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6)
- 2023(12951)
- 2022(11232)
- 2021(10702)
- 2020(8837)
- 2019(20821)
- 2018(20518)
- 2017(39483)
- 2016(21436)
- 2015(24331)
- 2014(24068)
- 2013(24042)
- 2012(22065)
- 2011(20058)
- 2010(19666)
- 2009(17762)
- 2008(16996)
- 2007(14274)
- 2006(12358)
- 2005(10792)
- 学科
- 济(91862)
- 经济(91775)
- 管理(60887)
- 业(55692)
- 方法(46244)
- 企(45322)
- 企业(45322)
- 数学(41386)
- 数学方法(40843)
- 中国(24655)
- 农(22323)
- 学(19688)
- 财(19172)
- 业经(18150)
- 贸(17558)
- 贸易(17549)
- 环境(17464)
- 易(17143)
- 地方(15764)
- 农业(14909)
- 和(14659)
- 制(13797)
- 理论(13602)
- 划(13343)
- 技术(13081)
- 银(12196)
- 银行(12161)
- 融(11856)
- 金融(11855)
- 务(11749)
- 机构
- 大学(307122)
- 学院(303382)
- 济(127902)
- 经济(125547)
- 管理(123316)
- 理学(108211)
- 理学院(107054)
- 管理学(105040)
- 研究(104815)
- 管理学院(104526)
- 中国(77658)
- 京(65720)
- 科学(64879)
- 财(53263)
- 所(52076)
- 研究所(48152)
- 农(47982)
- 中心(46140)
- 业大(45964)
- 财经(44247)
- 北京(41916)
- 经(40579)
- 江(40117)
- 经济学(39173)
- 范(39057)
- 师范(38722)
- 院(38007)
- 农业(37723)
- 经济学院(35387)
- 财经大学(33262)
- 基金
- 项目(215928)
- 科学(170823)
- 基金(159570)
- 研究(156077)
- 家(139888)
- 国家(138852)
- 科学基金(119260)
- 社会(99556)
- 社会科(94533)
- 社会科学(94510)
- 基金项目(84081)
- 省(81371)
- 自然(78227)
- 自然科(76463)
- 自然科学(76448)
- 自然科学基金(75032)
- 教育(71022)
- 划(69716)
- 资助(67274)
- 编号(61565)
- 成果(49020)
- 部(48562)
- 重点(48213)
- 发(45824)
- 创(44623)
- 课题(42173)
- 国家社会(41760)
- 教育部(41716)
- 创新(41712)
- 科研(41558)
- 期刊
- 济(129538)
- 经济(129538)
- 研究(88297)
- 中国(52369)
- 学报(48276)
- 科学(45504)
- 管理(44132)
- 农(42619)
- 财(37070)
- 大学(36566)
- 学学(34460)
- 农业(30805)
- 教育(30554)
- 技术(26182)
- 经济研究(22064)
- 融(21705)
- 金融(21705)
- 财经(20851)
- 业经(19258)
- 经(17838)
- 问题(17009)
- 业(16969)
- 技术经济(15748)
- 图书(15427)
- 统计(15111)
- 科技(14932)
- 理论(14503)
- 资源(14187)
- 贸(14155)
- 世界(13782)
共检索到427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建安 魏丹青
本文选取了中国中西部两省区两条典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目前主流的几种方法进行测算,并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研究认为:①单纯从熟料中CaO和MgO反推或者采用国际标准默认值,必然会高估水泥生产工艺排放系数,原因是生料中掺入CaO含量较高的电石渣、钢渣、硫酸渣等替代原料时,工艺排放系数明显减小,优良做法是获取使用替代原料的种类和在生料物料中CaO和MgO的平均占比,折算成一个参数,对熟料法进行修正;②中国水泥生产燃料以烟煤为主,燃料燃烧碳排放系数应在(250~350)kgCO2/t熟料范围内,排放系数低于IPCC标准默认值27%以上;③中国区域电网CO2排放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建安 郑宗强 曹植 姚建华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水泥生产国,水泥生产碳排放量大。除因产能、产量规模差异形成省区间排放总量差异外,碳排放系数区域差异也影响着总排放量不同。本文以省区为单元,基于全国20个主要水泥生产省区的碳排放系数抽样调查基础数据,分析和比较了省区间水泥熟料工艺碳排放系数、熟料燃料碳排放系数、水泥工艺碳排放系数、水泥燃料碳排放系数及间接碳排放系数的空间差异,结合Arc GIS对各类碳排放系数的空间差异分布进行直观体现;并以生产线为对象分析省区间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熟料工艺碳排放系数在总体上呈现由西部、中部省区向东部省区递减的态势,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省区间水泥用石灰石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立涛 张艳 沈镭 高天明 薛静静 陈枫楠
水泥生产是除化石能源以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0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58.8%。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占世界水泥排放的比重增至60.6%,与此同时,水泥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增至11.3%。当前,国际默认的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已不能满足中国碳排放核算的需求。加强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对科学、准确核算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
关键词:
水泥生产 碳排放因子 计算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丹青 赵建安 金迁致
