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2)
- 2023(9076)
- 2022(7564)
- 2021(7085)
- 2020(5572)
- 2019(12996)
- 2018(12584)
- 2017(24085)
- 2016(12620)
- 2015(14454)
- 2014(14251)
- 2013(14431)
- 2012(13996)
- 2011(13173)
- 2010(13055)
- 2009(12082)
- 2008(12174)
- 2007(10792)
- 2006(10078)
- 2005(9729)
- 学科
- 济(65393)
- 经济(65338)
- 业(30885)
- 管理(29923)
- 中国(24779)
- 企(22126)
- 企业(22126)
- 方法(22094)
- 银(21789)
- 银行(21644)
- 行(20447)
- 数学(19790)
- 数学方法(19722)
- 地方(18312)
- 制(17948)
- 农(17243)
- 融(16110)
- 金融(16110)
- 贸(13946)
- 贸易(13928)
- 业经(13691)
- 易(13547)
- 财(12152)
- 农业(11942)
- 发(11426)
- 度(11017)
- 制度(11013)
- 地方经济(10502)
- 业务(10293)
- 环境(9928)
- 机构
- 大学(184819)
- 学院(183772)
- 济(90888)
- 经济(89388)
- 研究(73975)
- 管理(65761)
- 中国(65321)
- 理学(54364)
- 理学院(53690)
- 管理学(53155)
- 管理学院(52794)
- 京(41515)
- 财(41248)
- 科学(39740)
- 所(37379)
- 研究所(33607)
- 中心(33183)
- 财经(32068)
- 经济学(30397)
- 农(29982)
- 经(29332)
- 江(27914)
- 北京(27782)
- 经济学院(27356)
- 院(26060)
- 银(25197)
- 范(24858)
- 师范(24648)
- 银行(24133)
- 财经大学(23954)
- 基金
- 项目(112817)
- 科学(90065)
- 研究(85828)
- 基金(83642)
- 家(72163)
- 国家(71582)
- 科学基金(60748)
- 社会(58267)
- 社会科(55409)
- 社会科学(55401)
- 基金项目(42639)
- 省(40808)
- 教育(37997)
- 划(35197)
- 资助(35149)
- 自然(35036)
- 自然科(34207)
- 自然科学(34200)
- 自然科学基金(33625)
- 编号(32703)
- 发(30829)
- 成果(27587)
- 部(26622)
- 发展(25898)
- 重点(25856)
- 国家社会(25639)
- 展(25468)
- 中国(24907)
- 课题(23881)
- 创(23402)
共检索到312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淑娟 陈达飞
中国民间资本即将拥有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的权利,但未必立即进入,不过等待又会失去先动优势。文章通过采用"相对"与"绝对"进入次序计量模型对中国近200家银行的样本数据进行检验,显示我国银行业确实存在先动优势。未来民营银行主要依赖于"地缘"关系解决信息不对称,早进入所获得的较高利润将使其能为客户带来实惠,这使客户感受到的转换成本较高。仅从先动优势的角度考虑,民间资本应该选择尽早进入。
关键词:
民间资本 中国银行业 先动优势 地缘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学东
民营银行的产生、发展,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其准入路径应遵循银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其发展也必须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金融监管的改进同步推进不久,民营银行政策话题甫一提出,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民营企业家为之兴奋不已。其实,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绝非新鲜事物。"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里包含了丰富的政策内涵。最近,我们就此问题作了调查,也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等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梳理和分析。政策意图解读及相关分析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新达 马九杰
农业和农村问题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农村金融的支持和发展,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若干意见》推进了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村镇银行的设立与组建离不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参与,金融机构在村镇银行发起设立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对不同类型主发起人的村镇银行设立行为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村镇银行的设立行为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家挂钩引导政策等影响,是不同类型主发起人的理性选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凡 卢阳春
金融努力模型是分析金融努力行为的重要工具。本文在对既有的金融努力模型进行理论拓展的基础上,构建了转型期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金融努力模型,并运用该模型中的金融努力资本扩展线的构成与变动规律,分析了转型期我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动因、制约因素、特殊风险与治理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少岩 张亮
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为应对面临的新挑战,必须摒弃传统的"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加快创新转型,建立更加适应新常态要求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风险逐渐增加、不良贷款增多、存贷利差缩小、隐性担保消失、互联网金融冲击、监管更加严格等挑战,在风险控制、产品开发、经营理念等方面着力提高商业银行竞争能力。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商业银行 战略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文彬 王博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银行面临向业务专业化还是向全能化发展的艰难抉择,不少中小银行经营状况日显艰难。本文在经验借鉴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小银行摆脱困境的路径,一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进行跨区域经营;二是不断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瓶颈,优化市场定位;三是通过股改上市。
关键词:
中小银行 困境分析 艰难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娴
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体制中地位非常特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通过对硅谷银行危机处置中美联储抉择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对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于推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危机处置 美联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廖海洋
党的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个关键词。经过管理层和理论界一段时间以来广泛深入地研究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方针、政策和实现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对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户籍、土地、福利、社会管理等一系列体制、机制顶层设计问题,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笔者的视角是,新型城镇化无疑需要大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元龙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近期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也再次为人们关注流动性风险问题敲响了警种。商业银行必须"多管齐下"来应对流动性过剩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快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应对流动性过剩不利影响的根本所在;充分利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契机,进行经营战略调整,促进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增长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资源效益提高型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商业银行 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新兰
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关键。本文提出了银行监管相机抉择的概念及实施适度监管的"风险偏好"标准,认为银行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的变化,是银行与储蓄者之间、银行与借款人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所共同决定的。此外,本文还强调了相机抉择监管的前提是政府必须与银行相比拥有信息优势。通过上述分析,试图建立一个关于相机抉择监管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银行监管 相机抉择 适度监管 风险管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桂荣
当前民间资本能否被充分利用于我国经济建设之中,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顺利与否。但在法学领域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当今二元资本存在的背景下,民间资本应当在法律许可下得到合理合法的运用,应当立法以保障民间资本的利益。民间资本引导立法应当体现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本增殖效益,同时以提升资本在市场运作中的良好秩序。
关键词:
民间资本 立法 价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岷峰 季子钊
商业银行净利差既可以反映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率,同时也反映社会间接融资主体的交易成本和效率。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期限错配程度的加深和收入结构的转变,期限错配和中间业务规模因素的影响力将不断提高。通过对银行利差决定因素的研究,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创新引入新的控制变量:同业业务规模和风险控制水平。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得到两组推论,即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以及期限错配对银行利差都存在一组相反作用:"创新成本效应"与"创新风险效应";"成本效应"与"风险效应"。最后,选取2003—2015年间中国国内80家商业银行财报数据,采用系统GMM的计量方法对银行利差决定因素和两组推论进行实证检验,综合全文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鹤翚
"发起人风险兜底"既有先例可循,也有法律基础可依,并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在降低有限责任与存款保险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加强银行股东和其他债权人的自律监管力度、缓解政府救助压力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等方面会有帮助。在实践中应在资本充足性、偿付能力、放弃优先债权、分担救助成本四个方面给予承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