产量表现不同,早期品种中有83.3%的水稻基因型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当代品种产量则有一半基因型在225 kg/hm2氮肥水平下产量达最大,说明早期品种对氮肥反应较当代品种敏感。农艺性状中的株高和穗长随着育种时代的更替有矮化和减小的趋势,着粒密度有所增加。干物质和氮素平均积累量在生育时期各阶段均表现为当代品种大于早期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杨志远  代邹  孙永健  徐徽  何艳  严田蓉  蒋明金  郭长春  王春雨  马均  
【目的】探究不同氮效率水稻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关系的规律,明确水稻高产根系形态特征,提出相应的水氮优化管理措施。【方法】2013年以氮高效品种川农优498和氮低效品种川优6203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穗肥运筹比例的裂区试验;2014年以相同试验材料进行穴苗数和促花肥、保花肥配比的裂裂区试验;2015年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管理方式和氮肥施用模式的裂裂区试验;分别以上述3个大田试验获得的产量、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利用相关指标为样本,通过计算方差膨胀因子诊断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春  李小坤  鲁剑巍  徐维明  杨运清  鲁君明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控释尿素处理减量25%氮时,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增产5.3%~7.8%,与普通尿素分期施用相比,增产2.6%~2.9%;稻谷产量与控释尿素施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控释尿素处理稻谷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其显著提高实粒数。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果显示,控释尿素处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显著增加;施用控释尿素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幅为17.1%~34.1%。当目标产量为8.35~8.41t/hm2时,控释尿素的适宜施用量为氮102~128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新开  郭文善  周正权  封超年  彭永欣  凌启鸿  
研究了基、追氮肥用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氮素吸收与运转、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成熟期植株含氮率和积累量都上升,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提高,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植株花前氮积累量与基施氮肥量、花后氮积累量与追施氮肥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籽粒氮产量与花前氮积累量、花后氮积累量和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前氮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氮积累量及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氮肥利用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基、追氮肥平衡施用,氮素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高;中筋小麦扬麦10号施氮量低于266.55kg穐a-1,为“氮素调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单君  张爱华  杨爽  吴兴洪  张钦  王文华  王培官  刘文启  古应庭  李克仙  
【目的】研究不同新型氮肥对贵州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探讨其在水稻种植中的节肥增产效果,筛选适宜贵州山区水稻种植的高效新型氮肥。【方法】以水稻品种乐优58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尿素和4种新型氮肥不同施肥方案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新型氮肥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增产率和籽粒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6.28%、84.44 g/穴;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一次追肥和普通尿素+等量锌肥处理均能提高水稻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且腐植酸尿素处理能使水稻养分更多的积累在籽粒当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效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综合表现最好,促进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结论】在贵州稻区施用腐殖酸尿素的效果最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娟   王湛   杨军学   李凯   程炳文  
为了解决宁夏旱地糜子生育前期大量氮素流失的面源污染和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导致植株早衰和减产等问题。在施氮量135 kg/hm~2水平下,根据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设计了5个氮肥运筹处理,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6∶2∶2(N1,氮肥前置)、6∶0∶4(N2,常规氮肥运筹)、2∶4∶4(N3,前氮后移)、4∶6∶0(N4,前氮后移)、4∶0∶6(N5,前氮后移)、不施氮肥处理(CK),通过研究氮肥后移对糜子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探索糜子最佳的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内氮肥运筹对糜子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K。各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18.9%,26.6%,30.8%,22.1%,23.3%;各处理氮素积累量表现为穗>茎>叶>根,且显著高于CK。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CK,氮肥后移处理(N3、N4、N5)比氮肥前置处理(N1)依次提高了4.75,3.08,2.99百分点。基于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得出N3(基肥∶拔节肥∶抽穗肥比例为2∶4∶4)为宁南山区糜子生产最佳氮肥后移方案,适宜的氮肥后移可促进糜子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转运,有利于改善生育后期糜子叶片的氮素代谢,延缓了叶片的衰老,提高糜子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寅  冯国忠  张天山  茹铁军  袁勇  高强  
【目的】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进行掺混施用是行之有效的一次性施肥替代技术。明确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为春玉米氮素养分的科学管理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0和2011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点试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N0)、100%尿素(CRN0%)、15%控释氮肥+85%尿素(CRN15%)、30%控释氮肥+70%尿素(CRN30%)和45%控释氮肥+55%尿素(CRN45%),研究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春玉米连作条件下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无机氮累积与矿化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控释氮肥掺混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剑波  张亚丽  王东升  段英华  叶利庭  沈其荣  
基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考虑,近年来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不同基因型水稻对氮素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氮素利用效率可分为吸收和生理利用效率两部分,它们对氮素利用效率的贡献率受到水稻生育期和供氮水平两方面的影响。从水稻根系特征、库容量、齐穗后的碳与氮的转运、光合作用和增硝营养等与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关系密切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军  桑大志  刘翠莲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