进行国内外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方法比较分析,对制定中国水泥碳排放测算标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在详细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体系的基础上,从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的运营边界与范围、工艺排放、燃料排放、间接排放4个方面,对相关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准确性及适用性的讨论,并得到以下结论:①各标准和体系的整体框架和计算过程大致相同,而在运营边界的范围、排放过程中的具体计算方法以及CO2排放系数上存在差异;②运营边界的范围一般参考WBCSD-CS《I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各国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报告选项;③水泥生产工艺CO2排放计算熟料法和生料法理论上是等同的,在国家层面的计算一般采用熟料法;④燃料燃烧...
关键词:
水泥 二氧化碳 排放系数 测算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军晓 耿元波 赵建安 王松 母悦
为了优化水泥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论文基于生料碳酸盐法以及工艺/燃料排放(新型干法窑)、无机碳/有机碳排放(立窑)的碳排放分类对熟料和水泥碳排放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基于抽样调查样品的测试数据,新型干法窑的工艺碳排放因子约为520.00 kg CO_2/tCl,燃料碳排放因子约为288.06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08.06 kg CO_2/tCl,立窑的无机碳排放因子约为504.18 kg CO_2/tCl,有机碳排放因子约为343.67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47.85 kg CO_2/tCl;由于新型干法窑和余热发电等技术的普及以及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植 沈镭 刘立涛 钟帅 刘刚
水泥工业减排是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和理解中国水泥工业生产碳排放强度的演变趋势有助于评估和识别中国水泥工业的减排潜力和重点减排技术。水泥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原材料,但中国水泥生产又是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使其成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关注之一。1981—2015年间,中国水泥消耗由8208万t急剧增长到234 800万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第一大水泥生产和消费国。本文利用节能减排成本曲线和技术普及趋势曲线,计算了16项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节能减排潜力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天明 沈镭 赵建安 王礼茂 刘立涛 钟帅
水泥熟料是主要的CO_2排放源,其排放系数受原料种类和品质、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中国各地区熟料排放的差异性、减排潜力和策略选择,可以为区域降低熟料排放的方法和政策选择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全国22省市中18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和75条立窑生产线为样本,对中国水泥熟料排放系数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1)生产工艺的排放差异:立窑熟料排放系数高于新型干法;(2)生产规模的差异: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燃料排放、电力排放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工艺排放则不受此影响;(3)熟料排放系数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赛 付杰文 武俊丽
城市碳排放作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排的实现对完成中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代表中国主要经济区的典型城市(深圳、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沈阳)为例,结合2005—2019年数据,采用SPIRPAT模型将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均收入水平、能源强度、城市人口、产业结构、公共交通,对中国典型城市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除公共交通因素外,其他因素均与城市碳排放显著相关,其中正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城市人口是影响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各典型城市则与整体效应有所区别,人均收入水平与能源强度在大部分城市中是影响碳排放的最重要因素,城市人口的影响力度和范围有所下降。为推进碳减排,中国典型城市应加强人文建设、提高能源效率、协调生态绩效、减少公共交通能源浪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赛 付杰文 武俊丽
城市碳排放作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排的实现对完成中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代表中国主要经济区的典型城市(深圳、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沈阳)为例,结合2005—2019年数据,采用SPIRPAT模型将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均收入水平、能源强度、城市人口、产业结构、公共交通,对中国典型城市碳排放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除公共交通因素外,其他因素均与城市碳排放显著相关,其中正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城市人口是影响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各典型城市则与整体效应有所区别,人均收入水平与能源强度在大部分城市中是影响碳排放的最重要因素,城市人口的影响力度和范围有所下降。为推进碳减排,中国典型城市应加强人文建设、提高能源效率、协调生态绩效、减少公共交通能源浪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婧婕 张凯山 艾南山 第宝锋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建立排放因子模型,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量化成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碳排放。结果表明,成都市居民每天在直接能源消耗和交通出行方面的碳排放为25.08Kg。其中,水、电、气等为主要贡献者;在交通方式中,私家车和飞机的使用贡献更多的碳排放;少数人(36%)的高碳生活贡献了大多数(71%)的碳排放。这意味着如何引导和改变高碳生活成为从生活方式方面进行节能减排的关键。研究结果有助于公众结合具体实际,倡导低排放、可持续的低碳生活方式。
