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4)
2023(9599)
2022(8095)
2021(7601)
2020(6454)
2019(15358)
2018(14992)
2017(28244)
2016(15396)
2015(17847)
2014(17944)
2013(18064)
2012(17257)
2011(15876)
2010(15877)
2009(14858)
2008(15035)
2007(13707)
2006(11837)
2005(10399)
作者
(45716)
(38437)
(38302)
(36793)
(24247)
(18429)
(17484)
(15005)
(14516)
(13638)
(13231)
(12776)
(12240)
(12210)
(12171)
(12101)
(11561)
(11320)
(11060)
(10987)
(9624)
(9565)
(9328)
(8771)
(8673)
(8644)
(8549)
(8469)
(7818)
(7783)
学科
(70930)
经济(70872)
管理(40349)
(35657)
方法(32634)
数学(29429)
数学方法(29237)
(26511)
企业(26511)
中国(22123)
(20230)
(15579)
(15257)
贸易(15248)
(14894)
(14589)
地方(14457)
环境(14067)
业经(13327)
农业(13083)
(12219)
(11293)
(10694)
银行(10671)
(10379)
金融(10377)
(10286)
(9741)
(9300)
理论(8422)
机构
大学(229475)
学院(226959)
(101876)
经济(99993)
研究(84725)
管理(83444)
理学(71133)
理学院(70264)
管理学(69140)
管理学院(68718)
中国(65144)
科学(50867)
(50081)
(44362)
(43349)
(40600)
研究所(39603)
中心(38542)
财经(35394)
业大(33701)
(33597)
经济学(33103)
北京(32441)
(32302)
农业(31959)
(30437)
(30255)
师范(30173)
经济学院(30034)
(26411)
基金
项目(149442)
科学(117005)
研究(109911)
基金(108791)
(95430)
国家(94698)
科学基金(79424)
社会(70727)
社会科(67033)
社会科学(67013)
基金项目(57143)
(56330)
教育(49907)
自然(49241)
(48333)
自然科(47977)
自然科学(47960)
自然科学基金(47129)
资助(45023)
编号(43374)
成果(35913)
重点(34681)
(34529)
(33490)
课题(30815)
国家社会(30317)
(30274)
中国(29656)
教育部(29290)
科研(28856)
期刊
(111346)
经济(111346)
研究(68399)
中国(46966)
(36546)
学报(36367)
(33363)
科学(33221)
管理(28051)
大学(27086)
农业(25189)
学学(25168)
教育(23858)
(20068)
金融(20068)
技术(19217)
经济研究(18544)
财经(17739)
业经(16709)
(15398)
问题(15390)
(14780)
(14175)
世界(12579)
国际(12201)
资源(11835)
技术经济(11814)
图书(11754)
统计(11556)
(10795)
共检索到343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宗兵  苏聪文  宗树伟  宋鑫杰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本文构建了涵盖水资源总量控制、水利用效率控制、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管理制度实施四个维度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及31个省市区2010—2016年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①全国总体而言,样本期内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但不同维度建设水平差距显著,得分高低依次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用效率控制、水管理制度实施和水资源总量控制;②不同地区而言,东部和西部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从东往西大体呈"高-低-高"状态;③不同省区而言,样本期内省区之间建设水平差异十分显著,且无缩小趋势;④建设水平高低与短板多少大致呈负相关关系,且存在高水平不均衡和低水平均衡的突出问题。据此明确建设重点,并提出操作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成金华  陈军  李悦  
本文构建了涵盖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绿色制度实施四个维度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1年中国及各省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考察期内全国总体和地区生态文明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在不同区域之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生态文明绝对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中国生态文明呈现由高到低逐渐递减的状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增良  左其亭  赵钟楠  宋梦林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水生态文明理念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结合,文章从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领域(防洪抗旱、供水、农田水利、水力发电、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出发,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个环节入手,在总结分析水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水生态文明的主要理念,制定判断具体水利工作与水生态文明理念符合程度的判别标准,进而研究具体水利工作与水生态文明理念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琼   蓝丽  
文章基于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治理和生态安全五个维度构建了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2012—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多维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及其分解、莫兰指数等方法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但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区域来看,四大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东—中—东北—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且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此外,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效应显著,但局部地区的空间集聚效应有待加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慧玲  齐晓安  张玉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需要方面看,采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对我国各个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距进行测度,从而为各地有的放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客观依据,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依据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及生态治理四个维度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及差异分析,可以揭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均衡状态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本地生态文明的发展,进而带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剑锋  秦伟山  孙海燕  李世泰  杜岩  
从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制度管理五个层面选取29项具体指标,建立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6年中国沿海53个地级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依据评价值大小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5个等级,并对其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中等水平,但各地级市之间差异明显,青岛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唐山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低。(2)按省域分布来看,上海市、海南省建设水平最高,天津市、山东省为较高水平,广东省和福建省等五省为中等水平,河北省、江苏省建设水平最低。(3)分布于黄海海域的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海域。(4)海洋资源禀赋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因素,海洋经济发展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海洋文化与海洋制度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   冯越珺   尤赟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命题。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地市层面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测度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地区差异看,下游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上中下游呈“低—中—高”状态。从空间格局看,全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分散、东北—西南方向集聚态势,方向性有所增强。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而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上述发现为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   冯越珺   尤赟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命题。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地市层面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测度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地区差异看,下游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上中下游呈“低—中—高”状态。从空间格局看,全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分散、东北—西南方向集聚态势,方向性有所增强。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而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上述发现为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欢  成金华  陈军  倪琳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包括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3个子系统,27个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省份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及生态文明协调度进行了实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差异,指出子系统评价值在60分以下省份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包括: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东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西部地区。②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卓群   姚鸣奇   张晓慧  
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2006—2021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分析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水生态韧性的影响,并从优势转化和劣势弥补两个方面展开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水生态韧性。该结论在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异质性处理效应诊断、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个体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在优势转化方面,绿色技术创新和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提升水生态韧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渠道作用;在劣势弥补方面,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增强水污染较严重地区的净水能力,提升供水条件较差地区的供水能力,进而提高水生态韧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持续巩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果、提升城市水生态韧性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宇  钟志强  刘晓文  董家华  项赟  
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较早的江苏、广东两省为研究区域,评价两省下辖34个城市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对两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线性和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苏州、无锡、珠海、南京、东莞、广州、扬州、常州、镇江等城市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小于广东省;(3)苏南、苏中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苏北地区,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柯鹏  
构建了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赣南、赣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落后、赣中和西北地区相对领先,生态经济领域和生态人居领域处于五大领域的前两位,而生态环境领域和生态文化领域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由此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一仁  罗菁菁  李悦  
文章从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维度出发,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省市综合得分,根据该得分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和演变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彦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文章从资源供给、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纳污、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采用标准比值法对2003—2014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彦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文章从资源供给、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纳污、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采用标准比值法对2003—2014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