关键词:
生活方式 碳排放 低碳生活 高碳生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泳璇 王宪恩 史记 段海燕
碳排放的不同演化阶段,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我国目前处于碳排放强度高峰—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分析探讨典型国家这一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可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以碳排放强度高峰—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为研究阶段,以丹麦和爱尔兰为研究对象,对该阶段的碳排放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一阶段中丹麦与爱尔兰碳排放因素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比发现,当城市化发展达到较高的稳定水平,增碳效应逐渐降低;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影响越发显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为最主要的增碳因素,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对碳排放的减缓效果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邱立新 徐海涛
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角度,通过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未来30年中国城市群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布趋势进行了预测,并结合不同的政策干扰方案,模拟了分布趋势的变动情况。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下,随着贸易中心的转移,外贸结构的空间分布在2035-2050年将发生一次显著的位移,外贸结构对碳排放量的敏感程度由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主的南方城市群向京津冀等北方城市群过渡;产业结构政策对北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南方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趋势在2035-2050年间将由北方城市向川渝等南方城市群转移;人民币汇率调整下外贸结构的转变对南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更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基准情景下位移的发生。总体而言,技术水平对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城市群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趋势影响更大一些,适度的技术投入将有助于北方地区城市碳排放水平降低,但过多的技术投入会产生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孙传旺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采用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量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并通过SDA方法考察了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均出现大幅的增长,但生产侧排放明显高于消费侧排放,"入世"后二者差距呈迅速扩大趋势;中国大量的生产碳排放服务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最终需求,即存在突出的"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问题,而中国消费侧排放主要发生在国内。结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由国内最终需求规模的增长和生产部门投入结构变化带来的;而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的下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钟静婧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雾霾天气的持续增多,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在介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兴起和发展现状,并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测量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价值估价方法、实施总量控制和初始合理分配相结合的配额机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定价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定价理论 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广财 武少松 姜志德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农业成为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选择,而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效应计量是解释有关问题的关键。鉴于此,立足于构建农户生产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并选择计量方法,运用典型农户案例对案例农户生产项目予以分析,以期对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予以初步运用。研究表明:提出的关于农户层面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是可行的;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和碳汇效应并存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总效应表现为碳排放;农户不合理的生产行为模式(如秸秆焚烧)严重影响了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
关键词:
碳效应 生产项目 典型农户 黄土退耕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